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司馬徽為劉備舉薦賢才,為什麼只提諸葛亮和龐統,不提司馬懿?

三國時期, 諸葛亮、龐統、司馬懿、薑維四人, 各有一個非常霸氣的稱號, 分別是臥龍、鳳雛、塚虎、幼麟。 而且他們也都懷有濟世之才, 不負這等稱號, 例如諸葛亮功蓋三國分;龐統獻計取西川;司馬懿隱忍多年, 笑到了最後;薑維則在蜀漢滅亡之後, 一計除三賢。 由此可見, 他們四人理應是齊名的。 然而當時的人, 並不這樣看, 其中一個人在向劉備推薦賢才的時候, 就對他們進行了區別對待, 這個人是誰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 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備問為誰, 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意思是說, 劉備在荊州依附劉表的時候, 與水鏡先生司馬徽議論時事, 司馬徽說, 普通的儒生, 怎麼能看透天下大勢, 成為可用之才呢?此處隱居著兩個人, 號為臥龍和鳳雛, 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並提到這個人分別是諸葛亮和龐統。

劉備在荊州的時間是西元201年至西元208年, 出生於202年的薑維還是個幼童, 而且遠在西涼地區, 司馬徽不推薦此人, 在情理之中, 但是為什麼他也沒有提到司馬懿的名字呢?難道是因為他認為司馬懿之才不如諸葛亮和龐統嗎?答案是否定的,

小編認為, 他之所以不提司馬懿, 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諸葛亮和龐統是自己的學生

在我國古代, 尊師重道是一種優良的傳統, 司馬徽“清雅有知人之鑒”, 他願意與劉備議論時事, 可見劉備得到了他的認可, 而且在他看來,

劉備能成大事。 諸葛亮和龐統都是自己的學生, 如果他們可以跟著劉備成就大業, 那麼自己也能夠揚名立萬。 而司馬懿與自己雖為同姓, 卻沒有任何關係, 舉薦他於自己無益。

二、他接觸過諸葛亮和龐統, 比較熟悉

司馬徽與龐德公是故友, 兩人的交情好到了不分彼此的地步,

而諸葛亮的姐夫便是龐德公的兒子, 兩人之間自然交情匪淺, 據此我們不難得知, 司馬徽對諸葛亮應該是相當熟悉的。 至於龐統, 他則更為熟悉, 兩人的桑下之論, 早已被傳為佳話。 據《三國志·龐統傳》記載:“統弱冠往見徽, 徽採桑於樹上, 坐統在樹下, 共語自晝至夜。 徽甚異之, 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 ”他對這兩個人的才能和品行, 足夠瞭解, 推薦給劉備實屬正常。 可是史料中, 並沒有任何, 關於司馬懿與司馬徽交往的記載, 司馬徽是否知道“塚虎”的存在, 都不一定, 又怎會舉薦呢?

三、司馬懿不在當地

司馬懿是漢末京兆尹司馬防的兒子,在董卓亂政之時,跟隨哥哥司馬朗逃回了老家河內郡溫縣,即現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溫縣,而司馬徽在穎川陽翟,即今河南禹州,兩地相距近二百公里,當時的劉備僅是一個小小的新野縣令,最多在當地招納人才,司馬徽就算舉薦了司馬懿,劉備能夠不顧劉表是否會猜忌,跑去請司馬懿出山嗎?

四、司馬懿無意出仕

就算司馬徽知道司馬懿的存在,瞭解他的才華,劉備也願意跑去請他出山,但能否請得動,卻不好說了。畢竟西元201年的時候,司馬懿就已經受到了本郡的舉薦,可是看透漢室衰微的他,拒絕赴任,甚至不惜裝病。到了西元208年,曹操對他進行了威脅,他才不得以為曹操效命。這樣一個人,會甘願幫助尚無立足之地的劉備嗎?諸葛亮和龐統則不一樣,諸葛亮在出山之前,便在尋訪明主,龐統也早已出仕,只要劉備誠意足夠,這二人一定能為他所用。這也可能是司馬徽薦諸葛亮、龐統,而不薦司馬懿原因之一。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司馬徽在劉備求賢的時候,只推薦臥龍、鳳雛,而不推薦塚虎,存在很多的可能性,但是他絕對沒有瞧不起司馬懿,認為司馬懿不配與其他二人比肩的想法。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司馬懿是漢末京兆尹司馬防的兒子,在董卓亂政之時,跟隨哥哥司馬朗逃回了老家河內郡溫縣,即現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溫縣,而司馬徽在穎川陽翟,即今河南禹州,兩地相距近二百公里,當時的劉備僅是一個小小的新野縣令,最多在當地招納人才,司馬徽就算舉薦了司馬懿,劉備能夠不顧劉表是否會猜忌,跑去請司馬懿出山嗎?

四、司馬懿無意出仕

就算司馬徽知道司馬懿的存在,瞭解他的才華,劉備也願意跑去請他出山,但能否請得動,卻不好說了。畢竟西元201年的時候,司馬懿就已經受到了本郡的舉薦,可是看透漢室衰微的他,拒絕赴任,甚至不惜裝病。到了西元208年,曹操對他進行了威脅,他才不得以為曹操效命。這樣一個人,會甘願幫助尚無立足之地的劉備嗎?諸葛亮和龐統則不一樣,諸葛亮在出山之前,便在尋訪明主,龐統也早已出仕,只要劉備誠意足夠,這二人一定能為他所用。這也可能是司馬徽薦諸葛亮、龐統,而不薦司馬懿原因之一。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司馬徽在劉備求賢的時候,只推薦臥龍、鳳雛,而不推薦塚虎,存在很多的可能性,但是他絕對沒有瞧不起司馬懿,認為司馬懿不配與其他二人比肩的想法。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