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什麼?汽車車身除了用鋼鐵,居然還能用它們?

汽車車身除了用鋼鐵還能用什麼?

1、不奇怪的——全鋁合金

奧迪的ASF(Audi Space Frame)是全鋁合金車身的先驅之一, 至今已經有23年歷史, 一共有9部奧迪被打上ASF印記。 如今第十部屬於即將上市的全新奧迪A8。

其實和鋼鐵相比, 鋁合金具有幾個特性:

鋁合金確實輕, 在元素週期表中排13, 摩爾品質只有27的鋁整整比排26重56的鐵輕了一倍。

但是, 鋁合金在達到相同剛度時, 要更厚、體積更大, 比如發動機, 鑄鐵缸體可以更薄, 體積更小, 全鋁則會很大, 所以如今除了高端、大尺寸車型以外, 絕大部分依然是鑄鐵缸體鋁合金缸蓋。

更不用說工業用的鋼鐵、鑄鐵含有碳比純鐵要輕一些,

鋁合金根據不同用途和配方可能會含有銅、鎂、鋅、錳, 或者直接含有鐵、鎳等, 又比純鋁重一些。

所以實際上鋁合金車身並不會真的輕上一倍, 反而體積會更大一些。

所以, 也不能說他完全超越鋼鐵, 這也是它一直沒能一統天下的原因。

上圖是現售的上一代A8(D3)的全鋁合金車身,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 高強度鋼能力更強, 從現售款(D4)開始, 奧迪的ASF車身已經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全鋁車身了, 開始採用了更多種類的材料組合而成。

而下一代A8車型(D5)則是更加的複雜化,

並且進一步增重了50公斤:

可見, 全鋁合金的小眾讓它的發展落後於鋼鐵, 於是奧迪也在自己的頂級車型中與時俱進, 採用了更加複雜的材料來滿足更高的安全性和盡可能低的重量。

2、不太奇怪的——碳纖維

我們總能看到跑車燒毀的新聞, 比如燒成了這樣:

這是因為跑車太不結實、太脆弱嗎?當然不是, 只是他們大量採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而已。

這個碳纖維我們不陌生, 自從Mclaren1981年將其引入F1賽事, 如今的賽車界幾乎全被碳纖維壟斷。

它的優勢很明顯, 排在第6的碳比鋁還輕一倍, 做成纖維狀以後抗拉能力極強,

編織成網狀碳纖維以後, 既輕、剛性和彈性都都不錯, 耐高溫而熱膨脹係數小(高端的碳纖維可以承受2000度高溫, 低端的也有五六百度)。 並且碳纖維科技依然在飛速發展, 甚至開始威脅到陶瓷作為高性能引擎缸體材料的地位。 如今的碳纖維也不再像之前那樣一次性, 破損不嚴重是可以被修復的。 現在家中最常見的碳纖維產品就是300元以上的網球拍、150元以上的羽毛球拍、和900元以上的自行車。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 抗剪切力能力差, 並且根據不同級別的碳纖維(比如發動機、單體殼式座艙、車體)耐火燒的能力也大相徑庭。

像邁凱輪MP4-12C這樣的單體殼式座艙是用多層碳纖維複合而成的,剛度極強,(當然這部分也就放棄了一旦發生碰撞的緩衝能力),所以外殼會採用強度低一些的碳纖維材料,而比如蘭博基尼,會在外殼依然採用金屬,蘭博基尼全碳纖維的車型似乎只有Veneno一款,哪怕V12引擎加身也才區區一噸半重,車身減重效果驚人,限量三台,360萬歐元如果進入中國預計要半億人民幣╮(╯_╰)╭

在改裝屆,安全性就沒有那麼被重視了,緩衝神馬的概念統統被“輕”取代,你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碳纖維的後視鏡、引擎蓋、車門、內飾件、甚至輪轂、刹車盤、傳動軸。

碳纖維昂貴主要因為產能和生產方式:優秀的能夠用於汽車和航太領域的碳纖維絲束不是誰都能產的,目前的全球年產能33萬噸,中國30多家碳纖維企業只有7.3萬噸產能,高性能的只有4000噸。全世界的大部分產能集中在日本。並且將碳纖維生產成為零部件的生產需要大量人工,導致成本不菲。

3、有點奇怪的——塑膠

蘭博基尼的設計師腦洞大開,居然用塑膠來造車,Sesto Elemento(第六元素)採用5.2L V10引擎居然僅重999公斤!不過遺憾的是因為暫未通過相關法律認證,他還不能夠上路行駛。

其實人家官方用語叫做“碳纖維增強塑膠”,這麼說可能不太清楚,如果說“玻璃鋼”您就明白了,是的,常用的玻璃鋼就是“纖維增強塑膠FRP”,分為玻璃纖維增強塑膠GFRP、碳纖維增強塑膠CFRP、硼纖維複合材料等。

如同手機界具有大哥地位的聚碳酸酯一樣,當今的塑膠可不是曾經那個容易老化、脆弱、不結實的代名詞了。當今的塑膠不但有著鋼鐵甚至碳纖維都難以比擬的輕,甚至還能夠容許極大的彈性形變,用一個不安全來一語概括它的碰撞表現可真是太不負責了。

當然,這還是過於概念,量產車也有啊!

