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雪林:文壇世紀才女,半生以罵魯迅為己任的民國猛女

蘇雪林:文壇世紀才女, 半生以罵魯迅為己任的民國猛女

葉紫檀

她是世紀才女, 筆耕不輟, 被喻為文壇的常青樹, 她才華橫溢, 一生教書育人, 執教於海峽兩岸名校, 桃李滿天下。

不過讓她真正名揚歷史的不是她的才華, 也不是她的情史, 而是她大罵特罵魯迅先生, 並以此為後半生事業這段傳奇歷史。

她就是民國才女蘇雪林。

1897年, 蘇雪林出生在浙江里安縣城衙門裡, 原名蘇小梅, 字雪林。

蘇家是典型的封建家庭, 蘇雪林的祖母強勢刻薄, 母親杜氏膽小懦弱, 自嫁進蘇家就被當做丫鬟使, 服侍婆婆起居、捶背捏肩,

每天起早貪黑、謹小慎微, 生怕婆婆不滿意。

蘇雪林的大哥與小叔同時出生, 祖母生下小叔後, 奶水不夠, 就把小叔抱給杜氏餵養, 顧此失彼, 蘇雪林的大哥只能吃薄粥, 此後長期肚痛, 不久就因胃病去世。

杜氏的懦弱也給蘇雪林的童年生活帶來了不幸和坎坷。

第一件事就是纏足, 那時一些開明的家長已經不再給幼女纏足, 但強勢的祖母還是要求蘇雪林四歲開始纏足, 儘管上學後她將腳解放了, 但發育期被束縛的腳始終與眾不同, 總是讓她不太自然。

第二件事就是求學, 祖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 直到七歲, 才讓她跟著叔叔及兄弟們“名不正、言不順”地在祖父衙署所設的私塾裡跟讀。

蘇雪林的啟蒙教育基本靠自學,

她囫圇吞棗地跟著背誦了《三字經》《千字文》《女四書》《幼學瓊林》等, 這段自學經歷為她下一段自學奠定了文字基礎。

在私塾讀了一段時間後, 男孩子們去學校讀書了, 蘇雪林被迫輟學。

叔叔哥哥放學後, 蘇雪林利用他們的課本繼續學習, 平時就拿一些通俗小說做課本自學, 久而久之, 她不但能讀懂小說, 還能看懂一些簡單的文言文。

大量的閱讀是最好的知識輸入, 這讓蘇雪林內心有了一種探求外面世界的渴望, 她迫切的希望自己也能得到和男孩子一樣的求學機會。

1914年, 父親因工作遷居安慶。 一位叔叔曾留學日本, 思想比較開明, 在他的勸說下, 父親將蘇雪林送進一所教會小學讀書, 蘇雪林開始接受系統的教育。

可惜好景不長, 半年後, 蘇雪林隨母親回鄉下就停止了學業。

回鄉不久, 安慶省立初級女子師範登報恢復招生, 這讓蘇雪林又燃起了求學的希望, 祖母百般阻撓, 蘇雪林最後以死相威脅才換取了上學的機會。

1915年, 蘇雪林考入安慶省立初級女子師範, 讀書期間能詩善畫, 非常引人注目, 師範畢業後蘇雪林留在母校附小任教。

教書期間, 她結識了非常能折騰的民國才女廬隱, 廬隱的經歷告訴她原來女子還可以這樣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更高的學府和遠方, 她決定繼續求學。

家裡的小腳祖母以婚嫁為由阻撓, 蘇雪林大病一場, 又一次獲勝。 這一年, 廬隱帶著她離開安慶, 進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讀書。

她開始進入一個強大的朋友圈,

胡適、李大釗、周作人、陳衡哲這些大咖是她的老師, 廬隱、馮沅君、石評梅等知名才女是她的同學。

蘇雪林在北京高等女子師範讀書期間, 正值“五四”運動發生不久, 新文化運動的氣息彌漫北京, 加之受朋友圈影響, 蘇雪林的思想也深受震動, 發生了很大變化。

同時, 她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 並開始用白話文寫作, 在報刊上發表政論性文章, 參加社會問題的論爭。

