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驚悚離奇的雍正暴死之謎

文/鐵馬冰河WU

雍正是一個極富爭議的人物, 自清以來, 對他的評價可謂毀譽參半, 圍繞著他的爭論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 至今尚未平息。 關於他的死因, 更是波翳雲詭, 驚悚離奇, 各種說法頗多。 自雍正歿命後一直眾說紛紜, 口水戰打到今天, 幾無定論。

清史記載, 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年)陰曆八月二十三日子時(淩晨), 有一代梟雄帝王之稱的雍正皇帝, 突然暴斃於他正在避暑歇夏的圓明園別宮內。 所謂暴斃, 一定是非正常死亡。 雍正是一位很有權謀的君王, 手段霹靂, 深諳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之道。 他似乎是一位遊走在正邪之間的面目模糊的非常人物 ,

因此後世對他一生的功過是非頗具爭議。 史家對他的評價, 一直涇渭鮮明, 喜歡他的憎惡他的各有各說, 套用一句章太炎評價曾國藩之名言 :“譽之則為聖主, 讞之則為暴君”, 似乎頗為恰當。 圍繞著雍正生前行事, 尤其是登基後的所作所為, 一直就有許多籠罩著層層迷霧的詭異傳聞, 加上他的死在官修正史中記載得語焉不詳, 含混莫名, 給好事者留下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引來後世無數考據。 雍正之死一直眾說紛紜, 竟成為一樁至今了無頭緒的歷史公案。

身為皇四子的愛新覺羅·胤禛的陡然上位本已晦暗不明, 乃至物議洶洶, 他的登基之路表面看似波瀾不興, 好似水到渠成 ,

背後實則暗流洶湧, 殺機重重 。 因此對他最終從眾多皇權覬覦者中脫穎而出, 能笑到最後, 順利榮登大寶的“合法性”一直有人心存懷疑。 然而, 不可否認的是, 他在位期間, 還是很有一番作為的。 他強勢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加強了各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融合, 進一步夯實了滿清王朝的統治基礎。 對於他的讚譽, 套一句時髦的警語:“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在“一言堂”的語境下, 功罪還是留給後人評說吧。 與此同時, 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 鞏固皇權, 他用殘酷手段大肆清除潛在的威脅, 使大清朝野地動山搖, 鳥驚魚潛, 人人自危。 憚於他的淫威, 驚駭於令人窒息的“文字獄”, 一時間廟堂上下萬馬齊喑, 人人禁若寒蟬,
一片蕭索之氣。 對於他認定的對自己統治有所不利的人, 都被其視為政敵, 不論遠近親疏, 在朝在野, 一概毫不留情的給予打擊, 甚至不惜骨肉相殘, 同室操戈。 民間一直紛傳雍正為人陰鷙兇狠, 手段毒辣, “謀逆、逼母、弑兄、屠弟”是對其惡行的高度概括。 雍正對漢人尤其是知識份子採取高壓政策, 大興“文字獄”, 具體表現在排斥、歧視、迫害有一定影響力與號召力的漢人士大夫 , 一時間弄得怨聲載道, 各地反清運動此起彼伏, 屢僕屢起。 雍正對敢於反抗者毫不留情的大加鎮壓, 是“寧可錯殺一千, 決不放過一個”的忠實踐行者, 一時間冤獄無數, 血流成河。 殘忍嗜殺、無所不用其極的雍正, 似乎早已樹敵無數, 想取他性命的大有人在。
在此期間, 民間湧現了一批武功絕高的奇人異士, 做夢都想取雍正項上人頭, 以雪心頭之憤, 一報如山血仇。

民間哄傳一時的呂四娘為父報仇, 獨自潛入禁衛森嚴的宮中行刺雍正, 一擊得手後取走雍正項上人頭的故事是最有代表性的驚人事件。 這快意恩仇故事的背後隱藏著一段血跡斑斑的悲慘往事, 極大的滿足了渴求真相人們探燭幽微的好奇心, 因而坊間裡巷傳得繪聲繪色, 不脛而走, 乃至於野老、婦孺皆知。 這一樁奇事為雍正橫死謎團提供了一個似有似無、亦真亦幻的“非官方”、“非主流”的參考答案。

