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青年投筆從戎遠征緬甸,抗日勝利滯留他鄉,生前最後一句話:回家

1942年初日本先後佔領中國所有出海口、越南鐵路, 然後迅速攻佔緬甸南部並向緬北推進, 他們的目標直指連接中國昆明和緬甸仰光的滇緬公路, 這是各種援華物資輸入中國的最後一條交通命脈。

3月3日, 國民政府應英國之請以杜聿明第5軍、甘麗初第6軍、張軫第66軍總兵力共計10萬人組建成中國遠征軍遠赴緬甸, 一方面協助英軍抵抗日軍, 另一方面保住滇緬公路的暢通。 這支開赴緬甸抗日前線的十萬遠征軍中有很多投筆從戎的學生, 由此歷時3年3個月轉戰四千多公里的緬甸之戰拉開了序幕。

1942年3月8日, 中國遠征軍第5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率先打響東籲保衛戰, 隨後第66軍38師師長孫立人率113團解圍仁安羌並解救英軍7000多人以及記者傳教士等500余人, 雖然遠征軍取得了局部勝利, 但由於多方戰鬥進展不利最終讓日軍攻佔了滇緬公路。 中印聯軍只得放棄緬甸, 遠征軍第66軍退入永平、下關地區, 第6軍敗退滇南, 第5軍主力越過野人山撤入印度, 而孫立人率領新38師直接從曼西向印度恩帕爾轉移。

這次大撤退孫立人的38師損失最小, 而杜聿明的第5軍則損失最為慘重, 軍直屬隊200師、22師、96師, 入緬總共42000人, 作戰直接傷亡人數7300人, 大撤退死傷14700人, 最後只剩下20000萬人,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倒在了野人山的密林中。 從1942年2月入緬作戰到1942年5月的大撤退, 中國十萬遠征軍總共只剩下4萬, 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了。

遠征軍撤到印度後改編為中國駐印軍新一軍, 新一軍在印度接受了全套的美國式軍事訓練, 成為日後緬北反攻的中堅力量。 1943年10月, 孫立人帶領中國駐印軍新22師、38乘夜悄悄開出印度, 于14日向緬甸北部的日軍正式發動進攻。 新38師的一個搜索連在新背洋以西的一個無名高與日軍一個都大隊發生遭遇戰, 激戰持續到下午另一連士兵支援兩路夾終於擊潰了日軍。

1944年1月9日, 新22師、38師和國內空運來的新30師向達羅平原的日軍第18師團發動進攻, 1月28日, 從新背洋起飛的大機群對日軍的達羅陣地實施猛烈轟炸, 由280輛坦克和90輛裝甲車組成的強大機械化縱隊沿著達羅河谷快速推進, 日軍節節敗退。

1944年8月5日,中美聯軍殲滅日軍18師團攻克密支那然後收復孟拱。同時衛立煌指揮一支中國遠征軍由中國滇西強渡怒江開始反攻,6月4日攻克臘猛,9月14日收復騰沖,全殲守城日軍2600餘人;另一支中國遠征軍向松山展開進攻,9月8日遠征軍士兵用整整6噸的TNT炸藥將日本人號稱攻不破的連環堡炸的煙消雲散,之後中國駐印軍、遠征沿滇緬公路向西推進,先後攻克龍陵、芒市、遮放、畹町,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遠征軍攻佔臘戌,至此緬北滇西反攻勝利結束。

中國緬北滇西反攻總共收復緬甸大小城鎮50餘座,殲滅敵軍兩個師團大部,擊斃擊傷俘虜敵軍25000餘人,中國駐印軍、遠征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傷亡達4萬餘人,算上第一次遠征緬甸傷亡的6萬人,在歷時3年3個月的入緬作戰中傷亡人數高達10萬人。

戰後中國駐印軍、遠征軍開始陸續分批回國,可再次期間國共爆發內戰直到國民黨敗退臺灣,仍有一部分遠征軍戰士窮其一生都沒有等到國家讓他們回家的指令而永遠滯留在了緬甸,楊劍達就是這樣一位回不了家的老兵。1944年23歲的楊劍達參軍入伍加入新38師,不久後跟隨部隊開拔緬甸戰場,可這一走竟成永別。楊劍達因熱愛自己的祖國而投筆從戎,可最終國家卻忘記了他,他希望能落葉歸根而拒不入緬甸國籍。2011年10月9日,楊劍達老人在密支那去世,他囑咐女兒楊玲玲一定要將他和其他流落在緬甸的遠征軍遺骸送回中國。2015年4月8日,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與楊玲玲等遠征軍後裔組織二戰後中國民間最大一次遺骸尋找與歸葬活動,一直持續到現在。

1944年8月5日,中美聯軍殲滅日軍18師團攻克密支那然後收復孟拱。同時衛立煌指揮一支中國遠征軍由中國滇西強渡怒江開始反攻,6月4日攻克臘猛,9月14日收復騰沖,全殲守城日軍2600餘人;另一支中國遠征軍向松山展開進攻,9月8日遠征軍士兵用整整6噸的TNT炸藥將日本人號稱攻不破的連環堡炸的煙消雲散,之後中國駐印軍、遠征沿滇緬公路向西推進,先後攻克龍陵、芒市、遮放、畹町,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遠征軍攻佔臘戌,至此緬北滇西反攻勝利結束。

中國緬北滇西反攻總共收復緬甸大小城鎮50餘座,殲滅敵軍兩個師團大部,擊斃擊傷俘虜敵軍25000餘人,中國駐印軍、遠征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傷亡達4萬餘人,算上第一次遠征緬甸傷亡的6萬人,在歷時3年3個月的入緬作戰中傷亡人數高達10萬人。

戰後中國駐印軍、遠征軍開始陸續分批回國,可再次期間國共爆發內戰直到國民黨敗退臺灣,仍有一部分遠征軍戰士窮其一生都沒有等到國家讓他們回家的指令而永遠滯留在了緬甸,楊劍達就是這樣一位回不了家的老兵。1944年23歲的楊劍達參軍入伍加入新38師,不久後跟隨部隊開拔緬甸戰場,可這一走竟成永別。楊劍達因熱愛自己的祖國而投筆從戎,可最終國家卻忘記了他,他希望能落葉歸根而拒不入緬甸國籍。2011年10月9日,楊劍達老人在密支那去世,他囑咐女兒楊玲玲一定要將他和其他流落在緬甸的遠征軍遺骸送回中國。2015年4月8日,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與楊玲玲等遠征軍後裔組織二戰後中國民間最大一次遺骸尋找與歸葬活動,一直持續到現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