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環保促轉型丨60多位環保企業家從學十九大報告中找商機(中青線上)

近日,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組織召開“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首期報告會”, 60多位環保企業家齊聚一堂, 共同探討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過程中, 環保企業的責任與機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向企業家們解讀十九大報告時介紹說, 短期來講十九大對中國經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三大攻堅戰,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 就污染防治而言, 中央的的態度相當堅決, 這一點可以從此前中央環保督察的力度可以看出來。

劉世錦進一步解釋說,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綠色發展,

包括但不限於傳統意義上的環保, 而是一場全方位的經濟社會變革, 必將帶動消費方式、生產方式、流通方式、生活方式和創新方式的重大變革, 帶來了新的消費升級動能、經濟增長動能和創新發展動能, 從長遠看, 將會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社會文明形態。

劉世錦說, 過去很多人認為, 綠色發展是昂貴的高成本, 但其實通過技術和制度創新, 綠色發展應當也完全可以是真正的低成本、高收益的。 所以不要把綠色發展與增長對立起來。 綠色發展當然要做減法, 但從今後一段時間來看, 更重要的是加法。 特別是現在大量的創新實際上是適應綠色發展應運而生的。 綠色發展不是服務於少數人的奢侈品, 而應當惠及全體人民。

由於更好地利用和更多地節約資源, 綠色發展將會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更多福祉, 並使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更具可持續性和包容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則認為, 推動綠色發展要從制定綠色產業的激勵政策入手, 尤其是如何通過政策調整激勵全社會走一條消耗自然成本較低的轉型路徑。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政策專家駱建華說, 當下, 中國的經濟正從高速增長向高品質增長換擋,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 這個時期正是環境產業大有作為的時期。 日本在1973年左右開始經濟換擋, 此後的3年間, 正是日本環保投入的高峰期, 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的層面對環保的投入都是一個峰值點。

駱建華判斷, 我國對環保的大投入時期, 可能就是在這幾年, 從高增長向中增長轉化的時候。

駱建華說, 環保產業要想在未來實現高速發展, 需要市場、技術和資金三個要素。 關於市場, 我國前20年環保產業發展基本上靠市政這一塊, 城市污水、垃圾處理, 現在加農村。 而未來市場將集中在工業污染治理的市場, 但這個領域目前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

關於技術, 駱建華認為, 現在環保公司的研發投入非常低, 如果沒有技術儲備, 將來一旦工業市場打開, 很多企業不一定有能力治理。 工業污染治理一定是比技術, 而不是比資金。 至於資金, 駱建華說, 環境商會已經向相關部門提出了發展綠色金融提出建議,

為環保公司開闢一個類似扶貧的綠色通道, 使環保企業融資上市更方便一些。

北控清潔能源行政總裁黃衛華指出, 製造業由於各種材料成本上漲和行業平均利潤率的問題, 現在競爭優勢已經逐年的下降, 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稅、費太多了。 特別期盼十九大以後有一些好的政策出臺, 使企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持續提升競爭能力。

首創股份副總經理江瀚提到, 國外的一些公共事業開放的國家, 他們在做企業的評價體系, 這些國家裡對這一些產業有明確的政策引導。 如果真正的釋放出來一些產業, 而且市場又充分開放, 它一定會形成自我競爭的能力, 一定會自己培養出執行能力。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