話說明亡後, 傑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時事評論家呂留良參加了反清複明運動, 後鬥爭失敗, 眼見清朝已坐穩了江山,

恢復明朝基本無望, 於是他潛隱故鄉浙江桐鄉以教書為業, 安心的做起了“猢猻王”。 清廷久聞呂留良博學賢明, 屢屢派員請他出山為朝廷效力, 都被他嚴詞拒絕了。 官府並不就此放棄, 還是經常派人進山叨擾他, 請他出來做官。 不厭其煩的他乾脆削髮為僧, 斬斷萬千煩惱絲, 從此遠離塵世, 潛心治學。

跳出紅塵外, 不在五行中的呂留良, 並未能完全不問世事。 在寺中, 他專心著書立說, 作品中夾雜著許多反清思想和內容, 並流露出對早已消逝在歷史塵埃中的大明王朝懷有的無比眷戀之情。 這些私家刊印的著作在一些小圈子裡流傳誦讀, 並未傳播出去。 呂留良從此再未出山, 直至老死荒丘, 卻留下諸多凝聚著他多年苦思冥想智慧結晶的等身著作。 呂留良著述甚多,因歷史上屢遭禁毀,只有《東莊詩存》、《呂晚村先生文集》等寥寥幾部作品流傳至今。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到了雍正年間。 湖南落魄文人曾靜固守夷夏僵化觀念,反復遊說川陝總督岳鐘琪,勸他起兵反清,驅逐滿韃,恢復華夏。大將軍岳鐘琪再三權衡利弊,決定告發曾靜。曾靜在牢中供稱自己受業師呂留良文稿的影響甚深,夷夏之防、反清排滿的思想多受呂留良作品思潮之浸淫。 雍正看了供詞後勃然大怒,彼時呂留良早已死去,於是他下令發掘呂留良及其長子呂葆中之墓,開棺戮屍,梟首示眾,大泄其憤。隨後,雍正覺得還不解氣,下旨將呂留良次子呂毅中斬首,子弟、門生、故舊被屠戮者極多。劫余的呂氏族人全部發配邊疆與披甲人為奴。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事發時她恰好不在家,也算機緣湊巧,躲過了一場滅族大禍 。作為呂家碩果僅存的至親,唯一倖存者,小小年紀的她發誓復仇。為報家仇,她拜一位只有一隻胳膊的世外高人“獨臂老尼”為師,練就一身驚人武功,尤其精於劍術,一旦舞弄起來只見光影不見人,可謂出神入化。她在深山中刻苦習藝,靜待時機,只為有朝一日親自手刃仇人。

由於呂留良一案牽連很廣,許多人甚至連呂留良的面都未見過,只因藏有他的著述,也慘遭荼毒殺害,於是激起了漢人義憤和反抗之心。清廷風聞有呂家人潛藏在外,追索甚急,在當時有名的大俠甘鳳池等人的幫助掩護下,呂四娘屢次化險為夷,始終沒有被抓到。

雍正十三年八月,身懷絕世輕功並擅長劍術的呂四娘混入宮中,瞅準時機用飛劍將雍正頭顱削去,得手後趁亂離去。清政府為掩蓋真相,煞費苦心的炮製了雍正病亡的假像。另有一說是呂四娘之所以能混進戒備森嚴的圓明園,是她乘宮裡到民間挑選宮女時冒充進宮的。 天生麗質的她被雍正無意間看中,晚間侍寢時果斷了結仇人性命。

清代宮廷制度規定 ,凡侍寢妃子,不論品級高低,都要赤身裸體裹在錦被中,由太監背著到寢宮侍奉皇帝。令人驚訝的是,有資料顯示,滿清剛入關時,甚至到了順治、康熙執政時期宮內都沒有這項奇特的規定,明顯是雍正意外殯天后制定的。這項規定凸顯雍正之死非同尋常,可見民間傳說他死于呂四娘或別的仇人之女的鋒刃上並非空穴來風,這項古今少有的奇異制度或許正是為了杜絕此類悲劇再度重演。

