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同的胸襟,不同的結局

不同的胸襟, 不同的結局

唐寶民

歷史波瀾壯闊, 留下許多故事, 令今人唏噓感慨。

先說兩個故事:

有一年, 漢趙帝國平西將軍趙染率兵進攻晉帝國首都長安, 晉帝國太尉索綝率領人馬前來抵禦敵軍。 趙染認為索綝不是自己的對手, 沒把他當回事。 長史魯徽見狀, 提醒趙染說:“晉帝國君臣知道自己衰弱, 無法跟我們對抗, 一定會全力以赴, 將軍不可以小瞧他們。 ”趙染聽罷哈哈大笑, 不屑一顧地說:“像司馬模那麼強大的對手我打垮他都摧枯拉朽, 索綝又算得了什麼?”事情不出魯徽所料, 兩軍交戰後, 索綝集中優勢兵力猛攻趙染軍隊薄弱處,

將趙染殺得大敗。 趙染落荒而逃, 總算揀回一條性命。 他暗自歎息說:“悔不聽魯徽的話, 弄到這個地步, 還有什麼臉面去見他?”於是下令殺掉了魯徽。

199年, 正當曹操準備對袁紹發起進攻之際, 劉備起兵反曹。 曹操為避免兩線作戰, 不得不先率兵進攻劉備。 田豐建議袁紹借此機會偷襲許昌, 端掉曹操的老巢, 袁紹沒有採納田豐的建議。 曹操打敗劉備後, 重回官渡, 與袁紹對峙。 袁紹依仗兵力遠超曹操, 準備速戰速決, 一舉將其殲滅。 見此, 田豐又向袁紹建言說:曹操剛剛打敗劉備, 士氣正盛, 而且糧草充足, 此時開戰, 袁軍未必是曹軍的對手。 然而, 一向剛愎自用的袁紹聽不進田豐的建議。 袁紹按照原定計劃向曹操發動進攻,

結果被曹軍殺得大敗。 袁紹戰敗, 無顏去見田豐, 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殺掉了田豐。

再說另外兩個故事:

西元前200年冬, 劉邦率32萬大軍北征, 打算先平定韓王信的叛亂, 再一舉滅掉匈奴。 漢軍連戰連勝, 韓王信丟盔棄甲逃到匈奴。 獲勝後的劉邦志得意滿, 欲繼續揮戈北進, 一舉殲滅匈奴。 匈奴首領欒提冒頓單于面對數十萬漢軍來犯, 準備採取“誘敵深入, 聚而殲之”的策略。 他猜測劉邦進攻前會派出特使前來偵察, 就把精銳部隊、肥壯牛馬全部隱藏起來, 只把一些老弱殘兵及瘦弱的牲畜放在顯眼的地方。 劉邦派出的幾批特使看到後, 都向劉邦稟報說匈奴只有些殘兵弱馬, 不堪一擊。 劉邦不放心,

又派婁敬前去偵察。 婁敬沒有被匈奴的表面現象迷惑, 他把自己看到的情況稟報劉邦, 但分析說:作為部落首領的欒提冒頓單于, 絕不可能只把老弱殘兵帶在身邊, 他故意把殘兵弱馬放在顯眼的地方, 一定是想引誘我軍攻擊, 然後圍而殲之。 然而, 求勝心切的劉邦不但聽不進婁敬的分析, 還嫌婁敬饒舌把他關進了廣武(今山西代縣)監獄。 劉邦堅持率部北進, 不幸在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的白登被匈奴圍困。 後多虧陳平獻計, 才找了個機會逃脫。 劉邦回到廣武后, 親自來到監獄為婁敬鬆綁, 並向婁敬賠禮道歉:“悔不聽先生之言, 我錯怪了先生, 讓先生受委屈了。 ”隨後, 劉邦宣佈封婁敬為二千戶, 擢升為關內侯, 此後也一直十分倚重他。

207年, 曹操為了肅清袁紹殘餘勢力, 也為了徹底解除三郡烏桓入塞為害之事, 決定遠征烏桓。 曹操的這一想法遭到幾名謀士的反對, 他們認為烏桓氣候寒冷, 地形複雜, 勞師遠征, 勝算難定。 但曹操聽不進謀士們的規勸, 率領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出征烏桓。 曹軍進入烏桓境內後遇到極大困難, 天寒地凍, 許多士兵的手腳被凍傷。 而且缺水少糧, 士兵們不得不把戰馬殺了吃掉。 這天, 曹操找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把兵馬安頓下來, 然後下令查找當初勸阻自己征討烏桓的人都是誰。 此事讓那些當初勸阻曹操征討烏桓的謀士嚇得魂飛魄散。 豈料, 曹操在調查清楚後, 下令重賞這些謀士。 他說:“我征討烏桓, 實在是危險萬分,

雖然成功, 全靠僥倖。 各位當初的建言才是萬全智謀, 應該受到獎賞。 ”

同樣的事情, 截然相反的處理方式, 從中我們可看出四個人不同的胸襟和心懷。 趙染、袁紹、劉邦、曹操無疑都是具有卓越才能的人, 但他們成就的事業卻不可同日而語。 趙染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家, 生於五胡十九國的亂世, 有很多機會可以建立一番偉業, 但卻未能如此。 袁紹也生逢亂世, 之前的實力遠在曹操等人之上, 完全有機會成為一代霸主, 但他在官渡之戰中卻被曹操以少勝多殺得大敗, 從此一蹶不振。 劉邦和曹操則不同, 一個開創了大漢江山, 一個統一了北方國土。 正所謂心有多大, 世界就多大。 心胸狹獈者, 自然成不了大事;成就大業者, 必有大氣度、大格局。

必有大氣度、大格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