美國的雪佛蘭考維特作為美式跑車的代表,就在車體上大範圍使用了塑膠。雖然不能稱之為全塑膠車身吧,不過,如果五年、十年之後,真的有塑膠外殼的車上市了,您可千萬不要驚訝!

4、非常奇怪的——木頭!

你以為從福特T型車以後,人類就進入了金屬汽車時代了嗎?

非也!非也!直到今天,木材也沒有退出汽車領域,甚至還有高性能車型採用呢!

木制超跑Splinter!極速386km/h!

豐田概念車Setsuna,全實木打造,居然是新潮的電動車!

來自英國、擁有百年歷史跑車公司Morgan(摩根),直至今天依然採用著全手工打造,雖然車身蒙皮都是金屬,但依然有木質零部件!

結語

怎麼樣?沒想到侃車的小布是學材料出身吧?您還知道什麼小布不知道的車身材料趕緊發過來~錄用有獎呦~~~

關於小布侃車

小布致力於用最淺顯的語言,和您調侃汽車界最新發生的事兒。

買車不忽悠,有車不迷糊,侃車不浮誇,您身邊的汽車專家!

像邁凱輪MP4-12C這樣的單體殼式座艙是用多層碳纖維複合而成的,剛度極強,(當然這部分也就放棄了一旦發生碰撞的緩衝能力),所以外殼會採用強度低一些的碳纖維材料,而比如蘭博基尼,會在外殼依然採用金屬,蘭博基尼全碳纖維的車型似乎只有Veneno一款,哪怕V12引擎加身也才區區一噸半重,車身減重效果驚人,限量三台,360萬歐元如果進入中國預計要半億人民幣╮(╯_╰)╭

在改裝屆,安全性就沒有那麼被重視了,緩衝神馬的概念統統被“輕”取代,你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碳纖維的後視鏡、引擎蓋、車門、內飾件、甚至輪轂、刹車盤、傳動軸。

碳纖維昂貴主要因為產能和生產方式:優秀的能夠用於汽車和航太領域的碳纖維絲束不是誰都能產的,目前的全球年產能33萬噸,中國30多家碳纖維企業只有7.3萬噸產能,高性能的只有4000噸。全世界的大部分產能集中在日本。並且將碳纖維生產成為零部件的生產需要大量人工,導致成本不菲。

3、有點奇怪的——塑膠

蘭博基尼的設計師腦洞大開,居然用塑膠來造車,Sesto Elemento(第六元素)採用5.2L V10引擎居然僅重999公斤!不過遺憾的是因為暫未通過相關法律認證,他還不能夠上路行駛。

其實人家官方用語叫做“碳纖維增強塑膠”,這麼說可能不太清楚,如果說“玻璃鋼”您就明白了,是的,常用的玻璃鋼就是“纖維增強塑膠FRP”,分為玻璃纖維增強塑膠GFRP、碳纖維增強塑膠CFRP、硼纖維複合材料等。

如同手機界具有大哥地位的聚碳酸酯一樣,當今的塑膠可不是曾經那個容易老化、脆弱、不結實的代名詞了。當今的塑膠不但有著鋼鐵甚至碳纖維都難以比擬的輕,甚至還能夠容許極大的彈性形變,用一個不安全來一語概括它的碰撞表現可真是太不負責了。

當然,這還是過於概念,量產車也有啊!

美國的雪佛蘭考維特作為美式跑車的代表,就在車體上大範圍使用了塑膠。雖然不能稱之為全塑膠車身吧,不過,如果五年、十年之後,真的有塑膠外殼的車上市了,您可千萬不要驚訝!

4、非常奇怪的——木頭!

你以為從福特T型車以後,人類就進入了金屬汽車時代了嗎?

非也!非也!直到今天,木材也沒有退出汽車領域,甚至還有高性能車型採用呢!

木制超跑Splinter!極速386km/h!

豐田概念車Setsuna,全實木打造,居然是新潮的電動車!

來自英國、擁有百年歷史跑車公司Morgan(摩根),直至今天依然採用著全手工打造,雖然車身蒙皮都是金屬,但依然有木質零部件!

結語

怎麼樣?沒想到侃車的小布是學材料出身吧?您還知道什麼小布不知道的車身材料趕緊發過來~錄用有獎呦~~~

關於小布侃車

小布致力於用最淺顯的語言,和您調侃汽車界最新發生的事兒。

買車不忽悠,有車不迷糊,侃車不浮誇,您身邊的汽車專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