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廂記》裡紅娘牽線搭橋傳為佳話,《鶯鶯傳》裡卻便宜了渣男

《西廂記》裡紅娘牽線搭橋傳為佳話, 《鶯鶯傳》裡卻便宜了渣男

說起《西廂記》, 人們往往會想到的是崔鶯鶯與張生髮生的愛情故事。

在傳奇小說《鶯鶯傳》中我亦結識了一個徘徊於封建禮教與自己幸福追求之間的崔鶯鶯, 以及那個曾經與她定立山盟海誓, 但最終卻將她拋棄, 甚至粗口相加的渣男張生。

《鶯鶯傳》為著名的傳奇小說, 唐代元稹編著。 原題《傳奇》。 《太平廣記》收錄時改作現名並沿用至今。 因傳中有賦《會真詩》的內容, 亦稱《會真記》。 主要講述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悲情故事。

《鶯鶯傳》寫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戀愛生活, 結果是張生遺棄了鶯鶯, 是個悲劇的結局。 這篇小說不過數千字, 卻情節曲折, 敘述婉轉, 文辭華豔, 是唐代傳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它寫出了封建時代少女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 也反映了愛情理想被社會無情摧殘的人生悲劇,

宣傳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 此後, 故事廣泛流傳, 產生了不少歌詠其事的詩詞。 這些詩詞, 對鶯鶯的命運給予了同情, 對張生始亂終棄的薄情行為進行了批評, 但故事情節並沒有新的發展。

當《鶯鶯傳》故事流傳了400年左右的時候, 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問世了, 這就是所謂的“董西廂”。 “解元”是金元時代對讀書人的敬稱。 他性格狂放不羈, 蔑視禮教, 具備比較深厚的文化修養, 並對當時的民間文學形式如諸宮調非常熟悉, 喜歡寫詩作曲。 其長篇巨制《西廂記諸官調》, 是今存諸宮調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廂”是在《鶯鶯傳》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以第三人稱敘事的說唱文學。

但“董西廂”在藝術上尚嫌粗糙, 對愛情的描寫也尚欠純至, 還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 到了元代, 隨著都市經濟的繁榮, 戲劇更加發達起來, 這時, 大戲劇家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把崔張故事改為了雜劇, 這就是我們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廂記》。

鶯鶯傳》所描寫的其實只是兩個人的故事,

兩個戀愛的人後來勞燕分飛的故事, 沒有太宏大的敘事, 沒有那些官腔的說教和露骨的批判。 這樣的故事, 也是中國文人所津津樂道的。

 崔鶯鶯是值得同情的, 她有過對自由的追求, 但換回的卻是愛人對她的遺棄, 她雖然向著沖出封建枷鎖的道路前進著, 但作為那個時代的女性, 她依然被禁錮於封建思想的枷鎖中, 對張生的離開, 她只好選擇無耐的忍受, 而對於後來家庭包辦她的婚事, 她也只能默默的接受。 她內心的種種反抗, 鬥爭, 終究不能跳出那個時代, 不能跳出她應有的命運。

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在命運中掙扎的崔鶯鶯, 也寫了一個背信棄義的張生, 他在封建主義的理想中, 為了追求長安城裡的物質生活,

拋棄了曾經追求過的伴侶, 他同樣是受害者, 但為了開脫自己的罪行, 他甚至對崔鶯鶯惡語相加, 全然不顧以往二人的愛情, 叫人憎惡反感, 同時又增添了一份對崔鶯鶯的同情, 憐憫之心。

我們知道這篇傳奇是有虛構的成分,

就如元稹在裡邊成了張君瑞。貞元十六年,那年元稹二十二歲,鶯鶯十七歲。他們的相聚可以算是古時的相親飯局,吃飯的時候,鄭氏讓兒子、女兒出來拜會救

命恩人。

見面其中一句話很有意思:“張驚,為之禮。”張生看到鶯鶯那麼漂亮,忙起來對她行禮。這個描寫很傳神,一般男子看到普通的女子,都淡淡的仿佛視若不見;惟獨見到美女,眼睛一亮,慌忙起身行禮,態度謙恭。足見鶯鶯之美。

畢竟有封建禮教的束縛,無法當面表白,於是他從鶯鶯的小夥伴,侍女紅娘那邊入手,紅娘被張生嚇了一跳,問了個問題:“你既然那麼喜歡,何不憑藉你對我們家的恩情向夫人正式提親呢?”張生回答的話簡直有點無恥了:總結起來就一句,相思成災,急不可耐。

至於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渣男始亂終棄,鶯鶯無奈嫁人,想不到這個渣男後來還舔著臉過來相見,要認鶯鶯為兄妹,真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就如元稹在裡邊成了張君瑞。貞元十六年,那年元稹二十二歲,鶯鶯十七歲。他們的相聚可以算是古時的相親飯局,吃飯的時候,鄭氏讓兒子、女兒出來拜會救

命恩人。

見面其中一句話很有意思:“張驚,為之禮。”張生看到鶯鶯那麼漂亮,忙起來對她行禮。這個描寫很傳神,一般男子看到普通的女子,都淡淡的仿佛視若不見;惟獨見到美女,眼睛一亮,慌忙起身行禮,態度謙恭。足見鶯鶯之美。

畢竟有封建禮教的束縛,無法當面表白,於是他從鶯鶯的小夥伴,侍女紅娘那邊入手,紅娘被張生嚇了一跳,問了個問題:“你既然那麼喜歡,何不憑藉你對我們家的恩情向夫人正式提親呢?”張生回答的話簡直有點無恥了:總結起來就一句,相思成災,急不可耐。

至於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渣男始亂終棄,鶯鶯無奈嫁人,想不到這個渣男後來還舔著臉過來相見,要認鶯鶯為兄妹,真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