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初秋,繞著阿爾卑斯走半圈

第1天 2015-09-22

阿爾卑斯(Alps)之于歐洲如同喜馬拉雅之於中國, 神聖之地也。 它橫亙歐洲中南部大陸, 是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納河的發源地;它將歐洲劃分成幾個區域, 形成了中歐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南歐亞熱帶氣候;它是歐洲的水源中心, 是歐洲人的戶外運動場地。 阿爾卑斯剛毅遼闊的氣勢, 造就了歐洲人的冷靜、堅強的性格。 那就動身出發, 初秋, 繞著阿爾卑斯走半圈!

關於行程: 2015/09/22 (Tue) Hangzhou->Shanghai->Frankfurt International Airport 2015/09/23 (Wed) Frankfurt International Airport->Heidelberg->Dormettingen 2015/09/24 (Thu) Dormettingen->Schiltach->Triberg->Sankt Peter->Neuf-brisach->Colmar->Eguisheim 2015/09/25 (Fri) Eguisheim->neuf-brisach->Freiburg->Bermatingen 2015/09/26 (Sat) Bermatingen->Lindau->Fussen->Schwangau->Halblech 2015/09/27 (Sun) Halblech->Innsbruck->Erpfendorf 2015/09/28 (Mon) Erpfendorf->St.Gilgen->St.Wolfgang->Bad Ischl->Gosau 2015/09/29 (Tue) Gosau->Hallstatt->Grundlsee->Altaussee->Bad ischl 2015/09/30 (Wed) Bad ischl->Traunsee->Melk->Krems an der donau->Vienna 2015/10/01 (Thu) Vienna 2015/10/02 (Fri) Vienna->Český Krumlov 2015/10/03 (Sat) Český Krumlov->Ceske Budejovice->Telč 2015/10/04 (Sun) Telč->Prague 2015/10/05 (Mon) Prague 2015/10/06 (Tue) Prague->Dresden->Berlin 2015/10/07 (Wed) Berlin 2015/10/08 (Thu) Berlin->Frankfurt am main->Nanjing 2015/10/09 (Fri) Nanjing->Hangzhou

關於開銷: 合計:13800元/人(不含個人購物) 機票: 浦東-法蘭克福, 柏林-法蘭克福-南京, 三趟漢莎航空, 6580元/人 租車: AVIS, SKODA Superb 2.0TDI 4驅導航版, 14天加全險1393€, 1980元/人 住宿: Airbnb+Booking,

15晚, 2466元/人 當地開銷: 加油、門票、超市、停車、吃飯、咖啡、如廁等等, 16天15晚, 3872元/人 其他雜費: 簽證、手機卡、駕照翻譯、旅遊保險等等, 900元/人

關於行程設計: 1.旅行時間 去趟歐洲不容易, 單程直飛就要12小時, 辦理簽證更麻煩。 所以, 在充分利用國慶長假、年休假、產假、婚假、病假、哺乳假、事假等各種名義假期的前提下, 盡可能集中火力, 一次性用完, 我想, 儘量十天以上吧。 不然旅行回憶中真的只有教堂廣場市政廳加漫漫飛行旅途了。 2.出行方式 和什麼樣的人出行決定了什麼樣的旅行方式。 這次既然是帶著長輩出行, 那就全程自駕吧, 辛苦我一人, 造福長輩, 也是應該的。 平均每天150KM以內的行車路程, 既能照顧到長輩的身體需要, 又能滿足觀不同景的需要。

3.去哪幾個國家 第一次去歐洲, 去哪兒都可以, 既然飛法蘭克福的航班最多, 價格相對實惠, 那就去德國吧。 看了看地圖, 歐洲才這麼點大的地方, 順帶就周邊幾個國家轉轉, 也不麻煩。

4.走什麼線路 這個可是最頭疼的問題, 根源在於我們總想充分利用有限的假期走遍目的地的各個角落。 可是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多年的旅行經驗告誡我, 實際旅行中會有很多未知因素發生, 所以, 行程一定不能豐滿!這條從法蘭克福往西南方向穿過黑森林來到德法邊境的阿爾薩斯地區、折返沿博登湖經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區至奧地利薩爾斯卡默古特湖區再一路向東經維也納至東歐捷克再返德的線路誕生了。 5.看什麼景 人文、自然、都市、鄉村,

每種口味都不同。 我想, 大多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坐在辦公室裡的上班族都會首選自然和鄉村吧, 但總是看一種類型景色容易疲勞, 那就穿插著吧, 城市與鄉村間隔, 草原與湖泊間隔。 6.住什麼地方 遊城市, 就住老城區或是地鐵沿線;遊鄉村就住鄉村。 Airbnb可真是個遠離旅行團“騷擾”的好選擇, 這次住宿15晚中, 共12晚選擇了airbnb, 以遠低於酒店花費來體驗當地人的生活, 真不錯!古宅、農舍、公寓、house、湖景房、山景房統統體驗一遍。 此外, 帶廚房是首選的, 自己動手DIY, 既能吃得習慣又能省錢。

乘坐國際航班一定得提早換登機牌, 因為航空公司有個“超售”的政策, 不懂的請自行百度。

第2天 2015-09-23

當地時間淩晨五點半, 經過11個小時的煎熬, 終於到達了法蘭克福機場,

過關取行李一切順利。 想不到狗血的事情接著就發生了。 租車是提前在國內通過租租車網站(www.zuzuche.com), 預訂選擇租租車的原因就是看中了中文服務介面以及比AVIS官網更優惠的折扣價格, 車型可以選擇很多。 可是因為自己之後的一系列狗血的事情, 導致租車費用飆升, 不忍直視

本人非常榮幸地在踏上歐洲大陸的第一天, 租了兩次車, 也就是右邊這兩輛.... 各位看官, 如果有閒工夫願意聽我嘮嗑這段狗血經歷, 請耐心往下看, 保證神奇..... 事情是這樣的:作為一名12年駕齡的“老師傅”, 哥對自身駕駛水準還是充分信任滴, 在國內什麼長安、昌河麵包, 桑塔納2000, 捷達, 手動擋的車也開過不少, 從沒掉過鏈子, 遂就自信滿滿滴租了一輛手動擋的車。

剛好, 歐洲這裡手動擋的車遠多於自動擋, 價格也實惠。 取車過程還算順利, 過了德國邊防, 按照機場指示牌來到AVIS櫃檯, 出示了駕照、宣誓翻譯件、租租車預訂單、國際信用卡, 並要求提供一輛柴油車。 櫃檯阿姨給了一輛豐田旅行車, 並告訴我在哪兒取車。 一切都還算順利, 按圖索驥便可。 話說這輛豐田旅行車到手才開了500多公里, 真不錯。 吭哧吭哧把行李全部裝上, 導航儀裝好, 點火掛檔, 準備開啟歐洲自駕之旅時...咦, 這車掛了倒檔怎麼不會往後倒呢.....臥槽, 丫還往前溜坡....此時, 你懂的, 哥的內心開始焦躁起來, 仔細看了檔位說明, 明明往左上方掛檔是“R”, 試了n次, 只聽油門聲哄哄響, 車就是不後退, 眼看著車就要往前溜撞牆了, 無奈只能讓長輩下車幫著先把車推出車位,待我好好研究一番。

清晨6點30分的法蘭克福AVIS停車庫萬籟俱靜,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只有哥還坐在車裡辛勤的研究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無果...這時來了一位管理員,仿佛看到了救星,哥操著半生不熟的英語向他請教。他告訴哥,原來檔把下方還有一個起到“SHIFT”作用的小環,沒拉起它,就沒法掛檔....好了,難題破解,收拾下沮喪的心情,上路咯....沒想到,開出去才十幾米,遇到第一個車庫的上坡,狗血又開始了... n次上坡起步都失敗,半抬離合器,輕踩油門,當年駕校老師的諄諄教導在我耳畔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可是車就是不前進,只熄火。“怎麼會這樣”“我在國內開手動檔都很溜啊”“太奇怪了”,這是哥當時內心的真實寫照。不遠處,一位德國大叔停著車好奇地看著我們。此時,也顧不得顏面,我跑上去用混亂的英語向其求助。“MY car can not UP,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這位元大叔很耐心的向我演示如果駕駛這輛手動擋汽車,這一刻,我仿佛置身於德國駕校...可是學生不才,幾個回合學習下來,都還是不成功,可是教練一開就成功... 話說德國人素質就是高,後面被我們堵著幾輛車,就是沒有一聲鳴笛,只是靜靜的看著我們....這時又跑來一位大叔,他建議我換自動擋的汽車,我說OK,他幫我把車開到上一層車庫的停車位。16天的旅程才起步,就出師不利,看來必須要換車,必須自動擋的,不然後面危險還很多。停好車,我再吭哧吭哧跑回AVIS櫃檯,櫃檯大媽說,這輛車得停回原位才能換,她派了一個不懂德語的大叔跟著我去取車。可是車停在哪兒呢?該死的,我記不得了,結果是我和這個大叔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找到停車位,找到的原因居然是我們碰到了幫我把車開到停車位的那位德國人,真巧,他看到了我,告訴那位大叔停車的位置。

此刻,租車單據上寫著什麼都不重要了,不論加多少錢,我只能接受她給我調劑的車。租車費也從原來的900€+猛增到現在的1400€,欲哭無淚。收拾下受傷的內心,擦一擦額頭上的汗,把行李從車上搬下來,再扛到第二輛車上,出發... 狗血的事還沒說完... 半個多小時的高速公路行車後,我突然想起來,國內手機卡和一疊列印好的攻略還落在第一輛車上。好吧,此刻,再大的打擊也麻木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路邊停車區休息一下,麻利的撥了10086,把手機號碼停機,保號,心情從未如此淡定過....繼續上路.... 不知道開了多少公里,進入海德堡城區,突然前面一輛黑色豐田旅行車映入眼簾。怎麼有點熟悉,好像是之前租的那輛車的同一個車型。不對,怎麼車牌號也這麼眼熟?臥槽,居然就是那輛車! 你能相信世界上有如此巧合的事嗎?一個多小時前,我租了這輛車,又退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居然在路上碰到了這輛車,居然就開在我前方。如果我中間沒有停車休息,沒有打電話,沒有開錯路,沒有....就根本不會在這個時空上相遇。