關於雍正之死,還有另一版本的傳聞,說雍正死于湖廣盧氏夫人的利劍下。盧生是明末清初一位飽讀詩書的文人,對於清廷嚴厲鎮壓漢人的反抗心懷不滿,一直暗中從事反清活動。後事泄被雍正誅殺,其妻深諳劍術,且很有膽氣與心計,她暗自發誓為夫報仇。 經過一系列精密策劃與等待,她終於尋機刺死雍正。據說,報得大仇後,這位鐵骨錚錚的“女漢子”在雍正屍體旁自刎而亡。

更為神奇的說法是,雍正被呂四娘或別的劍俠刺死後,那人用一種特殊暗器“血滴子”取走人頭,然後避過巡邏的大內侍衛,如鷂子一般敏捷的越過高高宮牆,悄無聲息的消失在無邊的夜色之中 。到了安全的藏身之所後,此人在“血滴子”裡澆上一種化骨藥水,皮肉骨血頃刻間化為烏有。金庸在其小說中屢次提到的“血滴子”究竟是什麼玩意?所謂“血滴子”其實是一個大皮囊,皮囊口環列有一圈鋒利的刀刃,用袋口套住人的頭顱,稍一扭動就可環切下人頭。這段更為奇幻的傳聞顯然是添加了許多想像成分在內,但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雍正死時是身首分離的。

因雍正遇刺暴死的說法只見諸於野史或私家筆記,或見於各類傳奇小說,亦或由民間口耳相傳,正史幾乎沒有任何記載。正是不透明的真相導致“謠言”叢生,使人真假莫辨,難以厘清。看來,謠言並不都是止于智者,而是止於第一時間、最大限度公開真相。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發現一些被斥為謠言的竟然就是真相,而官方義正辭嚴的“闢謠”居然本就是謠言, 怎不叫人刹那間三觀錯亂、情何以堪啊。

正是因為缺乏官方權威發佈,於是乎民間轟傳雍正下葬時有人親見棺槨內有屍身無頭顱,清廷為了閉目塞聽,掩飾真相,使用了障眼法,用純金鑄了一個假頭安放在屍體的頸項上,用黃緞子裹住後入棺安葬。這一說法因有現場目擊證人,一時間信眾如潮,被許多私家野史、傳奇小說、名家筆記收錄其中。清廷揚湯止沸、掩人耳目的做法,不僅未能使人信服,效果適得其反,各種小道消息愈演愈烈,真相反而更加撲朔迷離。

一直到近代,有學者對雍正被刺身亡一事提出疑問,一種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雍正死於服食丹藥過量。雍正與許多帝王一樣,崇尚方術,尤其癡迷道教,對黃老之術,煉丹練氣,十分有興趣。即位之初,他日理萬機,十分勤勉,加上夜夜耽於美色 ,殺伐不斷,健康每況愈下,漸感精力不濟,不得不乞靈於神仙方士們所煉丹藥。清史記載,大約從他登上帝位第四個年頭起,就每天按時服用道士們熬煉的“即濟丹”。到雍正十四年,他又傳令命著名道士王定乾、張太虛等人在圓明園夏宮內用牛舌、黑鉛、汞二百斤熬煉“仙丹”,供自己服食。他的死,很可能由於體內集聚了超標的鉛、汞等有害物質,毒發斃命。這一說法是有來歷的:《清史稿》、《國朝宮史》等官修正史記載,雍正死後第三天,剛繼位的乾隆迫不及待的下旨將煉丹的“牛鼻子老道”們悉數逐出宮去。同時他嚴厲告誡太監、宮人們不得妄議國事,否則定斬不饒。新君登位,百事纏身,多少軍國大事等著他去處置、定奪,他卻急於處理道士煉丹這等小事,可見乾隆早已疑心其父死于藥石中毒,也是佐證雍正死於丹藥中毒的有力證據。

據說雍正還在世時,已經意識到服食丹藥的危害,明知藥石有毒,他怎麼還要執迷不悟,知毒服毒呢?丹藥中所含的鉛汞雖有毒性,只要不過量,達到中毒發作的程度也是一個緩慢而悠長的過程。史料顯示,雍正服食丹藥的時間長達九年,身體漸感不適,應該早有知覺,為何還拖這麼久直至毒性爆發,最終無力回天呢?以雍正之精明幹練,似乎不會如此癡愚遲鈍。這種說法看似無懈可擊,但似乎又經不起仔細推敲,似可信,又存疑。

