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五代:後晉皇帝列表,哪個最厲害?哪個最差勁?

後晉(936年—947年)是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朝代, 從936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 一共經歷了兩帝, 11年, 另別稱為石晉, 初定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陽市), 後遷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

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夏, 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 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 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 在契丹扶持下於太原登基稱帝, 國號為晉, 史稱後晉。 不久, 後晉和契丹聯軍攻入洛陽, 滅後唐, 石敬瑭割地稱兒的做法受到許多人的反對, 包括他自己過去的親信。 石敬瑭死時, 立侄石重貴為繼承人。 石重貴登基後, 決定漸漸脫離對契丹的依附, 他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 但不稱臣。 944年, 契丹伐後晉, 雙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交戰, 互有勝負。 945年契丹再次南征, 石重貴親征, 再次打敗契丹。 947年, 契丹第三次南下, 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

這樣後晉的主力就喪失了。 石重貴被迫投降, 全家被俘虜到契丹, 後晉滅亡。 後晉亡後, 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 建立後漢。

1、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 即後晉高祖(936年—942年在位), 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 沙陀族。 年輕時樸實穩重, 寡言笑,

喜兵書, 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 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 時後樑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 石敬瑭衝鋒陷陣, 戰功卓著。 後唐末帝李從珂即位後, 石敬瑭時為河東節度使, 雙方互相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 石敬瑭起兵造反, 後唐軍兵圍太原, 石敬瑭向契丹求援, 割讓幽雲十六州, 並甘做“兒皇帝”。 隨後在契丹援助下, 石敬瑭稱帝滅後唐, 定都汴梁, 改國號為“晉”, 史稱後晉。 石敬瑭對於契丹百依百順, 非常謹慎, 每次書信皆用表, 以此表示君臣有別, 稱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皇帝”, 自稱“臣”, 為“兒皇帝”。 每當契丹使臣至, 便拜受詔敕, 除歲輸30萬布帛外, 每逢吉凶慶吊之事便不時贈送好奇之物, 以致贈送玩好奇異的車隊相繼以道。 石敬瑭雖推誠以撫藩鎮,
但藩鎮仍不服, 尤恥臣於契丹。 後普天福二年(937年), 天雄節度使范廷光反于魏州, 石敬瑭令東都巡檢張從賓討伐, 但張從賓與之同反。 繼而渭州也發生兵變。 這一年, 契丹改國號“大遼”。 石敬瑭晚年尤為猜忌, 不喜士人, 專任宦官。 由是宦官大盛。 由於吏治腐敗, 朝綱紊亂, 以至民怨四起。 後晉天福六年(942年), 成德節度使安重榮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 困耗中原, 並表示與契丹決一死戰, 石敬瑭發兵斬安重榮, 並將其頭送與契丹。 遊牧在雁門以北的吐谷渾部, 因不願降服契丹, 酋長白承福帶人逃到了河東, 歸劉知遠。 契丹遣使來問吐谷渾之鼎, 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 更不敢得罪“父皇帝”, 由此, 憂鬱成疾,
六月在屈辱中病逝, 時年51歲, 諡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廟號高祖, 葬于顯陵(河南宜陽縣西北)。

2、石重貴(913年—974年), 石敬瑭養子, 後晉皇帝(942年—946年在位), 史稱後晉出帝或後晉少帝。 天福七年(942年), 後晉高祖石敬瑭去世, 石重貴繼位, 沿用高祖天福年號。 石敬瑭生有七子, 大多早夭, 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來石敬瑭在病中托孤與宰臣馮道,意思要馮道輔立石重睿。但石敬瑭死後,馮道與當時掌握實權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卻擅立石重貴為帝。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攻後晉。開運元年(944年)正月,契丹前鋒趙延壽、趙延昭引五萬騎入寇,兵分數路陷貝州、入雁門,長驅直入。石重貴在眾將的簇擁下親征。這時他可能感到大禍臨頭,就遣人致書契丹主,求修舊好。契丹主正志得意滿,豈願中途罷兵。石重貴求和遭到拒絕,只好迎戰。在這一年與第二年的抗擊契丹的戰爭中,儘管他指揮無能、用人不當、號令不靈,但賴中原軍民的英勇戰鬥,契丹兩次大規模的進攻都被挫敗了。契丹退兵,石重貴凱旋還朝,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又過起醉生夢死的生活。開運二年(945年)三月,契丹進攻後晉,在陽城決戰前夕,石重貴仍出外遊獵,不做戰守準備,反而大建宮室。石重貴任命杜重威為北面行營部招討使,抵禦遼國的入侵,杜重威在前線投敵,另一將領張彥澤引兵南下,直趨汴梁。開運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叛變遼國的張彥澤大兵壓城,攻入了開封,包圍了皇宮,石重貴無以為計,欲縱火自焚,多虧了近侍一把拉住,他才免為灰燼。張彥澤自作主張,強把石重貴一家遷到開封府派兵把守。至此,後晉滅亡。石重貴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氣的皇帝,他敢於同契丹開戰,可惜他身邊卻無可用之人。他在位只有4年,國破後被俘送往契丹,在建州(今遼寧朝陽西南)居住,得土地50余頃,石重貴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種。後來,契丹述律王子又強娶石重貴寵姬趙氏、聶氏而去,石重貴悲憤不已,但也無奈。北宋開寶七年,遼保寧六年(974年),石重貴病死,終年61歲,葬於今遼寧省朝陽縣。

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來石敬瑭在病中托孤與宰臣馮道,意思要馮道輔立石重睿。但石敬瑭死後,馮道與當時掌握實權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卻擅立石重貴為帝。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攻後晉。開運元年(944年)正月,契丹前鋒趙延壽、趙延昭引五萬騎入寇,兵分數路陷貝州、入雁門,長驅直入。石重貴在眾將的簇擁下親征。這時他可能感到大禍臨頭,就遣人致書契丹主,求修舊好。契丹主正志得意滿,豈願中途罷兵。石重貴求和遭到拒絕,只好迎戰。在這一年與第二年的抗擊契丹的戰爭中,儘管他指揮無能、用人不當、號令不靈,但賴中原軍民的英勇戰鬥,契丹兩次大規模的進攻都被挫敗了。契丹退兵,石重貴凱旋還朝,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又過起醉生夢死的生活。開運二年(945年)三月,契丹進攻後晉,在陽城決戰前夕,石重貴仍出外遊獵,不做戰守準備,反而大建宮室。石重貴任命杜重威為北面行營部招討使,抵禦遼國的入侵,杜重威在前線投敵,另一將領張彥澤引兵南下,直趨汴梁。開運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叛變遼國的張彥澤大兵壓城,攻入了開封,包圍了皇宮,石重貴無以為計,欲縱火自焚,多虧了近侍一把拉住,他才免為灰燼。張彥澤自作主張,強把石重貴一家遷到開封府派兵把守。至此,後晉滅亡。石重貴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氣的皇帝,他敢於同契丹開戰,可惜他身邊卻無可用之人。他在位只有4年,國破後被俘送往契丹,在建州(今遼寧朝陽西南)居住,得土地50余頃,石重貴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種。後來,契丹述律王子又強娶石重貴寵姬趙氏、聶氏而去,石重貴悲憤不已,但也無奈。北宋開寶七年,遼保寧六年(974年),石重貴病死,終年61歲,葬於今遼寧省朝陽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