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宗皇帝皇太極對這些禮物是堅決不收

300多年前, 在瀋陽故宮, 每年春節期間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團拜和宴飲活動, 有時長達一個月的時間。 皇太極在此期間接受貢品和朝賀。

然而史冊記載, 皇太極在多數情況下拒絕納貢或僅收很小一部分。 史家認為, 皇太極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之一在於推動女真族由落後的原始部族向先進的中原文明“進化”, 這一努力在納貢過程中也有體現。

三退他人射中的獵物

現在如果想要像菜譜一樣列出皇太極時期, 宮廷在春節期間具體吃什麼, 已經相當困難, 甚至此後百餘年, 清帝東巡時的菜譜也無據可考。 瀋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佟悅說:“我們是根據《盛京內務府》 中的關於食材報帳記錄, 可以推知當年乾隆皇帝東巡時的宴席以麵食為主。 ”

而按照這一思路, 《清實錄》和《滿文老檔》中確實為我們留下一些當年宴會的食材記錄。 比如天聰六年元旦, 皇太極首次實現南面獨坐,

新年賀歲大宴群臣, 《滿文老檔》 載:“是宴也, 每旗各設席十, 鵝五。 總兵官職諸員設席二十, 鵝二十。 共一百席。 備燒酒一百大瓶, 煮獸肉宴之”。

佟悅說:“當時還沒有家鵝, 所謂的鵝, 其實是大雁, 是女真人的一種獵物。 ”

當年的大年初六, 大貝勒代善因為過大年, 請皇太極到他家裡, 那一次他殺了一匹馬、兩頭牛、十隻羊, 擺了四十桌。

佟悅說:“在皇太極時期, 他們的宴席仍然保留了女真獵人的飲食習慣, 不像現在擺酒宴要炒上幾盤菜, 既有肉, 又有青菜, 那個時候就是大碗喝酒, 大塊吃肉。 ”

那麼獵物作為盤中餐, 也都是來自親身或者部屬射獵所獲。

女真部落興起的過程中, 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建立了一整套的圍獵規矩和獵物的分配方法,

皇太極時期很好地繼承和維護了這一制度。

《清實錄》載, 天聰四年秋天, 皇太極帶領八旗兵丁到劄木穀圍獵。 當時皇太極張弓搭箭射向一隻麅子, 侍衛譚泰、阿哈尼堪趕過去拽著麅子的尾巴獻給皇太極。

皇太極仔細看了看麅子說:“這不是我射中的, 我都幾次說了不能強取別人的獵物, 現在自己明知故犯, 有這個道理嗎?”他狠狠地批評了譚泰一頓, 讓他把麅子還給真正射中的女真人。

圍獵繼續進行, 皇太極他們走著走著, 發現了一隻被射中的麅子, 跟隨的人以為是皇太極射中的, 就去拿過來。 皇太極說:“別動, 讓他們看看再動。 ”幾位跟隨的大臣看了之後, 仍然認為是皇太極射中的, 又將麅子拿來獻給皇太極。

這回皇太極自己又仔細看了看說:“這不是我射中的, 把它送還給直接射中它的獵手。 ”

《清實錄》還描述了皇太極當時騎射的形象:當時天非常冷, 參加射獵的人都被凍得縮著脖子, 哆哆嗦嗦, 把帽子拉下來護住臉和耳朵, 而皇太極只戴著一頂小窄帽, 手也不縮到袖子裡, 馭馬射箭就像一點也不冷似的, 讓參與圍獵的漢族、蒙古等族的人大大讚歎一番。

當然, 事兒還沒完。 不久, 皇太極對身邊的博士們感歎說:“我最敬重的是二哥(指代善), 什麼事都可以放心地託付給他, 無論是打仗還是圍獵, 大小事情都能辦成。 可是莽古爾泰就不行。 這次圍獵, 他拿走了下面小廝射中的兩隻獸, 他的僕從不僅打人, 還搶了人家獵獲的一頭野豬。

他們的手下有人把鹿射得半死, 莽古爾泰就讓他的小兒子再射一箭, 然後就拿走了。 人家向他要鹿, 他還不給人家。 當貝勒的這樣巧取豪奪, 跟著他幹的人身困馬疲, 卻毫無收穫, 他們可怎麼活?”

他還讓博士們把這番話轉告給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聽後也覺得自己不對, 就把搶來的鹿送還原主, 還把搶來的野豬給皇太極送過來, 皇太極說:“我要這野豬幹什麼?貝勒的見識這麼低?這事不大, 我擔心終會積小成大。 ”命令將野豬送回。

讓人玩物喪志的東西不收

在努爾哈赤時期, 皇太極在兄弟當中人緣很好, 經常搞些拉攏的小動作, 被努爾哈赤發現後還被處理過, 當了汗之後, 皇太極在收東西方面似乎非常謹慎。 《滿文老檔》因為帶有檔案性質, 記錄的事情比較瑣碎,不過經過整理後,在皇太極收不收臣屬的貢奉方面,還是能夠發現一些規律。