哥抑制住內心的激動,靜靜地跟著他,跟著他30分鐘,走遍了海德堡的每個角落,可他就是不停,還在不停的繞路......突然間,他拐進了一個小路,停了下來,我也隨即拐了進去,停下車。之後的對話是:豐田車上2位男性歪果仁驚奇的看著我們,眼神中充滿了未知與恐懼"Why you following us?" “Sorry, I left something in your car; The car, AVIS, Frankfurt airport,I rent before”我竭力想表達我所知道的關於這輛車的資訊,並向他展示我之前手機拍攝的照片,並且補充了一句“We are not Chinese Mafia....” "How do you know we are here? How did you find us?"歪果仁張大了嘴,表示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I don't know……… just by chance”我已經顧不得什麼片語語法,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時,倆歪果仁有點回過神來,笑了笑,呵呵呵呵……… 世界就是那麼的小。如果說互聯網連接了地球村,那麼AVIS就把我與這倆歪果仁連接在了一起………這段奇遇完美收尾,結果就是,我在海德堡又拿回了丟失的東西,倆歪果仁不用再擔心尾隨的中國黑手黨... 可惜沒有和他們留影,太遺憾了。什麼是猿糞,這才是猿糞!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相比美景,旅行中各種幸福的或是狗血的經歷才是旅行的意義,這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寶貴的財富。

上:第一次租的車;下:第二次租的車

在國外租車,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預定時價格便宜,等到櫃檯提車時,工作人員給你加了一些可選服用,費用蹭蹭就上去了,其實有很多服務並不是必須要的。但因為語言障礙、溝通不暢、後面排隊人多,也沒太多的時間去認真看租車合同,就簽字了。以我這份租車合同為例,已經購買了一些不必要的項目,還有一些善意的“陷阱”。事後待我冷靜下來看時,才發覺花了冤枉錢。但出門在外,哪有不挨刀呢?不過這刀下得比青島大蝦善意。

這是我此行AVIS租車合同一部分

1.在機場火車站租車都有一個附加費(surcharge),而且這個附加費是並不是一筆金額計入,而是根據你租車的總金額乘以一定的比例(AVIS是20%?22%)。 比如1天的租金1為60€,10天為600€,如果在機場火車站提車,就要額外支付60x10x20%=120€的附加費。當然,為了節省費用,可以選擇不在火車站機場租車。便利性與實惠性之間,自己權衡把握。 2.租車公司一般會對異地還車收取一定費用(one way service),如果同一個城市不同網點還車可能不收費,而跨國還車收取的費用會比較高,具體要視不同租車公司政策而定。以這份合同為例,我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租車,柏林市區還車,收取的one way service費用是25€,還可以接受,至少比國內神州租車兩地間隔每公里收取1元的異地還車費要少很多。

3.租車公司一般通過推銷可選服務來盈利,特別是推銷各種車輛保險。這份合同中,我購買了所謂的全險(Max Cover),不僅包括了車輛碰撞險(Collision Damage Waiver - CDW) 、盜搶險(Theft Protection - TP)還被櫃檯阿姨偷偷加上了個人事故保險(Personal Accident Insurance - PAI) ,其中通過購買不計免賠,還將CDW的不計免賠額降到0。但冷靜下來分析,PAI的險種是沒有必要購買的,因為PAI是對租車期間發生的人身意外傷亡給予一定的補償,其保險範圍包括駕駛者和乘客。而出國旅遊,一般都會購買旅行保險,已經涵蓋了這部分內容,所以屬於重複購買。此外,租車公司還會“善意”地推銷“一箱油”服務。如果你購買了“Fuel Up Front Option”,那麼滿箱油提車,空箱還車即可。但實質上,空箱還車還是滿箱還車好把握呢?明眼人一看便知。我提出不需要此項服務,AVIS櫃檯阿姨說,如果你滿箱油還車,這筆費用不會收取,實質上確實沒有收取。

城堡區有若干個停車場,需要付費停車

古老的城堡是德國也是歐洲的特色。打開德國地圖,隨意一瞥,可以看到許多以“-burg”結尾的德語地名。這些堅毅的中世紀產物,曾經是歐洲各個貴族守衛領地、控制商貿、宣示王權的工具。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洗刷,如今成為了騎士精神和神聖宗教力量的化身,滿足人們的懷舊情懷。

城堡一般都建築在高處,居高臨下,既可以防禦入侵,又可以顯示統治者的威嚴。徑直來到城堡前的平臺,海德堡老城盡收眼底。陰沉的天空、紅褐色的建築,此刻的海德堡散發著一股寂靜的氣質。一條內卡河穿城而過,靜靜地流淌,像是訴說著過往的歷史。對面半山腰的哲學家小徑依稀可見,伴隨著聖靈大教堂厚重的鐘聲,仿佛看見了歌德、亞斯培斯、黑格爾、韋伯、海德格爾等歷代哲人在徘徊思考。

從城堡往下走,不知不覺走進了海德堡大學學生食堂。這裡曾經是冰冷的軍械庫,如今卻成了溫暖誘人的食堂。

在德國的第一晚,通過Airbnb預定。多爾梅廷根(Dormettingen)是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一個鎮,人口才1000人。 房東Jens剛好外出不在,是他的夫人接待的我們,當然還有12個月大的女兒Lisa。 這套房比預想中要好很多,寬敞明亮安靜,關鍵價格實惠,5個人¥255/晚。 第一晚,我們就在異國的廚房裡開始勞作。牛排,蔬菜湯,啤酒,米飯,不到半個小時,在德國的第一頓晚餐就出爐了。坐著德國人的屋子裡,望著窗外的教堂,吃著碗裡的白米飯,挺有意思。這樣的習慣,在之後的15天幾乎成為了慣例。一天不下廚,仿佛覺得旅行中缺少了什麼。

女房東給了我一面寫有我名字的小旗幟,我把它標記在家鄉。可以看到,雖然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但來投宿過的國際友人不少,我位居天朝訪客榜第二。如果說互聯網改變了世界,那麼Airbnb和Uber改變了互聯網。感謝共用經濟,讓一切變得那麼簡單。

與Dormettingen房東女兒Lina

臨走前,除了把屋子整理乾淨外,還給房東手寫了一封信,卯足了當年考英語四級的勁兒。留了倆中國結當小禮物。出門在外,得時刻維護國人形象啊!

第3天 2015-09-24

時差的緣故,當地時間淩晨四點,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醒來,當然,醒來第一件事必然是看手機……伴隨著教堂的鐘聲,大夥兒磨磨蹭蹭到吃過早飯(自製),告別了房東,奔向黑森林。 黑森林(Schwarzwald)是德國最大的森林山脈,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由於森林樹木茂密,遠看一片黑壓壓的,因此得名。黑森林地區果然名不虛傳,因為都是草原森林交替,即便久看也不會視覺疲勞。我們走的是B500公路,一路都是美景相伴。不過這一路考驗車技,彎道多,起伏多,車速還快…

我們來到了第一站:希爾塔赫(Schiltach),這是德國黑森林地區(Schwarzwald)的一座小鎮,遍佈了保存完好,建造於14-17世紀的桁架結構建築(Fachwerkhaus),這類建築風格構成了德國12世紀以來最有特色的建築。

漫步在Schiltach的石板路上,周圍是色彩斑斕的桁架房屋,仿佛時間倒回至中世紀。這些房屋建造的年代大多集中14-16世紀,雖然年代久遠,但保護得非常好。在發達國家,現代與傳統能夠和平共處,一直流傳。反觀國內,不知有多少寶貴的歷史建築毀在GDP至上的功勞簿上?望著家鄉一片片老城區被改造成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洋房,我們是該高興還是悲哀?

如果還有機會,我會在這個山谷裡的中世紀小鎮住上幾天,一本書,一杯茶,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雲卷雲舒。

借用了這家旅店的廁所,不過性別標識讓我們犯難。Damen是女,Herren是男。

陽光,讓這座黑森林小鎮煥發生機

離開希爾塔赫,駛入特裡貝格(Triberg),放眼望去大多是咕咕鐘商店,商業氛圍略濃。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咕咕鐘,正午十二點,有好戲上演

每每行駛在黑森林崎嶇的山路上,望著窗外的景色,總會想起行走在新疆的日子。

Sankt Peter是黑森林中一座小鎮,就如同所經過的幾個黑森林小鎮一樣,寧靜、安逸。我選擇在這個小廣場邊上的一家咖啡館小憩,一杯咖啡,一塊黑森林蛋糕,足矣。

在聖彼特鎮上碰到的一個小孩。人小、車小,安全措施做得很好!

接著,一路往西,離開黑森林,穿越德法邊境來到法國阿爾薩斯的小鎮埃吉謝姆(Eguisheim),夜宿Booking預定的某B&B,並無太多的驚豔,意外的是,這家B&B本是個酒莊。 眾所周知,阿爾薩斯地區是法國法定葡萄酒產區,具有豐富的葡萄園文化,並且擁有乾燥的氣候、豐富的日照、複雜的地質,以及有利於葡萄栽培的土壤和理想的曝光。因為靠近德國,所以在葡萄酒的釀造上承襲德國的風格,但也有所不同。既然住在酒莊,那就順手買了兩支自產的阿爾薩斯雷司令幹白葡萄酒(Dry Riesling),趁著夕陽最後一點餘力,在露臺上幹了。

第4天 2015-09-25

埃吉謝姆(Eguisheim),保留著中世紀色彩建築,號稱法國最美小鎮(本人對最美稱號比較反感)。

小鎮上,早起的有三種人:拍照的、上學的、上班的

要遲到咯

這位大伯是聖·萊昂九世(Le Pape Saint-Léon IX d'Eguisheim)

離開Eguisheim,路旁就是漫山遍野的葡萄種植園,忍不住停車,鑽進去好好看看。20世紀後,法國葡萄酒產地專門法規化,每塊葡萄種植區域都會豎起一塊公告板,上面詳細介紹了葡萄產區名,葡萄品種,每公斤產量、種植區域,以及土壤成分、光照時間等。

每路過一個小鎮就能看到無數個酒莊。果然是在法國的葡萄酒法定產區。

每路過一個小鎮就能看到無數個酒莊。果然是在法國的葡萄酒法定產區。

在法國阿爾薩斯曬了大半天太陽,該回德國啦。沒想到進入德國後,迎接我們的就是陰沉沉的天。在滴滴湖邊,我們找了一家小咖啡店,準備午餐。

從阿爾薩斯經過博登湖(Bodensee)來到今晚的住宿地貝馬丁根(Bermatingen),也就三千多人的一個小鎮,離梅爾斯堡(Meersburg)二十多分鐘。 為什麼選這兒住呢? 一直想著,賞過了德式桁架結構建築,也應該住一晚才算真正體驗呀。所以就通過Airbnb找到了這棟建造於15世紀的老宅。為了它只能放棄博登湖。

房東不在當地,所以全程自助入住。一切說明也都已經事先通過郵件發給了我,只要按圖索驥就行。 話說這房東的要求還真是挺多: 1.Check-out之前要把用過的床單被套浴巾毛巾換下,並且放入洗衣機內,並按照預設的模式清洗; 2.垃圾要分類,玻璃瓶、廚房垃圾、可回收垃圾都要分裝在不同的袋子裡,走之前要帶走; 3.............. 好吧,為了體驗古宅,我就遵守她的規定。走之前,光是折騰洗衣機,就耗費了半個多小時,滿滿的德文啊@#%%¥&

自製晚餐

第5天 2015-09-26

古宅一夜睡得很踏實,以至於都沒仔細想過,半夜是否有前人的幽魂出現? 早起,按照房東都要求,一陣收拾好後,出發前往博登湖畔的港口城市林道(Lindau)

濕壁畫(Fresco)是文藝復興以前藝術家經常使用的一種十分耐久的壁飾繪畫。趁泥灰土潮濕時,藝術家用顏色進行描繪,待泥灰土幹透後壁畫經久都不會壞

典型的濕壁畫

獅子和燈塔守衛著林道港。獅子是巴伐利亞州的標誌

林道是博登湖東岸的島嶼城市,位於德國、奧地利和瑞士三國的交界處

德國最著名的景點了,迪士尼城堡的原型。在這裡見到了摩肩接踵的遊人,停車管理員熟練的用漢語說著:你好,謝謝,6元。無奈,在德國感受了回旅遊黃金周。 到售票大廳時已經下午兩點多,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隊伍,居然被告知當天進入城堡的票已經售完,只能明天一早再來...OMG...好吧,那就坐著區間車週邊看一圈吧...反正瑪麗安橋也在封閉維修,天氣又那麼糟...

