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明崇禎一朝的擎天柱石,多次抗清,卻遭背後黑手,含恨戰死沙場

明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 年僅16歲的信王朱由檢即位, 成為大明第十六位皇帝。 崇禎一朝十七年, “不近聲色, 憂勤惕勵, 殫心治理”, 希望能夠重振大明江山。 史書記載朱由檢常“臨朝浩歎”, 感概自己得不到傑出的人才。 可事實並非如此, 崇禎一朝名將能臣輩出, 如盧象升, 孫承宗, 袁崇煥, 孫傳庭等。 他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拯救明朝, 然而這些中流砥柱的人物, 又如同曇花一現, 抱著深深的遺憾劃過大明的夜幕。 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的悲慘下場。

下面, 文休就盤點下那些崇禎年間慘死的賢臣名將, 並淺顯得分析下導致他們悲慘結局背後的原因。

盧象升(1600年-1639年), 字建鬥, 又字鬥瞻、介瞻, 號九台。 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 皇太極率軍避開了袁崇煥堅守的甯錦(寧遠—錦州)防線, 借道內蒙, 從喜峰口突入關內, 京師戒嚴, 史稱“己巳之變”。 盧象升招募了一萬兵馬,

進京協助防衛。 從此拉開了他傳奇一生的序幕。

崇禎三年(1630年), 盧象升升任右參政兼副使, 外出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兵備, 號稱“天雄軍”。

崇禎六年(1633年)至崇禎九年間(1636年), 盧象升率領他的天雄軍, 先戰湖北旬陽六縣, 率孤軍深入山谷絕地, 九戰九捷, 消滅農民軍馬回回部數萬人, 繼而又洛陽大破李自成, 並一路追殺到滁州, 與30萬農民軍血戰, 經一天一夜戰鬥, 再次打垮李自成, 迫使李自成逃往陝西。 短短3年間, 盧象升大小百余戰, 先後擊敗李自成、高迎祥、張獻忠等部, 可謂大明朝的擎天柱石。

這段時間, 崇禎帝對盧象升保持了推心置腹的信任, 期間朝中不斷有言官彈劾他, 崇禎皆充耳不聞。 特別是崇禎十年, 盧象升的好友戶部尚書侯旬獲罪, 刑部尚書鄭三俊意圖從寬發落, 被大怒的崇禎連帶陪綁, 眼看兩人性命不保, 遠在宣大的盧象升主動為二人說情, 崇禎隨即應允, 將兩人開釋。 這時期的崇禎對盧象升是信任備至的。

崇禎十年(1637年)八月二十三日, 皇太極率軍兩路征明。

崇禎詔令盧象升督天下援兵, 但因為盧象升在朝廷議和問題上與楊嗣昌不和, 受到楊嗣昌和關甯軍宦官監軍高起潛的嫉恨和重重阻撓。

九月三十日, 盧象升率軍夜襲保定清軍, 監軍太監高起潛擅自撤退, 導致明軍傷亡過半。 兵部尚書楊嗣昌卻大肆渲染, 指責盧象升擅自出戰, 以至大敗。 次日盧象升被崇禎下詔申斥。

保定之戰後, 崇禎求和之心大起, 楊嗣昌又添油加醋, 為不讓盧象升給議和搗亂, 崇禎一面命盧象升進兵巨鹿, 一面將盧象升本部兵馬盡數拆分。 十一月, 盧象升進抵巨鹿抗敵, 身為“總督天下兵馬”的他, 手裡竟然只剩下1萬兵馬, 他的精銳天雄軍大部以及原本應由他指揮的關甯鐵騎, 皆被高起潛扣著。

十二月, 盧象升率軍在蒿水橋遭遇清軍, 雙方展開激戰, 高起潛見死不救, 虎大威、楊國柱總兵潰退逃跑, 盧率軍力竭而死。 三郡之民聞之, 痛哭失聲, 聲震天地。 順德知府上奏盧象升的死狀, 楊嗣昌故意刁難, 過了八十天盧象升的屍體才得以收殮。 第二年, 盧象升的妻子王氏請恤, 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崇禎帝依然不予撫恤。直到楊嗣昌剿張獻忠失敗自殺後,朝廷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建祠奉祀。

盧象升的死,對明王朝的打擊是沉重的,在明末農民起義時期,盧象升是對農民軍勝率最高的將領,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皆一度被他打得奄奄一息,他親手打造的天雄軍,即使在對陣滿洲八旗時也毫不遜色。人品上,盧象升屬於絕對苦行僧式的人物,為官清廉,作戰身先士卒,公平處事,凡事起帶頭作用,比如部隊缺糧,他就帶頭斷糧,部隊打仗,他就帶頭衝鋒。其人格魅力,就連許多囂張跋扈的兵匪也格外敬服,比如關寧鐵騎的悍將祖寬,鎮壓農民起義初期,是個出了名的貪婪橫暴的角色,洪承疇、楊嗣昌皆不能節制他,他唯獨對盧象升服服帖帖。如此人物,竟無法在崇禎手下施展拳腳,晚清名臣左宗棠西征時,讀到盧象升傳,不禁感歎道:“如此際遇,誠為天下志士恨。”

盧象升的殉難,好比一根擎天大柱轟然倒塌,但除了盧象升外,當時大明,還有另一根堅實柱子:孫傳庭。

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崇禎帝依然不予撫恤。直到楊嗣昌剿張獻忠失敗自殺後,朝廷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建祠奉祀。

盧象升的死,對明王朝的打擊是沉重的,在明末農民起義時期,盧象升是對農民軍勝率最高的將領,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皆一度被他打得奄奄一息,他親手打造的天雄軍,即使在對陣滿洲八旗時也毫不遜色。人品上,盧象升屬於絕對苦行僧式的人物,為官清廉,作戰身先士卒,公平處事,凡事起帶頭作用,比如部隊缺糧,他就帶頭斷糧,部隊打仗,他就帶頭衝鋒。其人格魅力,就連許多囂張跋扈的兵匪也格外敬服,比如關寧鐵騎的悍將祖寬,鎮壓農民起義初期,是個出了名的貪婪橫暴的角色,洪承疇、楊嗣昌皆不能節制他,他唯獨對盧象升服服帖帖。如此人物,竟無法在崇禎手下施展拳腳,晚清名臣左宗棠西征時,讀到盧象升傳,不禁感歎道:“如此際遇,誠為天下志士恨。”

盧象升的殉難,好比一根擎天大柱轟然倒塌,但除了盧象升外,當時大明,還有另一根堅實柱子:孫傳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