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6天新生兒無法排便,一家醫院開價2萬,另一家只要8毛!結果……

這件事情過去已經7年了, 當時鬧得沸沸揚揚。

一個出生六天的嬰兒腹脹, 排便不暢, 前往兒童醫院就診, 醫生懷疑先天性巨結腸, 需要活檢、造瘺手術、費用約2萬元!

注意這是2011年, 2萬元不算小數字。 而且, 孩子爸爸擔心, 如果算上後續治療, 沒有十萬元大概不行。

父親於是拒絕了手術, 去了另一城市的兒童醫院, 由於到達時病情已經明顯緩解, 醫生只開了八毛錢的開塞露就緩解了嬰兒症狀, 孩子能吃能拉。

父親火了, 說醫院是賺黑心錢, 過度醫療, 要求退還住院費, 並且賠償10萬元!

媒體以“嬰兒診斷需做十萬元手術,

最終花八毛錢治癒”巨大反差引發巨大的輿論狂潮, 線民紛紛指責醫院!

醫院表示:當時的確有手術指征, 診療符合規範。

大約一個月之後, 父親發現孩子再次腹脹, 甚至影響到呼吸!

於是帶孩子去第二家醫院, 做了灌腸治療, 效果還可以。 但是後來又反復加重。

接診醫生表示, 雖然未確診, 但孩子很可能患有先天性巨結腸, 總灌腸是不行的, 這種病還是要靠手術治療根治!

父親帶著孩子去了第三家城市的醫院。 一個月後的消息是, 孩子已被確診為先天性巨結腸, 並已花了2.3萬元做完手術。

父親其後寫了公開信, 對第三家醫院表示感謝, 並向第一家醫院道歉, 稱“因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夠, 和一時衝動, 讓醫院蒙受了輿論的衝擊”。

下面講講這個“先天性巨結腸”

這種病大約2000-5000個新生兒中會有一個患者, 男寶寶多於女寶寶。

由於病變的腸段缺少一些神經, 功能不正常, 導致糞便在其中淤積, 最終腸段越來越大, 越來越鼓脹……

後果就是, 孩子腸梗阻、排便不暢、拒食、嘔吐、腹大如鼓,

容易合併小腸結腸炎甚至腹膜炎, 最終危及生命!

在以前醫學不發達的年代, 先天性巨結腸病死率還是很高的。

先天性巨結腸的直接表現就是36-48小時無胎便, X射線顯示有腸梗阻的存在。 嚴重的患兒出現腹部膨大等症狀。

診斷方法有觸診、直腸粘膜組織化驗等方法。 不同醫院的診斷流程可能有所不同。

文章開頭案例中提到的“活檢” 就是取直腸壁粘膜下層及肌層一小塊組織, 檢查神經節細胞的數量, 巨結腸患兒缺乏神經。 這是一種可以確診的診斷方法。

先天性巨結腸能根治嗎?

根治的方法是“巨結腸根治術”, 不過有不少醫生認為, 6個月以內的寶寶, 如果症狀嚴重, 建議先做造瘺手術緩解症狀, 等寶寶大一點再做巨結腸根治術。

如果症狀比較輕(受累腸段很短), 那麼可以嘗試保守治療, 就是用灌腸、開塞露等方式。 但是這些方法不能根治, 也不宜過於頻繁的使用。

注意, 中藥治療的預後多數比較差, 如果症狀沒有緩解, 家長需要及時去醫院調整治療策略。

由於手術治療和醫生水準有關,

應儘量尋找較專業, 條件較好的正規醫院治療。 多數患兒如果及時診治, 預後還是不錯的。

如果孩子遲遲無胎便怎麼辦?

孩子36-48小時無胎便, 有可能是先天性巨結腸, 但是還可能有其他原因, 建議配合醫生進行積極診治。

如果孩子自出生以後, 排便頻率總是很低並且存在嚴重便秘、肚子鼓脹、拒食、嘔吐等情況(部分滿月以後的寶寶可能會出現n天不便的現象,但是肚子不會鼓脹,屬於攢肚,注意和便秘區分)也建議去醫院檢查。

如果擔心醫生診斷不準確,怎麼辦?

不同醫生的水準和方法可能有區別,不同醫生對同一種病不同病程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出入,也不排除出現誤診的情況。

如果對醫生的診斷結果不滿意,特別是遇到這種花費較高的情況,去水準更高的醫院、更好的醫生那裡去諮詢就診,進一步確認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當然,對於學習型的家長,也可以自己翻一下醫生寫的病歷,查查資料,核對一下孩子的症狀,看看能不能對上,再去找醫生諮詢。

就診時應把自己的病情和就診經過說得儘量全面,有的家長故意隱瞞某些病情,仿佛在考驗醫生的專業水準,其實這對患兒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越準確詳細的描述,越有助於醫生的全面判斷!

如果治療沒效果,需要及時去複診,以便醫生及時調整診療策略。兒科疾病初診如果檢查做得不夠,或者資訊瞭解不充分,是有一定的誤診率的。

但是,絕對不要諱疾忌醫,或是耽誤孩子病情,搞不好真會要了孩子的命!有的先天性疾病,最佳治療時間是出生後的前幾個月,一輩子只有一次,錯過了很可能造成終身遺憾。

排便頻率總是很低並且存在嚴重便秘、肚子鼓脹、拒食、嘔吐等情況(部分滿月以後的寶寶可能會出現n天不便的現象,但是肚子不會鼓脹,屬於攢肚,注意和便秘區分)也建議去醫院檢查。

如果擔心醫生診斷不準確,怎麼辦?

不同醫生的水準和方法可能有區別,不同醫生對同一種病不同病程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出入,也不排除出現誤診的情況。

如果對醫生的診斷結果不滿意,特別是遇到這種花費較高的情況,去水準更高的醫院、更好的醫生那裡去諮詢就診,進一步確認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當然,對於學習型的家長,也可以自己翻一下醫生寫的病歷,查查資料,核對一下孩子的症狀,看看能不能對上,再去找醫生諮詢。

就診時應把自己的病情和就診經過說得儘量全面,有的家長故意隱瞞某些病情,仿佛在考驗醫生的專業水準,其實這對患兒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越準確詳細的描述,越有助於醫生的全面判斷!

如果治療沒效果,需要及時去複診,以便醫生及時調整診療策略。兒科疾病初診如果檢查做得不夠,或者資訊瞭解不充分,是有一定的誤診率的。

但是,絕對不要諱疾忌醫,或是耽誤孩子病情,搞不好真會要了孩子的命!有的先天性疾病,最佳治療時間是出生後的前幾個月,一輩子只有一次,錯過了很可能造成終身遺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