天氣越來越糟,山間烏雲密佈,我們趕緊撤離

德國從2003年開始成為歐洲唯一一個實行塑膠瓶和易開罐回收押金制的國家。當你購買一罐啤酒時,消費清單上有兩個專案,其中0.25€就是易開罐的押金(啤酒瓶0.08€,礦泉水瓶0.25€)。而各大超市入口處都有一個機器用來回收這些瓶瓶罐罐。我也學著當地人,把空餘的四個易開罐收集起來(保持完整,不要踩扁擠壓),放入回收機器。機器根據瓶身上的條碼進行識別,並且列印出一張小票。你可以用這張小票在超市購物抵扣,也可以選擇領取現金。

與Halblech房東一家

按照慣例,沒有住在熱鬧的Füssen,而是選擇了20分鐘車程的Halblech農家客棧。 德國人的嚴謹體現在這個女主人身上一點不為過。剛從超市購買了幾樣德國產的啤酒,擺在桌上準備開喝。女主人突然問我: “你知道這是什麼酒嗎?” “這是啤酒啊。” “對,但這兩瓶是XX類型的啤酒,氣泡豐富,所以要用這種杯;而這兩瓶啤酒氣泡不是很多,可以用這種杯” 所以,行萬里路果然是讀萬卷書。 雖然德國人嚴謹,話語不多,但只要你願意交流,他們一定會和你聊,並告訴你一些有用的資訊。 臨走前,房東贈送我了一面巴伐利亞州旗幟。 在南德地區,每當抬頭看見隨風飄揚著的藍色旗幟,我總會想起生活在新天鵝堡北面20公里處的這一家人。

第6天 2015-09-27

早起,去農家周邊轉悠。發現這裡栽種了很多蘋果樹,不知道是原生還是次生,之後在很多地方也看到蘋果樹。枝頭掛滿了蘋果,也有熟透的灑落了一地,剛好畫了一個圓。說起蘋果,我國各蘋果產區所栽培的大都是19世紀後期引進的歐洲蘋果。歐洲蘋果原產於高加索南部和小亞細亞一帶,16世紀在英國培育成大型果樹品種,1871年由美國傳教士引入山東煙臺,1898年引入青島,從此在我國遍地開花。

農舍不遠處就是一片草場,在這裡又耗費了1個小時

過了新天鵝堡往南沒多久,就來到了德國奧地利邊境。歐盟成員國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國境分界線。在附近的加油站便利店購買了奧地利10天的高速公路票(8.7€)並黏貼在前擋風玻璃左上角。

只是路過

陰天相伴,那是我出行的慣例T_T

今天的行程是從南德到奧地利,途徑著名的因斯布魯克(Innsbruck)和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長輩對城市和購物不怎麼感冒,所以就沒有停留參觀。倒是這一路在阿爾卑斯山脈中穿行,大坡度的爬坡和下坡很緊張和刺激啊。這輛4驅旅行車滿載也不掉鏈子,看來確實得選擇柴油版。

Eva安排我們住在二層,她說6個房間,隨我們選擇,一人一間也沒問題

Eva家門口

看到客人來了,孩子們可開心啦。媽媽則在一旁讓他們安靜安靜,殊不知,這一刻,我們多想讓他們吵吵鬧鬧呀

如果問我,這一路歐洲旅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或許我的回答不是教堂廣場市政廳,也不是鄉村田園雪山湖泊,而是在奧地利不知名鄉村遇到的三個孩子。這是我通過airbnb預定的一戶農家,位於奧地利阿爾卑斯山穀間一個不知名鄉村的郊外。 當我懷揣著忐忑的心,七繞八拐來到房東Eva家時,迎接我的是這三位小天使,旅途的疲勞與未知的忐忑一掃而空。他們騎著童車伴隨著我,興奮地說著聽不懂的語言,但當我聞著阿爾卑斯高山草場的清香,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時,一切未知與疲倦一掃而空。 Eva向我介紹廚房的使用須知,這時,女兒天真地問著媽媽: “為什麼這位叔叔不是英國人卻會說英語?” 差點沒把我笑噴。 這就是童真無邪吧。

Eva家附近有個牛棚,這小姑娘告訴我,他們在吃晚飯,不要打擾他們喔

一直以來,我想要的旅行,不是坐在大巴車上走馬觀花去幾個所謂的知名點,也不是n天自駕奔襲n+1個國家,而是用心體會和感受腳踏著的這片土地。或是去旮旯犄角閒逛,或是到百姓家裡竄門嘮嗑,因為這裡正在發生著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雖然沒有助推人類文明進步的舉足輕重,也沒有促進變革新社會制度的無可比擬,但確確實實是千百年人類文明長河中不可或缺的一筆。因為語言障礙,我們在異國他鄉的旅行多半淺嘗輒止。是這三個小天使讓我感覺旅行不再是模式化,他們的笑容與阿爾卑斯高山草場的清香一直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第7天 2015-09-28

清晨,從房間陽臺上望出去

這就是Eva家,一層住老人,二層住客人,三層自己住

對面的山坡上

說說行車吧。 總體感覺既緊張又放鬆。 緊張,緣於語言不通和交規不熟。好在帶的一台導航儀加手機導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路權和交通規則是保證車輛高速安全交互的保障。比如說有先行權,就放心大膽通過吧,不需要像國內行車那樣過路口“帶一腳刹車”;比如說基本的交通規則,超車、行車各走其道;比如說基本的行車禮儀:不加塞、不鳴笛、不閃燈。但他們也不傻,當你瞥見後視鏡中一輛形影不離、幾乎要貼到一起的車時,即使它不吵不鬧,無形中也釋放了巨大的壓力,讓你作出選擇:提速或讓行。 放鬆,緣於良好的交通秩序,不需要擔心加塞、隨意變道。即便是開錯道,大多數車輛會讓你先走。只要遵守規則,放心大膽地自己的路吧。

不過這一切並不是天朝人民的錯。古語: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資源的稀缺性導致了我們急躁、恐懼;叢林法則的盛行讓我們充滿暴戾之氣;公共管理的缺位讓我們劣幣驅逐良幣......

Eva把準備好的早餐擺在餐桌上,一早送孩子上學去。我們一行人伴著晨曦和滿眼的綠色用完了早餐。又是一陣拍照,不知不覺到了9點,Eva還沒回家,於是我給她發了一個資訊,告知我們要離開了,並感謝她的接待。過了1小時收到她的回復:

今天開始,就進入了奧地利的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Salzkammergut),這裡山巒重疊,湖泊星羅棋佈。優美的自然風景,曾吸引了無數藝術家和文人墨客。如今,這裡清新的空氣、清澈見底的湖水、以及名勝古跡和完善的運動設施,構成了人們理想的度假勝地。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柴油車

接近傍晚的戈紹,一派田園牧歌,住一晚是不錯的選擇

Gosausee唯一的客棧,必須要住湖景房

住宿不贈送啤酒...這是自購....

第8天 2015-09-29

這個湖也是個冷門湖

夜宿戈紹湖(Gosausee)邊唯一客棧,推開陽臺門,利用客房桌子椅子固定機器,拍星空。不一會兒就凍得哆嗦。 想起了之前在亞丁、在巴丹吉林、在古格拍星空的日子。半夜起床,扛著腳架,頂著寒風,餓著肚子,打著手電筒摸黑前行。怪不得現在怎麼拍都覺著沒當年那個味兒,原來受虐的機會沒了。

居然被我拍到一顆流星劃過夜空

在陽臺上曬了一個多小時的太陽,實在不捨得離開。先退房,把行李裝車上,再徒步Gosausee一圈。

這就是戈紹湖邊的唯一客棧

商業氛圍濃厚的點。秉承著“著名”景點不可久留的原則。到此一遊後,半小時走人

其實比起湖區的其它幾個湖泊來看,哈爾施塔特並無太多過人之處

相比較著名的哈爾施塔特,葛籣德爾湖要顯安靜許多。我們繞湖行駛大半圈,期間未看到一輛旅遊大巴車,只有三三兩兩悠閒散步的當地居民。

第24部007系列電影《邦德24》就在該湖畔取景

與Bad Ischl房東Ken

Ken和他的太太Karen經營著這家位於Bad Ischl近郊的田園旅舍。他告訴我,他們夫妻倆8年前從英國搬來奧地利居住,因為喜歡這裡的環境和天氣。他很喜歡我贈送給他的中國結,並回贈了一枚別在他帽子上的徽章。Ken說,這枚章對於他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因為他的家族姓是Falcon,就是這枚徽章上的雄鷹,而對面那座山就是這座旅舍對面的山。這枚章體現著他與奧地利的完美融合。

第9天 2015-09-30

從Bad Ischl到維也納路途中遇到的最後一個湖

進維也納之前,咱又去了一趟超市,採購好2天的食物。學著當地人的樣兒,切了500g的肉。回想起來,在歐洲這幾天逛超市所遇到的工作人員可真是熱情。 案例1.看我在比選2種牛奶猶豫不決,超市大媽主動跑過來告訴我哪種好(肢體語言),順便看了一下生產日期,硬生生從冷櫃最裡頭拿出一盒最新鮮的牛奶塞到我手裡。 案例2.買了幾隻蘋果,因為不熟悉規則,忘記在自助打秤台稱重貼價格標籤,沒法掃碼入帳。我們準備不要了,只見收銀員大媽和後面排隊的顧客說了幾句話後,就離開櫃檯,拎著我們挑選的蘋果去水果區域稱重,貼標籤,再回來入帳.... 案例3.在捷克某鄉村加油站便利店購買高速公路票,收銀阿姨不懂英語,我不懂捷克語。全程通過手機翻譯交流。當她明白了我不知道在哪個位置粘貼標籤時,就拿起我的標籤,填好車牌號,幫我直接帖在車擋風玻璃上。你要知道,後面還有好幾個人等著付錢結帳...

