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對光緒說:只有把日本從地圖上抹去,才無後患之憂

提起清朝晚期, 所有話題離不開一個人, 那就是慈禧太后。 咸豐皇帝是她的丈夫、同治皇帝是她的兒子, 光緒皇帝是她的侄子。 這個女人站在了三位皇帝背後, 影響著中國半個世紀的進程。

1875年對慈禧來說, 一定是不願回憶的。 這一年1月, 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同治皇帝載淳駕崩, 白髮人送黑髮人之後, 4月, 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立咸豐皇帝親弟弟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為帝, 載湉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 皇帝之位兒子雖然坐不了了, 但是給親侄子、親外甥坐也是不錯, 自己垂簾聽政, 慈禧這樣想。 這一年, 光緒皇帝4歲。

1889年, 光緒皇帝年滿18歲了, 到了親政的年紀, 慈禧戀戀不捨的取消垂簾聽政, 交出手中的權力。 但是權力欲望極大的慈禧還是各種限制光緒。 極度抑鬱的光緒, 渴望證明自己, 把“親爸爸”的野心澆滅。 機會來了, 光緒收到一份讓他激動的電報。 電報上說日本可能要侵略朝鮮了。

光緒皇帝

侵略朝鮮就侵略朝鮮唄, 光緒為什麼會這麼激動?原來當時清朝還是朝鮮的宗主國, 有義務保護朝鮮的安全。 侵略朝鮮就等同於侵略清朝。 大清帝國被英法美俄輪流欺負個遍, 連彈丸島國也要來侵略, 光緒帝摩拳擦掌,

準備給日本一個狠狠的教訓。

如果打敗了日本, 就可以殺雞給猴看, 讓列強知道清朝的實力。 讓國民知道光緒皇帝的神武, 此刻年輕氣盛的光緒深深地陷入明君光環的角色裡。

朝廷群臣也十分興奮, 他們都和光緒一樣的看法, 認為日本不足一提, 清朝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得勝而歸, 獲得戰勝國的美名和讚譽。

群臣中有一個人的言辭最為犀利:“大清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徹底擊潰日本, 最好將日本從地圖上抹去。 ”

接著說道“不僅如此, 還要把日本變成中國的一個省”。

此人是誰, 竟然如此口出狂言?他就是曾國藩的孫子曾廣均。

狂熱的光緒帝仿佛看到了知己, 忍不住從龍椅上站起來拍手叫好。

這時李鴻章站出來提了反對意見:“大清不能對日宣戰, 今天的日本, 已經不是過去的日本了, 而是一隻虎狼之師。 惹惱他, 必將流血”。

二十年前, 李鴻章就有過這種言論:“明治維新後, 日本國經濟實力已居於亞洲第一, 大力發展軍事, 必將成為大清強敵。 ”

年輕氣盛的光緒帝哪裡聽得進李鴻章的話,

他從沒出過紫禁城, 連軍隊都未曾見識, 完全不知道日本的情況。 李鴻章推行洋務運動, 向西方列強學習, 和日本打了無數次交道, 他深深地明白日本的實力。

但是光緒是君, 李鴻章是臣, 君命不敢不授。 李鴻章抱著僥倖的心理希望和日本打個平手, 雙方能握手言和。

李鴻章

但是李鴻章沒有猜到結尾。日本侵略朝鮮後,朝鮮國王向清朝請援,大清第一時間對日宣戰。結果戰爭一開始,清軍就被日軍追著打,但是光緒帝還是下了死命令堅持打下去。結果日軍把清軍趕出了朝鮮,吞併了整個朝鮮。

知道清朝虛實的日本,野心被迅速滋生,三萬日軍向清朝推進,此刻光緒帝慌了,現在不是他揮手滅了日本的幻想,而是日本來找他的麻煩。

這時李鴻章又提出一個幾十年後輩被充分運用的軍事理論。李鴻章認為日軍長途跋涉,補給不足,我軍嚴密防守,不去主動出擊,消耗日軍實力。中國想要戰勝日本,唯一的方法就是拖住他們,消耗他們。這就是“論持久戰”的雛形。

但是年輕的光緒帝沒有這個耐心,不斷催促前線將領出擊,威脅恐嚇不能打敗仗,失敗軍法論處。所以前線作戰的將領大多很悲觀,寧願自殺殉國,也不願打敗仗。

甲午戰爭

丁汝昌、鄧世昌、劉步蟾等北洋水師將領相繼自殺,他們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被軍法淩辱。這種環境,註定了這場戰爭會失敗。

這時慈禧太后在準備她的70大壽生日宴會。她也看出來了,這場戰爭,大清贏不了。

氣餒的光緒找到了李鴻章,割地還是賠償。李鴻章說割地賠償不行,有損清朝顏面。但是光緒不聽,他想結束這場戰爭。光緒帝說:“割地”

日本人的回應是不僅要割地還要賠錢,滿朝文武義憤填膺,紛紛反對。

但是光緒還是應允了,唯一一次大展雄風他還是輸了。在賠償檔上御筆寫了一個字“允”。大清這條船搖搖欲墜,而光緒也被慈禧奪權,徹底的告別了政治舞臺。

歡迎關注轉發、收藏、評論,下期再侃歷史。

李鴻章

但是李鴻章沒有猜到結尾。日本侵略朝鮮後,朝鮮國王向清朝請援,大清第一時間對日宣戰。結果戰爭一開始,清軍就被日軍追著打,但是光緒帝還是下了死命令堅持打下去。結果日軍把清軍趕出了朝鮮,吞併了整個朝鮮。

知道清朝虛實的日本,野心被迅速滋生,三萬日軍向清朝推進,此刻光緒帝慌了,現在不是他揮手滅了日本的幻想,而是日本來找他的麻煩。

這時李鴻章又提出一個幾十年後輩被充分運用的軍事理論。李鴻章認為日軍長途跋涉,補給不足,我軍嚴密防守,不去主動出擊,消耗日軍實力。中國想要戰勝日本,唯一的方法就是拖住他們,消耗他們。這就是“論持久戰”的雛形。

但是年輕的光緒帝沒有這個耐心,不斷催促前線將領出擊,威脅恐嚇不能打敗仗,失敗軍法論處。所以前線作戰的將領大多很悲觀,寧願自殺殉國,也不願打敗仗。

甲午戰爭

丁汝昌、鄧世昌、劉步蟾等北洋水師將領相繼自殺,他們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被軍法淩辱。這種環境,註定了這場戰爭會失敗。

這時慈禧太后在準備她的70大壽生日宴會。她也看出來了,這場戰爭,大清贏不了。

氣餒的光緒找到了李鴻章,割地還是賠償。李鴻章說割地賠償不行,有損清朝顏面。但是光緒不聽,他想結束這場戰爭。光緒帝說:“割地”

日本人的回應是不僅要割地還要賠錢,滿朝文武義憤填膺,紛紛反對。

但是光緒還是應允了,唯一一次大展雄風他還是輸了。在賠償檔上御筆寫了一個字“允”。大清這條船搖搖欲墜,而光緒也被慈禧奪權,徹底的告別了政治舞臺。

歡迎關注轉發、收藏、評論,下期再侃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