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世稱台州錢氏三寶之最,被世人稱為免死金牌的御賜國寶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 珍藏著一件身世奇特的珍貴文物, 這就是被世人稱為免死牌的錢氏鐵券。 中國歷朝歷代賜予的“鐵券”多不勝數,

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 大多都已消失了, 只有這錢氏鐵券被奇跡般的保存了下來。

這枚鐵券是唐朝皇帝唐昭宗李曄賜給吳越王錢鏐的免死金牌, 算起來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鐵券上三百三十三字的銘文明確昭示:免除錢鏐本人九次死罪, 子孫三次死罪。 若觸犯國家法律, 有關官員也不得過問。

那麼錢鏐是什麼人呢?皇帝為什麼能賜給他免死金牌呢?讓我們穿越歷史長河, 一起回到一千多年的唐朝。

錢鏐

錢鏐是五代十國時吳越國的開創者。 其實說起來, 錢鏐也並非什麼名門之後, 書香子弟, 只不過是當時杭州臨安農戶之後。 但他的出生頗有些傳奇色彩。 傳說, 錢鏐出生的當天夜裡, 錢家滿室生輝, 紅光閃爍。 其父錢寬認為是不祥之兆, 將其棄于井旁。 其祖母於心不忍, 又將其抱回撫養, 並給他起名“婆留”。

錢鏐長大成人後, 因家境貧困, 以販私鹽為生。 21歲時參軍, 由於他機智多謀又勇敢善戰而屢屢得勝。 西元896年, 錢鏐在平定董昌叛唐稱帝的戰鬥中大獲全勝, 唐昭宗特賜鐵券給他,

封為鎮海和鎮東節度使, 統轄江浙一帶。 西元907年, 後樑太祖朱溫封錢鏐為吳越王。

在古代, 皇帝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死大權, 能得到皇帝頒發的免死金牌, 享受到如此特權, 足可見錢氏家族在當時的顯赫地位。

難怪當年錢鏐接受這個鐵券時, 被感動得哭了起來, 說道:“我才46歲,就受皇上如此厚賞,恩重難報啊!”並以此諄諄教導自己的子孫:“要謹當日慎一日, 誡子誡孫, 不敢因此而累恩, 不敢因此而賈禍。 "

臨海地處浙江沿海東部, , 在歷史上一直是台州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臨海至今保存一段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古城牆, 是江南保存最為完好的府城城牆, 但一千多年前它曾一度被拆, 而被拆的原因則與錢氏家族有著直接的關係。

西元897年, 台州成為了吳越國王錢鏐的屬地, 960年, 大宋朝建立, 當時統治江浙一帶的吳越王是錢鏐的孫子錢弘俶。 錢弘俶依照錢鏐的遺言, 向北宋王朝俯首稱臣, 為了表明歸順的心意, 錢弘俶將台州城牆全部拆除, 吳越國的版圖從此消失,

錢鏐的後裔開始流落到全國各地。

至今在台州的許多縣市都有分佈著錢氏家族的後裔, 曾在天臺縣地方誌工作過的許老師帶我們來到了天臺縣平鎮後蔣村。

鐵券的事就記在這裡, 錢景臻, 他是個駙馬督尉, 它上面寫了, 辛亥徒台凡累所賜金券玉冊詔誥誓書等悉以而隨。 這個意思就是說錢王得後代到台州來的時候把金書鐵券一起帶了過來。

後蔣村有一百多戶人家,近三分之一的人姓錢,村民們說,在村裡看大門口貼的對聯就能知道這戶人家是否姓錢,因為這裡的姓錢人的家都貼著內容一樣的對聯,他們說這副對聯是他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錢氏家族攜帶鐵券舉家南逃。西元1134年,宋高宗在臨海城裡的美德坊賜給了錢家宅第,錢氏家族從此在臨海定居下來,發展稱為台州的一個名門望族。自此鐵券長留臨海達764年之久,成為臨海錢氏的祖寶,也成為當地恩澤一方的寶物。那麼錢氏鐵券在這八百年裡又會有著什麼樣的遭遇呢?帶著對鐵券離奇身世的好奇,我們來到了臨海市錢氏家族紀念館。

