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人行,必有我師” 誰是至聖先師孔子的老師?

孔子認為“學無常師”, 強調“三人行, 必有我師”。 相傳他曾訪樂於裝弘, 學琴于師襄, 問禮於老聃。

萇弘, (西元前582?一前492)字叔, 又稱萇叔, 四川資州(今內江市資中縣)人。

萇弘是“以方術事周王”之賢士, 在周王室大臣 劉文公手下任大夫一職。 萇弘博學多才, 知天文地理, 精星象音律, 常與 周景王交往, 孔子在 齊國久仰其名其才, 于 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前往 周國造訪萇弘, 求教 韶樂與 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

師襄, 春秋時魯國的樂官。 擅擊 磬, 也稱擊磬襄。 也有一說是衛國樂官, 亦稱師襄子。

孔子向師襄子學琴, 學了十天仍沒進步, 師襄子說:“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 ”孔子說:“我已經熟悉樂曲的形式, 但還沒有掌握方法。 ”過了一段時間, 師襄子說:“你已經會彈奏的技巧了, 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 ”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曲子的意境。 ”過了一段時間, 師襄子說:“你已經領會了曲子的意境, 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 ”孔子說:“我還不瞭解作者。 ”又過了一段時間, 孔子神情儼然, 仿佛進到新的境界:時而莊重穆然, 若有所思, 時而怡然高望, 志意深遠;孔子說:“我知道他是誰了:那人皮膚深黑, 體形頎長, 眼光明亮遠大, 像個統治四方諸侯的王者, 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聽到後,

趕緊起身再拜, 答道:“我的老師也認為這的確是《文王操》。 ”

孔子一生曾多次向老子問禮。

第一次是在孔子17歲時, 即魯昭公七年(前535年), 地點在魯國的巷黨。 據《水經注·渭水注》載:“孔子年十七問禮於老子”。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

地點在周都洛邑(今洛陽)。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孔子適周, 將問禮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 其人與骨皆已朽矣, 獨其言在耳。 君子得其時則駕, 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吾聞之, 良賈深藏若虛, 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態, 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者, 若是而已。 ’”

孔子問禮於老子後, 對老子有很高的評價。 “孔子去, 謂弟子曰:‘鳥, 吾知其能飛;獸,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 遊者可以為綸, 飛者可以為矢曾。 至於龍, 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吾今日見老子, 其猶龍邪!’”

第三次是孔子53歲時, 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 地點在一個叫沛的地方。 《莊子·天運》:“孔子行年五十一而不聞道, 乃南之沛見老聃”。

沛之地望在何處地, 關係到孔子見老子的具體地點。

第四次在鹿邑, 具體時間不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