吵鬧的大堂讓我仿佛置身菜市場,不遠處是一對小情侶在和工作人員理論,沒有久留。它在國內百姓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實際上,這裡只不過是個商業演出的場所罷了,意味著,只要你出得起錢,就可以在這裡表演。所以,高水準的演出還得去國家歌劇院觀看。

歌劇院外,同步播放著演出視頻。沒有機會入內觀看的人,可以選擇露天觀看。

第10天 2015-10-01

入內參觀可以免費使用中文語音導覽。一早去人會少點。

美泉宮(Schloss Schönbrunn )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

走在維也納的街頭,耳邊傳來一曲熟悉的古典音樂。循著聲音而去,發現一個泥瓦匠正在修補市政廳的外牆,他動作輕盈而歡快,嘴裡哼著小調。而他的不遠處,一堆砂石邊擺放著一台老舊的收音機。果然是音樂之都,美妙的音樂正是從這裡傳出。音樂,不分社會階層、種族信仰、教育文化,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人人都可以享有。

第11天 2015-10-02

布傑約維采是一座迷人的中世紀老城,有一個巨大的老城廣場——普熱美斯鄂圖卡二世廣場。廣場是個長方形,邊長133米,被包圍在五彩繽紛的巴羅克式建築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之中,四周環繞著18世紀的長廊,其中一條堪稱歐洲最大。 此外,布傑約維采還是一座啤酒之城。正如捷克西部城市比爾森(Pilsen)出產的啤酒叫皮爾森(Pilsner)一樣,Budweis出產的啤酒也被稱為Budweiser(百威)。實際上,美國啤酒製造商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的創始人之所以在1876年為自己的啤酒選擇“百威”這個名字,就因為它是優質啤酒的同義詞。自19世紀末以來,兩家啤酒釀造商就一直在使用同一個名字,而關於這個品牌的商標權官司也打了一個世紀之久。

與Český Krumlov房東Tereza

其實,嚴格的來說,Tereza並不算是房東,房東是她的boss,Karolina,她經營一家旅行社,所以腦子靈活,做起了Airbnb生意。所以當時和房東碰面時,迎面走來的是個姑娘,我就感覺不對勁。不過年輕姑娘也好,都說捷克盛產美女,這回總算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美女了。Tereza比照片上看起來要美,身材也沒有西歐人那麼高大魁梧。估計是英語不好的緣故吧,她很斯文地向我介紹了房屋的使用須知,雖然交流不多,但當我提出合影留念時,她爽快的答應了。看到美女一激動就忘記贈送小禮物了,不然估計晚上可以約出來喝一杯,再深入交流交流

第12天 2015-10-03

可惜天空不作美

在這座熱鬧的小鎮,我甘願做一盆安靜的太陽花。給一點陽光,我就燦爛。

所謂的標準照

推薦入內參觀,裡面琳琅滿目的收藏品:槍支、火炮、冷兵器、陶瓷、地毯、各種華麗麗的物品,看了以後,突然間覺得美泉宮內的擺設弱爆了。入內參觀門票150CZK/人,由導遊帶領著進入,講解分捷克語、德語和英語,也有提供中文講解文稿

城堡位於赫盧博卡(Hluboka Nad Vltavou)旁邊的山地上,伏爾塔瓦河靜靜地從山腳下流過。最初,這座城堡吸引我的是它白色的外表,這異同與一般所見到的城堡。這座城堡原為捷克波希米亞國王鄂圖卡二世的私人領地,最早建於13世紀。隨著領地主人的更替,城堡的風格不斷被改建。最初是一座哥特式建築。1561年赫拉德茲家族(Hradec)購得此城堡,兩年後將城堡進行改建,加入了文藝復興建築風格。1661年,城堡為德國商人施瓦岑貝格家族(Schwarzenberg)所有,該家族有龐大的資產,因此兩次對城堡進行了改建,為城堡加入了巴羅克和新哥特式藝術風格。十九世紀中期,王子阿道夫二世和他妻子伊蓮諾拉(Eleonore)從英國回來,決定仿照英國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改建為一幢新哥特式的建築,並從維也納邀請了名建築師比爾 (Franz Beer)來主持重建工作,將原來的巴羅克式改為新哥特風格(Tudor Gothic)。從一八四零年開始至一八七一年,整整花了三十一年才完工,造就了這個波希米亞最漂亮的城堡。

泰爾奇是捷克共和國摩拉維亞南部的一個城鎮,199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到了泰爾奇已經是下午四點。房東Miluše的兒子帶著我們來到廣場,這些類似於中國 “牌坊”的建築位於其中心廣場,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相機倚在橋的護欄上,將就著拍了張

與房東Miluše合影;豐富的早餐;房東年輕時候的照片

別看她現在身體發福,但年輕時候一定是個美女。雖然這戶人家的住宿條件不是最好,但她一定是最心細的房東。我們入住時,她已經在房間裡放好了當地產的礦泉水、麵包,冰箱裡還有牛奶和優酪乳,這些都是免費供應;聽說我要去超市買東西,她的先生主動說開車帶我去,讓我不要自己開了;她的兒子帶著我們去小鎮的廣場上溜達,他告訴我他有6個兄弟姐妹,1個在布魯諾(Bruno),1個在斯德哥爾摩,1個在布拉格,自己是現役軍人,有空的時候在家幫助母親打理客房。小鎮有三千人,夏天的時候會有六千人。 不得不提,這家的早餐是此行最豐盛的。你要知道。5個人一晚加早餐的住宿費才¥303...感謝Airbnb。

第13天 2015-10-04

逛超市是每天的必修課,順便考查一下各國各地的物價水準;我用谷歌翻譯app翻譯成捷克語對超市大媽說,拿最好的腸子來

每去超市,牛奶和麵包是必購的。在德國奧地利,1L裝最便宜的鮮牛奶基本在0.6€左右,而在捷克,最貴的牛奶也就0.92€上下,折合人民幣7元都不到。牛奶真是比水還便宜。

布拉格城堡夜景

Petr雖然是名外匯交易員,但他濃重的捷克英語著實讓我很頭疼。通過連蒙帶猜,我算是聽懂了他電話中提到的下午三點check-in。如果說賓士在德國不限速高速公路上是一種樂的話,那麼龜速在Prague老城區蜿蜒曲折小路就是一種痛,單行線痛,無處停車更痛。萬惡的Blue Zone只能讓我望著空停車位置乾瞪眼卻不敢停。好在Petr為我聯繫了50米處一家酒店的地下停車位,雖然這是我有生以來消費的最貴一筆停車費(790CZK/晚*2=1560CZK≈¥416),但仍然覺得值。因為布拉格老城區和小城區的停車位大多數都是藍色框,這意味著非本地牌的車輛不能停,否則就會吃罰單。 Petr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大個靦腆,特別是他笑起來特憨厚。這房東陪伴我來到酒店地下停車庫,主動要求拎最重的行李箱,吭哧吭哧上4樓公寓。他驕傲的告訴我,這是他祖上傳下來的老宅子,15世紀造的。我想,要是在國內,這麼老的房子多半已經在博物館了,怎麼還有可能住一晚呢?

雖然這一趟預定的住宿地幾乎都有廚房,但我們也沒有放棄當地美食。每到一個國家,都會選擇去當地餐館吃一頓或者打包。 在布拉格,房東Petr告訴了離公寓不遠處有家老店,做烤豬肘很不錯。所以我接連去了兩次,每次都選則一個烤豬肘打包(249CZK)。以至於第二次去,服務員看到我就直接微笑著說 “The same?”.... “Yep....” 烤豬肘當然要配捷克著名的比爾森啤酒啦

比爾森啤酒、烤豬肘、烤豬肋排

第14天 2015-10-05

突然間一隻大鳥闖入鏡頭

查理橋始建於1357年,1400年竣工,橫跨布拉格市伏爾塔瓦河。橋是遵照捷克國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橋。大橋長520米,寬10米,有16座橋墩,兩端是兩座塔樓。大橋連接著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也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西元1393年,牧師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拒絕向波西米亞國王瓦茨拉夫四世透露王后若菲耶單獨向他告解的秘密,從而導致惱羞成怒的國王派人將他從橋上拋進河裡而殉難。等到了十八世紀,約翰被尊奉為聖者,亦被當成是查理大橋的守護神。據說,約翰死去後在其聖體上方閃現出了五顆星,這也是雕塑家將他的頭頂上方添加上五顆星的緣故。 這位聖約翰是天主教會中第一位因堅守告解保密而成為殉道者的。那個與皇后偷情的男人到底是誰,幾百年過去了,除了皇后與聖約翰,再沒有人知道。聖約翰把皇后紅杏出牆的秘密深埋在心底,縱使被割去舌頭也沒有說出一個字。作為牧師,他保持了神的使者的聖潔;作為朋友,他贏得了包括皇后在內所有捷克人的信任與尊敬。從那時起,聖約翰成了所有出軌或不出軌女子的守護神。再後來,人們相信,只要用心撫摸雕像,就會得到夢想中的幸福。

11點後可以登塔,俯瞰布拉格老城

老城廣場

聽說布拉格街頭的貨幣兌換點有很多陷阱,一是匯率不划算,二是還要手續高額的手續費。所以我們選擇了捷克商業銀行(KB)的ATM機器直接用國內銀聯借記卡取現,匯率按照當日銀行外匯牌價結算。在克魯姆洛夫的老城、在泰爾奇的老城,也都能找到KB銀行的ATM機身影。華夏銀行卡每天有一定免手續費的次數。ATM機,先吐卡再吐鈔。

其實,布拉格還有很多值得去細細品味的地方,比如說高堡(Vyšehrad Citadel),這是布拉格城市的發源地,可以俯瞰布拉格全城。還有一片墓地,全捷克最有身份地位的名人家族都長眠於此;比如說瓦茨拉夫廣場(Wenceslas Square),這是發生“布拉格之春”的地方;比如說國家博物館...只能下次再來了

第15天 2015-10-06

這次特意將布拉格的住宿安排在小城區,離查理大橋才400米,目的就是方便早起拍日出。沒想到今天要離開布拉格,天空開始給力了。趕緊提上相機,一陣補拍。

查理大橋日出。 因不慎闖入某亞裔美國阿姨廣角視野,被其爆粗口“Asshole”。儼然一副“此橋是我開,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盛氣淩人之勢。

這一天,拍完查理大橋後,就駕車離開布拉格,直奔柏林,中途經停德累斯頓(Dresden)的軍事博物館,路程約360KM。期間,在捷克有一段路需要離開高速。所以,經驗告訴我們,路途時間必須充裕,一定要在Google地圖計算出的時間上再加1小時或者更多。 在捷克通往德國的高速公路捷克境內的最後一個出口處,我將車開下高速,在邊境的小鎮上把汽油加滿,因為就柴油價格來說,捷克至少比德國便宜0.3€/L。剛好邊上有個大型超市,可以把手頭剩餘的捷克克朗用完,也看到了好多德國牌照汽車過來購物。

