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考試更講究公平,15次沒考上破格錄取,官二代另出考題

導讀:公平是廣大人民群眾都想要的兩個字, 要說現在最公平的地方。 那應該就是在考場了, 特別是高考等重要考試都是非常公平的。 其實, 在古代, 古人考試也講究公平, 而且做得不一定比現代人差, 甚至比現代更為公平。

古代科舉考試分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被錄取後, 對應身份是舉人、貢士、進士。 唐代“貢士之法, 多循隋制。 上郡歲三人, 中郡二人, 下郡一人, 有才能者無常數。 ”按照這推算, 錄取比例是5萬挑一。 《新唐書·選舉志上》記載“歲取登第者三十人, 苟無其人, 不必充其數。 ”

到了宋朝, 文論是選拔還是其他方面都是中國歷代最為公平的。 這個看似懦弱的王朝, 但其實宋朝的文化、經濟、科技都是我國歷代的巔峰。 民心在這個朝代也開始被重視, 公平也開始真正走向民間。 宋初趙匡胤規定:凡應試15舉以上未被錄取的, 可不再經過考試, 特賜本科出身, 換句話說就是可以破格錄用。

明朝這個非常“剛”的朝代, 看似虐暴, 沒有人性, 實則相反, 明朝皇帝幾乎沒有昏君。 “無兩宋之貨幣, 漢唐之和親, 太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也成為大明王朝的名片。 崇禎皇帝死前說““任賊分屍, 勿傷百姓一人”。 這句話感動了數百年的中國人。

而明朝的科舉制度也比較公平, 因南北差異, 每次都出兩套卷子, 南北各一套。 朱元璋於洪武十七年頒佈詔令, 要求“不拘額數, 從實充貢”。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科舉的人數不限, 錄取的人數也不限, 直到官位滿了為止。 而永樂16年, 錄取率高達7.5%。

目前的取用雛形應該是來源於清朝, 當康熙決定按省的大小、人口多少來分配錄取人數。 而卷子也五出八門, 分為官民、官商卷子。 這官二代另考卷子, 不與寒門競爭。 可以說, 在古代科舉考試中, 清朝的錄取基本上讓各個階層學子都有入仕的機會, 相對來說最公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