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亂世中,為什麼許多能人自己不當帶頭人,卻要輔助別人

要回答這個問題, 就要分清楚帥才和將才的區別。

拿漢高祖劉邦來說, 他和韓信有過一段對話, 他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 韓信回答最多十萬。 他又問韓信能帶多少兵, 韓信回答“多多益善。 ”這就有意思了, 當劉邦問為何韓信要為自己效力, 韓信就提出了一個觀點, 就是劉邦善於帶將, 不善於帶兵。

其實從以上的對話中也看出來, 人才是有分級的。 那麼作為亂世中的統帥, 需要什麼條件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 魄力。 在亂世中, 無論是揭竿而起, 還是借勢獨立, 都需要很大的勇氣, 這份勇氣就是“敢為天下先”的魄力。 比如李世民, 起初李淵是不同意起兵的, 但是李世民一步一步的逼迫著父親, 李淵不得已才興兵獨立。 再比如朱溫, 他殺光了唐朝皇帝和滿朝大臣, 這份什麼也不怕的架勢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

二, 吸引力, 或者說是人格魅力。 爭奪天下可不是一個人的事,

要有大批的人才才可以。 拿曹操為例, 雖然他也是個“屠夫”, 殘暴不仁, 又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他依然有很大的人格魅力, 發佈招賢令後, 有很多的名士、大將都來投靠, 大家就是看中他的魅力。

三, 謀略。 凡是在亂世中有一蕃成就的人, 沒有庸才, 即使不能得到天下, 也都是梟雄般的人物。 比如竇建德, 他早年起兵幾乎全勝, 打的隋兵落花流水, 如果不是運氣不好被抓, 也未必會有後來的李唐天下。 再比如劉秀和朱元璋, 都是真正的軍事天才, 真的可以用“用兵如神”來形容, 對於戰場的形式和兵法戰策的運用都十分嫺熟。

四, 格局。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也是區別天子和諸侯的最重要的標準。 拿劉邦來說, 他的心中裝的是天下,

自然會同意韓信所謂的“假齊王”稱號, 自然不會同意項羽的“楚河漢界”。 同樣的, 上世紀的蔣某人提出劃江而治, 領袖們也是不會同意的!

五, 隱忍和兇殘。 沒有誰可以一步登天, 在亂世中沒有誰可以一戰打得天下, 這就需要耐性, 需要隱忍。 比如陳友諒, 在徐壽輝手下隱藏了多少年, 當牛做馬, 任勞任怨, 最後一舉幹掉了頂頭上司。 其實朱元璋的九字方針也是一種隱忍, 而且野史記載他曾向元朝朝廷稱臣。 說到兇殘, 項羽坑殺二十萬降卒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再看那些所謂的能人, 要麼魄力不夠, 要麼客觀條件不允許, 要麼壓根就沒想過當老大, 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當一把手的。

舉幾個名將和名相的例子。

1.彭越, 他的勇猛非一般人可比, 真的是有“萬夫不當之勇”。 按說他也是一路諸侯, 可最後為什麼投靠了劉邦呢, 還不是格局太小, 在劉邦許下地盤的時候, 就已經滿足了。

2.韓信, 絕對是漢朝初年第一名將, 當他佔領整個齊國後, 蒯通請求他自立為王, 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結果他怎麼說, 說不忍心負漢王, 無奈吧, 亂世中, 能有多少忠誠可言, 這也說明他沒有爭奪天下的魄力, 心不夠狠。

3.李績, 就是電視上戲臺上的徐懋公, 那可是個少有的文武全才。 論戰績, 和大唐第一名將李靖不相上下。 可他呢, 早年投靠瓦崗寨, 跟隨翟讓, 李密殺了翟讓後, 他又跟了李密, 李密被李淵殺死後, 他又跟了李淵, 最後又跟了李世民, 可以說李績本人就從來沒有自立門戶的想法, 空有武力和謀略。

