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中國美術學院教學檢查有哪些亮點?今後如何提升教學品質?院長許江這樣說!

1月23-24日, 中國美術學院迎來了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檢查, 院長許江帶隊, 全體黨政領導班子成員, 相關職能部門、各二級院系、研究生教學、本科教學、各工作室負責人、部分專業教師一同參加教學檢查。

兩天時間裡, 教學檢查團的腳步遍佈象山校區和南山校區的每一個系部, 加上此前1月15日對上海設計學院的教學檢查, 可以說是幾乎走遍了中國美院所有的教學工作室。

教學檢查作為專業學科的一種工作評估措施, 是保障教學品質的制度性環節之一。 在中國美術學院, 除常規性教學檢查之外, 尤其以年度的期末教學檢查最為隆重和嚴肅。 在這個過程中, 它以一種有效、直觀的專業成果展示方式, 使處在教學體系中的師生雙方對於本年度教學工作進行階段性回顧和總結, 對傳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改進, 並與他們的同事、同學進行橫向比照,

以提出下一階段的改良措施, 進一步提升教學和人才培養品質。

教學檢查充分體現了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內頂尖藝術院校, 在對長遠學科建設和當下專業教學中所持有的整體意識和探索、反思精神。

本期推送將刊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對本學期教學檢查的總結, 展現中國美術學院一直以來對長遠學科建設和當下專業教學中所持有的整體意識和探索、反思精神。

有思路 有情懷 有格局

——在中國美術學院期末教學檢查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許江

各位老師好, 一年一度, 我們相會在教學檢查。 每一年冬季的檢查就像深耕, 而夏季的畢業則是收穫。 大家對這次教學檢查非常重視, 聽了各個學院的彙報, 看了大家教學實況的展示, 尤其是研究生教學實況的展示, 我心裡非常高興。 為什麼?我覺得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 各個學院的彙報有思路、有情懷、有格局。 聽了以後令我們振奮。

有思路。 各個學院的彙報都有自己的風格理念,

也有自己的思考層次。 譬如, 設計藝術學院提出「以東方設計學為核心, 以開放為理念, 以設計問題研究為導向, 以協創跨界為重點, 通識課重選修梳理」, 層層遞進, 重點突出。 文創中心的教學一頭是要接續設計的最前沿, 另一頭要接續社會生活的真實需求。 文創中心跟一般的教學單位不一樣, 一般的教學單位是先教學、後科研, 它是倒過來的, 由設計反哺教學, 由設計方向、設計需求來激發教學方向的新理念, 在未來這可能會成為新方向。

有情懷。 我非常高興地看到, 年輕一代管理者對教學的關注與熱情、對本專業的特殊情懷。 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 我跟著宋忠元老師教學檢查。 那個時候學校不大, 半天就查完了。 發展到今天, 浩浩蕩蕩, 要兩個整天才能完成這樣一次學術的旅行。 一路上我們聽到、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東西。

手工藝術學院提出「教學檢查是一次管理的檢查, 是一次成果的交流, 是一個思路的打磨, 是一次品質的全面提升」, 指出了今天教學的一些問題, 很有勁道。知識的扁平化、同質化、單一化和工藝的殘缺化,這些都是整個時代的通病。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提出聚焦人文影畫,要差異化發展、多元化研究、一體化建設,年輕一代在敘述的時候展示出一種特殊的情懷,令我們感動。對我們這一類的學校來說,情懷非常重要。

有格局。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總體格局。這個總體格局在大家的敘述當中都得到很好的展示,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提出了文化自信、社會美育、建構系統、打造特色等幾個重點,著重地提出了「三系五環」系統,將整個教學思想概括在這裡。手工藝術學院也將自己的教學格局凝結為三個系統:創作、材料、課題。創作就是靠作品說話;材料就是要打磨這些材料;課題就是論文。這些大的思路也可以被其他一些綜合性的專業思考與參考。

總之,大家的介紹都非常好,以上是我們振奮的第一個理由。

第二個原因,各個學院的展示有方案、有文本、有重點,非常值得我們閱讀與思考。這次展示非常認真,而且只有到現場才能感受到整個教學的氛圍。

有方案。一人一展板,基本上把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展示出來了。當然這個培養方案有的充實,有的寫得未必很好,但是這個格式,起碼讓我們感覺到已經比以往要好得多,比較齊整。