德累斯頓軍事歷史博物館是德國武裝部隊官方中心博物館,也是德國最大的博物館,展品可以追溯到1300年前,其中包括納粹時期和冷戰時期的展品。 門票5€,週三閉館

幾十年前,這些鋼筋水泥牆成為了136條鮮活生命的不歸路。在柏林牆傳說裡,有眼淚、有悲壯、有無奈、但同樣也有幽默、滑稽和令人含淚微笑的故事。 這些遺留下來的柏林牆,除了紀念或是成為藝術家創作的場所外,更多的是讓後人思考,如何避免這些人為慘劇的發生。

在參觀完柏林牆後,按照租車合同,今天晚上8點前要把陪伴了14天的車歸還。在還車前,把油加滿,並保留最後一次加油小票(雖然最後沒要求出示)。按照導航,順利把車開到了柏林市中心的AVIS網點,還車位置位於地下車庫2層。有工作人員會對車輛進行粗略的檢查,如果沒有當場指出問題的話,你就可以放心離開了,也不會給你出示什麼單據憑證,因為有信用卡預授權呢,咱跑不了。值得注意的是,還車前還是儘量把車內部整理清潔一下,特別是腳墊上殘留的明顯的垃圾,也別忘了把車裡個人物品帶走。我就是因為忽略了手機支架,而又折返回去拿。

第16天 2015-10-07

這一天開始依靠公共交通。柏林交通通票,24小時,6.9€/人。輕軌、地鐵、巴士、有軌列車統統可以坐。

柏林特有的交通信號小人

不得不說,這一路的陰雨天太多了

門票5€,中文語音導覽3€ 展品非常豐富,從古代的日爾曼民族到現代的德意志,都詳細介紹。認真觀看,一天都不夠

第17天 2015-10-08

與Berlin房東Ivo

Ivo是個電影製片人,真人要比頭像上看起來熱情許多,你瞧,為了與我合影,特意俯下身子。 他在約定的時間,準時出現在公寓門口,並且為我支付了停車費。他說他有三個孩子,最大的已經12歲了,和她媽媽住一起,他現在和女朋友住在附近不遠處。經常會坐火車去布拉格看看老爸,他在布拉格城堡不遠處開了一間畫廊。 在德國的最後一天,柏林下起了小雨。Ivo說,柏林秋冬的天氣就是這樣糟糕。 Ivo為我約了一輛到TXL機場的計程車,送我下樓,他告訴我,25€足夠了。 Tschüss....

柏林有三個機場,乘坐飛機得看清楚是哪個機場。漢莎航空在TXL,市區過去半個小時。機場規模不大,類似於咱們一個縣級市的機場吧。

離開歐洲大陸前最後一項艱巨的可選任務就是退稅。關於退稅,有太多的攻略網可以搜到,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情況又有所不同。比如說TXL機場托運行李中如有需要退稅的物品,需要先到托運行李櫃檯辦妥托運手續後再去海關蓋章。實際情況是,先去海關蓋章再去辦理托運。海關官員沒有開箱查驗,就問了一下行程就蓋章了,沒有排隊。 在布拉格購買了2件玻璃花瓶,已經先期在布拉格市區選擇了現金退稅。所以在TXL只需要蓋上海關章,並投遞至Global Blue信箱即可。

無奈只能讓長輩下車幫著先把車推出車位,待我好好研究一番。

清晨6點30分的法蘭克福AVIS停車庫萬籟俱靜,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只有哥還坐在車裡辛勤的研究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無果...這時來了一位管理員,仿佛看到了救星,哥操著半生不熟的英語向他請教。他告訴哥,原來檔把下方還有一個起到“SHIFT”作用的小環,沒拉起它,就沒法掛檔....好了,難題破解,收拾下沮喪的心情,上路咯....沒想到,開出去才十幾米,遇到第一個車庫的上坡,狗血又開始了... n次上坡起步都失敗,半抬離合器,輕踩油門,當年駕校老師的諄諄教導在我耳畔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可是車就是不前進,只熄火。“怎麼會這樣”“我在國內開手動檔都很溜啊”“太奇怪了”,這是哥當時內心的真實寫照。不遠處,一位德國大叔停著車好奇地看著我們。此時,也顧不得顏面,我跑上去用混亂的英語向其求助。“MY car can not UP,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這位元大叔很耐心的向我演示如果駕駛這輛手動擋汽車,這一刻,我仿佛置身於德國駕校...可是學生不才,幾個回合學習下來,都還是不成功,可是教練一開就成功... 話說德國人素質就是高,後面被我們堵著幾輛車,就是沒有一聲鳴笛,只是靜靜的看著我們....這時又跑來一位大叔,他建議我換自動擋的汽車,我說OK,他幫我把車開到上一層車庫的停車位。16天的旅程才起步,就出師不利,看來必須要換車,必須自動擋的,不然後面危險還很多。停好車,我再吭哧吭哧跑回AVIS櫃檯,櫃檯大媽說,這輛車得停回原位才能換,她派了一個不懂德語的大叔跟著我去取車。可是車停在哪兒呢?該死的,我記不得了,結果是我和這個大叔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找到停車位,找到的原因居然是我們碰到了幫我把車開到停車位的那位德國人,真巧,他看到了我,告訴那位大叔停車的位置。

此刻,租車單據上寫著什麼都不重要了,不論加多少錢,我只能接受她給我調劑的車。租車費也從原來的900€+猛增到現在的1400€,欲哭無淚。收拾下受傷的內心,擦一擦額頭上的汗,把行李從車上搬下來,再扛到第二輛車上,出發... 狗血的事還沒說完... 半個多小時的高速公路行車後,我突然想起來,國內手機卡和一疊列印好的攻略還落在第一輛車上。好吧,此刻,再大的打擊也麻木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路邊停車區休息一下,麻利的撥了10086,把手機號碼停機,保號,心情從未如此淡定過....繼續上路.... 不知道開了多少公里,進入海德堡城區,突然前面一輛黑色豐田旅行車映入眼簾。怎麼有點熟悉,好像是之前租的那輛車的同一個車型。不對,怎麼車牌號也這麼眼熟?臥槽,居然就是那輛車! 你能相信世界上有如此巧合的事嗎?一個多小時前,我租了這輛車,又退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居然在路上碰到了這輛車,居然就開在我前方。如果我中間沒有停車休息,沒有打電話,沒有開錯路,沒有....就根本不會在這個時空上相遇。

哥抑制住內心的激動,靜靜地跟著他,跟著他30分鐘,走遍了海德堡的每個角落,可他就是不停,還在不停的繞路......突然間,他拐進了一個小路,停了下來,我也隨即拐了進去,停下車。之後的對話是:豐田車上2位男性歪果仁驚奇的看著我們,眼神中充滿了未知與恐懼"Why you following us?" “Sorry, I left something in your car; The car, AVIS, Frankfurt airport,I rent before”我竭力想表達我所知道的關於這輛車的資訊,並向他展示我之前手機拍攝的照片,並且補充了一句“We are not Chinese Mafia....” "How do you know we are here? How did you find us?"歪果仁張大了嘴,表示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I don't know……… just by chance”我已經顧不得什麼片語語法,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時,倆歪果仁有點回過神來,笑了笑,呵呵呵呵……… 世界就是那麼的小。如果說互聯網連接了地球村,那麼AVIS就把我與這倆歪果仁連接在了一起………這段奇遇完美收尾,結果就是,我在海德堡又拿回了丟失的東西,倆歪果仁不用再擔心尾隨的中國黑手黨... 可惜沒有和他們留影,太遺憾了。什麼是猿糞,這才是猿糞!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相比美景,旅行中各種幸福的或是狗血的經歷才是旅行的意義,這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寶貴的財富。

上:第一次租的車;下:第二次租的車

在國外租車,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預定時價格便宜,等到櫃檯提車時,工作人員給你加了一些可選服用,費用蹭蹭就上去了,其實有很多服務並不是必須要的。但因為語言障礙、溝通不暢、後面排隊人多,也沒太多的時間去認真看租車合同,就簽字了。以我這份租車合同為例,已經購買了一些不必要的項目,還有一些善意的“陷阱”。事後待我冷靜下來看時,才發覺花了冤枉錢。但出門在外,哪有不挨刀呢?不過這刀下得比青島大蝦善意。

這是我此行AVIS租車合同一部分

1.在機場火車站租車都有一個附加費(surcharge),而且這個附加費是並不是一筆金額計入,而是根據你租車的總金額乘以一定的比例(AVIS是20%?22%)。 比如1天的租金1為60€,10天為600€,如果在機場火車站提車,就要額外支付60x10x20%=120€的附加費。當然,為了節省費用,可以選擇不在火車站機場租車。便利性與實惠性之間,自己權衡把握。 2.租車公司一般會對異地還車收取一定費用(one way service),如果同一個城市不同網點還車可能不收費,而跨國還車收取的費用會比較高,具體要視不同租車公司政策而定。以這份合同為例,我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租車,柏林市區還車,收取的one way service費用是25€,還可以接受,至少比國內神州租車兩地間隔每公里收取1元的異地還車費要少很多。

3.租車公司一般通過推銷可選服務來盈利,特別是推銷各種車輛保險。這份合同中,我購買了所謂的全險(Max Cover),不僅包括了車輛碰撞險(Collision Damage Waiver - CDW) 、盜搶險(Theft Protection - TP)還被櫃檯阿姨偷偷加上了個人事故保險(Personal Accident Insurance - PAI) ,其中通過購買不計免賠,還將CDW的不計免賠額降到0。但冷靜下來分析,PAI的險種是沒有必要購買的,因為PAI是對租車期間發生的人身意外傷亡給予一定的補償,其保險範圍包括駕駛者和乘客。而出國旅遊,一般都會購買旅行保險,已經涵蓋了這部分內容,所以屬於重複購買。此外,租車公司還會“善意”地推銷“一箱油”服務。如果你購買了“Fuel Up Front Option”,那麼滿箱油提車,空箱還車即可。但實質上,空箱還車還是滿箱還車好把握呢?明眼人一看便知。我提出不需要此項服務,AVIS櫃檯阿姨說,如果你滿箱油還車,這筆費用不會收取,實質上確實沒有收取。

城堡區有若干個停車場,需要付費停車

古老的城堡是德國也是歐洲的特色。打開德國地圖,隨意一瞥,可以看到許多以“-burg”結尾的德語地名。這些堅毅的中世紀產物,曾經是歐洲各個貴族守衛領地、控制商貿、宣示王權的工具。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洗刷,如今成為了騎士精神和神聖宗教力量的化身,滿足人們的懷舊情懷。

