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了減少塑膠污染,科學家想用蝦殼做塑膠

每年, 美國會產生3400萬噸塑膠垃圾, 其中只有7%的垃圾能被迴圈使用。 目前, 大西洋已經形成了一個塑膠垃圾帶, 該垃圾帶堪比大太平洋垃圾帶。

在北冰洋, 魚類每年預計攝入24,000 噸塑膠垃圾。 但現在, 在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的努力下, 地球上最豐富的有機材料之一可能讓我們的海洋避免變成永久垃圾場的厄運。

來自哈佛的韋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用一種名叫殼聚糖的物質, 開發了一種可以完全降解的生物塑膠。 所謂殼聚糖是一種在蝦殼、昆蟲外骨骼、真菌細胞和蝴蝶翅膀中發現的一種殼質材料。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蝦殼中提取殼聚糖, 畢竟, 蝦殼是一種很容易在海鮮產業中獲得的廢料。 接著, 他們採用傳統的製造技術將蝦殼製作成廉價、但可完全實現生物降解的產品。 這些產品包括手機、蛋品包裝紙盒, 甚至棋子等。

研究人員把這種前景光明的新型塑膠的第一版叫做“謝粒可”(shrilk)。

最初, 這種塑膠是由殼聚糖和一種從絲綢中提取的蛋白質結合製成的。 後來, 研究團隊用木粉代替了絲綢製品, 因為木粉是一種在木材加工中產出的廉價廢品。 然而, 目前, 科學家還不知道最終要給這種新型塑膠起個什麼正式名字。 這種塑膠的成品是透明的, 看起來和傳統的塑膠非常相似。 和天然的蝦殼一樣, 這種目前名叫“謝麗可”的塑膠即使在濕的時候也非常堅韌, 同時也很有彈性。

以前, 人們嘗試過從植物材料中獲取生物塑膠, 但生產這種塑膠的成本非常昂貴, 而且不能完全降解。 這種名為“謝粒可”的塑膠卻在幾周之內就完全降解了。 實際上, 由於蝦殼中富含許多營養物質,

如果把一粒植物種子放進正在降解的蝦殼中, 它就會發芽。 研究團隊開發“謝粒可”的目的是讓它最終全面替代傳統塑膠, 其應用範圍可小至垃圾袋、尿布、包裝材料, 大至使用鑄造和注射成型技術而成的大型3D物件。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 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如需轉載請訪問http://rightknights.com/pub/pub_author?greatAuthor=CIHHF&type=0獲得合法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