大二時, 蘇雪林決定去法國留學, 吸取前面坎坷求學經驗, 直到臨行前一晚, 她才告知家人。

蘇雪林順利進入法國里昂海外中法學院, 先學西方文學, 後學繪畫藝術。

赴法三年, 由於水土不服, 經常生病, 加之父親病故, 母親生病、婚姻問題困擾等原因,

蘇雪林輟學回國。

早在16歲時, 就由祖父做主, 將蘇雪林許配給在滬經商的張餘三次子張寶齡。

蘇雪林留法的時候張寶齡在美國留學, 期間他們通過幾次信, 蘇雪林感覺這段婚姻不合適, 便寫信給家裡要求解除婚約, 遭到了父母強烈反對。

1925年, 蘇雪林回國探望病重的母親, 迫于壓力與張寶齡完婚, 婚後沒幾年, 兩人就開始了分居生活, 蘇雪林在武漢大學教書, 張寶齡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做工程師。

抗戰爆發後, 武大入川, 張寶齡去了昆明, 他們失去了聯繫, 直到張寶齡輾轉到樂山任教才和蘇雪林再次團聚。

蘇雪玲生性浪漫, 是個感情豐富的女子, 張保齡性格孤冷, 是個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的男人, 他總是能把開始很有情調的對話冷冰冰的聊死, 把本該浪漫的事搞出尷尬的結局,時間長了,夫妻感情自然就淡漠了。

1949年夏,蘇雪林遠赴香港,而張寶齡選擇留在了大陸,夫妻倆就此訣別。

1953年,蘇雪林到臺北師範學院任教,後又轉到台南成功大學任教直到退休。

在愛情上挫敗感十足的蘇雪林遂將一腔熱血都投入了她鍾愛的文學事業裡,全心全意著述修書。

從二十年代初期,蘇雪林就筆耕不斷,用白話文發表過多篇政論雜文,她對國家政治、社會諸問題,表現了極大的熱情,以寓言的形式發表對時局、人生的看法,還抽時間翻譯法國作家莫泊桑、都德等作家的作品。

蘇雪林在自己文學創作的同時,還不忘關注其他作家的情況,陸續發表過《我論魯迅》、《論聞一多的詩》、《我所認識的女詩人冰心》等作品,其中部分文章結集為《文壇話舊》。

蘇雪林評價過諸多五四前後的作家和作品,雖然由於歷史原因,評價觀點未必完全正確,有些難免有失偏頗,但為後人研究這些作家、作品和那段歷史留下寶貴的史料。

蘇雪林在小說和散文創作上的成就也不容小覷,自傳體小說《棘心》和散文集《綠天》是她的成名作,在文壇引起廣泛關注。

四十年代後,蘇雪林開始潛心屈賦研究, 歷時三十餘年,寫作六七十篇文章,成為蘇雪林“屈賦研究”系列。

蘇雪林對文學的研究,大量時間花在考據上,在枯燥乏味的考據工作中,她居然覺得自己獲得了比寫作更大的滿足。

我們不得不感歎,這個女子,生就是為文學創作和文學學術研究而來。

退休後的蘇雪林一直生活在臺灣,直到1999年逝世,享年102歲。

讀到這裡,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人,蘇雪林的丈夫張寶齡,自1949年分別後,他們此生再未相見。

1961年,張寶齡病逝於北京。

他們結婚36年,但同居不到4年,既然婚姻如此不美滿,接受過新式教育的蘇雪林為何不願意離婚呢?

一方面,她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天主教不允許離婚。

另一方面,她自幼受的教育和某種教條的約束使她不能提出離婚。

還有,她認為離婚影響名聲,她把名聲看得比幸福更重要。

所以兩個人一直拖拖拉拉的維持著名存實亡的婚姻關係。

講完蘇雪林的一生,我們再聊聊她是如何通過懟罵魯迅而名揚民國才女史的。

很多人罵過魯迅,其中不乏名人,郭沫若就是罵魯迅最狠的一位,但郭沫若是在魯迅活著的時候罵,魯迅死後,郭沫若就不罵了,不但不罵,他還稱頌魯迅。

蘇雪林正好相反,魯迅活著的時候她高調稱頌魯迅,魯迅剛死,她就寫個四千字的長篇公開罵魯迅。

蘇雪林比魯迅小16歲,雖然同時代,但不同輩分,兩人沒同過事,按理說,他倆是沒有什麼利害衝突。

然而,自魯迅覆蓋“民族魂”的挽幛永遠離開世界後,蘇雪林就開始了罵魯生涯,其語言之尖刻,立場之堅定,謾駡之長久,被稱為“罵魯第一人”。

魯迅生前,蘇雪林對其非常敬重,在魯迅面前謙稱自己是學生。

她曾高調發文評價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認為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阿Q正傳》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

