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夢春秋050|為了得到美女夏姬,屈巫幾乎欺騙了整個楚國

對一介少年楚共王熊審來說, 西元前589年幾乎是完美的一年, 蜀之盟的成功舉行, 令楚國聲威無遠弗屆, 足以告慰列祖列宗。

唯一的遺憾, 是屈巫叛國了, 逃到了楚國死對頭晉國那裡。

屈巫就是九年前力勸楚莊王熊侶不要納夏姬為妾的申公巫臣, 他名為巫臣, 乃楚國申縣之尹, 又以屈為氏, 故人或稱之為申公巫臣, 或稱之為屈巫。

屈巫叛國的根由, 在九年前就已經種下。

當年, 熊侶聽取屈巫冠冕堂皇、義正詞嚴的諫議, 戀戀不捨地放棄了夏姬之後, 司馬子反隨即表示出了對夏姬的莫大興趣。 屈巫立刻轉而勸阻子反,

只不過換了另一種說法:那是個不祥的女人啊, 她前後兩個丈夫, 子蠻和禦叔, 都是短命鬼, 陳靈公與之通姦, 又被夏征舒所殺, 可夏征舒又遭致車裂而死, 至於陳國被滅, 也和她不無關係;如此不祥的女人, 你也敢娶?不怕死於非命嗎?

一番恐嚇之後, 屈巫見子反頗有驚駭之色, 便安慰道:天下美女多了去了, 何必非要娶夏姬呢!

山西西南部的太行山

子反不敢再要夏姬, 熊侶便把她賜給了連尹襄老。 眾人起初還以為連尹襄老撿了個便宜, 一年多後, 當連尹襄老在邲之役中被晉國下軍大夫荀首一箭射死, 才深信屈巫所言不虛:夏姬克夫。

美女夏姬的那份追求者名單還在繼續, 倒數第二位, 是連尹襄老的兒子黑要。 他在老爹死後不久, 就強行佔有了繼母夏姬。 幾年之後, 黑要也沒得好死, 被令尹子重所殺。

就在黑要與夏姬淫亂的這段時間, 有人悄悄來找夏姬, 傳達其主人的意思:你若回鄭國, 我就娶你為妻。

這資訊來自屈巫, 夏姬那份追求者名單上的最後一個人。

屈巫對夏姬的貪念, 雖然在此時才表現出來, 實際上已在心底埋藏日久。 自從他在楚莊王熊侶滅陳之役見到夏姬的那一刻起, 這個女人就牢牢地佔據了他的內心, 她的美色令他神魂顛倒, 不能自已。 屈巫想把夏姬據為已有, 但是楚莊王熊侶想要, 司馬子反也想要, 這兩個人, 他都惹不起, 只好連哄帶嚇, 讓他們打消了念頭, 同時也讓自己失去了立刻佔有夏姬的機會。 其實, 這正是屈巫老謀深算之處——他不可能從熊侶和子反手中奪回夏姬, 但從其他級別較低的官員手中奪回, 還是很有希望的。 所以, 熊侶把夏姬賜給連尹襄老時, 屈巫多少松了一口氣, 他看到了希望, 只不過仍需在煎熬中尋覓時機。 很可能, 他已經暗中與夏姬有了往來,

只不過他行事隱秘, 無人發覺。

連尹襄老死了, 屈巫的時機也就來了, 他絞盡腦汁, 設計出一個計畫, 而這個計畫的關鍵是先讓夏姬返回母國鄭國, 既而娶夏姬為妻, 最後, 自己再與夏姬一起逃到一個遠方的大國。 當然, 這一切必須暗暗地、周密地進行, 不能讓任何人發覺。

問題是, 怎樣才能讓夏姬順利回國呢?