有文本。以前每個同學一張畫作,以這張畫作定好壞,由此評定教學的好壞,但是我們現在不是這樣,除了這些典型作業以外,有文本、有調查、有調研報告等等這些素材。建築藝術學院在調研方面有傳統、有辦法,非常重視實地的調查,做好調研報告,同時還針對現場做好文本的閱讀和考察,這些都是建築學院的優勢所在。

有重點。各個學院都有自己的重點,大家對自己的重點也都心裡有數。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陳述自己的工作室方向,明確地提出各工作室的要點及其專業核心課程。繪畫藝術學院,尤其是油畫系一工、二工、三工、四工的同學都有自己的專題介紹,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的核心課程都已凸顯出來。可以看出,在這個方向上的教學思想正逐年提升、逐年深化,這些都是令人高興與值得肯定的。

新的一年,我們面臨著很多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中心工作就是學位點合格評估。大家不要怕,評估是常態,尤其是年輕老師不要害怕,我們應該勇敢地迎接它。就像剛才王贊老師所說的,我們中國美術學院要學會適應評估,駕馭評估,直至引領評估。我們學校的師風、校風,是全國一流的。例如,論文抽查有問題,我們就進一步加強把論文做好,把論文的各個環節盡可能做好。論文品質的提升,確實是比較長期的工作,不是一下子可以解決的。另外,我們也要關注資訊化的問題,今年要重點解決我們的資源資訊化問題。

面對這樣一個研究生教學為主的學位點評估,我個人覺得有幾點可以跟大家共用的。

第一,要意識到學科壁壘的問題。大家多次提到,我們研究生教學中容易有一種學科壁壘的存在。學科壁壘在今天確實是一個問題,越高精的程度,這個學科壁壘越嚴重,也會存在師承藩籬的問題。本科生認系,研究生則認導師,加上我們很多研究生個人識見有限,所以研究生教學要持續加強通識課程,重點建設具有「國美模式」的課程系統,要打破師資的藩籬,打開學科的壁壘,打造學養的跨視界。在我看來,研究生要注重培養三個方面:

1、學院情懷。這一學期,楊奇瑞老師帶著雕塑系師生創作校史雕塑。參加的同學們在這種學院的氛圍裡成長,這個影響是深遠的,這種情懷和學院教育一定是影響終身的。

前不久,我獲知1938年的時候,滕固校長曾經有一個校訓「博約弘毅」,有拓印的圖,同時他還撰有一篇相關的美文。如果確定,我建議就把這四個字以及這篇美文刻下來。這篇美文,寫得好,值得我們學生背誦。博約,是從論語裡面來的,孔子說「博學以文,約之以禮」。學習非常廣博,你就有一種文氣;禮就是履,你用行為貫徹到日常的生活當中,並且用這個東西來建立和別人的關係,這就叫約之以禮。博思而約作。大家可以對比一下,現在研究生教學學的東西很多,課程越來越多,學生怎麼辦?博觀而約取。曾子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需要我們「志巨集」。因為道遠,所以要「性毅」。

這是抗戰時期的豪言壯語,先生們知有國而不知有身。學院的情懷,我們學校有文藝復興的使命精神,有博約深美的哲匠精神,有湖山情懷的詩性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學校非常重要典型的東西。

2、博約素質。我們要加強通識教育,中國人講學問,不講知識。學習要廣博,廣博之後就能夠提出問題。你現在問一年級什麼叫一畫,他搞不清楚的,回答這個問題,一定要學習到一定程度,才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才能審問,「博學而審問、切問而近思」,你才能夠慢慢接近那個真理。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一直開設有古文字學課、文獻導讀課,這是一個大的提升。博約還有很重要的意思,就是心手的訓練,做到心手如一。我們美術學院培養的人就是要心手如一,手要隨心走。博約素質非常關鍵。

3、賞識品味。范景中老師寫的《中華竹韻》的副標題是「中國古典傳統中的一些品味」。「古錦素壁,博約深美」。這種感知學意義上的內化因素,是真正最後所謂的機器人最不能攻克的地方。我們今天上午看了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到了老師的一個個工作室,好像是進了書齋畫齋。將來若有可能,附中山上可以建小型的四合院式工作室,良渚也可以建一些水邊的工作室,研究生有一些教學到那裡去,那樣的環境該有多好,這種品味就可以得到很好地培養。

學院情懷、博約素質、賞識品味,這幾點是我們學校一定要通過研究生教學傳遞給學生的。

第二,培養方案中幾個重要的因素:

