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第一次獻計,劉備沒有聽取,導致關羽陣亡,再無力征戰天下

品讀三國歷史, 回顧三國人物, 我們不得不承認, 諸葛亮是一個大才, 論謀略, 他未出隆中, 便預料到了天下三分之勢;論智計, 他隨劉備寄身荊州時, 為劉琦獻上了脫身之計;論善辯, 他孤身出使江東, 說服孫權聯劉抗曹;論巧思, 損益連弩, 木牛流馬皆出其意;論兵法, 他推演八陣圖, 鹹得其要;論政績, 他立法施度, 吏不容奸。 這樣一個人才, 也難怪劉備在得他相助之後, 得意洋洋地說:“孤之有孔明, 猶魚之有水耳。 ”因為劉備一直倚重諸葛亮, 大部分人都對劉備此言深信不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 劉備在諸葛亮剛出山之時,

便拒絕了他的良策。

眾所周知, 劉備三顧茅廬, 終於得見諸葛亮後, 這位奇才為他勾勒了先三分天下, 後一舉統一的美好藍圖。 實現這個理想的第一步便是:“荊州北據漢、沔, 利盡南海, 東連吳會, 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國, 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將軍豈有意乎??”這句話的意思是, 諸葛亮認為荊州之地, 佔據了地利人和, 劉表又胸無大志, 可以先佔領此地。 在最開始的時候, 劉備對此言是贊成的, 他雖身在新野, 卻一直厚樹恩德, 收買民心, 時時刻刻準備著, 等劉表去世之後, 取而代之, 就像當初得徐州一樣。

然而他的算盤終究還是落了空, 劉表去世之後, 其幼子劉琮, 在劉備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 就將荊州拱手讓給了曹操。 對於這個變故, 諸葛亮的想法是當場解決, 即火拼劉琮, 奪取襄陽, 入主荊州。 如果劉備從此言, 則可以獨據荊州之地, 不但有了立身之本, 還可以繼續實現隆中對的第二步, 即以荊州為基礎, 發兵益州, 拿下蜀地。 說到此處, 也許有人會說, 此言並不現實, 劉備兵少, 怎麼可能拿得下荊州呢?這裡就要引用馬謖的一句話了, 那就是“攻心為上, 攻城為下”。 此時劉備在荊州得民心, 諸葛亮則有龐大的關係網, 佔據了這等優勢, 獲得成功並非難事。

然而劉備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 而是打算前往江陵。 因為跟隨他的百姓、士子眾多, 根本無江保證行軍速度, 所以在當陽長阪坡, 他被曹軍追上, 殺了個落花流水, 百姓和輜重, 全部丟失, 謀士徐庶也因母親被俘, 不得不投身曹營。 此戰, 劉備損失慘重, 甚至用“一敗回到解放前”來形容都不為過。

所幸諸葛亮出使東吳, 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這才使得曹操被迫回江北, 使得劉備有機會拿下了荊州四郡。 可是曹操雖然退走, 經營的勢力卻還在, 加上赤壁之戰, 東吳出力良多, 所以劉備再也無力獨佔荊州。 最重要的是, 他拿下的四郡中, 用來屯兵的公安, 根本不利於發展, 還是要向東吳借南郡,他才得以發展壯大。然而江東之人,並非全是傻子,在他出使江東,提及想要借南郡之事時,周瑜曾建議孫權扣留劉備,將劉備勢力扼殺在搖籃中,與曹操兩分天下。

只不過劉備比較幸運,孫權沒有聽取周瑜的建議,不但沒有扣留他,還將南郡借給了他。他這才得以壯大自己的勢力,並取得了益州。然而與時同時,借地之事也為之後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敗於猇亭,蜀漢走向衰亡,埋下了隱患。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備在拒絕諸葛亮的建議,棄襄陽而走江陵時,隆中對便不可能實現了,畢竟不能拿下整個荊州,他便無力像設想中那樣,“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自己“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一舉拿下天下。甚至若非周瑜早逝,他或許早已被迫退出了天下之爭。

劉備雖然倚重諸葛亮,但是並不是對其言聽計從,這原本是一個上位者的智慧,但是劉備此舉,卻是“大愚若智”,如果他當初聽取了諸葛亮的建議,或許歷史又會是另外一番模樣吧?可惜歷史沒有如果,隆中對這一宏偉的計畫,還未開始,便已化為泡影了。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還是要向東吳借南郡,他才得以發展壯大。然而江東之人,並非全是傻子,在他出使江東,提及想要借南郡之事時,周瑜曾建議孫權扣留劉備,將劉備勢力扼殺在搖籃中,與曹操兩分天下。

只不過劉備比較幸運,孫權沒有聽取周瑜的建議,不但沒有扣留他,還將南郡借給了他。他這才得以壯大自己的勢力,並取得了益州。然而與時同時,借地之事也為之後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敗於猇亭,蜀漢走向衰亡,埋下了隱患。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備在拒絕諸葛亮的建議,棄襄陽而走江陵時,隆中對便不可能實現了,畢竟不能拿下整個荊州,他便無力像設想中那樣,“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自己“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一舉拿下天下。甚至若非周瑜早逝,他或許早已被迫退出了天下之爭。

劉備雖然倚重諸葛亮,但是並不是對其言聽計從,這原本是一個上位者的智慧,但是劉備此舉,卻是“大愚若智”,如果他當初聽取了諸葛亮的建議,或許歷史又會是另外一番模樣吧?可惜歷史沒有如果,隆中對這一宏偉的計畫,還未開始,便已化為泡影了。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