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當了41年的皇帝,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如何做到的?不是只靠諸葛亮

劉禪, 自古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 作為蜀漢的後主, 一直給世人留下的印象是“傻皇帝”, 在諸葛亮的扶持下, 才穩坐皇位這麼多年。 然而, 劉後主恐怕並不是你想像得那麼簡單, 僅僅靠諸葛亮等臣子的扶持, 他根本不可能做那麼久的皇帝。

劉禪劇照

首先, 劉禪在人生的前半段脫穎而出, 被選為皇位繼承人, 這是劉禪成為皇帝的關鍵一步。 劉備其實有三個兒子, 如果他真的是個傻子, 那麼劉備怎麼可能會選定劉禪繼承皇位呢?劉禪是長子, 只要他的資質沒有重大問題, 一般都選長立嫡的。 劉備有一個養子, 叫劉封, 文治武功都不錯, 但是因為不是純正的血統, 劉備包括他的宗親們都不可能支持一個外人。 劉備在給劉禪的遺詔中提到, 射援稱讚劉禪的智慧, 諸葛亮也對此深表贊同, 能得到諸葛亮這樣的重臣支持的皇子, 劉備不會不考慮的。

劉備劇照

劉禪即位後, 在運用權力方面也是很有智慧的。 劉備兵敗白帝城, 留給劉禪的是一個十足的爛攤子, 內憂外患。 外有曹魏和孫吳兩個敵國, 內部因為征戰, 百物凋零。 而劉禪在短短五年時間內, 就務農植穀, 使農業生產恢復了元氣, 恢復了經濟態勢, 同時又使吳蜀聯盟重修舊好。

他將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後立為自己的皇后, 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關羽之孫關統, 此舉加強鞏固了自己的政治聯盟, 把父輩的桃園三結義的情誼在下一代身上通過婚姻聯盟的方式得到了延續。

桃園結義

最重要的是, 劉禪還成功地處理了和重臣諸葛亮的關係。

諸葛亮在世期間, 劉禪作為一個弱勢的君主, 如何與諸葛亮這樣一個強勢的托孤重臣和平共處, 其實是一個亙古難題——既要倚重他治理國家, 又要防止他功高震主。 諸葛亮掌權期間, 只在成都呆了三年的時間, 這三年他給予了相父極大的尊重, 放權給他, 劉禪剛剛即位, 立足未穩, 只有靠著諸葛亮的幫助, 才能穩固自己的統治。 而諸葛亮剩下的七年都在漢中呆著, 七出祁山, 不是準備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 諸葛亮遠離了權力中心, 把權力讓給劉禪, 避免了把持朝政的嫌疑。 而在這七年裡, 劉禪也是很識相地對外宣稱, 只要是相父需要的, 都全力支援。

諸葛亮劇照

他穩定住大後方, 維持經濟的發展, 雖然他的內心未必同意這樣窮兵黷武、耗傷元氣, 但是也給足相父面子。 然而在諸葛亮去世後, 他取消了丞相一職, 繼任的費禕和蔣琬在名義上都是大將軍、錄尚書事, 其實都是軍事將領, 並沒有處置行政事務的權力。 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擔任的是侍中、尚書,非常貼近皇帝,負有處置行政事務的權力。如此分散權力,把大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諸葛亮一去世,劉禪立刻停止北伐,當時蜀地很多民眾都建議建立武侯祠,卻遭到了劉禪的駁斥。由此可見,劉禪並不同意諸葛亮的所有行為,雖然對諸葛亮的某些行為不滿意,但是他都能隱忍不發。

武侯祠

所以,劉禪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有著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只不過他沒有剛烈的性格,在最後做了投降之君,在異國他鄉司馬昭的酒席上,說出了“樂不思蜀”那樣的“千古名句”,但是這也未必不是一種“大智若愚”,正因為這樣他才保全了性命。

參考文獻:《三國志》

擔任的是侍中、尚書,非常貼近皇帝,負有處置行政事務的權力。如此分散權力,把大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諸葛亮一去世,劉禪立刻停止北伐,當時蜀地很多民眾都建議建立武侯祠,卻遭到了劉禪的駁斥。由此可見,劉禪並不同意諸葛亮的所有行為,雖然對諸葛亮的某些行為不滿意,但是他都能隱忍不發。

武侯祠

所以,劉禪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有著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只不過他沒有剛烈的性格,在最後做了投降之君,在異國他鄉司馬昭的酒席上,說出了“樂不思蜀”那樣的“千古名句”,但是這也未必不是一種“大智若愚”,正因為這樣他才保全了性命。

參考文獻:《三國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