城堡一般都建築在高處,居高臨下,既可以防禦入侵,又可以顯示統治者的威嚴。徑直來到城堡前的平臺,海德堡老城盡收眼底。陰沉的天空、紅褐色的建築,此刻的海德堡散發著一股寂靜的氣質。一條內卡河穿城而過,靜靜地流淌,像是訴說著過往的歷史。對面半山腰的哲學家小徑依稀可見,伴隨著聖靈大教堂厚重的鐘聲,仿佛看見了歌德、亞斯培斯、黑格爾、韋伯、海德格爾等歷代哲人在徘徊思考。

從城堡往下走,不知不覺走進了海德堡大學學生食堂。這裡曾經是冰冷的軍械庫,如今卻成了溫暖誘人的食堂。

在德國的第一晚,通過Airbnb預定。多爾梅廷根(Dormettingen)是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一個鎮,人口才1000人。 房東Jens剛好外出不在,是他的夫人接待的我們,當然還有12個月大的女兒Lisa。 這套房比預想中要好很多,寬敞明亮安靜,關鍵價格實惠,5個人¥255/晚。 第一晚,我們就在異國的廚房裡開始勞作。牛排,蔬菜湯,啤酒,米飯,不到半個小時,在德國的第一頓晚餐就出爐了。坐著德國人的屋子裡,望著窗外的教堂,吃著碗裡的白米飯,挺有意思。這樣的習慣,在之後的15天幾乎成為了慣例。一天不下廚,仿佛覺得旅行中缺少了什麼。

女房東給了我一面寫有我名字的小旗幟,我把它標記在家鄉。可以看到,雖然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但來投宿過的國際友人不少,我位居天朝訪客榜第二。如果說互聯網改變了世界,那麼Airbnb和Uber改變了互聯網。感謝共用經濟,讓一切變得那麼簡單。

與Dormettingen房東女兒Lina

臨走前,除了把屋子整理乾淨外,還給房東手寫了一封信,卯足了當年考英語四級的勁兒。留了倆中國結當小禮物。出門在外,得時刻維護國人形象啊!

第3天 2015-09-24

時差的緣故,當地時間淩晨四點,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醒來,當然,醒來第一件事必然是看手機……伴隨著教堂的鐘聲,大夥兒磨磨蹭蹭到吃過早飯(自製),告別了房東,奔向黑森林。 黑森林(Schwarzwald)是德國最大的森林山脈,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由於森林樹木茂密,遠看一片黑壓壓的,因此得名。黑森林地區果然名不虛傳,因為都是草原森林交替,即便久看也不會視覺疲勞。我們走的是B500公路,一路都是美景相伴。不過這一路考驗車技,彎道多,起伏多,車速還快…

我們來到了第一站:希爾塔赫(Schiltach),這是德國黑森林地區(Schwarzwald)的一座小鎮,遍佈了保存完好,建造於14-17世紀的桁架結構建築(Fachwerkhaus),這類建築風格構成了德國12世紀以來最有特色的建築。

漫步在Schiltach的石板路上,周圍是色彩斑斕的桁架房屋,仿佛時間倒回至中世紀。這些房屋建造的年代大多集中14-16世紀,雖然年代久遠,但保護得非常好。在發達國家,現代與傳統能夠和平共處,一直流傳。反觀國內,不知有多少寶貴的歷史建築毀在GDP至上的功勞簿上?望著家鄉一片片老城區被改造成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洋房,我們是該高興還是悲哀?

如果還有機會,我會在這個山谷裡的中世紀小鎮住上幾天,一本書,一杯茶,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雲卷雲舒。

借用了這家旅店的廁所,不過性別標識讓我們犯難。Damen是女,Herren是男。

陽光,讓這座黑森林小鎮煥發生機

離開希爾塔赫,駛入特裡貝格(Triberg),放眼望去大多是咕咕鐘商店,商業氛圍略濃。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咕咕鐘,正午十二點,有好戲上演

每每行駛在黑森林崎嶇的山路上,望著窗外的景色,總會想起行走在新疆的日子。

Sankt Peter是黑森林中一座小鎮,就如同所經過的幾個黑森林小鎮一樣,寧靜、安逸。我選擇在這個小廣場邊上的一家咖啡館小憩,一杯咖啡,一塊黑森林蛋糕,足矣。

在聖彼特鎮上碰到的一個小孩。人小、車小,安全措施做得很好!

接著,一路往西,離開黑森林,穿越德法邊境來到法國阿爾薩斯的小鎮埃吉謝姆(Eguisheim),夜宿Booking預定的某B&B,並無太多的驚豔,意外的是,這家B&B本是個酒莊。 眾所周知,阿爾薩斯地區是法國法定葡萄酒產區,具有豐富的葡萄園文化,並且擁有乾燥的氣候、豐富的日照、複雜的地質,以及有利於葡萄栽培的土壤和理想的曝光。因為靠近德國,所以在葡萄酒的釀造上承襲德國的風格,但也有所不同。既然住在酒莊,那就順手買了兩支自產的阿爾薩斯雷司令幹白葡萄酒(Dry Riesling),趁著夕陽最後一點餘力,在露臺上幹了。

第4天 2015-09-25

埃吉謝姆(Eguisheim),保留著中世紀色彩建築,號稱法國最美小鎮(本人對最美稱號比較反感)。

小鎮上,早起的有三種人:拍照的、上學的、上班的

要遲到咯

這位大伯是聖·萊昂九世(Le Pape Saint-Léon IX d'Eguisheim)

離開Eguisheim,路旁就是漫山遍野的葡萄種植園,忍不住停車,鑽進去好好看看。20世紀後,法國葡萄酒產地專門法規化,每塊葡萄種植區域都會豎起一塊公告板,上面詳細介紹了葡萄產區名,葡萄品種,每公斤產量、種植區域,以及土壤成分、光照時間等。

每路過一個小鎮就能看到無數個酒莊。果然是在法國的葡萄酒法定產區。

每路過一個小鎮就能看到無數個酒莊。果然是在法國的葡萄酒法定產區。

在法國阿爾薩斯曬了大半天太陽,該回德國啦。沒想到進入德國後,迎接我們的就是陰沉沉的天。在滴滴湖邊,我們找了一家小咖啡店,準備午餐。

從阿爾薩斯經過博登湖(Bodensee)來到今晚的住宿地貝馬丁根(Bermatingen),也就三千多人的一個小鎮,離梅爾斯堡(Meersburg)二十多分鐘。 為什麼選這兒住呢? 一直想著,賞過了德式桁架結構建築,也應該住一晚才算真正體驗呀。所以就通過Airbnb找到了這棟建造於15世紀的老宅。為了它只能放棄博登湖。

房東不在當地,所以全程自助入住。一切說明也都已經事先通過郵件發給了我,只要按圖索驥就行。 話說這房東的要求還真是挺多: 1.Check-out之前要把用過的床單被套浴巾毛巾換下,並且放入洗衣機內,並按照預設的模式清洗; 2.垃圾要分類,玻璃瓶、廚房垃圾、可回收垃圾都要分裝在不同的袋子裡,走之前要帶走; 3.............. 好吧,為了體驗古宅,我就遵守她的規定。走之前,光是折騰洗衣機,就耗費了半個多小時,滿滿的德文啊@#%%¥&

自製晚餐

第5天 2015-09-26

古宅一夜睡得很踏實,以至於都沒仔細想過,半夜是否有前人的幽魂出現? 早起,按照房東都要求,一陣收拾好後,出發前往博登湖畔的港口城市林道(Lindau)

濕壁畫(Fresco)是文藝復興以前藝術家經常使用的一種十分耐久的壁飾繪畫。趁泥灰土潮濕時,藝術家用顏色進行描繪,待泥灰土幹透後壁畫經久都不會壞

典型的濕壁畫

獅子和燈塔守衛著林道港。獅子是巴伐利亞州的標誌

林道是博登湖東岸的島嶼城市,位於德國、奧地利和瑞士三國的交界處

德國最著名的景點了,迪士尼城堡的原型。在這裡見到了摩肩接踵的遊人,停車管理員熟練的用漢語說著:你好,謝謝,6元。無奈,在德國感受了回旅遊黃金周。 到售票大廳時已經下午兩點多,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隊伍,居然被告知當天進入城堡的票已經售完,只能明天一早再來...OMG...好吧,那就坐著區間車週邊看一圈吧...反正瑪麗安橋也在封閉維修,天氣又那麼糟...

天氣越來越糟,山間烏雲密佈,我們趕緊撤離

德國從2003年開始成為歐洲唯一一個實行塑膠瓶和易開罐回收押金制的國家。當你購買一罐啤酒時,消費清單上有兩個專案,其中0.25€就是易開罐的押金(啤酒瓶0.08€,礦泉水瓶0.25€)。而各大超市入口處都有一個機器用來回收這些瓶瓶罐罐。我也學著當地人,把空餘的四個易開罐收集起來(保持完整,不要踩扁擠壓),放入回收機器。機器根據瓶身上的條碼進行識別,並且列印出一張小票。你可以用這張小票在超市購物抵扣,也可以選擇領取現金。

與Halblech房東一家

按照慣例,沒有住在熱鬧的Füssen,而是選擇了20分鐘車程的Halblech農家客棧。 德國人的嚴謹體現在這個女主人身上一點不為過。剛從超市購買了幾樣德國產的啤酒,擺在桌上準備開喝。女主人突然問我: “你知道這是什麼酒嗎?” “這是啤酒啊。” “對,但這兩瓶是XX類型的啤酒,氣泡豐富,所以要用這種杯;而這兩瓶啤酒氣泡不是很多,可以用這種杯” 所以,行萬里路果然是讀萬卷書。 雖然德國人嚴謹,話語不多,但只要你願意交流,他們一定會和你聊,並告訴你一些有用的資訊。 臨走前,房東贈送我了一面巴伐利亞州旗幟。 在南德地區,每當抬頭看見隨風飄揚著的藍色旗幟,我總會想起生活在新天鵝堡北面20公里處的這一家人。

第6天 2015-09-27

早起,去農家周邊轉悠。發現這裡栽種了很多蘋果樹,不知道是原生還是次生,之後在很多地方也看到蘋果樹。枝頭掛滿了蘋果,也有熟透的灑落了一地,剛好畫了一個圓。說起蘋果,我國各蘋果產區所栽培的大都是19世紀後期引進的歐洲蘋果。歐洲蘋果原產於高加索南部和小亞細亞一帶,16世紀在英國培育成大型果樹品種,1871年由美國傳教士引入山東煙臺,1898年引入青島,從此在我國遍地開花。

農舍不遠處就是一片草場,在這裡又耗費了1個小時

過了新天鵝堡往南沒多久,就來到了德國奧地利邊境。歐盟成員國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國境分界線。在附近的加油站便利店購買了奧地利10天的高速公路票(8.7€)並黏貼在前擋風玻璃左上角。

