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世民喝毒酒沒死,趙光義下毒成功,兩個人都當了皇帝

毒酒是個壞東西, 因為他可以毒死人, 古往今來, 有多少個皇帝、大臣、豪傑死于毒酒, 但同時毒酒又是個好東西, 對於必須要死的人, 毒酒能夠留個全屍, 比砍頭要好多了。

歷史上死于毒酒的皇帝有很多, 比如漢朝就有很多皇帝死于毒酒, 唐朝和宋朝兩個太宗皇帝, 都與毒酒有關, 只不過唐太宗是喝毒酒的那個, 而宋太宗則是下毒的那個。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有記載:

建成夜召世民, 飲酒而鴆之, 世民暴心痛, 吐血數升, 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 上幸西宮, 問世民疾, 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

自今無得複夜飲!

也就說, 李建成曾經晚上宴請李世民, 想用毒酒殺了李世民, 李世民喝酒後吐血數升, 被李神通扶回了西宮, 這件事情驚動了李淵, 還來到西宮噓寒問暖, 末了不痛不癢的告訴李建成, 秦王不能喝酒, 以後不能晚上喝酒了。

當然, 你會說孤證不立,

其實這個事件在《新唐書》、《舊唐書》中都有記載, 所以這個事情應該是真實的, 當然, 李建成不會傻到在自己寢宮裡毒死自己的親弟弟, 即使成功, 李建成也背負了殺弟之名, 況且還有李元吉黃雀在後, 所以李建成下毒的時候, 應該是少了劑量, 所以李世民才會吐血數升, 但是沒死, 這或許跟李世民常年打仗, 身體強壯有關。 這告訴我們什麼?這告訴我們要有豐富的醫學和化學知識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如果李建成有趙光義的本事, 那麼當皇帝的或許就是李建成了。

相比李建成, 趙光義可就老道多了, 趙光義利用金匱之盟發展了自己的勢力, 雖然沒有立為太子, 但是卻當上了開封府尹, 並且封了晉王, 五代及宋朝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那就是既是開封府尹又是親王, 那麼就是默認的太子, 趙光義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 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趙匡胤想要除掉趙光義, 卻已經是尾大不掉。

趙光義是通過什麼事件登上皇位的?那就是傳說中的燭影斧聲, 為什麼說是傳說中的呢?因為正史中沒有記載,

《宋史·太祖本紀》上只簡略的記載:“癸醜夕, 帝崩於萬歲殿, 年五十, 殯於殿西階。 ”這裡既沒有說宋太祖是正常死亡, 也沒有說是非正常死亡。 史書中這樣記載, 只能認為他是正常死亡, 但是即位的人卻是趙光義, 這就讓人懷疑, 趙匡胤死的時候, 他的長子趙德芳已經成年了, 所以很多人懷疑趙匡胤是被趙光義害死的。

《宋史紀事本末》:

冬十月, 帝有疾。 壬午夜, 大雪, 帝王召晉王光義, 囑以後事。 左右皆不得聞, 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 若有遜避之狀。 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 俄爾帝崩時漏下四鼓矣。

這裡就講了燭影斧聲的經過, 當然還有司馬光《涑水紀聞》也記載了此事, 不過是趙匡胤肯定不是用斧頭劈死的, 不然屍體有異樣, 趙光義也無法繼承皇位啊。 如果說趙匡胤的死跟趙光義有關, 又不是斧頭劈死的, 那麼我們只能猜測, 趙匡胤是被毒酒毒死的, 因為趙光義是個用毒高手。

蔡絛《鐵圍山叢談》記載,宋徽宗巡遊皇宮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沒命名的倉庫,原來是宮中藏毒藥的倉庫。庫內的毒藥分為七等,鴆排在第三等,最厲害的一種“鼻嗅之立死”。相傳就是宋太宗趙光義留下來的,據說後蜀降王孟昶是被毒死的,南唐後主李煜也是喝了毒酒死的,那麼宋太祖趙匡胤也難以倖免,不過這些都沒見於正史,這大概得益于趙光義在當皇帝的時候掩飾的好吧,史書中多次記載趙光義曾經干預史書的編寫,雖然沒有史料證明,但是以上種種,我們不難得出趙匡胤如果死于趙光義之手,那麼下毒是最好的辦法了。

唐太宗和宋太宗兩個人都以不同的手法當上了皇帝,只不過唐太宗是被暗算的那個,而宋太宗是暗算的那個,唐太宗最終以玄武門之變奪得了皇位,而宋太宗登上皇位的方法則成了千古之謎,如果真的是我們的分析,趙光義是用毒藥的話,那麼說明趙光義絕對醫學和化學都很好,才能如此精確的掌握劑量,而李建成顯然不善於此道,才導致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蔡絛《鐵圍山叢談》記載,宋徽宗巡遊皇宮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沒命名的倉庫,原來是宮中藏毒藥的倉庫。庫內的毒藥分為七等,鴆排在第三等,最厲害的一種“鼻嗅之立死”。相傳就是宋太宗趙光義留下來的,據說後蜀降王孟昶是被毒死的,南唐後主李煜也是喝了毒酒死的,那麼宋太祖趙匡胤也難以倖免,不過這些都沒見於正史,這大概得益于趙光義在當皇帝的時候掩飾的好吧,史書中多次記載趙光義曾經干預史書的編寫,雖然沒有史料證明,但是以上種種,我們不難得出趙匡胤如果死于趙光義之手,那麼下毒是最好的辦法了。

唐太宗和宋太宗兩個人都以不同的手法當上了皇帝,只不過唐太宗是被暗算的那個,而宋太宗是暗算的那個,唐太宗最終以玄武門之變奪得了皇位,而宋太宗登上皇位的方法則成了千古之謎,如果真的是我們的分析,趙光義是用毒藥的話,那麼說明趙光義絕對醫學和化學都很好,才能如此精確的掌握劑量,而李建成顯然不善於此道,才導致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