這裡是一個專門紀念錢氏的陳列館,陳列著錢氏家族的歷史,這個是錢氏鐵券的複製品。它原來有三百多個字,是金貼上去的,都是很清楚的,到了現在連一半的字都沒有了,他們子孫當中有小孩生病了,往往把金字拿下來磨成粉吃。

鐵券的特權經歷朝代的更替而巋然不動,也許錢氏後人從中解讀出許多任愛和寬容,並癡情於民。五代時,興盛的錢氏家族三代中出了五個吳越國王,他們後代中也有五人出任台州刺史、台州郡守等職。

東湖公園是錢氏子孫當中一個叫錢宣的,他開出來的,這個就是錢宣的像,錢宣在北宋西陵年間做台州的知州,他開這個東湖的主要原因是原來台州府城的城牆在東湖的外面,東面,因為臨海經常發大水,在加上城牆外面的軍事防禦系統不得鞏固,所以錢宣就把城牆移到東湖的那邊去,湖的前身是水軍營,住水軍的地方,北宋西陵年間,水軍營已經荒廢掉了,所以他就把水軍營開成一個湖,就成為當地士大夫一些老百姓休閒的地方。

西元1276年,元兵攻破臨海,錢氏後裔錢叔澴背上鐵券等傳家寶南逃,兵荒馬亂中,錢叔澴落水而死,從此鐵券不知去向。

在鐵券失蹤六十年後的一天,一個漁民在據臨海幾十公里的澤國打魚時,漁網中發現了一個鐵瓦似的物件,他把它拋在一邊。附近村中一個老學究看到有些金字,就當廢鐵買了回來。這消息很快被錢家的人聽說了,於是,錢氏宗祠的族長錢世圭用十斛穀子換回了鐵券。鐵券總算重又回到了錢氏手中,可惜的是,鐵券因被水泡得太久了,嵌在後半段的金字大多都已剝落了。

錢氏家族在鐵券的庇護下,又過了一百多年的安穩日子。西元1561年,上萬倭寇圍攻台州府城臨海,為了躲避戰火,錢氏第二十五代孫錢珍背著鐵券躲進了深山。直到十幾年後,再次躲過劫難的鐵券才又重新回到了錢家祠堂。

這個冊子是1832年的時候,我們臨海一個姓洪的,叫洪占榮當時看到鐵券之後專門摹下來的,這個鐵券因為原來在鄉下一個嶺外的地方,一般民間也不大看得到,這次省裡來人,他們拿出來給他們看,洪氏看了以後,就專門向他借過來,花了大概一個多月時間把它摹下來,摹好以後做的這個冊子。

在洪占榮的冊子裡,記錄了乾隆皇帝觀看錢氏鐵券的事情。1762年乾隆南巡,這位風流倜儻的皇帝也想一睹這稀世古物,於是錢氏後裔錢選等人把鐵券送到常州,讓乾隆觀賞。乾隆皇帝看了鐵券之後,當即做了一首《觀錢鏐鐵券歌》:表忠觀永記錢塘,鐵券卻在台州藏。久聞其名未睹物,秋卿同族今呈將。

歷史上共有六位皇帝觀賞過錢氏鐵券,當朝皇帝觀賞鐵券,這當然使錢氏鐵券和錢氏子孫都多了一份光彩。大概從這時候起,鐵券轉藏到臨海東門外五十裡的一個叫嶺外錢的小村子裡,由錢文川家保管。以後嶺外錢的錢氏子孫又專門造了三間小樓藏鐵券,由族人輪流看守。

在嶺外村,幾十戶人家都姓錢,當我們來到嶺外村的時候,村民們聽說我們要來拍攝錢氏鐵券,都聚集在祠堂裡。向我們講述著他們祖上傳下來的關於鐵券的故事。

這個是我家的老房子,原來鐵券就放在我家老房子的閣樓上面,以前放在那裡的,用稻草蓋好,白天夜裡有人在家看著寶貝,防止小偷偷去,當時的老村長,老幹部,老年人,重視這個寶貝的人,很老實的人家放,一般的人家不給放的。

