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過度保護致3歲女兒不會說話,農村奶奶帶一周,孩子開口說話

經常會有老人感歎, 現在的孩子生活太好了, 無論是衣食住行, 還是平時在家裡受到的關注度, 相比較他們以前真的是強太多, 沒法比。 以前孩子基本都是放養式, 而現在呢, 孩子成了家裡的寶, 含在口裡怕化了, 捧在手裡怕飛了。 原本孩子可以自己辦到的事情, 也被家裡的大人們全部承包, 不讓孩子受一點罪。 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你以為你是在保護孩子, 其實是“害”了孩子。

張意是一位年輕的媽媽, 有一個3歲的女兒。 其實原本她生的是一對雙胞胎, 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 導致其中一個孩子不幸夭折了。 張意非常自責, 從那時候起, 對另外一個孩子就投入自己百分之百的精力, 生怕悲劇再次降臨。 對孩子的生活起居, 事無巨細。

儘管如此, 孩子到3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 這讓張意操碎了心。 張意曾多次帶孩子去大小醫院做各種相關的檢查, 可是結果都如出一轍,

孩子一切都正常, 並沒有什麼問題。 醫生建議她平時多和女兒溝通, 引導孩子說話。 但是孩子並不配合, 不管張意說什麼, 孩子始終沒有表達的欲望。

一次張意生病了, 發著燒精神狀態很不好, 一是怕自己生病會疏忽, 二是怕自己把病傳染給孩子,

就把女兒送到了農村的婆婆家暫住幾天。 晚上張意輾轉難眠, 一想起孩子眼淚就止不住的流。 就這樣度日如年的煎熬了一個星期, 正準備去接女兒, 先接到了婆婆的一個電話, 可裡面竟然不是婆婆的聲音, 而是一個軟糯糯帶著哭腔的小女孩的聲音:“媽媽, 媽媽, 我是小寶, 我想你了, 你快來接我回去吧。 ”聽到女兒說話的聲音, 張意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從未開口的女兒竟然說話了, 激動的眼淚瞬間模糊了雙眼, 喜極而泣。

張意趕忙來到婆婆家, 親耳聽到孩子喊媽媽, 激動的把孩子緊緊的抱進懷裡。 後來張意帶孩子回家後, 她們又去看了醫生, 這次是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經過和小寶溝通後找出了原因, 小寶有“習得性無助”的症狀。

原來因為張意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扼殺了孩子表達自我的能力。 張意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安排好, 孩子不需要自己去思考, 所以也就沒有表達的欲望了, 導致孩子3歲了還不會說話。 而在奶奶照顧小寶的這一周時間裡, 奶奶的教育方式是截然相反的。

因為張意的婆婆平時有很多農活要做, 並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 即使小寶哭也難得哄一下。 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孩子自己跟自己玩, 也就有了自主思考和表達的時間。

張意聯想起從失去另外一個孩子開始, 便對這個孩子非常緊張, 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 她自認為是在保護孩子, 其實卻害了孩子。 她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抱著孩子大哭“都是媽媽耽誤了你”。

很多媽媽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張意”的影子,她們害怕孩子受傷害,對孩子非常的認真和仔細。恨不得幫孩子安排好所有的事情,這樣孩子就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其實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這種心態和行為,在無形中傷害著孩子,而不自知。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習得性無助”,經過多次嘗試無果之後,便會放棄努力,聽從擺佈。孩子在家長的過度保護中,也會產生這種心理,從而放棄學習新知識和表達自我的願望。所以作為孩子家長,特別是媽媽們,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接觸新鮮事物去認識這個世界,不要再把他們束縛在自己的手心裡。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的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們,我們會不定時推送育兒知識,將有更多的育兒知識與您分享!(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很多媽媽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張意”的影子,她們害怕孩子受傷害,對孩子非常的認真和仔細。恨不得幫孩子安排好所有的事情,這樣孩子就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其實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這種心態和行為,在無形中傷害著孩子,而不自知。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習得性無助”,經過多次嘗試無果之後,便會放棄努力,聽從擺佈。孩子在家長的過度保護中,也會產生這種心理,從而放棄學習新知識和表達自我的願望。所以作為孩子家長,特別是媽媽們,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接觸新鮮事物去認識這個世界,不要再把他們束縛在自己的手心裡。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的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們,我們會不定時推送育兒知識,將有更多的育兒知識與您分享!(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