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3名日軍俘虜想冒充中國人逃跑 兩個細節卻讓他們當場暴露丟了命

其實在不少人眼中, 我們對歐洲人美國人都有些臉盲, 除非是比較出名的, 不然都感覺長得差不多。 你要從外形上的區別開猜他是哪個國家的, 那可難了, 反正統而言之叫“外國人”就對了。 而西方人看東方也有類似感覺, 感覺這都長得好像, 似乎區別不大啊。 當然這在日常生活中充其量製造些笑料或者誤解, 但在戰場上就可能出些麻煩。

日本坦克兵

比如, 二戰美國參戰後, 和我國是盟友關係, 但和日本是敵人關係。 那麼如何在不穿軍裝時區別中國人和日本人呢, 不少美國兵也是犯了難——這不少兵連坦克和自行火炮都還分不清楚呢(當然這裡指普通的剛服役的步兵), 你還要通過細節區分人, 那可難了。 但隨著戰爭的進行, 無論是在本國佔領區進行甄別, 還是戰場上, 這類需求越來越高。 1943年底美國曾經計畫, 在1944年中後期或是1945年, 在中國沿海登陸,

與中方協同作戰, 並以此為跳板攻打日本本土(當然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施), 那麼識別問題更為重大了。

日軍

美國人最終的解決方式很好玩:出了一本圖文並茂的、言語幽默的小冊子教士兵識別到底眼前的是中國盟友還是日本兵。 比如從腳趾來看,

日本人因為長期穿著木屐, 第一個腳趾和其他腳趾之間會離得很開, 腳型也會發生改變。 因為日語的問題, 只要不是接受過特別而長期的語音訓練, 日本人在幾個英文字母的讀音上會特別彆扭, 而中國——哪怕是各種方言區都不會有這種情況, 士兵可以讓對方跟讀字母和單詞從語音上辨別。 還有面貌上的一些細微區別, 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帶來的坐姿和走路姿態的區別——這種習慣性動作很難掩蓋。 主要通過上述4點進行識別。

與日軍戰鬥的美軍

別說, 這冊子還真派上用途了。 1944年塞班島戰役後, 美軍就遇上了試圖冒充中國人的2個日本兵——他們會一些中國話。 他們的想法估計是想讓美國人認為自己不是日本人, 只不過是被日軍強征的中國人從而放鬆警惕, 最終逃跑。 但通過語音和腳趾的識別, 他們迅速暴露, 最終被槍斃——以此警告其他的日本俘虜, 少搞鬼把戲, 被抓了就乖一點, 不然這就是前車之鑒。 日本人也吃這一套, 隨後就不敢打冒充逃跑的心思的,

乖乖接受美軍的管理。

日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