某一天, 夏姬忽然求見楚莊王熊侶, 聲稱自己接到母國鄭國的消息, 若自己回鄭, 鄭國就能把其夫連尹襄老的屍首要回來。

熊侶半信半疑, 就把屈巫叫來, 問他該怎麼辦。

屈巫說:這事可信;邲之戰, 晉國人搶走了襄老的屍體, 捉走王子谷臣, 我們也抓了晉國的荀罃;荀罃是晉國新任中軍佐荀首的兒子, 荀首愛子心切,

肯定想把荀罃弄回去, 他和鄭卿皇戌交情不錯, 因此很可能通過鄭國, 用王子谷臣和襄老的屍體交換荀罃;鄭國在邲之役幫著我們打晉國, 心中害怕, 想借機討好晉國, 因此肯定會答應晉國的請求。

《左傳·成公二年》書影, “桑中之喜”

夏姬所說, 本來就是屈巫想出的主意, 這段“分析”當然詳實而又周密,熊侶深信不疑,便令夏姬回國了。

臨行前,夏姬意味深長地對送行者說:得不到襄老的屍體,我就不回來了。

事實上,她根本就沒想得到連尹襄老的屍首,也根本沒打算回來。

夏姬回鄭之後,屈巫立即派人悄悄趕赴鄭國,向鄭襄公姬堅提親,請求娶夏姬為妻。姬堅答應了。

前兩步計畫如願實施,但危險仍在,夏姬久不歸,終將引起懷疑。屈巫必須小心謹慎地繼續等待時機,離開楚國,一走了之,與夏姬去過他夢想已久的逍遙日子。

就在這饑渴萬分的等待中,一代霸主熊侶去世了,楚國翻開了新的篇章,屈巫距離自己的最終目標也漸趨漸近。西元前589年初,楚共王熊審欲舉兵伐衛、魯,先遣使臣赴齊聘問,並告以出師的日期。

任務落到了屈巫的頭上。

此乃天賜良機。

屈巫帶上全部家室財產出發了。行未及遠,遇見申叔時和他的兒子申叔跪往郢都去。屈巫的車隊引起了申叔跪的懷疑,他望著屈巫一行遠去的背影,對父親說:奇怪,此人奉命出使,為何臉上不見戒懼之色,卻頗有桑中之喜?不會是要帶著老婆逃跑吧?

所謂“桑中”,即桑林之中。《詩經·鄘風》中有一首詩,即名為《桑中》,其中有如下幾句:

爰采唐矣?沬之鄉矣。

雲誰之思?美孟薑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詩發自一多情男子之口,他一邊在沬水(衛地之水)之畔采唐菜(一種野菜),一邊想像即將與情人在桑林中幽會的情景,越想越興奮,喜形於色,竟然唱了出來。此所謂“桑中之喜”。

若申叔跪果真能從屈巫臉上看出“桑中之喜”,那屈巫未免表現得過於饑渴了,這與其個性不符。屈巫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他為了得到夏姬,處心積慮,費盡心機,隱忍近十年,其內心之幽深可想而知。此番終於等到夢想即將成真的時刻,縱然再興奮,也絕不至於被人一眼望穿。但是紙裡包不住火,男女情事往往是人們茶餘飯後最有樂趣的談資,很可能,屈巫與夏姬的事情已經在楚國漸漸流傳開來,申叔跪有所耳聞,因此才有如上近於嘲諷的“判斷”,而這也正是屈巫一定要趕緊逃離楚國的緣由。在這個國家,他已經待不下去了。

屈巫完成出使的任務之後,讓副使帶著車馬以及齊國回贈的禮物回郢都,自己則繞道跑到鄭國,接上夏姬,逃亡到了晉國,又靠了郤至(郤克同族之侄)的引薦,成為晉國邢邑(在今河南省溫縣東)大夫。

《詩經·桑中》

屈巫叛逃的消息傳回郢都,司馬子反如夢初醒,終於明白當年屈巫屢言夏姬“不祥”的用心所在。子反感覺自己乃至整個楚國都被屈巫耍了,不由怒火攻心。他想用盡一切辦法懲罰屈巫,讓屈巫在這個世界上走投無路。若屈巫所逃之地是個小國,去打就是了,但晉是大國,足可與楚抗衡,子反只能轉而求其次,請求以重金賄賂晉國,以使晉國永不起用屈巫。

楚共王熊審沒有同意,他說:屈巫謀娶夏姬之事雖然有過錯,但他對先王還是很忠誠的,功勞不少;況且,如果晉國覺得他有用,想用他,你送再多重禮又有什麼用處?如果晉國覺得他沒用,即便你不送禮,晉國也不會用他的。

熊審這番話聽起來頗為通達有理,又有君子之風,從戰略上來講,卻多有縱容之嫌。對於屈巫這樣的重臣,逃亡之後,必須想方設法捉回,或者向晉國施加壓力,最起碼也要做個樣子出來,讓晉國和屈巫有所顧忌。他沒這麼做,晉國便放心大膽地起用了屈巫。

一個從敵國逃亡而來的重要人物,晉國怎麼可能不用呢?