正史記載,雍正是因病而亡的。據說他從患病到死亡僅僅3天,死的當天還在處理政務,晚上病勢愈發嚴重,聞訊而來的太醫亦束手無策,終於宣告不治,撒手人寰。按如今的醫學觀點,有人推測他得了急症,比如中風、腦溢血之類。據說雍正在位期間,處理政務十分認真,不論晨昏,事必躬親,日理萬機,手段雖然嚴厲,但尚屬稱職。面對順治後期留下的諸多內憂外患以及皇室內部難以調和的激烈矛盾,他常常帶病處理各種棘手難題,終於積勞成疾,心力交瘁,因而突發腦溢血,驟然病故,也是很有可能的。

總而言之,雍正的真正死因,至今仍未蓋棺定論。無論是死于仇家女兒之手,還是死於藥石中毒,抑或是死於疾病,至今都無法給出令人信服的有力證據,因而無法肯定。那些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刺殺說”、“無頭說”,或許是雍正生前做事嚴苛戾狠,甚至有些殘酷,許多人被他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屠戮 , 他得罪了無數人,人們無處洩憤,只有編排故事來咒駡他,一逞胸中壓抑已久的不平之氣。呂四娘到底有無其人,從未見諸於史籍記載,已難於考證。即便呂四娘有傳說中紅線女之異能,有聶隱娘之絕技 ,有荊十一娘那般來無影去無蹤飛簷走壁之神技,但也是獨木難支,很難一個人完成這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且不要說一個女子獨自闖入禁宮謀刺皇帝是如何難以做到,事成後能夠全身而退更是神乎其神,幾乎全無可能,主觀臆造的痕跡很濃。但一個帝王之死竟然流傳出這麼多的離奇傳言,事後朝廷又是如此遮遮掩掩、諱莫如深,或許背後真的發生過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未可知。

事實究竟如何,也不是全無辦法,據說位於河北易縣清西陵的雍正墓——泰陵依然完好無損,從未被盜掘過。 如果哪一天考古工作者打開地宮大門,拜訪“安睡”在此已經279年的雍正大帝,他究竟是暴死還是正常病死,屍身有頭還是無頭,這些爭論不休的謎題不就頃刻間迎刃而解了嗎?一旦真相大白於天下,眾多流言蜚語立馬銷聲匿跡,雍正暴死的傳聞是真是假不就立馬有了明確的答案了嗎!

呂留良著述甚多,因歷史上屢遭禁毀,只有《東莊詩存》、《呂晚村先生文集》等寥寥幾部作品流傳至今。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到了雍正年間。 湖南落魄文人曾靜固守夷夏僵化觀念,反復遊說川陝總督岳鐘琪,勸他起兵反清,驅逐滿韃,恢復華夏。大將軍岳鐘琪再三權衡利弊,決定告發曾靜。曾靜在牢中供稱自己受業師呂留良文稿的影響甚深,夷夏之防、反清排滿的思想多受呂留良作品思潮之浸淫。 雍正看了供詞後勃然大怒,彼時呂留良早已死去,於是他下令發掘呂留良及其長子呂葆中之墓,開棺戮屍,梟首示眾,大泄其憤。隨後,雍正覺得還不解氣,下旨將呂留良次子呂毅中斬首,子弟、門生、故舊被屠戮者極多。劫余的呂氏族人全部發配邊疆與披甲人為奴。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事發時她恰好不在家,也算機緣湊巧,躲過了一場滅族大禍 。作為呂家碩果僅存的至親,唯一倖存者,小小年紀的她發誓復仇。為報家仇,她拜一位只有一隻胳膊的世外高人“獨臂老尼”為師,練就一身驚人武功,尤其精於劍術,一旦舞弄起來只見光影不見人,可謂出神入化。她在深山中刻苦習藝,靜待時機,只為有朝一日親自手刃仇人。

