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教資筆試常考教育人物

孔子

最早宣導“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啟發教學法。 他提出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一的觀點。

孟子

孟子認為教育的作用在於把人天賦的善端加以保持、培養、擴充、發展,

或把已經喪失的善端找回來, 啟發人們恢復天賦的善良本性, 使之成為道德上的“完人”。 孟子認為辦教育的目的在於“明人倫”。

荀子

荀子認為人性本惡, 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變, 所以荀子是我國古代外鑠論的代表人物。 提倡“聞見知行”結合的教學方法。 但是他片面強調學生對教師的服從, 主張“師雲亦雲”。

墨子

墨子提出“人性素絲說”, 教育思想是兼愛、非攻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還注重實用技術的學習, 認為獲得知識的途徑主要 有“親知”“聞知”和“說知”三種。

朱熹

朱熹重視基礎教育, 重視思想教育, 講求教育方法。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治國人才,

教育的首要任務時培養道德。 他在教育理論上的最大貢獻是產婆術。

柏拉圖

著名思想家。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國》

亞里斯多德

古希臘的教育思想家。 在人類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學說

昆體良

他的《論演說家的教育》(《雄辯術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專著

培根

首次提出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

誇美紐斯

他的《大教學論》被看作教育學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標誌。 誇美紐斯也被稱謂“教育學之父”。 他在大教學論中首先對班級授課進行研究並確定了班級授課制的基本輪廓。

盧梭

在《愛彌兒》中提出了自然與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人最可貴的是自由。 他主張讓兒童順其自然,

甚至擺脫社會影響而發展。

裴斯泰洛齊

裴斯泰洛齊通過實物教學法的實驗, 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 提出“教育心理學化”這一偉大理論, 使教育與心理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給後世的教育和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篤德》。

洛克

“外鑠論”代表人物, 形式教育論的宣導者。 提出了“白板說”“紳士教育”。 強調外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展狀況。 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話》中。

華生

“外鑠論”代表人物,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 他認為人的發展完全是由環境決定的。

羅傑斯

從人本主義出發, 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張。 在心理輔導方面創立了來訪者中心治療法。

皮亞傑

提出品德發展階段理論,

把兒童的品德發展劃為四個階段。 他的發生認識論認為, 個體認知發展依次經歷了感知運算水準、前運算水準、具體運算水準、形式運算水準的發展過程。

佛洛德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 他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是推動人的發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

格賽爾

心理學家, 他認為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機制。 雙生子爬樓梯的實驗是格賽爾的著名實驗。

赫爾巴特

代表作《普通教育學》的出版標誌著規範教學的形成, 標誌著教育學成為一門規範的學科。 他的教育思想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 提出了傳統教育的三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知識中心主義課程理論代表人物。

同時赫爾巴特第一次明確提出將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理論基礎。

杜威

是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創立者, 是現代教育理論的首要代表。 其作品為《民本主義與教育》。 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與改組”。 提出了和傳統教育三中心相對的“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的新三中心論。 是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中經驗主義課程論代表人物

奈勒

是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中存在主義課程論代表人物。

馬克思

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克魯普斯卡婭

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一書, 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最早探討教育問題的著作。

加里甯

他重視道德教育和勞動教育的作用, 把教育論文和演說彙編成《論共產主義教育》和《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

馬卡連柯

提出的“要儘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凱洛夫

出版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育學》。他是建國初期對我國教育理論體系影響較大的蘇聯教育家。

楊賢江

以李浩物為化名寫的《新教育大綱》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

贊科夫

著有《教學與發展》一書,以一般發展為出發點,提出了“高難度教學”、“高速度教學”、“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和“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的五大教學原則。是知識中心主義課程論代表理論中發展主義課程論的代表人物。他的“教學與發展”研究推動了蘇聯學制與課程改革。

布魯姆

認為教學應該以掌握學習為指導思想,以教育目標位元導向,以教育評價為調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學習理論體系,著作《教育目標分類學》

瓦根舍因

著作《範例教學原理》,創立了範例教學理論。是知識中心主義課程論代表理論中範例方式課程論的代表人物。

蘇霍姆林斯基

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中系統論述了他的全面和諧教育思想。被稱為“活的教育學”。

桑代克

出版《教育心理學》,創立了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使教育心理學從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桑代克被稱為“教育心理學之父”。其聯結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嘗試-錯誤說。著名實驗:小貓“迷箱”實驗。

舒爾茨

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者,認為“人力資本”是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以及其他類似的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他認為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是:33% 。