在皇太極臣屬貢奉的物品當中,馬是最為常見的,但是皇太極對於軍馬基本上都是看過就退還。

《滿文老檔》載,天聰六年農曆四月初九,皇太極大軍到了西拉木倫河邊紮營,周邊蒙古部族紛紛前來拜見,獻上貢品:喀喇車裡克部阿喇納諾木齊攜酒二背壺來了,把所攜酒獻給皇太極喝,獻上一匹馬,皇太極看後,退還;雅索特部嘎爾瑪葉爾登馬圖魯,攜酒二背壺來了,把所攜酒獻給皇太極喝,獻上一匹馬,皇太極看後,退還……後面還有很多獻馬的人,所以《滿文老檔》的記錄者也省去了進獻的過程,列出了獻馬的人和馬匹數,記者查了下,總共有37匹馬,皇太極看後只收下了兩匹,其餘的因為是軍馬,全部返還,因為是軍馬被皇太極退回的事還有很多。

還有一種是明朝轄區百姓送的東西基本不收。

《滿文老檔》 載:“天聰四年農曆二月初四,樂亭南三十裡外,推城、邱口莊二村,辛傳順、胡謨印、唐元宣、李文寅等五人,領其村人剃髮歸降,前來叩見,並獻騾一,乃卻之,賞銀十兩,給以告示及令旗,遣之”。

天聰六年農曆六月十四,德勝堡官員的一名千總帶著十五人來拜見皇太極,他們獻上兩頭牛、三匹緞、一笸籮饅頭、一笸籮燒餅、一金鬥棗、一大瓶燒酒、一大瓶黃酒,皇太極沒有收,都退還了。

此後,德勝堡又派了一名官員、一名千總率領二十七人來拜見皇太極,這次獻上兩頭牛、八隻羊、四匹緞、一百八十四包茶、六包煙葉、三十九包白糖、九包冰糖、十九包葡萄、三柳麥面、一金鬥棗、三金鬥稻米、二大瓶燒酒、二大瓶黃酒、三罐奶油等物品。

皇太極隨後賞官員一頭牛,千總一隻羊、其餘二十七人每人一隻種羊,還命令庫爾禪從每旗選出一名頭目帶著五十名護軍送回去。

再有就是玩物喪志的東西不收。

《滿文老檔》載:崇德元年四月,有獵人捕獲了銅嘴雀,裝了三大籠子送給皇太極,他看後說:“這種小鳥有個好嗓子,聲音確實好聽,但是玩物喪志,都察院的大臣知道後就已經給我提意見了,收這東西與義不合。”說完就退還了。

記錄的事情比較瑣碎,不過經過整理後,在皇太極收不收臣屬的貢奉方面,還是能夠發現一些規律。

在皇太極臣屬貢奉的物品當中,馬是最為常見的,但是皇太極對於軍馬基本上都是看過就退還。

《滿文老檔》載,天聰六年農曆四月初九,皇太極大軍到了西拉木倫河邊紮營,周邊蒙古部族紛紛前來拜見,獻上貢品:喀喇車裡克部阿喇納諾木齊攜酒二背壺來了,把所攜酒獻給皇太極喝,獻上一匹馬,皇太極看後,退還;雅索特部嘎爾瑪葉爾登馬圖魯,攜酒二背壺來了,把所攜酒獻給皇太極喝,獻上一匹馬,皇太極看後,退還……後面還有很多獻馬的人,所以《滿文老檔》的記錄者也省去了進獻的過程,列出了獻馬的人和馬匹數,記者查了下,總共有37匹馬,皇太極看後只收下了兩匹,其餘的因為是軍馬,全部返還,因為是軍馬被皇太極退回的事還有很多。

還有一種是明朝轄區百姓送的東西基本不收。

《滿文老檔》 載:“天聰四年農曆二月初四,樂亭南三十裡外,推城、邱口莊二村,辛傳順、胡謨印、唐元宣、李文寅等五人,領其村人剃髮歸降,前來叩見,並獻騾一,乃卻之,賞銀十兩,給以告示及令旗,遣之”。

天聰六年農曆六月十四,德勝堡官員的一名千總帶著十五人來拜見皇太極,他們獻上兩頭牛、三匹緞、一笸籮饅頭、一笸籮燒餅、一金鬥棗、一大瓶燒酒、一大瓶黃酒,皇太極沒有收,都退還了。

此後,德勝堡又派了一名官員、一名千總率領二十七人來拜見皇太極,這次獻上兩頭牛、八隻羊、四匹緞、一百八十四包茶、六包煙葉、三十九包白糖、九包冰糖、十九包葡萄、三柳麥面、一金鬥棗、三金鬥稻米、二大瓶燒酒、二大瓶黃酒、三罐奶油等物品。

皇太極隨後賞官員一頭牛,千總一隻羊、其餘二十七人每人一隻種羊,還命令庫爾禪從每旗選出一名頭目帶著五十名護軍送回去。

再有就是玩物喪志的東西不收。

《滿文老檔》載:崇德元年四月,有獵人捕獲了銅嘴雀,裝了三大籠子送給皇太極,他看後說:“這種小鳥有個好嗓子,聲音確實好聽,但是玩物喪志,都察院的大臣知道後就已經給我提意見了,收這東西與義不合。”說完就退還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