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白起坑殺,其實一個老婦人可以挽救

廉頗、藺相如和趙奢, 三位職位相同, 都是趙國的肱股之臣。 西元前259年的時候, 趙奢去世, 藺相如重病, 只有廉頗在長平與強秦對陣。

老蔣廉頗以不變應萬變, 秦軍使盡渾身解數也沒有占到絲毫便宜。

於是, 秦軍想了一個辦法, 讓間諜在趙國首都散佈謠言:秦國不怕老將廉頗, 就怕趙奢的兒子趙括, 如果是趙括統帥軍隊, 秦軍很快就會丟盔卸甲的逃跑。 秦趙兩國在長平對壘數年, 彼此都感到疲憊不堪。 趙王聽信謠言, 立即用趙括替代了廉頗, 當時很多人都反對使用趙括, 認為他只能在書本上談談兵法, 沒有實戰經驗, 趙王不聽。 結果趙括在戰場上兵敗身亡, 趙國的四十萬大軍被秦國猛將白起坑殺了。

這就是著名的成語“紙上談兵”的由來, 也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歷史篇章之一。 因為這個故事裡還誕生了“將相和”、“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多個經典成語故事。

但是, 我們在翻閱這段歷史的時候, 發現一段耐人尋味兒的記錄:

得知趙王啟用趙括, 藺相如勸諫說:“大王不能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 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 不懂得靈活應變。 ”趙王不聽, 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 談論軍事, 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

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事, 趙奢也難不倒他, 可是並不說他好。 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 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 ”趙王說:“為什麼?”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 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 接受命令的那天起, 就不再過問家事。 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 每天接受下屬朝見, 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 大王賞賜的金帛, 都帶回家收藏起來, 還天天訪查合適的田地房產, 滿意的就買下來。 大王認為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 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 ”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 我已經決定了。 ”

藺相如反對使用趙括很正常, 趙奢在家裡不欣賞兒子也正常,

但他母親在兒子出征前的行為就不合常理了。 在母親眼裡, 趙括就是一個虛張聲勢, 貪財戀家的小把戲, 這種小把戲完全沒有大將氣魄, 是不能領兵打仗的。

舐犢情深母子連心是母愛的基本特徵, 這是本能。 即便兒子有什麼毛病, 做父母的也是家醜不可外揚,

而趙括的母親卻是公然揭兒子的短。 費解嗎?

好像不難理解, “國家大義超越個人親情”就是這個理兒!母親是遠見卓識的人, 為了國家大計, 該戳兒子屁股的時候也得戳, 這是天理大過人情。 回頭想想, 早知道兒子會兵敗身死、落下幾千年“紙上談兵”的笑話, 母親不如在家就結果了他, 反正趙括總是個死, 這樣還可以保住趙國四十萬大軍。

那麼, 又有另外一個問題出來了。 如果, 母親真的具有洞悉兒子徒有虛表的慧眼, 可以預見兒子必然的失敗, 幹麼不在家強迫兒子辭職不幹呢?古代帝國的根本是“以孝持家、以孝治國”;母親要兒子辭職, 兒子不敢不從!國家的軍隊在老婦人眼裡可能比不上兒子的性命, 兒子的性命對母親來說比天還大。

說到底,幾千年的中國帝王都需要臣民們維護他的國,就算是糊塗透頂的王,也善於發動人民不顧親情的維護;人民沒有選擇,只能順從,時間久了就習慣了,“奴文化”也就形成了;嚴謹的書籍裡充斥這些不合常理的故事反而合理了!

(參考資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說到底,幾千年的中國帝王都需要臣民們維護他的國,就算是糊塗透頂的王,也善於發動人民不顧親情的維護;人民沒有選擇,只能順從,時間久了就習慣了,“奴文化”也就形成了;嚴謹的書籍裡充斥這些不合常理的故事反而合理了!

(參考資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