1、研究方向的積累。研究方向的積累體現思想方法的深度。例如具表研究,我們是要重建素描的新傳統,從而提出純粹直觀、東方哲思、東方體象等等一系列思考,在哲思和創作中擺渡,在讀書感悟和藝術實踐中擺渡。具表的背後就有這樣的積澱和積累。我們所有學科、所有方向都有很好的積累,代代傳承,我們要梳理出來,千萬不要簡單地說這個是從「我」這裡開始的,沒有這麼簡單。

2、研究資源的融匯。研究資源要體現它的廣度。請注意,很多中國一流的思想家都是我們的客座教授。現象學、存在哲學幾位最好的學者與思想家,都是我們的客座教授,都是我們的同行者。我們的書桌,一邊是哲學,一邊是繪畫,在哲學和繪畫這種眼與心的對話中,做得最好的就是我們。我們也思考,傳統藝術如何在今天得以拓展與繼承,我們有了媒體藝術,還有一個更大的科技藝術,去思考生命科學、材料科學……

大家想像一下,將來做的雕塑,這個雕塑夏天可以是一個顏色,冬天是一個顏色,為什麼?因為材料跟溫度有關。材料。這種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所帶來的一系列變革,我們今天都不能簡單地拒絕,不能把我們的研究縮回小小的書齋裡去。世界很大,可能性很多,一定要把視野打開,啟動我們的研究與創造能量。

3、研究方法的聚變。研究方法聚變體現的是實驗方式的強度。現在大家都愛提「工作坊」(workshop)。一個「坊」字,把我們帶到中國傳統的那樣師徒授受的內修境界中。跨媒體藝術學院提到的「席明納」(seminar)和藝術人文學院提到的原典研讀,這些方式很好。

通過閱讀、文獻導讀、文獻研究,導師有責任把這種導讀和文獻帶到共同研究的核心課題當中,形成一些核心課題,圍繞這些核心課題,再發展出大家共同研讀的東西。研究生處提出,要把這些課程提升到全院研究生課程共同體的平臺,這是一個有格局的教學構思,各二級學院一定要積極配合支持,共同完成。社會現場調查方法,建築藝術學院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建築藝術學院的好傳統之一就是圖文並茂。有些學科重圖,不夠重文;有些學科重文,不夠重圖。我希望大家還是要「左圖右史」。

另外,要重視格物方法,一人格一物,一人一條路。我到各研究生教室檢查,最希望看到的是同學在「研究」,它不只是一兩張作品呈現,而是一大片的積累,呈現出思考與創作的過程。通過一人一物、一物一路的實驗方式,可以形成複雜形態的聚合及變化,在這種高強度的研究當中,一定會催發出生成的新可能性。學術要有大格局,但是具體的下手,則需要約取,要有方法,所以是約之以禮。

4、研究成果的凸顯。研究成果的凸顯,要體現學術的密度。研究生輔導練習有一個群化的過程,文本形成也是群化,要有積累。考察、計畫及體驗性的紀錄展示,才是學術研究的底牌。還有,要做好成果統計工作,今年我們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資訊化短板補起來。

研究方向的積累、研究資源的融匯、研究方法的聚變、研究成果的凸顯,從深度、廣度、強度、密度幾個方面,來思考一個學科的打造。這次教學檢查有很好的苗頭,以前看不到這些東西,現在各個系科都有諸如此類的好苗頭,大家再練內功,用心修一修,然後按照自我評估的時間表,我相信能夠把評估變成一次行之有效的教學建設,再一次提升教學品格。希望今年大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創作、教學,把我們學校的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今天就講這些,再次感謝大家一年的辛苦!

*注:1月23日至24日,中國美術學院進行了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檢查。本文為許江院長在教學檢查中的總結發言實錄,經發言者本人授權由研究生處整理修訂而成。

來源|研究生處

文字整理|韓亮

編輯|廖垣

很有勁道。知識的扁平化、同質化、單一化和工藝的殘缺化,這些都是整個時代的通病。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提出聚焦人文影畫,要差異化發展、多元化研究、一體化建設,年輕一代在敘述的時候展示出一種特殊的情懷,令我們感動。對我們這一類的學校來說,情懷非常重要。

有格局。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總體格局。這個總體格局在大家的敘述當中都得到很好的展示,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提出了文化自信、社會美育、建構系統、打造特色等幾個重點,著重地提出了「三系五環」系統,將整個教學思想概括在這裡。手工藝術學院也將自己的教學格局凝結為三個系統:創作、材料、課題。創作就是靠作品說話;材料就是要打磨這些材料;課題就是論文。這些大的思路也可以被其他一些綜合性的專業思考與參考。