4.李存孝, 這個人在五代史上絕對是戰神級別的人物, 最後怎麼樣, 謀略不足, 被一婦人謀害, 能說什麼呢, 偏聽偏信, 只能怨自己。

5.嶽飛, 北宋已經亡了, 各地反兵層出不窮, 當時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正統, 再說南宋朝廷岌岌可危, 朝不保夕。岳家軍名徹天下,嶽飛寧願“十年之功,毀於一旦”,也要聽從那十二道金牌的收兵命令。忠臣倒是當上了,結果怎麼樣,慘死風波亭。風雨飄搖的亂世,他就沒有自立的念頭,聽牛皋的早稱王稱霸了。

6,藍玉,他從小跟在常遇春的軍隊中,兵法武藝都在作戰中一點點積累和提高。朱元璋擊敗蒙古兵,自立為帝。短短數年時間,何為正統?勇猛的藍玉在朱元璋屠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時候,都沒有想過武力反抗,臨大事而不決斷,這是為人臣子的通病!

再說點謀臣名相,不得不提張子房和諸葛亮,加上房玄齡和劉伯溫,再加上耶律楚材和範文程,這些人都是;亂世時期的著名謀士,也都有身居宰相的地位,同樣都是處於亂世,他們為何沒有自立,為什麼都要找其他人輔佐呢?

這就涉及到文人的通病,魄力不足!他們都沒有創業早期的那份霸氣和膽量,他們也沒有同江湖草莽相處的意願,說難聽點,他們也沒有那個能力,早期造反起事的都是什麼人,大多都是一些亡命之徒,想想那麼幾個才子秀才,天天喝一群草莽同吃同住、亡命天涯,他們怎麼能受得了?!他們需要什麼,需要尊重,更需要尊嚴,只有當事業有了雛形,創業者給予了他們尊重,他們才會願意出山,實現自己的報負。比如劉備的三顧茅廬就是最好的證明。

往事已矣,今天的社會仍是這樣,大凡能創業成功並把事業做大的人,也都有開國之君們的那些特質,同樣,那些職業經理人都由於各式各樣的原因不能獨立創業,大概都有古代謀臣們的特質吧。

朝不保夕。岳家軍名徹天下,嶽飛寧願“十年之功,毀於一旦”,也要聽從那十二道金牌的收兵命令。忠臣倒是當上了,結果怎麼樣,慘死風波亭。風雨飄搖的亂世,他就沒有自立的念頭,聽牛皋的早稱王稱霸了。

6,藍玉,他從小跟在常遇春的軍隊中,兵法武藝都在作戰中一點點積累和提高。朱元璋擊敗蒙古兵,自立為帝。短短數年時間,何為正統?勇猛的藍玉在朱元璋屠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時候,都沒有想過武力反抗,臨大事而不決斷,這是為人臣子的通病!

再說點謀臣名相,不得不提張子房和諸葛亮,加上房玄齡和劉伯溫,再加上耶律楚材和範文程,這些人都是;亂世時期的著名謀士,也都有身居宰相的地位,同樣都是處於亂世,他們為何沒有自立,為什麼都要找其他人輔佐呢?

這就涉及到文人的通病,魄力不足!他們都沒有創業早期的那份霸氣和膽量,他們也沒有同江湖草莽相處的意願,說難聽點,他們也沒有那個能力,早期造反起事的都是什麼人,大多都是一些亡命之徒,想想那麼幾個才子秀才,天天喝一群草莽同吃同住、亡命天涯,他們怎麼能受得了?!他們需要什麼,需要尊重,更需要尊嚴,只有當事業有了雛形,創業者給予了他們尊重,他們才會願意出山,實現自己的報負。比如劉備的三顧茅廬就是最好的證明。

往事已矣,今天的社會仍是這樣,大凡能創業成功並把事業做大的人,也都有開國之君們的那些特質,同樣,那些職業經理人都由於各式各樣的原因不能獨立創業,大概都有古代謀臣們的特質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