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糖尿病人究竟可不可以吃甜水果嗎?看完這8點就清楚了!

“絕對不能吃水果!”

這樣苦口婆心的勸解

相信各位糖友都聽過很多次

然而, 事實真是這樣嗎?

一項針對中國50萬人群的研究發現:多吃新鮮水果,

可以幫你輕鬆預防糖尿病。

患糖尿病後, 食用新鮮水果, 會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併發症的發生率。

這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糖尿病病友需要吃水果。

糖尿病病友每天所吃水果的能量不超過90千卡, 並與25克主食進行互換, 這就是吃水果的原則。

但日常中, 仍然還有糖友對水果敬而遠之

這讓大量糖友錯失了水果的美味

今天, 小康妹兒就來幫您

攻破食用水果的8大誤區

誤區一:甜水果不能吃

很多“糖友”根據口感選擇水果, 如果甜就不吃, 不甜就吃點。 其實味蕾所感覺到的甜和食物的實際含糖量並不相符。

比如, 大家都認為酸的水果含糖少, 其實山楂的含糖量25.1%, 比雪梨(20.2%)的含糖量還要高。

很多人認為得了糖尿病,

可以多吃獼猴桃, 其實獼猴桃含糖量是14.5%, 並不比普通的桃子(10%左右)低, 甚至更高。

不要因我們的味蕾而拒絕含糖量並不高的水果, 不同水果的含糖量, 還是查食物營養成分表更準確。

誤區二: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很多“糖友”認為得了糖尿病就得少吃甜的食物,

而水果是甜的, 一定要少吃或不吃。

其實糖尿病患者少量水果對血糖影響並不大, 用蘋果、楊桃、白蘭瓜、草莓等代替一部分主食, 對控制血糖是有益的。

但需要掌握吃水果的前提條件:

即空腹血糖<8.0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11.0mmol/L, 糖化血紅蛋白<7.0%的情況下可以吃水果, 但所吃水果的熱量一定要計入一日總熱量中。

誤區三:鮮榨果汁營養比水果好

有的“糖友”喜歡自己榨果汁喝, 覺得這樣更爽口, 而從營養學角度講, 生吃水果比喝果汁好。

因為在榨果汁的過程中, 水果的可溶性部分進入果汁, 不溶性物質則損失在渣中。

因此, 水果中的大部分膳食纖維、一部分鈣、鎂等礦物質因為與膳食纖維結合存在, 也留在了渣子當中。

此外, 在完整的水果細胞當中, 營養素受到良好的保護, 而榨汁之後維生素C等營養素接觸到氧氣很容易受到損失。

可見新鮮水果果汁並不能代替鮮水果的全部營養價值。 對於水果, 能生吃就不榨汁, 能自己榨汁就不買市售果汁。

如果因牙齒不好, 不能生吃水果,

喝鮮榨果汁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誤區四:根據血糖指數吃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據血糖生成指數選擇水果, 血糖生成指數低的水果就吃, 血糖生成指數高的水果就不吃。

其實這樣考慮問題不全面, 除考慮血糖生成指數, 還需考慮血糖生成負荷。

食物血糖生成負荷(GL)指該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乘以該食物所含實際碳水化合物的量,食物血糖生成負荷說明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

GL>20屬於高GL食物,GL介於11~19之間屬於中GL食物,GL<10屬於低GL食物。

以西瓜為例,血糖生成指數是72%,100克西瓜中含碳水化合物5.5克,西瓜的可食部為59%,那麼200克西瓜的血糖生成負荷是4.7。

而100克香蕉含碳水化合物22克,香蕉的可食部為59%,香蕉的血糖生成指數52%,屬於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200克香蕉的血糖生成負荷是13.5。

雖然西瓜的血糖生成指數高於香蕉,但同樣吃200克帶皮西瓜和200克帶皮香蕉,香蕉升高血糖的能力更強。

可見,如果只按照血糖生成指數吃水果,會錯失很多生活中的美味水果。

誤區五:什麼時候吃水果都可以

很多“糖友”對吃水果的時間沒有禁忌,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其實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在兩餐之間。

因為餐前吃水果可能會對正常進餐造成影響,而吃飯以後馬上進食水果,一次性攝入的糖分和能量過高,胰腺負擔就會加重。

所以一般可以在上午9~10時,下午3~4時,或者睡前兩個小時內吃一些水果為好。

誤區六:吃水果都不能超過200克

不同水果的含糖量不同,高糖水果要少吃,低糖水果可以多吃一點,並不是所有的水果都不能超過200克。

吃水果要減少主食的攝入量,其實就是保證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總量相等,25克主食約提供20克碳水化合物,不同水果的含糖量不同,它們含有20克碳水化合物所對應的量也不同。