總之,大家的介紹都非常好,以上是我們振奮的第一個理由。

第二個原因,各個學院的展示有方案、有文本、有重點,非常值得我們閱讀與思考。這次展示非常認真,而且只有到現場才能感受到整個教學的氛圍。

有方案。一人一展板,基本上把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展示出來了。當然這個培養方案有的充實,有的寫得未必很好,但是這個格式,起碼讓我們感覺到已經比以往要好得多,比較齊整。

有文本。以前每個同學一張畫作,以這張畫作定好壞,由此評定教學的好壞,但是我們現在不是這樣,除了這些典型作業以外,有文本、有調查、有調研報告等等這些素材。建築藝術學院在調研方面有傳統、有辦法,非常重視實地的調查,做好調研報告,同時還針對現場做好文本的閱讀和考察,這些都是建築學院的優勢所在。

有重點。各個學院都有自己的重點,大家對自己的重點也都心裡有數。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陳述自己的工作室方向,明確地提出各工作室的要點及其專業核心課程。繪畫藝術學院,尤其是油畫系一工、二工、三工、四工的同學都有自己的專題介紹,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的核心課程都已凸顯出來。可以看出,在這個方向上的教學思想正逐年提升、逐年深化,這些都是令人高興與值得肯定的。

新的一年,我們面臨著很多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中心工作就是學位點合格評估。大家不要怕,評估是常態,尤其是年輕老師不要害怕,我們應該勇敢地迎接它。就像剛才王贊老師所說的,我們中國美術學院要學會適應評估,駕馭評估,直至引領評估。我們學校的師風、校風,是全國一流的。例如,論文抽查有問題,我們就進一步加強把論文做好,把論文的各個環節盡可能做好。論文品質的提升,確實是比較長期的工作,不是一下子可以解決的。另外,我們也要關注資訊化的問題,今年要重點解決我們的資源資訊化問題。

面對這樣一個研究生教學為主的學位點評估,我個人覺得有幾點可以跟大家共用的。

第一,要意識到學科壁壘的問題。大家多次提到,我們研究生教學中容易有一種學科壁壘的存在。學科壁壘在今天確實是一個問題,越高精的程度,這個學科壁壘越嚴重,也會存在師承藩籬的問題。本科生認系,研究生則認導師,加上我們很多研究生個人識見有限,所以研究生教學要持續加強通識課程,重點建設具有「國美模式」的課程系統,要打破師資的藩籬,打開學科的壁壘,打造學養的跨視界。在我看來,研究生要注重培養三個方面:

1、學院情懷。這一學期,楊奇瑞老師帶著雕塑系師生創作校史雕塑。參加的同學們在這種學院的氛圍裡成長,這個影響是深遠的,這種情懷和學院教育一定是影響終身的。

前不久,我獲知1938年的時候,滕固校長曾經有一個校訓「博約弘毅」,有拓印的圖,同時他還撰有一篇相關的美文。如果確定,我建議就把這四個字以及這篇美文刻下來。這篇美文,寫得好,值得我們學生背誦。博約,是從論語裡面來的,孔子說「博學以文,約之以禮」。學習非常廣博,你就有一種文氣;禮就是履,你用行為貫徹到日常的生活當中,並且用這個東西來建立和別人的關係,這就叫約之以禮。博思而約作。大家可以對比一下,現在研究生教學學的東西很多,課程越來越多,學生怎麼辦?博觀而約取。曾子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需要我們「志巨集」。因為道遠,所以要「性毅」。

這是抗戰時期的豪言壯語,先生們知有國而不知有身。學院的情懷,我們學校有文藝復興的使命精神,有博約深美的哲匠精神,有湖山情懷的詩性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學校非常重要典型的東西。

2、博約素質。我們要加強通識教育,中國人講學問,不講知識。學習要廣博,廣博之後就能夠提出問題。你現在問一年級什麼叫一畫,他搞不清楚的,回答這個問題,一定要學習到一定程度,才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才能審問,「博學而審問、切問而近思」,你才能夠慢慢接近那個真理。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一直開設有古文字學課、文獻導讀課,這是一個大的提升。博約還有很重要的意思,就是心手的訓練,做到心手如一。我們美術學院培養的人就是要心手如一,手要隨心走。博約素質非常關鍵。