由於呂留良一案牽連很廣,許多人甚至連呂留良的面都未見過,只因藏有他的著述,也慘遭荼毒殺害,於是激起了漢人義憤和反抗之心。清廷風聞有呂家人潛藏在外,追索甚急,在當時有名的大俠甘鳳池等人的幫助掩護下,呂四娘屢次化險為夷,始終沒有被抓到。

雍正十三年八月,身懷絕世輕功並擅長劍術的呂四娘混入宮中,瞅準時機用飛劍將雍正頭顱削去,得手後趁亂離去。清政府為掩蓋真相,煞費苦心的炮製了雍正病亡的假像。另有一說是呂四娘之所以能混進戒備森嚴的圓明園,是她乘宮裡到民間挑選宮女時冒充進宮的。 天生麗質的她被雍正無意間看中,晚間侍寢時果斷了結仇人性命。

清代宮廷制度規定 ,凡侍寢妃子,不論品級高低,都要赤身裸體裹在錦被中,由太監背著到寢宮侍奉皇帝。令人驚訝的是,有資料顯示,滿清剛入關時,甚至到了順治、康熙執政時期宮內都沒有這項奇特的規定,明顯是雍正意外殯天后制定的。這項規定凸顯雍正之死非同尋常,可見民間傳說他死于呂四娘或別的仇人之女的鋒刃上並非空穴來風,這項古今少有的奇異制度或許正是為了杜絕此類悲劇再度重演。

關於雍正之死,還有另一版本的傳聞,說雍正死于湖廣盧氏夫人的利劍下。盧生是明末清初一位飽讀詩書的文人,對於清廷嚴厲鎮壓漢人的反抗心懷不滿,一直暗中從事反清活動。後事泄被雍正誅殺,其妻深諳劍術,且很有膽氣與心計,她暗自發誓為夫報仇。 經過一系列精密策劃與等待,她終於尋機刺死雍正。據說,報得大仇後,這位鐵骨錚錚的“女漢子”在雍正屍體旁自刎而亡。

更為神奇的說法是,雍正被呂四娘或別的劍俠刺死後,那人用一種特殊暗器“血滴子”取走人頭,然後避過巡邏的大內侍衛,如鷂子一般敏捷的越過高高宮牆,悄無聲息的消失在無邊的夜色之中 。到了安全的藏身之所後,此人在“血滴子”裡澆上一種化骨藥水,皮肉骨血頃刻間化為烏有。金庸在其小說中屢次提到的“血滴子”究竟是什麼玩意?所謂“血滴子”其實是一個大皮囊,皮囊口環列有一圈鋒利的刀刃,用袋口套住人的頭顱,稍一扭動就可環切下人頭。這段更為奇幻的傳聞顯然是添加了許多想像成分在內,但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雍正死時是身首分離的。

因雍正遇刺暴死的說法只見諸於野史或私家筆記,或見於各類傳奇小說,亦或由民間口耳相傳,正史幾乎沒有任何記載。正是不透明的真相導致“謠言”叢生,使人真假莫辨,難以厘清。看來,謠言並不都是止于智者,而是止於第一時間、最大限度公開真相。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發現一些被斥為謠言的竟然就是真相,而官方義正辭嚴的“闢謠”居然本就是謠言, 怎不叫人刹那間三觀錯亂、情何以堪啊。

正是因為缺乏官方權威發佈,於是乎民間轟傳雍正下葬時有人親見棺槨內有屍身無頭顱,清廷為了閉目塞聽,掩飾真相,使用了障眼法,用純金鑄了一個假頭安放在屍體的頸項上,用黃緞子裹住後入棺安葬。這一說法因有現場目擊證人,一時間信眾如潮,被許多私家野史、傳奇小說、名家筆記收錄其中。清廷揚湯止沸、掩人耳目的做法,不僅未能使人信服,效果適得其反,各種小道消息愈演愈烈,真相反而更加撲朔迷離。