只是路過

陰天相伴,那是我出行的慣例T_T

今天的行程是從南德到奧地利,途徑著名的因斯布魯克(Innsbruck)和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長輩對城市和購物不怎麼感冒,所以就沒有停留參觀。倒是這一路在阿爾卑斯山脈中穿行,大坡度的爬坡和下坡很緊張和刺激啊。這輛4驅旅行車滿載也不掉鏈子,看來確實得選擇柴油版。

Eva安排我們住在二層,她說6個房間,隨我們選擇,一人一間也沒問題

Eva家門口

看到客人來了,孩子們可開心啦。媽媽則在一旁讓他們安靜安靜,殊不知,這一刻,我們多想讓他們吵吵鬧鬧呀

如果問我,這一路歐洲旅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或許我的回答不是教堂廣場市政廳,也不是鄉村田園雪山湖泊,而是在奧地利不知名鄉村遇到的三個孩子。這是我通過airbnb預定的一戶農家,位於奧地利阿爾卑斯山穀間一個不知名鄉村的郊外。 當我懷揣著忐忑的心,七繞八拐來到房東Eva家時,迎接我的是這三位小天使,旅途的疲勞與未知的忐忑一掃而空。他們騎著童車伴隨著我,興奮地說著聽不懂的語言,但當我聞著阿爾卑斯高山草場的清香,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時,一切未知與疲倦一掃而空。 Eva向我介紹廚房的使用須知,這時,女兒天真地問著媽媽: “為什麼這位叔叔不是英國人卻會說英語?” 差點沒把我笑噴。 這就是童真無邪吧。

Eva家附近有個牛棚,這小姑娘告訴我,他們在吃晚飯,不要打擾他們喔

一直以來,我想要的旅行,不是坐在大巴車上走馬觀花去幾個所謂的知名點,也不是n天自駕奔襲n+1個國家,而是用心體會和感受腳踏著的這片土地。或是去旮旯犄角閒逛,或是到百姓家裡竄門嘮嗑,因為這裡正在發生著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雖然沒有助推人類文明進步的舉足輕重,也沒有促進變革新社會制度的無可比擬,但確確實實是千百年人類文明長河中不可或缺的一筆。因為語言障礙,我們在異國他鄉的旅行多半淺嘗輒止。是這三個小天使讓我感覺旅行不再是模式化,他們的笑容與阿爾卑斯高山草場的清香一直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第7天 2015-09-28

清晨,從房間陽臺上望出去

這就是Eva家,一層住老人,二層住客人,三層自己住

對面的山坡上

說說行車吧。 總體感覺既緊張又放鬆。 緊張,緣於語言不通和交規不熟。好在帶的一台導航儀加手機導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路權和交通規則是保證車輛高速安全交互的保障。比如說有先行權,就放心大膽通過吧,不需要像國內行車那樣過路口“帶一腳刹車”;比如說基本的交通規則,超車、行車各走其道;比如說基本的行車禮儀:不加塞、不鳴笛、不閃燈。但他們也不傻,當你瞥見後視鏡中一輛形影不離、幾乎要貼到一起的車時,即使它不吵不鬧,無形中也釋放了巨大的壓力,讓你作出選擇:提速或讓行。 放鬆,緣於良好的交通秩序,不需要擔心加塞、隨意變道。即便是開錯道,大多數車輛會讓你先走。只要遵守規則,放心大膽地自己的路吧。

不過這一切並不是天朝人民的錯。古語: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資源的稀缺性導致了我們急躁、恐懼;叢林法則的盛行讓我們充滿暴戾之氣;公共管理的缺位讓我們劣幣驅逐良幣......

Eva把準備好的早餐擺在餐桌上,一早送孩子上學去。我們一行人伴著晨曦和滿眼的綠色用完了早餐。又是一陣拍照,不知不覺到了9點,Eva還沒回家,於是我給她發了一個資訊,告知我們要離開了,並感謝她的接待。過了1小時收到她的回復:

今天開始,就進入了奧地利的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Salzkammergut),這裡山巒重疊,湖泊星羅棋佈。優美的自然風景,曾吸引了無數藝術家和文人墨客。如今,這裡清新的空氣、清澈見底的湖水、以及名勝古跡和完善的運動設施,構成了人們理想的度假勝地。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柴油車

接近傍晚的戈紹,一派田園牧歌,住一晚是不錯的選擇

Gosausee唯一的客棧,必須要住湖景房

住宿不贈送啤酒...這是自購....

第8天 2015-09-29

這個湖也是個冷門湖

夜宿戈紹湖(Gosausee)邊唯一客棧,推開陽臺門,利用客房桌子椅子固定機器,拍星空。不一會兒就凍得哆嗦。 想起了之前在亞丁、在巴丹吉林、在古格拍星空的日子。半夜起床,扛著腳架,頂著寒風,餓著肚子,打著手電筒摸黑前行。怪不得現在怎麼拍都覺著沒當年那個味兒,原來受虐的機會沒了。

居然被我拍到一顆流星劃過夜空

在陽臺上曬了一個多小時的太陽,實在不捨得離開。先退房,把行李裝車上,再徒步Gosausee一圈。

這就是戈紹湖邊的唯一客棧

商業氛圍濃厚的點。秉承著“著名”景點不可久留的原則。到此一遊後,半小時走人

其實比起湖區的其它幾個湖泊來看,哈爾施塔特並無太多過人之處

相比較著名的哈爾施塔特,葛籣德爾湖要顯安靜許多。我們繞湖行駛大半圈,期間未看到一輛旅遊大巴車,只有三三兩兩悠閒散步的當地居民。

第24部007系列電影《邦德24》就在該湖畔取景

與Bad Ischl房東Ken

Ken和他的太太Karen經營著這家位於Bad Ischl近郊的田園旅舍。他告訴我,他們夫妻倆8年前從英國搬來奧地利居住,因為喜歡這裡的環境和天氣。他很喜歡我贈送給他的中國結,並回贈了一枚別在他帽子上的徽章。Ken說,這枚章對於他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因為他的家族姓是Falcon,就是這枚徽章上的雄鷹,而對面那座山就是這座旅舍對面的山。這枚章體現著他與奧地利的完美融合。

第9天 2015-09-30

從Bad Ischl到維也納路途中遇到的最後一個湖

進維也納之前,咱又去了一趟超市,採購好2天的食物。學著當地人的樣兒,切了500g的肉。回想起來,在歐洲這幾天逛超市所遇到的工作人員可真是熱情。 案例1.看我在比選2種牛奶猶豫不決,超市大媽主動跑過來告訴我哪種好(肢體語言),順便看了一下生產日期,硬生生從冷櫃最裡頭拿出一盒最新鮮的牛奶塞到我手裡。 案例2.買了幾隻蘋果,因為不熟悉規則,忘記在自助打秤台稱重貼價格標籤,沒法掃碼入帳。我們準備不要了,只見收銀員大媽和後面排隊的顧客說了幾句話後,就離開櫃檯,拎著我們挑選的蘋果去水果區域稱重,貼標籤,再回來入帳.... 案例3.在捷克某鄉村加油站便利店購買高速公路票,收銀阿姨不懂英語,我不懂捷克語。全程通過手機翻譯交流。當她明白了我不知道在哪個位置粘貼標籤時,就拿起我的標籤,填好車牌號,幫我直接帖在車擋風玻璃上。你要知道,後面還有好幾個人等著付錢結帳...

吵鬧的大堂讓我仿佛置身菜市場,不遠處是一對小情侶在和工作人員理論,沒有久留。它在國內百姓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實際上,這裡只不過是個商業演出的場所罷了,意味著,只要你出得起錢,就可以在這裡表演。所以,高水準的演出還得去國家歌劇院觀看。

歌劇院外,同步播放著演出視頻。沒有機會入內觀看的人,可以選擇露天觀看。

第10天 2015-10-01

入內參觀可以免費使用中文語音導覽。一早去人會少點。

美泉宮(Schloss Schönbrunn )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

走在維也納的街頭,耳邊傳來一曲熟悉的古典音樂。循著聲音而去,發現一個泥瓦匠正在修補市政廳的外牆,他動作輕盈而歡快,嘴裡哼著小調。而他的不遠處,一堆砂石邊擺放著一台老舊的收音機。果然是音樂之都,美妙的音樂正是從這裡傳出。音樂,不分社會階層、種族信仰、教育文化,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人人都可以享有。

第11天 2015-10-02

布傑約維采是一座迷人的中世紀老城,有一個巨大的老城廣場——普熱美斯鄂圖卡二世廣場。廣場是個長方形,邊長133米,被包圍在五彩繽紛的巴羅克式建築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之中,四周環繞著18世紀的長廊,其中一條堪稱歐洲最大。 此外,布傑約維采還是一座啤酒之城。正如捷克西部城市比爾森(Pilsen)出產的啤酒叫皮爾森(Pilsner)一樣,Budweis出產的啤酒也被稱為Budweiser(百威)。實際上,美國啤酒製造商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的創始人之所以在1876年為自己的啤酒選擇“百威”這個名字,就因為它是優質啤酒的同義詞。自19世紀末以來,兩家啤酒釀造商就一直在使用同一個名字,而關於這個品牌的商標權官司也打了一個世紀之久。

與Český Krumlov房東Tereza

其實,嚴格的來說,Tereza並不算是房東,房東是她的boss,Karolina,她經營一家旅行社,所以腦子靈活,做起了Airbnb生意。所以當時和房東碰面時,迎面走來的是個姑娘,我就感覺不對勁。不過年輕姑娘也好,都說捷克盛產美女,這回總算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美女了。Tereza比照片上看起來要美,身材也沒有西歐人那麼高大魁梧。估計是英語不好的緣故吧,她很斯文地向我介紹了房屋的使用須知,雖然交流不多,但當我提出合影留念時,她爽快的答應了。看到美女一激動就忘記贈送小禮物了,不然估計晚上可以約出來喝一杯,再深入交流交流

第12天 2015-10-03

可惜天空不作美

在這座熱鬧的小鎮,我甘願做一盆安靜的太陽花。給一點陽光,我就燦爛。

所謂的標準照

推薦入內參觀,裡面琳琅滿目的收藏品:槍支、火炮、冷兵器、陶瓷、地毯、各種華麗麗的物品,看了以後,突然間覺得美泉宮內的擺設弱爆了。入內參觀門票150CZK/人,由導遊帶領著進入,講解分捷克語、德語和英語,也有提供中文講解文稿