蘇雪林認為:“魯迅的小說創作並不多,《呐喊》和《彷徨》這兩本小說已經使他在將來的中國文學史上占到永久的地位了。”

她說的沒錯,今天回頭再看魯迅的文學作品,蘇雪林的評價確是中肯不浮誇的。

但僅僅過去兩年,蘇雪林對魯迅的態度卻忽然180度大轉變,搞的外界有點懵逼。

1936年魯迅去世,就在全國文化界忙活魯迅葬禮的時候,蘇才女突然扔了“一顆雷”嚇倒眾人。

她寫了長達四千字的《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公開祭出反魯大旗,破口大駡魯迅是奸惡小人”,在文壇“興風作浪”,“含血噴人”,其雜文“一無足取”,“禍國殃民”等等。

面對蘇雪林近乎失去理智的瘋狂謾駡和人身攻擊,社會上很多人都對她不滿,就連她最崇拜的恩師胡適也寫信批評她。

不過蘇才女根本沒停下的意思,而且變本加厲,想起來就寫篇文章罵一下,罵人、罵作品,反正就是和地下的魯迅死磕到底。

蘇雪林如此怒駡,不知魯先生泉下有知作何感想,估計也是一臉懵逼,不知何處得罪了這個大才女。

有人說,她可能是一時頭腦發熱,幼稚衝動,才會針對魯迅。

有人說,她駡名人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有人說,她暗戀魯迅,沒得到回應,所以記恨。

眾說紛紜,我覺得最可信的原因是蘇雪林想為胡適出口惡氣,魯迅曾公開筆伐過胡適,而胡適又是蘇雪林最為崇敬的老師,她為了維護老師,就公開筆伐批評魯迅了。

蘇雪林曾經說過:“我最尊敬的文化人就是胡適”,胡適去世時她悲痛萬分,整月足不出戶,寫了好幾篇悼文。胡適的靈位停在南港,她每個月都會去拜祭。

但是,蘇雪林罵魯迅的真正理由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也不得而知,她不說,誰的說法都只是猜測。

只是我覺得蘇雪林對魯迅屍骨未寒時的批評謾駡確實是有失道義和修養的。

把本該浪漫的事搞出尷尬的結局,時間長了,夫妻感情自然就淡漠了。

1949年夏,蘇雪林遠赴香港,而張寶齡選擇留在了大陸,夫妻倆就此訣別。

1953年,蘇雪林到臺北師範學院任教,後又轉到台南成功大學任教直到退休。

在愛情上挫敗感十足的蘇雪林遂將一腔熱血都投入了她鍾愛的文學事業裡,全心全意著述修書。

從二十年代初期,蘇雪林就筆耕不斷,用白話文發表過多篇政論雜文,她對國家政治、社會諸問題,表現了極大的熱情,以寓言的形式發表對時局、人生的看法,還抽時間翻譯法國作家莫泊桑、都德等作家的作品。

蘇雪林在自己文學創作的同時,還不忘關注其他作家的情況,陸續發表過《我論魯迅》、《論聞一多的詩》、《我所認識的女詩人冰心》等作品,其中部分文章結集為《文壇話舊》。

蘇雪林評價過諸多五四前後的作家和作品,雖然由於歷史原因,評價觀點未必完全正確,有些難免有失偏頗,但為後人研究這些作家、作品和那段歷史留下寶貴的史料。

蘇雪林在小說和散文創作上的成就也不容小覷,自傳體小說《棘心》和散文集《綠天》是她的成名作,在文壇引起廣泛關注。

四十年代後,蘇雪林開始潛心屈賦研究, 歷時三十餘年,寫作六七十篇文章,成為蘇雪林“屈賦研究”系列。

蘇雪林對文學的研究,大量時間花在考據上,在枯燥乏味的考據工作中,她居然覺得自己獲得了比寫作更大的滿足。

我們不得不感歎,這個女子,生就是為文學創作和文學學術研究而來。

退休後的蘇雪林一直生活在臺灣,直到1999年逝世,享年102歲。

讀到這裡,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人,蘇雪林的丈夫張寶齡,自1949年分別後,他們此生再未相見。