歷來列國多有逃亡之臣,雖在異國他鄉也很受禮遇,真正得到重用的卻不多。屈巫成為邢邑大夫,也算不得什麼顯要職位。但是幾年之後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屈巫在晉國乃至春秋歷史上扮演了一個極重要的角色。

西元前585年,恨怒未消的楚司馬子反與令尹子重聯手,盡殺屈巫之族,分其田土。連尹襄老之子黑要也於此時被殺。

不久之後,子反與子重收到了一封來自晉國的書信,上面說:你們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必定讓你們疲於奔命而死!

落款者,正是屈巫。

西元前584年,屈巫得到晉景公姬獳的允許,遠涉山河,出使長江流域的吳國。在這片河湖密織的土地上,他送給吳國一份厚重的禮物——十五輛戰車、禦夫、射手、使用戰車的技術、排兵佈陣的方法……還有與楚為敵、從楚人手中奪取土地和財富的宏圖偉略。為了取得吳國的信任,他還把自己的兒子狐庸留在吳國,擔任吳國的行人(即外交官員)。

長江,對面是赤壁市

從此以後,只習水戰的吳國士兵學會了在陸地上作戰的方法,他們的腳步可以越出河流,行進到更廣闊、更遙遠的區域;從此以後,一個陌生的國家逐漸登上春秋的歷史舞臺,演出屬於它的歷史大劇;從此以後,楚國後方出現了一個日漸強大的敵人,楚人將再一次體會到腹背受敵的痛苦,而這一次的痛苦,遠超以往——屈巫使吳的第二年,吳國便開始與楚為敵,它以一種新生者的力量和激情,不斷伐楚、伐巢、伐徐,將原本附屬楚國的南方蠻夷小國據為已有,子重和子反率兵四處阻擊吳人,一年之間,竟然奉命出征七次。

屈巫通吳,曲線伐楚,將劇烈改變春秋時代的格局。當然,這是後話。對屈巫而言,他的使命已經完成,可以安心享受與美女夏姬的歡樂時光了。

那時,夏姬已近五旬。

徐娘老矣。

(待續。文圖原創,盜用必究)

這段“分析”當然詳實而又周密,熊侶深信不疑,便令夏姬回國了。

臨行前,夏姬意味深長地對送行者說:得不到襄老的屍體,我就不回來了。

事實上,她根本就沒想得到連尹襄老的屍首,也根本沒打算回來。

夏姬回鄭之後,屈巫立即派人悄悄趕赴鄭國,向鄭襄公姬堅提親,請求娶夏姬為妻。姬堅答應了。

前兩步計畫如願實施,但危險仍在,夏姬久不歸,終將引起懷疑。屈巫必須小心謹慎地繼續等待時機,離開楚國,一走了之,與夏姬去過他夢想已久的逍遙日子。

就在這饑渴萬分的等待中,一代霸主熊侶去世了,楚國翻開了新的篇章,屈巫距離自己的最終目標也漸趨漸近。西元前589年初,楚共王熊審欲舉兵伐衛、魯,先遣使臣赴齊聘問,並告以出師的日期。

任務落到了屈巫的頭上。

此乃天賜良機。

屈巫帶上全部家室財產出發了。行未及遠,遇見申叔時和他的兒子申叔跪往郢都去。屈巫的車隊引起了申叔跪的懷疑,他望著屈巫一行遠去的背影,對父親說:奇怪,此人奉命出使,為何臉上不見戒懼之色,卻頗有桑中之喜?不會是要帶著老婆逃跑吧?