嶺外錢村只有幾十戶人家,世世代代不知有許多人家都保存過鐵券。今天的嶺外村人在村後的小山上建起了一座錢王廟來紀念他們的祖先錢鏐,感謝先人留下的這一枚鐵券護使他們過上平靜安寧的生活。

西元1904年,嶺外錢村發生了一件怪事,那就是日夜有人看守的錢氏鐵券不翼而飛,被人偷被走了。

這個東西,我們一直很珍貴的東西,這是皇帝的東西,最寶貴的東西,我們用生命保護它,愛護它,放在這裡最後被人家偷走了,就在這個房子裡,原來就是放在這個房子裡。

錢氏鐵券在嶺外錢村是怎麼被偷走的,傳說不一。但村裡人是這樣說的,當年村裡的很多人出外賣草席,當他們來到嵊州時碰到了這樣一件事,一個村莊修祠堂時將牆刷成了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黃顏色,結果被官府發現了,要將全村滿門抄斬。

結果我們賣席子的人路過那裡問他們這個情況,這個事只要皇帝的東西,我們那個寶貝鐵券拿到那裡放在桌上,放了五層的八仙桌,很多的桌子擱上很高,五個八仙桌,用紅布蓋住鐵券,結果那個村莊有皇帝的東西,有那個鐵券是天下第一券,,只有一券沒有二券的東西,拿皇帝的寶貝放在桌上,京兵來滿門抄斬,紅布打開一看,就是天下第一券,就不滿門抄斬了。

這個傳說在嶺外錢村一代一代延續下來,無人質疑。但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因為沒有文字記載,也就無從查考了。

在拍攝過程中,我一直想尋找一位親眼看到過鐵券的錢氏後人,在天臺,在嶺外錢,我們不停的詢問,就在我們快要結束嶺外錢村的拍攝時,86歲的錢永興老先生突然告訴我們,七十多年前,他跟他的表哥去嵊縣看過鐵券。

浙江省的嵊州是錢氏鐵券最後一個藏身之地,錢氏鐵券在嵊州長樂鎮又有怎樣的命運呢?聽說我們要去嵊縣,錢永興老先生和我們商量,能不能帶他一起去,老人一生中只出過一次遠門,就是去嵊縣看鐵券。

在鐵券丟失的幾年後,長樂鎮的錢氏後裔花了400兩銀子從一個常熟人手中再次買回了鐵券。鐵券終於重返錢氏家族,錢氏後裔為了鐵券回家,演戲10天,以示慶賀。此後,鐵券由錢氏三房輪流保管。每逢正月初二,由三房房長監護,吹吹打打,用轎子將鐵券從藏所抬到大宗祠堂陳列,供大家觀賞。

在嵊州縣誌中記載,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長樂也被日軍佔領。長樂錢氏族人為防鐵券遺失,研究決定將鐵券經藏在錢賡麟家的深井裡。

錢賡麟的兒子錢文漢老先生已經八十一歲,七十年前,當鐵券送到了他家時,他的父母為保存鐵券很是化了一番心思,為了不損壞鐵券,夫婦倆想了很多辦法,先是塗油,後是封蠟,最後將鐵券先用棉線纏好再封上蠟,用線捆好投入自家的井裡。

我媽媽爸爸想起一個法子,用線系在鐵券上,好慢慢放下去,想不到線放下去浮在水面上,放到下面就要上浮,一上浮人家看到就會說,這裡有根線怎麼搞的,可能就要洩密,他們就想起個辦法,線上上拴銅錢,銅錢有重量,放下去以後呢,線放下去,銅錢馬上沉到底,線就不上浮了。這個問題解決了,又看到,我們這個井到秋天顯得非常的清,一看就看到底,文物放到下面,來人一看怎麼辦呢?有東西有東西就叫起來了,就暴露了,就又想起了個辦法。