一直到近代,有學者對雍正被刺身亡一事提出疑問,一種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雍正死於服食丹藥過量。雍正與許多帝王一樣,崇尚方術,尤其癡迷道教,對黃老之術,煉丹練氣,十分有興趣。即位之初,他日理萬機,十分勤勉,加上夜夜耽於美色 ,殺伐不斷,健康每況愈下,漸感精力不濟,不得不乞靈於神仙方士們所煉丹藥。清史記載,大約從他登上帝位第四個年頭起,就每天按時服用道士們熬煉的“即濟丹”。到雍正十四年,他又傳令命著名道士王定乾、張太虛等人在圓明園夏宮內用牛舌、黑鉛、汞二百斤熬煉“仙丹”,供自己服食。他的死,很可能由於體內集聚了超標的鉛、汞等有害物質,毒發斃命。這一說法是有來歷的:《清史稿》、《國朝宮史》等官修正史記載,雍正死後第三天,剛繼位的乾隆迫不及待的下旨將煉丹的“牛鼻子老道”們悉數逐出宮去。同時他嚴厲告誡太監、宮人們不得妄議國事,否則定斬不饒。新君登位,百事纏身,多少軍國大事等著他去處置、定奪,他卻急於處理道士煉丹這等小事,可見乾隆早已疑心其父死于藥石中毒,也是佐證雍正死於丹藥中毒的有力證據。

據說雍正還在世時,已經意識到服食丹藥的危害,明知藥石有毒,他怎麼還要執迷不悟,知毒服毒呢?丹藥中所含的鉛汞雖有毒性,只要不過量,達到中毒發作的程度也是一個緩慢而悠長的過程。史料顯示,雍正服食丹藥的時間長達九年,身體漸感不適,應該早有知覺,為何還拖這麼久直至毒性爆發,最終無力回天呢?以雍正之精明幹練,似乎不會如此癡愚遲鈍。這種說法看似無懈可擊,但似乎又經不起仔細推敲,似可信,又存疑。

正史記載,雍正是因病而亡的。據說他從患病到死亡僅僅3天,死的當天還在處理政務,晚上病勢愈發嚴重,聞訊而來的太醫亦束手無策,終於宣告不治,撒手人寰。按如今的醫學觀點,有人推測他得了急症,比如中風、腦溢血之類。據說雍正在位期間,處理政務十分認真,不論晨昏,事必躬親,日理萬機,手段雖然嚴厲,但尚屬稱職。面對順治後期留下的諸多內憂外患以及皇室內部難以調和的激烈矛盾,他常常帶病處理各種棘手難題,終於積勞成疾,心力交瘁,因而突發腦溢血,驟然病故,也是很有可能的。

總而言之,雍正的真正死因,至今仍未蓋棺定論。無論是死于仇家女兒之手,還是死於藥石中毒,抑或是死於疾病,至今都無法給出令人信服的有力證據,因而無法肯定。那些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刺殺說”、“無頭說”,或許是雍正生前做事嚴苛戾狠,甚至有些殘酷,許多人被他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屠戮 , 他得罪了無數人,人們無處洩憤,只有編排故事來咒駡他,一逞胸中壓抑已久的不平之氣。呂四娘到底有無其人,從未見諸於史籍記載,已難於考證。即便呂四娘有傳說中紅線女之異能,有聶隱娘之絕技 ,有荊十一娘那般來無影去無蹤飛簷走壁之神技,但也是獨木難支,很難一個人完成這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且不要說一個女子獨自闖入禁宮謀刺皇帝是如何難以做到,事成後能夠全身而退更是神乎其神,幾乎全無可能,主觀臆造的痕跡很濃。但一個帝王之死竟然流傳出這麼多的離奇傳言,事後朝廷又是如此遮遮掩掩、諱莫如深,或許背後真的發生過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未可知。

事實究竟如何,也不是全無辦法,據說位於河北易縣清西陵的雍正墓——泰陵依然完好無損,從未被盜掘過。 如果哪一天考古工作者打開地宮大門,拜訪“安睡”在此已經279年的雍正大帝,他究竟是暴死還是正常病死,屍身有頭還是無頭,這些爭論不休的謎題不就頃刻間迎刃而解了嗎?一旦真相大白於天下,眾多流言蜚語立馬銷聲匿跡,雍正暴死的傳聞是真是假不就立馬有了明確的答案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