如220克馬奶子葡萄含20克碳水化合物,65克鮮棗含20克碳水化合物,可見並不是所有水果都要限定在200克,要根據含糖量計算。

如果每次吃水果都計算確實很麻煩,建議低糖水果可以吃到200克,高糖水果淺嘗輒止即可。

誤區七:DN患者什麼水果都能吃

糖尿病腎病(DN)患者的腎臟對鉀的排泄功能降低,若出現高血鉀,會對機體產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應適當限制含鉀高的食物,包括水果。

糖尿病腎病患者優選含鉀低的水果,含鉀高的水果應適當限制,在控制總熱量的範圍內有選擇的吃,同時避免食用濃縮果汁。

常見含鉀量低的水果(每100克食物中含鉀量在150毫克以下):

鴨梨、鳳梨、香瓜、西瓜、蘋果、葡萄、柚子,

這些水果糖尿病腎病患者可適當食用。

常見中等含鉀量的水果(每100克食物中鉀含量在150~250毫克):

柳丁、柑橘

常見含鉀量高的水果(每100克食物中鉀含量在250毫克以上):

桃、杏、紅果、香蕉,

這些水果糖尿病腎病患者應少吃。

誤區八:吃水果就行,品種無所謂

有的“糖友”每年食用的水果品種就那幾樣,蘋果、香蕉、橘子,其實不同品種的水果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同,為增加一日食物的種類,建議“糖友”增加水果的品種。

食物血糖生成負荷(GL)指該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乘以該食物所含實際碳水化合物的量,食物血糖生成負荷說明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

GL>20屬於高GL食物,GL介於11~19之間屬於中GL食物,GL<10屬於低GL食物。

以西瓜為例,血糖生成指數是72%,100克西瓜中含碳水化合物5.5克,西瓜的可食部為59%,那麼200克西瓜的血糖生成負荷是4.7。

而100克香蕉含碳水化合物22克,香蕉的可食部為59%,香蕉的血糖生成指數52%,屬於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200克香蕉的血糖生成負荷是13.5。

雖然西瓜的血糖生成指數高於香蕉,但同樣吃200克帶皮西瓜和200克帶皮香蕉,香蕉升高血糖的能力更強。

可見,如果只按照血糖生成指數吃水果,會錯失很多生活中的美味水果。

誤區五:什麼時候吃水果都可以

很多“糖友”對吃水果的時間沒有禁忌,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其實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在兩餐之間。

因為餐前吃水果可能會對正常進餐造成影響,而吃飯以後馬上進食水果,一次性攝入的糖分和能量過高,胰腺負擔就會加重。

所以一般可以在上午9~10時,下午3~4時,或者睡前兩個小時內吃一些水果為好。

誤區六:吃水果都不能超過200克

不同水果的含糖量不同,高糖水果要少吃,低糖水果可以多吃一點,並不是所有的水果都不能超過200克。

吃水果要減少主食的攝入量,其實就是保證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總量相等,25克主食約提供20克碳水化合物,不同水果的含糖量不同,它們含有20克碳水化合物所對應的量也不同。

如220克馬奶子葡萄含20克碳水化合物,65克鮮棗含20克碳水化合物,可見並不是所有水果都要限定在200克,要根據含糖量計算。

如果每次吃水果都計算確實很麻煩,建議低糖水果可以吃到200克,高糖水果淺嘗輒止即可。

誤區七:DN患者什麼水果都能吃

糖尿病腎病(DN)患者的腎臟對鉀的排泄功能降低,若出現高血鉀,會對機體產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應適當限制含鉀高的食物,包括水果。

糖尿病腎病患者優選含鉀低的水果,含鉀高的水果應適當限制,在控制總熱量的範圍內有選擇的吃,同時避免食用濃縮果汁。

常見含鉀量低的水果(每100克食物中含鉀量在150毫克以下):

鴨梨、鳳梨、香瓜、西瓜、蘋果、葡萄、柚子,

這些水果糖尿病腎病患者可適當食用。

常見中等含鉀量的水果(每100克食物中鉀含量在150~250毫克):

柳丁、柑橘

常見含鉀量高的水果(每100克食物中鉀含量在250毫克以上):

桃、杏、紅果、香蕉,

這些水果糖尿病腎病患者應少吃。

誤區八:吃水果就行,品種無所謂

有的“糖友”每年食用的水果品種就那幾樣,蘋果、香蕉、橘子,其實不同品種的水果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同,為增加一日食物的種類,建議“糖友”增加水果的品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