斯金納

繼承華生的觀點,認為人的行為乃至複雜的人的人格都可以通過外在的強化或懲罰手段來加以塑造、改變、控制或矯正。在桑代克等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教育心理學影響巨大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著名實驗:白鼠實驗

維果斯基

維果斯基比較強調自我中心的積極作用,認為它能幫助兒童解決問題。認為語言是認知發展理論的核心,並且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

耶克裡斯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終身教育專著《終身教育》

保羅·朗格郎

《論終身教育》報告書的發表,提出了終身教育理論。使得終身教育概念化和體系化。出版《終身教育導論》。

斯賓塞

斯賓塞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提倡科學教育,反對古典主義教育;提倡自主教育,反對灌輸式教育;提倡快樂和興趣教育,反對無視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簡稱:三提三反。

柏克赫斯特

創建了道爾頓制。道爾頓制在彌補班級教學制度的不足,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並對程式教學、個別指導教育等曾發生過影響;但它偏重學習學科知識,過分強調個性差異,忽視了班集體作用以及德育,在推行時往往形成了教學上的放任自流。

烏申斯基

發表《認識教育的物件》,被稱為“俄國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

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學》,這是俄國第一步正式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

奧蘇貝爾

從兩個維度對於認知領域的學習進行分類。系統闡述了有意義學習的條件。提出有意義接收學習論。並且將陳述性知識學習進行分類。將學生所有指向學業的行為從三方面的內驅力加以解釋。

艾賓浩斯

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並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耶克斯、多德森

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水準最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共同發現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簡稱倒U曲線)

把教育論文和演說彙編成《論共產主義教育》和《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

馬卡連柯

提出的“要儘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凱洛夫

出版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育學》。他是建國初期對我國教育理論體系影響較大的蘇聯教育家。

楊賢江

以李浩物為化名寫的《新教育大綱》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

贊科夫

著有《教學與發展》一書,以一般發展為出發點,提出了“高難度教學”、“高速度教學”、“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和“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的五大教學原則。是知識中心主義課程論代表理論中發展主義課程論的代表人物。他的“教學與發展”研究推動了蘇聯學制與課程改革。

布魯姆

認為教學應該以掌握學習為指導思想,以教育目標位元導向,以教育評價為調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學習理論體系,著作《教育目標分類學》

瓦根舍因

著作《範例教學原理》,創立了範例教學理論。是知識中心主義課程論代表理論中範例方式課程論的代表人物。

蘇霍姆林斯基

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中系統論述了他的全面和諧教育思想。被稱為“活的教育學”。

桑代克

出版《教育心理學》,創立了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使教育心理學從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桑代克被稱為“教育心理學之父”。其聯結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嘗試-錯誤說。著名實驗:小貓“迷箱”實驗。

舒爾茨

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者,認為“人力資本”是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以及其他類似的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他認為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是:33% 。

斯金納

繼承華生的觀點,認為人的行為乃至複雜的人的人格都可以通過外在的強化或懲罰手段來加以塑造、改變、控制或矯正。在桑代克等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教育心理學影響巨大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著名實驗:白鼠實驗

維果斯基

維果斯基比較強調自我中心的積極作用,認為它能幫助兒童解決問題。認為語言是認知發展理論的核心,並且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

耶克裡斯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終身教育專著《終身教育》

保羅·朗格郎

《論終身教育》報告書的發表,提出了終身教育理論。使得終身教育概念化和體系化。出版《終身教育導論》。

斯賓塞

斯賓塞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提倡科學教育,反對古典主義教育;提倡自主教育,反對灌輸式教育;提倡快樂和興趣教育,反對無視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簡稱:三提三反。

柏克赫斯特

創建了道爾頓制。道爾頓制在彌補班級教學制度的不足,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並對程式教學、個別指導教育等曾發生過影響;但它偏重學習學科知識,過分強調個性差異,忽視了班集體作用以及德育,在推行時往往形成了教學上的放任自流。

烏申斯基

發表《認識教育的物件》,被稱為“俄國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

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學》,這是俄國第一步正式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

奧蘇貝爾

從兩個維度對於認知領域的學習進行分類。系統闡述了有意義學習的條件。提出有意義接收學習論。並且將陳述性知識學習進行分類。將學生所有指向學業的行為從三方面的內驅力加以解釋。

艾賓浩斯

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並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耶克斯、多德森

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水準最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共同發現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簡稱倒U曲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