3、賞識品味。范景中老師寫的《中華竹韻》的副標題是「中國古典傳統中的一些品味」。「古錦素壁,博約深美」。這種感知學意義上的內化因素,是真正最後所謂的機器人最不能攻克的地方。我們今天上午看了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到了老師的一個個工作室,好像是進了書齋畫齋。將來若有可能,附中山上可以建小型的四合院式工作室,良渚也可以建一些水邊的工作室,研究生有一些教學到那裡去,那樣的環境該有多好,這種品味就可以得到很好地培養。

學院情懷、博約素質、賞識品味,這幾點是我們學校一定要通過研究生教學傳遞給學生的。

第二,培養方案中幾個重要的因素:

1、研究方向的積累。研究方向的積累體現思想方法的深度。例如具表研究,我們是要重建素描的新傳統,從而提出純粹直觀、東方哲思、東方體象等等一系列思考,在哲思和創作中擺渡,在讀書感悟和藝術實踐中擺渡。具表的背後就有這樣的積澱和積累。我們所有學科、所有方向都有很好的積累,代代傳承,我們要梳理出來,千萬不要簡單地說這個是從「我」這裡開始的,沒有這麼簡單。

2、研究資源的融匯。研究資源要體現它的廣度。請注意,很多中國一流的思想家都是我們的客座教授。現象學、存在哲學幾位最好的學者與思想家,都是我們的客座教授,都是我們的同行者。我們的書桌,一邊是哲學,一邊是繪畫,在哲學和繪畫這種眼與心的對話中,做得最好的就是我們。我們也思考,傳統藝術如何在今天得以拓展與繼承,我們有了媒體藝術,還有一個更大的科技藝術,去思考生命科學、材料科學……

大家想像一下,將來做的雕塑,這個雕塑夏天可以是一個顏色,冬天是一個顏色,為什麼?因為材料跟溫度有關。材料。這種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所帶來的一系列變革,我們今天都不能簡單地拒絕,不能把我們的研究縮回小小的書齋裡去。世界很大,可能性很多,一定要把視野打開,啟動我們的研究與創造能量。

3、研究方法的聚變。研究方法聚變體現的是實驗方式的強度。現在大家都愛提「工作坊」(workshop)。一個「坊」字,把我們帶到中國傳統的那樣師徒授受的內修境界中。跨媒體藝術學院提到的「席明納」(seminar)和藝術人文學院提到的原典研讀,這些方式很好。

通過閱讀、文獻導讀、文獻研究,導師有責任把這種導讀和文獻帶到共同研究的核心課題當中,形成一些核心課題,圍繞這些核心課題,再發展出大家共同研讀的東西。研究生處提出,要把這些課程提升到全院研究生課程共同體的平臺,這是一個有格局的教學構思,各二級學院一定要積極配合支持,共同完成。社會現場調查方法,建築藝術學院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建築藝術學院的好傳統之一就是圖文並茂。有些學科重圖,不夠重文;有些學科重文,不夠重圖。我希望大家還是要「左圖右史」。

另外,要重視格物方法,一人格一物,一人一條路。我到各研究生教室檢查,最希望看到的是同學在「研究」,它不只是一兩張作品呈現,而是一大片的積累,呈現出思考與創作的過程。通過一人一物、一物一路的實驗方式,可以形成複雜形態的聚合及變化,在這種高強度的研究當中,一定會催發出生成的新可能性。學術要有大格局,但是具體的下手,則需要約取,要有方法,所以是約之以禮。

4、研究成果的凸顯。研究成果的凸顯,要體現學術的密度。研究生輔導練習有一個群化的過程,文本形成也是群化,要有積累。考察、計畫及體驗性的紀錄展示,才是學術研究的底牌。還有,要做好成果統計工作,今年我們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資訊化短板補起來。

研究方向的積累、研究資源的融匯、研究方法的聚變、研究成果的凸顯,從深度、廣度、強度、密度幾個方面,來思考一個學科的打造。這次教學檢查有很好的苗頭,以前看不到這些東西,現在各個系科都有諸如此類的好苗頭,大家再練內功,用心修一修,然後按照自我評估的時間表,我相信能夠把評估變成一次行之有效的教學建設,再一次提升教學品格。希望今年大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創作、教學,把我們學校的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今天就講這些,再次感謝大家一年的辛苦!

*注:1月23日至24日,中國美術學院進行了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檢查。本文為許江院長在教學檢查中的總結發言實錄,經發言者本人授權由研究生處整理修訂而成。

來源|研究生處

文字整理|韓亮

編輯|廖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