1961年,張寶齡病逝於北京。

他們結婚36年,但同居不到4年,既然婚姻如此不美滿,接受過新式教育的蘇雪林為何不願意離婚呢?

一方面,她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天主教不允許離婚。

另一方面,她自幼受的教育和某種教條的約束使她不能提出離婚。

還有,她認為離婚影響名聲,她把名聲看得比幸福更重要。

所以兩個人一直拖拖拉拉的維持著名存實亡的婚姻關係。

講完蘇雪林的一生,我們再聊聊她是如何通過懟罵魯迅而名揚民國才女史的。

很多人罵過魯迅,其中不乏名人,郭沫若就是罵魯迅最狠的一位,但郭沫若是在魯迅活著的時候罵,魯迅死後,郭沫若就不罵了,不但不罵,他還稱頌魯迅。

蘇雪林正好相反,魯迅活著的時候她高調稱頌魯迅,魯迅剛死,她就寫個四千字的長篇公開罵魯迅。

蘇雪林比魯迅小16歲,雖然同時代,但不同輩分,兩人沒同過事,按理說,他倆是沒有什麼利害衝突。

然而,自魯迅覆蓋“民族魂”的挽幛永遠離開世界後,蘇雪林就開始了罵魯生涯,其語言之尖刻,立場之堅定,謾駡之長久,被稱為“罵魯第一人”。

魯迅生前,蘇雪林對其非常敬重,在魯迅面前謙稱自己是學生。

她曾高調發文評價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認為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阿Q正傳》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

蘇雪林認為:“魯迅的小說創作並不多,《呐喊》和《彷徨》這兩本小說已經使他在將來的中國文學史上占到永久的地位了。”

她說的沒錯,今天回頭再看魯迅的文學作品,蘇雪林的評價確是中肯不浮誇的。

但僅僅過去兩年,蘇雪林對魯迅的態度卻忽然180度大轉變,搞的外界有點懵逼。

1936年魯迅去世,就在全國文化界忙活魯迅葬禮的時候,蘇才女突然扔了“一顆雷”嚇倒眾人。

她寫了長達四千字的《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公開祭出反魯大旗,破口大駡魯迅是奸惡小人”,在文壇“興風作浪”,“含血噴人”,其雜文“一無足取”,“禍國殃民”等等。

面對蘇雪林近乎失去理智的瘋狂謾駡和人身攻擊,社會上很多人都對她不滿,就連她最崇拜的恩師胡適也寫信批評她。

不過蘇才女根本沒停下的意思,而且變本加厲,想起來就寫篇文章罵一下,罵人、罵作品,反正就是和地下的魯迅死磕到底。

蘇雪林如此怒駡,不知魯先生泉下有知作何感想,估計也是一臉懵逼,不知何處得罪了這個大才女。

有人說,她可能是一時頭腦發熱,幼稚衝動,才會針對魯迅。

有人說,她駡名人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有人說,她暗戀魯迅,沒得到回應,所以記恨。

眾說紛紜,我覺得最可信的原因是蘇雪林想為胡適出口惡氣,魯迅曾公開筆伐過胡適,而胡適又是蘇雪林最為崇敬的老師,她為了維護老師,就公開筆伐批評魯迅了。

蘇雪林曾經說過:“我最尊敬的文化人就是胡適”,胡適去世時她悲痛萬分,整月足不出戶,寫了好幾篇悼文。胡適的靈位停在南港,她每個月都會去拜祭。

但是,蘇雪林罵魯迅的真正理由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也不得而知,她不說,誰的說法都只是猜測。

只是我覺得蘇雪林對魯迅屍骨未寒時的批評謾駡確實是有失道義和修養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