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安門上的巨幅標語是誰寫的?讓我們回到1921年

1921年8月出生于山東濟南的鐘靈, 又名鐘毓秀, 他早在1938年7月就加入中國共產黨。 悄悄投奔革命聖地延安那年, 鐘靈還是一個年僅17歲的電話接線員。 後來上級決定讓鐘靈到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學習, 畢業後就讓他留在陝甘寧邊區做文化教育工作。 後來鐘靈在延安各報刊發表木刻、漫畫作品多幅, 並設計了“寶塔山”郵票。 在延安, 鐘靈寫字漂亮幾乎是家喻戶曉, 當時的延安城牆上的標語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

開國大典前, 周恩來副主席和胡喬木同志決定在城門正中間的門洞上方掛一幅毛主席的畫像,

畫像兩側的城牆書寫巨幅標語。 由於當時國徽方案尚未通過。 於是又臨時決定在懸掛國徽的位置上懸掛大會橫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鐘靈當時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總務處辦公室主任兼會場佈置科科長, 大會會標和兩條大標語的書寫重擔責無旁貸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接到在天安門城樓書寫標語的任務後, 鐘靈憋足了勁, 決心使出自己全部看家本領, 在這個非同尋常的地方好好露一手。

天安門城樓的紅牆那麼長, 標語上的每個字都要有房子這麼大, 鐘靈可從來沒有寫過這麼大的字。 兩幅標語是寫繁體還是簡體字呢?雖說解放區已經流行簡化字, 但剛解放,

北平的大多數人還是習慣於使用繁體字。 為了照顧大多數, 鐘靈決定仍用繁體字書寫這兩幅標語。

在做書法之前, 鐘靈先是一步一步丈量了天安門城樓的長度, 之後操起剪子, 用布剪出宋體字。 然後, 他又充當木工教練, 指導木工按照比例鋸好木板, 釘成字盒, 外面裝上下層毛玻璃, 裡面安上電燈泡。 這樣, 使得標語掛上去並通電後, 即便是夜晚從遠處看, 也能一清二楚。

但是, 兩條標語的字數不一樣多, 一條是9個字, 另一條卻只有8個字。 寫出來捧上去兩邊應當是對稱的。 如何使它對稱?這叫鐘靈大傷腦筋。 鐘靈在實際步測中發覺, 天安門的九間門樓其實寬窄不是等同的, 實際上門樓的中間部分最大, 四六間梢寬, 三七、二八、一九間依次遞減,

但在人們的視覺中, 卻感到左右四間是對稱的。 五百多年前的城樓設計者肯定是巧妙地運用了視錯覺原理!天安門設計的智慧之光, 也射進了鐘靈的心靈:兩條標語的字距不也可以利用視錯覺原理進行安排嗎?

這是鐘靈平生第一次寫這麼大的美術字,

他嚴謹而認真, 用尺子和鉛筆, 整整寫了兩天。 字體採用的是莊嚴、大方的宋體美術字。 1949年9月底, 兩條巨幅標語赫然懸掛於天安門城樓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這標語的字大約有二米見方, 至今鐘靈還清楚地記得“中”字的中間一豎, 做出來比站立的一個人還有餘。

接著, 天安門城樓重簷中間, 也就是後來懸掛國徽的地方, 掛出了一個巨幅紅布標, 上面寫著大約一米多見方的17個大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這當然也是鐘靈的書法傑作。

開國大典之後, 會標當然撤掉了, 兩條標語要不要撤掉?鐘靈向周恩來總理請示。 周總理看了看天安門的會場設計圖, 最後決定:把天安門兩側的標語留著好一些, 但可以把東邊的“中央人民政府萬歲”改“"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這一改也使兩邊的標語字數相同, 設計書寫時字的間距也是一樣的, 完全對稱, 更加美觀。

1956年國務院公佈了漢字簡化方案,社會上許多繁體用字都逐漸改成了簡體字,在1964年國際勞動節前夕,天安門標語實現了這一歷史性的改變。但那時鐘靈已離開中南海,調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任副秘書長之職,天安門管理處是通過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余心清局長(也是國家典禮局的局長)找到他,下達了要把“華、國、萬、歲、世、團”六個字由繁體字改為規範簡體字的任務。因“萬歲”是重複的,實際上在製作時要改8個字。從這次改字體後,這兩條大標語40多年來一直沒有再改動過,當然燈箱的維修、更換就不止一次了。

天安門的這兩條大標語,保存時間之長,所處地位之顯要,並且被認為是宋體美術字書法的典範,這都是當初鐘靈書寫時始料不及的。

1956年國務院公佈了漢字簡化方案,社會上許多繁體用字都逐漸改成了簡體字,在1964年國際勞動節前夕,天安門標語實現了這一歷史性的改變。但那時鐘靈已離開中南海,調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任副秘書長之職,天安門管理處是通過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余心清局長(也是國家典禮局的局長)找到他,下達了要把“華、國、萬、歲、世、團”六個字由繁體字改為規範簡體字的任務。因“萬歲”是重複的,實際上在製作時要改8個字。從這次改字體後,這兩條大標語40多年來一直沒有再改動過,當然燈箱的維修、更換就不止一次了。

天安門的這兩條大標語,保存時間之長,所處地位之顯要,並且被認為是宋體美術字書法的典範,這都是當初鐘靈書寫時始料不及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