所謂“桑中”,即桑林之中。《詩經·鄘風》中有一首詩,即名為《桑中》,其中有如下幾句:

爰采唐矣?沬之鄉矣。

雲誰之思?美孟薑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詩發自一多情男子之口,他一邊在沬水(衛地之水)之畔采唐菜(一種野菜),一邊想像即將與情人在桑林中幽會的情景,越想越興奮,喜形於色,竟然唱了出來。此所謂“桑中之喜”。

若申叔跪果真能從屈巫臉上看出“桑中之喜”,那屈巫未免表現得過於饑渴了,這與其個性不符。屈巫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他為了得到夏姬,處心積慮,費盡心機,隱忍近十年,其內心之幽深可想而知。此番終於等到夢想即將成真的時刻,縱然再興奮,也絕不至於被人一眼望穿。但是紙裡包不住火,男女情事往往是人們茶餘飯後最有樂趣的談資,很可能,屈巫與夏姬的事情已經在楚國漸漸流傳開來,申叔跪有所耳聞,因此才有如上近於嘲諷的“判斷”,而這也正是屈巫一定要趕緊逃離楚國的緣由。在這個國家,他已經待不下去了。

屈巫完成出使的任務之後,讓副使帶著車馬以及齊國回贈的禮物回郢都,自己則繞道跑到鄭國,接上夏姬,逃亡到了晉國,又靠了郤至(郤克同族之侄)的引薦,成為晉國邢邑(在今河南省溫縣東)大夫。

《詩經·桑中》

屈巫叛逃的消息傳回郢都,司馬子反如夢初醒,終於明白當年屈巫屢言夏姬“不祥”的用心所在。子反感覺自己乃至整個楚國都被屈巫耍了,不由怒火攻心。他想用盡一切辦法懲罰屈巫,讓屈巫在這個世界上走投無路。若屈巫所逃之地是個小國,去打就是了,但晉是大國,足可與楚抗衡,子反只能轉而求其次,請求以重金賄賂晉國,以使晉國永不起用屈巫。

楚共王熊審沒有同意,他說:屈巫謀娶夏姬之事雖然有過錯,但他對先王還是很忠誠的,功勞不少;況且,如果晉國覺得他有用,想用他,你送再多重禮又有什麼用處?如果晉國覺得他沒用,即便你不送禮,晉國也不會用他的。

熊審這番話聽起來頗為通達有理,又有君子之風,從戰略上來講,卻多有縱容之嫌。對於屈巫這樣的重臣,逃亡之後,必須想方設法捉回,或者向晉國施加壓力,最起碼也要做個樣子出來,讓晉國和屈巫有所顧忌。他沒這麼做,晉國便放心大膽地起用了屈巫。

一個從敵國逃亡而來的重要人物,晉國怎麼可能不用呢?

歷來列國多有逃亡之臣,雖在異國他鄉也很受禮遇,真正得到重用的卻不多。屈巫成為邢邑大夫,也算不得什麼顯要職位。但是幾年之後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屈巫在晉國乃至春秋歷史上扮演了一個極重要的角色。

西元前585年,恨怒未消的楚司馬子反與令尹子重聯手,盡殺屈巫之族,分其田土。連尹襄老之子黑要也於此時被殺。

不久之後,子反與子重收到了一封來自晉國的書信,上面說:你們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必定讓你們疲於奔命而死!

落款者,正是屈巫。

西元前584年,屈巫得到晉景公姬獳的允許,遠涉山河,出使長江流域的吳國。在這片河湖密織的土地上,他送給吳國一份厚重的禮物——十五輛戰車、禦夫、射手、使用戰車的技術、排兵佈陣的方法……還有與楚為敵、從楚人手中奪取土地和財富的宏圖偉略。為了取得吳國的信任,他還把自己的兒子狐庸留在吳國,擔任吳國的行人(即外交官員)。

長江,對面是赤壁市

從此以後,只習水戰的吳國士兵學會了在陸地上作戰的方法,他們的腳步可以越出河流,行進到更廣闊、更遙遠的區域;從此以後,一個陌生的國家逐漸登上春秋的歷史舞臺,演出屬於它的歷史大劇;從此以後,楚國後方出現了一個日漸強大的敵人,楚人將再一次體會到腹背受敵的痛苦,而這一次的痛苦,遠超以往——屈巫使吳的第二年,吳國便開始與楚為敵,它以一種新生者的力量和激情,不斷伐楚、伐巢、伐徐,將原本附屬楚國的南方蠻夷小國據為已有,子重和子反率兵四處阻擊吳人,一年之間,竟然奉命出征七次。

屈巫通吳,曲線伐楚,將劇烈改變春秋時代的格局。當然,這是後話。對屈巫而言,他的使命已經完成,可以安心享受與美女夏姬的歡樂時光了。

那時,夏姬已近五旬。

徐娘老矣。

(待續。文圖原創,盜用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