城堡位於赫盧博卡(Hluboka Nad Vltavou)旁邊的山地上,伏爾塔瓦河靜靜地從山腳下流過。最初,這座城堡吸引我的是它白色的外表,這異同與一般所見到的城堡。這座城堡原為捷克波希米亞國王鄂圖卡二世的私人領地,最早建於13世紀。隨著領地主人的更替,城堡的風格不斷被改建。最初是一座哥特式建築。1561年赫拉德茲家族(Hradec)購得此城堡,兩年後將城堡進行改建,加入了文藝復興建築風格。1661年,城堡為德國商人施瓦岑貝格家族(Schwarzenberg)所有,該家族有龐大的資產,因此兩次對城堡進行了改建,為城堡加入了巴羅克和新哥特式藝術風格。十九世紀中期,王子阿道夫二世和他妻子伊蓮諾拉(Eleonore)從英國回來,決定仿照英國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改建為一幢新哥特式的建築,並從維也納邀請了名建築師比爾 (Franz Beer)來主持重建工作,將原來的巴羅克式改為新哥特風格(Tudor Gothic)。從一八四零年開始至一八七一年,整整花了三十一年才完工,造就了這個波希米亞最漂亮的城堡。

泰爾奇是捷克共和國摩拉維亞南部的一個城鎮,199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到了泰爾奇已經是下午四點。房東Miluše的兒子帶著我們來到廣場,這些類似於中國 “牌坊”的建築位於其中心廣場,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相機倚在橋的護欄上,將就著拍了張

與房東Miluše合影;豐富的早餐;房東年輕時候的照片

別看她現在身體發福,但年輕時候一定是個美女。雖然這戶人家的住宿條件不是最好,但她一定是最心細的房東。我們入住時,她已經在房間裡放好了當地產的礦泉水、麵包,冰箱裡還有牛奶和優酪乳,這些都是免費供應;聽說我要去超市買東西,她的先生主動說開車帶我去,讓我不要自己開了;她的兒子帶著我們去小鎮的廣場上溜達,他告訴我他有6個兄弟姐妹,1個在布魯諾(Bruno),1個在斯德哥爾摩,1個在布拉格,自己是現役軍人,有空的時候在家幫助母親打理客房。小鎮有三千人,夏天的時候會有六千人。 不得不提,這家的早餐是此行最豐盛的。你要知道。5個人一晚加早餐的住宿費才¥303...感謝Airbnb。

第13天 2015-10-04

逛超市是每天的必修課,順便考查一下各國各地的物價水準;我用谷歌翻譯app翻譯成捷克語對超市大媽說,拿最好的腸子來

每去超市,牛奶和麵包是必購的。在德國奧地利,1L裝最便宜的鮮牛奶基本在0.6€左右,而在捷克,最貴的牛奶也就0.92€上下,折合人民幣7元都不到。牛奶真是比水還便宜。

布拉格城堡夜景

Petr雖然是名外匯交易員,但他濃重的捷克英語著實讓我很頭疼。通過連蒙帶猜,我算是聽懂了他電話中提到的下午三點check-in。如果說賓士在德國不限速高速公路上是一種樂的話,那麼龜速在Prague老城區蜿蜒曲折小路就是一種痛,單行線痛,無處停車更痛。萬惡的Blue Zone只能讓我望著空停車位置乾瞪眼卻不敢停。好在Petr為我聯繫了50米處一家酒店的地下停車位,雖然這是我有生以來消費的最貴一筆停車費(790CZK/晚*2=1560CZK≈¥416),但仍然覺得值。因為布拉格老城區和小城區的停車位大多數都是藍色框,這意味著非本地牌的車輛不能停,否則就會吃罰單。 Petr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大個靦腆,特別是他笑起來特憨厚。這房東陪伴我來到酒店地下停車庫,主動要求拎最重的行李箱,吭哧吭哧上4樓公寓。他驕傲的告訴我,這是他祖上傳下來的老宅子,15世紀造的。我想,要是在國內,這麼老的房子多半已經在博物館了,怎麼還有可能住一晚呢?

雖然這一趟預定的住宿地幾乎都有廚房,但我們也沒有放棄當地美食。每到一個國家,都會選擇去當地餐館吃一頓或者打包。 在布拉格,房東Petr告訴了離公寓不遠處有家老店,做烤豬肘很不錯。所以我接連去了兩次,每次都選則一個烤豬肘打包(249CZK)。以至於第二次去,服務員看到我就直接微笑著說 “The same?”.... “Yep....” 烤豬肘當然要配捷克著名的比爾森啤酒啦

比爾森啤酒、烤豬肘、烤豬肋排

第14天 2015-10-05

突然間一隻大鳥闖入鏡頭

查理橋始建於1357年,1400年竣工,橫跨布拉格市伏爾塔瓦河。橋是遵照捷克國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橋。大橋長520米,寬10米,有16座橋墩,兩端是兩座塔樓。大橋連接著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也是歷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西元1393年,牧師約翰·內波穆克(John of Nepomuk)拒絕向波西米亞國王瓦茨拉夫四世透露王后若菲耶單獨向他告解的秘密,從而導致惱羞成怒的國王派人將他從橋上拋進河裡而殉難。等到了十八世紀,約翰被尊奉為聖者,亦被當成是查理大橋的守護神。據說,約翰死去後在其聖體上方閃現出了五顆星,這也是雕塑家將他的頭頂上方添加上五顆星的緣故。 這位聖約翰是天主教會中第一位因堅守告解保密而成為殉道者的。那個與皇后偷情的男人到底是誰,幾百年過去了,除了皇后與聖約翰,再沒有人知道。聖約翰把皇后紅杏出牆的秘密深埋在心底,縱使被割去舌頭也沒有說出一個字。作為牧師,他保持了神的使者的聖潔;作為朋友,他贏得了包括皇后在內所有捷克人的信任與尊敬。從那時起,聖約翰成了所有出軌或不出軌女子的守護神。再後來,人們相信,只要用心撫摸雕像,就會得到夢想中的幸福。

11點後可以登塔,俯瞰布拉格老城

老城廣場

聽說布拉格街頭的貨幣兌換點有很多陷阱,一是匯率不划算,二是還要手續高額的手續費。所以我們選擇了捷克商業銀行(KB)的ATM機器直接用國內銀聯借記卡取現,匯率按照當日銀行外匯牌價結算。在克魯姆洛夫的老城、在泰爾奇的老城,也都能找到KB銀行的ATM機身影。華夏銀行卡每天有一定免手續費的次數。ATM機,先吐卡再吐鈔。

其實,布拉格還有很多值得去細細品味的地方,比如說高堡(Vyšehrad Citadel),這是布拉格城市的發源地,可以俯瞰布拉格全城。還有一片墓地,全捷克最有身份地位的名人家族都長眠於此;比如說瓦茨拉夫廣場(Wenceslas Square),這是發生“布拉格之春”的地方;比如說國家博物館...只能下次再來了

第15天 2015-10-06

這次特意將布拉格的住宿安排在小城區,離查理大橋才400米,目的就是方便早起拍日出。沒想到今天要離開布拉格,天空開始給力了。趕緊提上相機,一陣補拍。

查理大橋日出。 因不慎闖入某亞裔美國阿姨廣角視野,被其爆粗口“Asshole”。儼然一副“此橋是我開,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盛氣淩人之勢。

這一天,拍完查理大橋後,就駕車離開布拉格,直奔柏林,中途經停德累斯頓(Dresden)的軍事博物館,路程約360KM。期間,在捷克有一段路需要離開高速。所以,經驗告訴我們,路途時間必須充裕,一定要在Google地圖計算出的時間上再加1小時或者更多。 在捷克通往德國的高速公路捷克境內的最後一個出口處,我將車開下高速,在邊境的小鎮上把汽油加滿,因為就柴油價格來說,捷克至少比德國便宜0.3€/L。剛好邊上有個大型超市,可以把手頭剩餘的捷克克朗用完,也看到了好多德國牌照汽車過來購物。

德累斯頓軍事歷史博物館是德國武裝部隊官方中心博物館,也是德國最大的博物館,展品可以追溯到1300年前,其中包括納粹時期和冷戰時期的展品。 門票5€,週三閉館

幾十年前,這些鋼筋水泥牆成為了136條鮮活生命的不歸路。在柏林牆傳說裡,有眼淚、有悲壯、有無奈、但同樣也有幽默、滑稽和令人含淚微笑的故事。 這些遺留下來的柏林牆,除了紀念或是成為藝術家創作的場所外,更多的是讓後人思考,如何避免這些人為慘劇的發生。

在參觀完柏林牆後,按照租車合同,今天晚上8點前要把陪伴了14天的車歸還。在還車前,把油加滿,並保留最後一次加油小票(雖然最後沒要求出示)。按照導航,順利把車開到了柏林市中心的AVIS網點,還車位置位於地下車庫2層。有工作人員會對車輛進行粗略的檢查,如果沒有當場指出問題的話,你就可以放心離開了,也不會給你出示什麼單據憑證,因為有信用卡預授權呢,咱跑不了。值得注意的是,還車前還是儘量把車內部整理清潔一下,特別是腳墊上殘留的明顯的垃圾,也別忘了把車裡個人物品帶走。我就是因為忽略了手機支架,而又折返回去拿。

第16天 2015-10-07

這一天開始依靠公共交通。柏林交通通票,24小時,6.9€/人。輕軌、地鐵、巴士、有軌列車統統可以坐。

柏林特有的交通信號小人

不得不說,這一路的陰雨天太多了

門票5€,中文語音導覽3€ 展品非常豐富,從古代的日爾曼民族到現代的德意志,都詳細介紹。認真觀看,一天都不夠

第17天 2015-10-08

與Berlin房東Ivo

Ivo是個電影製片人,真人要比頭像上看起來熱情許多,你瞧,為了與我合影,特意俯下身子。 他在約定的時間,準時出現在公寓門口,並且為我支付了停車費。他說他有三個孩子,最大的已經12歲了,和她媽媽住一起,他現在和女朋友住在附近不遠處。經常會坐火車去布拉格看看老爸,他在布拉格城堡不遠處開了一間畫廊。 在德國的最後一天,柏林下起了小雨。Ivo說,柏林秋冬的天氣就是這樣糟糕。 Ivo為我約了一輛到TXL機場的計程車,送我下樓,他告訴我,25€足夠了。 Tschüss....

柏林有三個機場,乘坐飛機得看清楚是哪個機場。漢莎航空在TXL,市區過去半個小時。機場規模不大,類似於咱們一個縣級市的機場吧。

離開歐洲大陸前最後一項艱巨的可選任務就是退稅。關於退稅,有太多的攻略網可以搜到,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情況又有所不同。比如說TXL機場托運行李中如有需要退稅的物品,需要先到托運行李櫃檯辦妥托運手續後再去海關蓋章。實際情況是,先去海關蓋章再去辦理托運。海關官員沒有開箱查驗,就問了一下行程就蓋章了,沒有排隊。 在布拉格購買了2件玻璃花瓶,已經先期在布拉格市區選擇了現金退稅。所以在TXL只需要蓋上海關章,並投遞至Global Blue信箱即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