錢賡麟夫婦每天晚上從外面挑回一擔泥倒入井中,將井水攪混。從此,錢賡麟一家人每天只能到很遠的地方挑水吃。就這樣,堅持了七年的時間。

我帶你們去看看這個井好吧,也看看我爸爸是怎麼把它拿起來的,抗戰是四五年勝利的,四五年的下半年,就是十一月了,天氣已經非常冷了,我爸爸下去,以前不知道怎麼辦,就嗵的下去了,下去以後就要上來了,非常冷非常冷,馬上拉上來,穿上棉襖,喝口白酒,老酒,再下去,我爸爸工作非常仔細,叫上邊人繩子拉緊慢慢的下去用腳踮踮,踮到以後,拿起來,送上去,剝開來看,保存的完好,一點都沒有損傷。

走在長樂的老街上,兩邊的店鋪的門板喚起了錢永興老先生許多舊時的記憶, 老先生想起來了,當年他看鐵券的地方供奉著錢氏家族的三世五王。

在濛濛的細雨中,我們找到了離縣城幾公里的“五王廟”。廟中供奉著錢氏家族的五位吳越國王,當年在許多錢氏後裔聚居的地方都建有錢王祠或五王廟,這已是目前保存下來的惟一的五王廟了。

1951年,錢氏後裔將鐵券獻給了政府,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保管。鑒於鐵券的重大歷史文物價值,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將鐵券收藏。

錢氏鐵券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多年,有多少錢氏子孫專程來這裡看過它,我們不得而知。在拍攝節目的日子裡,我們每到一地,都能感受到錢氏後人因是吳越王的後代的那種深深的自豪,錢氏鐵券詮釋著一個家族的興衰和榮辱,也見證這一段歷史的滄桑與變遷。

後蔣村有一百多戶人家,近三分之一的人姓錢,村民們說,在村裡看大門口貼的對聯就能知道這戶人家是否姓錢,因為這裡的姓錢人的家都貼著內容一樣的對聯,他們說這副對聯是他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錢氏家族攜帶鐵券舉家南逃。西元1134年,宋高宗在臨海城裡的美德坊賜給了錢家宅第,錢氏家族從此在臨海定居下來,發展稱為台州的一個名門望族。自此鐵券長留臨海達764年之久,成為臨海錢氏的祖寶,也成為當地恩澤一方的寶物。那麼錢氏鐵券在這八百年裡又會有著什麼樣的遭遇呢?帶著對鐵券離奇身世的好奇,我們來到了臨海市錢氏家族紀念館。

這裡是一個專門紀念錢氏的陳列館,陳列著錢氏家族的歷史,這個是錢氏鐵券的複製品。它原來有三百多個字,是金貼上去的,都是很清楚的,到了現在連一半的字都沒有了,他們子孫當中有小孩生病了,往往把金字拿下來磨成粉吃。

鐵券的特權經歷朝代的更替而巋然不動,也許錢氏後人從中解讀出許多任愛和寬容,並癡情於民。五代時,興盛的錢氏家族三代中出了五個吳越國王,他們後代中也有五人出任台州刺史、台州郡守等職。

東湖公園是錢氏子孫當中一個叫錢宣的,他開出來的,這個就是錢宣的像,錢宣在北宋西陵年間做台州的知州,他開這個東湖的主要原因是原來台州府城的城牆在東湖的外面,東面,因為臨海經常發大水,在加上城牆外面的軍事防禦系統不得鞏固,所以錢宣就把城牆移到東湖的那邊去,湖的前身是水軍營,住水軍的地方,北宋西陵年間,水軍營已經荒廢掉了,所以他就把水軍營開成一個湖,就成為當地士大夫一些老百姓休閒的地方。

西元1276年,元兵攻破臨海,錢氏後裔錢叔澴背上鐵券等傳家寶南逃,兵荒馬亂中,錢叔澴落水而死,從此鐵券不知去向。

在鐵券失蹤六十年後的一天,一個漁民在據臨海幾十公里的澤國打魚時,漁網中發現了一個鐵瓦似的物件,他把它拋在一邊。附近村中一個老學究看到有些金字,就當廢鐵買了回來。這消息很快被錢家的人聽說了,於是,錢氏宗祠的族長錢世圭用十斛穀子換回了鐵券。鐵券總算重又回到了錢氏手中,可惜的是,鐵券因被水泡得太久了,嵌在後半段的金字大多都已剝落了。

