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沛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初見成效

中國江蘇網1月25日訊 2017年6月, 沛縣被住建部確定為全國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 大屯街道成為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鎮。 截至目前, 全縣農村“戶分類投放、村分揀收集、鎮回收清運、有機垃圾生態處理”的運作模式已初步形成。

作為全國百家、江蘇3個、蘇北唯一的國家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 沛縣每戶村民配備兩隻垃圾分類桶, 明確農村生活垃圾採取“兩分法”方式進行, 即“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兩類, “可堆肥垃圾”主要是指老百姓的廚余垃圾和其他易腐的垃圾;“其他垃圾”是指除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可堆肥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總稱。

農戶自行投放後, 保潔員利用分類轉運車定時上門收集, 做到生活垃圾收運“不落地”。 一方面, 將“可堆肥垃圾”送至生活垃圾分類處置中心(陽光堆肥房)進行處理, 產生有機肥料;另一方面, “其他垃圾” 則統一密閉轉運至縣焚燒發電廠作無害化處理。

根據沛縣農村可堆肥垃圾水份偏少的實際情況, 沛縣採取“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模式, 按照“服務半徑3公里、覆蓋3—4個行政村, 服務人口1萬人”標準選址、施工和建設, 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建設陽光堆肥房, 不搞一刀切, 不搞遍地開花, 突出實用性、接地氣, 避免了重複建設,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沛縣模式”。

“在潘閣村建設了第一代陽光堆肥房,

輻射1個行政村, 服務人口約800人, 通過好氧發酵, 每天處理可堆肥垃圾約300斤。 第一代陽光堆肥房投資小、占地少, 適合位置相對偏遠的行政村使用, 服務人口在1000—2000人之間, 屬於‘一村一建’模式。 ”沛縣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大屯街道安莊村建設了第二代太陽能堆肥處理設施, 輻射4個行政村(安莊、徐莊、豐樂、關莊), 服務人口約10000人。 沛城街道任莊、大屯街道郝堯村建成第三代陽光堆肥房, 屬於“多村合建”模式。

目前, 全縣已建成13個陽光堆肥房, 日處理可堆肥生活垃圾13噸左右。 到2020年全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後, 預計全縣建成陽光堆肥房100處左右, 日處理農村可堆肥垃圾能力達136噸, 年消減農村生活垃圾量約5萬噸, 按目前生活垃圾處理費48元/噸計算,

每年可為政府節省資金近300余萬元。 同時可生產有機肥近1萬噸, 經濟效益約500余萬元。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 沛縣全縣農村“戶分類投放、村分揀收集、鎮回收清運、有機垃圾生態處理”運作模式初步形成後, 該縣下一步會加快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設施建設進度, 如加速食廚廢棄物、建築垃圾、大件垃圾和園林綠化、農貿市場等分類終端設施規劃選址、專案方案等前期工作;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 逐步實施全縣城鄉環衛保潔市場化以及建立健全城鄉生活垃圾分類長效管理機制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