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瀟冰講鬼穀:深度解析權謀不足,格局不夠遭暗算錯失戰略發展機遇

春秋時期的鄭國, 在三任國君的持續努力下, 從開始借地立足, 到征伐四鄰拓展地盤, 春秋初期的鄭國成為當時中原諸侯中的小霸主。 按理說後續繼承人應該繼續開疆拓土, 使鄭國成為名符其實的霸主。 鄭莊公之後的四十年, 他的四個兒子, 相互爭權奪位, 鄭國一直處於內亂之中, 根本不可能像武公、莊公時期那樣與諸侯們較量, 只能是被動地應對各種衝突與矛盾。

鄭國內亂的根源卻要從太子忽講起, 史記《鄭世家》對這段歷史有下面的記述:

太子忽沒有選擇與齊國聯姻, 看起來好像是作為鄭國君位的繼承者, 希望繼位後不受制於他國。 但太子忽也顯然沒有聽大夫祭(讀音為zai, )仲的諫言, 這為莊公去世後的鄭國亂局埋下了伏筆。

可以這樣講, 正是太子忽, 忽略了國內、國際政治的複雜性, 才導致自己未能順利繼承君位, 只能逃亡于衛國。 太子忽雖然滿腹才華、人品俱佳, 但格局不夠、權謀不足。 公子突正是得到宋國的幫助才能搶奪太子忽的君位, 可見, 如若當初與齊國聯姻, 有個強大的外援, 這種情況基本不會出現。

鄭厲公在繼位後, 與祭仲產生矛盾, 想除掉專權的祭仲, 事前的密謀卻被洩漏, 這場權力爭鬥的勝利者是祭仲, 結果鄭厲公也只得逃亡了。 太子忽被接回國立為鄭君, 是為鄭昭公。 雖然歷經磨難終於登上國君之位, 可鄭昭公似乎仍然沒有汲取教訓, 這表現在與大夫高渠彌的關係上缺少心機與權謀。

兩人在鄭莊公時期就存在矛盾, 當太子時的昭公老看不上高渠彌。 現在成為國君後, 卻未能處理好彼此的關係, 若真的不喜歡此人, 當先出手除掉。 或者也可以使點心機, 用點權謀, 先安其心, 相機而動。 高渠彌害怕自己會被昭公找藉口除掉, 便先下手為強了。 利用與昭公郊外打獵的機會, 將他射殺。 昭公死後的鄭國繼續陷入內亂與動盪之中, 後面又經過二位公子的繼位, 直到祭仲死後, 鄭厲公復位成功, 鄭國才算重新安定下來。

此時,春秋初期的政治格局已經改變了,過去沒有太大作為的齊國迎來了史上傑出的君主,齊桓公選賢任能,重用管仲,很快齊國崛起了。齊桓公高舉尊王攘夷的大旗,九合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真正的霸主。鄭國錯失了最好的戰略機遇期,原來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齊國後面有楚國,還有晉國,處於大國夾縫中的鄭國只能成為強國的附庸,再無爭霸的實力與雄心。

鄭昭公格局不夠丟失的是君位,亡命天涯;權謀與心機不足,丟掉的不僅僅是君位,連自己的性命也一起葬送了,當然也包括鄭國圖霸的機遇和壯志雄心。

丈夫與父親哪個重要?決定了春秋時期鄭國在鄭莊公之後的政局走向

瀟冰講鬼穀:不通權謀與心機,孫臏獲罪裝瘋,悟道後開啟智慧人生

瀟冰講鬼穀:揭秘重累秘術,鄭莊公以厚黑與權謀平內亂,重續親情

瀟冰講鬼穀:知厚黑懂權謀,莫做關思其,學范蠡洞察人心、避風險

瀟冰講鬼穀:西周為何亡國?在權力的遊戲中,心機不夠,得罪小人

此時,春秋初期的政治格局已經改變了,過去沒有太大作為的齊國迎來了史上傑出的君主,齊桓公選賢任能,重用管仲,很快齊國崛起了。齊桓公高舉尊王攘夷的大旗,九合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真正的霸主。鄭國錯失了最好的戰略機遇期,原來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齊國後面有楚國,還有晉國,處於大國夾縫中的鄭國只能成為強國的附庸,再無爭霸的實力與雄心。

鄭昭公格局不夠丟失的是君位,亡命天涯;權謀與心機不足,丟掉的不僅僅是君位,連自己的性命也一起葬送了,當然也包括鄭國圖霸的機遇和壯志雄心。

丈夫與父親哪個重要?決定了春秋時期鄭國在鄭莊公之後的政局走向

瀟冰講鬼穀:不通權謀與心機,孫臏獲罪裝瘋,悟道後開啟智慧人生

瀟冰講鬼穀:揭秘重累秘術,鄭莊公以厚黑與權謀平內亂,重續親情

瀟冰講鬼穀:知厚黑懂權謀,莫做關思其,學范蠡洞察人心、避風險

瀟冰講鬼穀:西周為何亡國?在權力的遊戲中,心機不夠,得罪小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