錢氏家族在鐵券的庇護下,又過了一百多年的安穩日子。西元1561年,上萬倭寇圍攻台州府城臨海,為了躲避戰火,錢氏第二十五代孫錢珍背著鐵券躲進了深山。直到十幾年後,再次躲過劫難的鐵券才又重新回到了錢家祠堂。

這個冊子是1832年的時候,我們臨海一個姓洪的,叫洪占榮當時看到鐵券之後專門摹下來的,這個鐵券因為原來在鄉下一個嶺外的地方,一般民間也不大看得到,這次省裡來人,他們拿出來給他們看,洪氏看了以後,就專門向他借過來,花了大概一個多月時間把它摹下來,摹好以後做的這個冊子。

在洪占榮的冊子裡,記錄了乾隆皇帝觀看錢氏鐵券的事情。1762年乾隆南巡,這位風流倜儻的皇帝也想一睹這稀世古物,於是錢氏後裔錢選等人把鐵券送到常州,讓乾隆觀賞。乾隆皇帝看了鐵券之後,當即做了一首《觀錢鏐鐵券歌》:表忠觀永記錢塘,鐵券卻在台州藏。久聞其名未睹物,秋卿同族今呈將。

歷史上共有六位皇帝觀賞過錢氏鐵券,當朝皇帝觀賞鐵券,這當然使錢氏鐵券和錢氏子孫都多了一份光彩。大概從這時候起,鐵券轉藏到臨海東門外五十裡的一個叫嶺外錢的小村子裡,由錢文川家保管。以後嶺外錢的錢氏子孫又專門造了三間小樓藏鐵券,由族人輪流看守。

在嶺外村,幾十戶人家都姓錢,當我們來到嶺外村的時候,村民們聽說我們要來拍攝錢氏鐵券,都聚集在祠堂裡。向我們講述著他們祖上傳下來的關於鐵券的故事。

這個是我家的老房子,原來鐵券就放在我家老房子的閣樓上面,以前放在那裡的,用稻草蓋好,白天夜裡有人在家看著寶貝,防止小偷偷去,當時的老村長,老幹部,老年人,重視這個寶貝的人,很老實的人家放,一般的人家不給放的。

嶺外錢村只有幾十戶人家,世世代代不知有許多人家都保存過鐵券。今天的嶺外村人在村後的小山上建起了一座錢王廟來紀念他們的祖先錢鏐,感謝先人留下的這一枚鐵券護使他們過上平靜安寧的生活。

西元1904年,嶺外錢村發生了一件怪事,那就是日夜有人看守的錢氏鐵券不翼而飛,被人偷被走了。

這個東西,我們一直很珍貴的東西,這是皇帝的東西,最寶貴的東西,我們用生命保護它,愛護它,放在這裡最後被人家偷走了,就在這個房子裡,原來就是放在這個房子裡。

錢氏鐵券在嶺外錢村是怎麼被偷走的,傳說不一。但村裡人是這樣說的,當年村裡的很多人出外賣草席,當他們來到嵊州時碰到了這樣一件事,一個村莊修祠堂時將牆刷成了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黃顏色,結果被官府發現了,要將全村滿門抄斬。

結果我們賣席子的人路過那裡問他們這個情況,這個事只要皇帝的東西,我們那個寶貝鐵券拿到那裡放在桌上,放了五層的八仙桌,很多的桌子擱上很高,五個八仙桌,用紅布蓋住鐵券,結果那個村莊有皇帝的東西,有那個鐵券是天下第一券,,只有一券沒有二券的東西,拿皇帝的寶貝放在桌上,京兵來滿門抄斬,紅布打開一看,就是天下第一券,就不滿門抄斬了。

