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建成敗給李世民的3個原因,若改變任意1個主大唐命運的都還是他

李建成落敗的第1個原因, 是缺少雄心大志, 做事不積極主動, 對自己的地位如何穩固, 很少考慮, 用現在的話說, 就是缺少主觀能動性。

武德二年五月, 李淵給了李世民極大的兵權, 當時李世民的官銜不下五六個之多, 有左武侯大將軍、涼州總管、太尉、尚書令、雍州牧、陝東道行台, 這幾個官職, 任意拿出來一個, 都是擁有極大的權利, 當時李世民手裡能調動的兵馬, 已經達到了九個州以上, 可謂手握雄兵。 我們縱觀歷史, 在戰亂年月, 凡是兵權在握的人, 都不會很安分, 可李淵和李建成卻十分放心得讓李世民總領大權, 絲毫沒有壓制他的意思, 為什麼呢?無非是因為血緣關係, 李淵認為我兒子不會害我, 李建成也認為弟弟不會害我, 但他們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威信問題, 身為太子, 在局勢還非常動盪的情況下, 墨守成規, 窩在京城裡不動, 那麼久而久之,

人心自然趨向於活躍在第一線的李世民了。

在武德二年八月, 來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那就是山西割據勢力劉武周和唐帝國開展了, 打了起來, 而且攻佔了太原, 給唐帝國的大後方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要知道, 山西那可是唐帝國重要的物資供給基地, 此時如果李建成主動請纓出戰, 那麼他的威信將一下就漲上去, 這是一個把威望和李世民扳平的好機會, 但是, 他對這個消息卻是絲毫反應都沒有, 從八月份到十月份, 兩個月, 這兩個月裡他都做了一些什麼事情呢?

他只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一直在猜忌李世民是不是要打他太子寶座的主意。 說到這裡, 我覺得首先要恭喜一下這位太子李建成, 因為他終於意識到, 久握實權的李世民, 可能會窺伺他的太子寶座了, 這是他的進步, 以前他都沒有這樣想過。 但當他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 他並沒有採取積極的方式去化解日益加重的危機, 而是用一種消極而沒有絲毫用處的方式去對待這個問題, 那就是猜忌, 整天坐在那裡胡思亂想,

猜李世民是不是說我壞話了?是不是想跟我爭位子?等等等等。

這就是李建成落敗的第2個原因, 當他面對麻煩時, 找不到一個積極的解決方式, 更不知道造成這種麻煩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裡, 所以也就沒有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合理的方式了。

其實很簡單, 李世民為什麼敢打太子寶座的主意?無非就是他活躍在第一線, 素有功勳, 將士們愛戴他, 他威信高嘛。 人們擁護他, 如果你李建成怕他打你太子寶座的主意, 你也可以到一線去嘛, 你也可以和將士們打成一片嘛, 當然了, 太平年月可能你就不能這麼幹了, 身為皇太子, 你就要坐鎮京城。 可如今是天下大亂, 帝國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版圖, 隨時都有人來打你, 那麼你身為太子, 主動到前線去, 哪怕只是視察一下, 又有什麼不好呢?哎, 他想不到這些。

你再想不到, 這時候敵人已經打上門來了, 你總該知道要怎麼做了吧?既然已經懷疑李世民要搶你的位置了, 還不趕緊給自己撈撈政治資本嗎?可惜呀, 在此時此地, 除了猜忌李世民之外,對劉武周的入侵,熟視無睹。換句話說,他根本不敢獨自帶兵去收復失地。這就是李建成落敗的第3個原因,遇到機會時也不敢去做,膽子小,白白把機會讓給別人了。

果然,李世民就沒有放過這個機會,武德二年十月,李世民請纓出戰,要滅了劉武周。你看,這就不能怪人家搶你位置了,在能力上,至少在膽量上,兩個人就差了一大截。

有句話叫適者生存,這句話太對了,在當時的環境下,能打仗,就能得到將領的擁護,就能建立在軍中的威信,什麼叫適者?這就叫適者。因為在戰爭年月,只有屢立戰功,才能得到穩固的政治地位,李世民就是這麼一位能夠適應環境的人。

除了猜忌李世民之外,對劉武周的入侵,熟視無睹。換句話說,他根本不敢獨自帶兵去收復失地。這就是李建成落敗的第3個原因,遇到機會時也不敢去做,膽子小,白白把機會讓給別人了。

果然,李世民就沒有放過這個機會,武德二年十月,李世民請纓出戰,要滅了劉武周。你看,這就不能怪人家搶你位置了,在能力上,至少在膽量上,兩個人就差了一大截。

有句話叫適者生存,這句話太對了,在當時的環境下,能打仗,就能得到將領的擁護,就能建立在軍中的威信,什麼叫適者?這就叫適者。因為在戰爭年月,只有屢立戰功,才能得到穩固的政治地位,李世民就是這麼一位能夠適應環境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