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宿遷市省人大代表周相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精准扶貧中大有可為

宿遷網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在農村、難點在農業、關鍵在農民。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要圍繞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新型服務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 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宿遷是農業大市, 又是全省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級市。 如何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 帶動低收入農戶徹底拔掉“窮根”?

“產業扶貧是最長效的脫貧手段, 特別是農業產業扶貧, 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措施。 ”省人大代表、泗陽縣百春錦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相民認為,

“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只有讓低收入農戶有一技之長, 有穩定的收益, 才能真正脫貧。 ”

近幾年, 位於泗陽縣城廂街道東風村的百春錦蔬菜專業合作社探索產業扶貧模式, 走出了一條路子。 合作社利用財政資金建立了2萬平方米的瓜菜育苗大棚, 把苗子無償提供給低收入農戶種植, 還全程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 產品實行統一收購。

“現在加入合作社的農戶一共344戶, 其中三分之一都是村裡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 ”周相民說, “低收入戶中有24戶在蔬菜基地打工, 每年收入都在2萬元左右。 其餘的低收入農戶都流轉土地跟著我一起種, 自己做起了老闆, 最多的一個流轉了23畝地!”

據瞭解,

由於合作社成立比較早, 有固定的銷售管道, 種植的辣椒、西瓜、番茄等遠銷南京、淮安、常州等地, 供不應求。 今年, 周相民給合作社定的目標是, 改變線下銷售為主的方式, 打造線上銷售平臺增加銷量, 同時從蔬菜種植擴展到水果種植, 探索農產品粗加工, 提高土地產出率和產品附加值。

“我建議由政府出資, 市、縣、鄉三級因地制宜、因產制宜, 建成成方連片千畝以上的經濟項目區, 由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牽頭, 帶動本地的低收入農戶加入, 通過田園綜合體內部融合、產業延伸融合、功能拓展融合、新技術滲透融合、複合型融合等方式, 讓他們脫貧有計劃、有目標, 爭取早日脫貧。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