這個傳說在嶺外錢村一代一代延續下來,無人質疑。但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因為沒有文字記載,也就無從查考了。

在拍攝過程中,我一直想尋找一位親眼看到過鐵券的錢氏後人,在天臺,在嶺外錢,我們不停的詢問,就在我們快要結束嶺外錢村的拍攝時,86歲的錢永興老先生突然告訴我們,七十多年前,他跟他的表哥去嵊縣看過鐵券。

浙江省的嵊州是錢氏鐵券最後一個藏身之地,錢氏鐵券在嵊州長樂鎮又有怎樣的命運呢?聽說我們要去嵊縣,錢永興老先生和我們商量,能不能帶他一起去,老人一生中只出過一次遠門,就是去嵊縣看鐵券。

在鐵券丟失的幾年後,長樂鎮的錢氏後裔花了400兩銀子從一個常熟人手中再次買回了鐵券。鐵券終於重返錢氏家族,錢氏後裔為了鐵券回家,演戲10天,以示慶賀。此後,鐵券由錢氏三房輪流保管。每逢正月初二,由三房房長監護,吹吹打打,用轎子將鐵券從藏所抬到大宗祠堂陳列,供大家觀賞。

在嵊州縣誌中記載,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長樂也被日軍佔領。長樂錢氏族人為防鐵券遺失,研究決定將鐵券經藏在錢賡麟家的深井裡。

錢賡麟的兒子錢文漢老先生已經八十一歲,七十年前,當鐵券送到了他家時,他的父母為保存鐵券很是化了一番心思,為了不損壞鐵券,夫婦倆想了很多辦法,先是塗油,後是封蠟,最後將鐵券先用棉線纏好再封上蠟,用線捆好投入自家的井裡。

我媽媽爸爸想起一個法子,用線系在鐵券上,好慢慢放下去,想不到線放下去浮在水面上,放到下面就要上浮,一上浮人家看到就會說,這裡有根線怎麼搞的,可能就要洩密,他們就想起個辦法,線上上拴銅錢,銅錢有重量,放下去以後呢,線放下去,銅錢馬上沉到底,線就不上浮了。這個問題解決了,又看到,我們這個井到秋天顯得非常的清,一看就看到底,文物放到下面,來人一看怎麼辦呢?有東西有東西就叫起來了,就暴露了,就又想起了個辦法。

錢賡麟夫婦每天晚上從外面挑回一擔泥倒入井中,將井水攪混。從此,錢賡麟一家人每天只能到很遠的地方挑水吃。就這樣,堅持了七年的時間。

我帶你們去看看這個井好吧,也看看我爸爸是怎麼把它拿起來的,抗戰是四五年勝利的,四五年的下半年,就是十一月了,天氣已經非常冷了,我爸爸下去,以前不知道怎麼辦,就嗵的下去了,下去以後就要上來了,非常冷非常冷,馬上拉上來,穿上棉襖,喝口白酒,老酒,再下去,我爸爸工作非常仔細,叫上邊人繩子拉緊慢慢的下去用腳踮踮,踮到以後,拿起來,送上去,剝開來看,保存的完好,一點都沒有損傷。

走在長樂的老街上,兩邊的店鋪的門板喚起了錢永興老先生許多舊時的記憶, 老先生想起來了,當年他看鐵券的地方供奉著錢氏家族的三世五王。

在濛濛的細雨中,我們找到了離縣城幾公里的“五王廟”。廟中供奉著錢氏家族的五位吳越國王,當年在許多錢氏後裔聚居的地方都建有錢王祠或五王廟,這已是目前保存下來的惟一的五王廟了。

1951年,錢氏後裔將鐵券獻給了政府,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保管。鑒於鐵券的重大歷史文物價值,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將鐵券收藏。

錢氏鐵券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多年,有多少錢氏子孫專程來這裡看過它,我們不得而知。在拍攝節目的日子裡,我們每到一地,都能感受到錢氏後人因是吳越王的後代的那種深深的自豪,錢氏鐵券詮釋著一個家族的興衰和榮辱,也見證這一段歷史的滄桑與變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