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都說王保保厲害,但你知道這位為元朝殉國的漢人名將嗎?

【一二二三 寫正史的工科生】

文:李彥

堅持乾貨, 歡迎關注

轉載分享請私信, 盜文抄襲必究!

閩中豪傑陳友定

陳友定雕塑

提起元末,

除了遼闊的國土面積, 常引起爭論的便是遊牧民族統治下激烈的民族矛盾。 很多人的印象之中, 元末民不聊生, 當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振臂一呼, 天下漢人便雲集回應。

可是真正去查閱相關的史籍, 我們會發現元末漢人或者說普通民眾的生活雖說確實艱難,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漢民曾為蒙元盡職盡忠。 如兗國複聖公(顏回)五十七代孫顏瑜, 元統左榜狀元李齊等都為元朝盡忠殉國, 甚至朱元璋主要謀士劉基早年都曾為元廷官員、試圖匡扶社稷。

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 則是多次擊敗陳友諒和朱元璋部將, 維護元廷在福建的統治, 最終為蒙元獻身的漢人軍事統帥陳友定。

一 、連敗陳友諒

陳友定名字和陳友諒僅一字之差,

但絕無任何親緣關係。 前者來自於福清, 是地地道道的“湖建”人, 而陳友諒籍貫則是湖北沔陽(今仙桃)。 更有意思的是陳友定的軍事生涯, 便是從擊敗陳友諒部將鄧克明而聲名鶴起。

陳友定與陳友諒唯一相同的地方便是二人均出身於貧苦家庭, 但與打魚為業的陳友諒選擇造反之路不同, 農家子弟陳友定卻畢生為守護元朝而戰。 少時的陳友定為人豪邁、行俠仗義, 贏得了家鄉人的尊敬。 到了元順帝至正年間, 天下大亂之時, 友定憑藉其多年積累的聲望, 率領家鄉子弟前往汀州應徵剿匪。

至正二十七年全國形勢圖

陳友定初入戰場便發揮了超乎常人的軍事天賦, 接連平定汀州周圍叛逆, 保一境安寧, 因功被提拔為清流縣尹, 成了一方父母官。 而福建地區山多人稀, 境內丘陵連壑, 在元末時期並未並未得到大規模開發, 其戰略地位相較于江淮浙東等主要產糧區, 重要性就差了許多。 所以在元末天下大亂之時, 閩中一代並未遭受較多兵災。

到了至正十八年,

成為天完政權的實際掌權人陳友諒勢力極強, 東西擴張迅速, 這時便將眼光瞄向了福建。 這年五月, 陳友諒遣其部將鄧克明舉偏師進軍閩地, 幾無準備的元廷福建官員倉促之下難以應付, 鄧克明迅速攻破福建“八府”之一的邵武。 同年十一月, 乘勢攻克汀州府。

作為汀州府下屬清流縣尹的陳友定旋即召集鄉勇官兵, 主動出擊前來征討的鄧克明部, 在鄧軍立足未穩之時, 友定抓準時機率領部眾大舉偷襲。 而鄧克明未曾料到閩地竟有如此英勇人物, 而且其所率之兵也並非精銳, 所以被一戰擊破, 大敗而歸。 得勝後的陳友定旋即揮師跟進, 一直打到閔贛邊界的寧化才收兵返回。

不甘失敗的陳友諒于第二年再次派鄧克明率兵進攻福建,

有了上次的教訓後, 鄧克明所領軍隊實力有較大提升。 大軍初進之時, 勢如破竹, 鄧克明一路攻城掠地, 相繼拿下永豐、甯都、甯化、寧昌、汀州等地, 元軍根本無法抗衡, 鄧軍乘勢猛攻建寧。

陳友諒雕塑

元廷眼看福建全境將要淪陷, 情急之下想起了此前發揮出極強軍事實力的陳友定, 連忙將其提拔為汀州路總管,命其火速救援建寧。陳友定不負眾望,于當年八月接到檄文後便立即整軍前往,兩軍在建寧城前遭遇發生激戰,友定一馬當先再次連破鄧克明數十營盤,迫使起潰敗直奔江西而逃。陳友定一鼓作氣,將福建全境再次收復,元廷因功大將其升為福建行省平章。

二、斬殺朱元璋部將

出身于農家的陳友定因為軍事實力突出,實際上已經成為福建的主要掌權人,福建八郡已經全部被其據為己有。此時的元廷正忙於平定中原、江淮的叛亂,友定實際上已成軍閥割據之勢,但對手下極為心狠的他卻擁有對元廷一片赤誠之心。

元廷的生存主要依賴于江浙一帶的漕運,當時名義上投靠元廷的張士誠、方國珍分別佔據了浙西、浙東等主要產糧區,雖然時有河運、海運向元大都輸送糧草,但因戰亂以及刻意為之,實際情況下這些糧食都很少能夠抵達大都。唯獨據守閩地的陳友定每年固定從海路輸送數十萬石糧食運往大都,雖然路途艱辛,但也能有十分之三四能夠抵達。這些糧草物資事關元朝存亡,元廷上下因此也大為感激,常下詔讚揚。

朱元璋畫像

此後朱元璋於至正十八年遣胡大海攻下浙西重鎮婺州(金華),與陳友定接壤後便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衝突。陳友定率先進攻處州,參政胡深將其擊敗後順勢進攻福建八郡。但當時朱元璋正與陳友諒激戰,無暇派遣過多兵力進攻戰略地位較次的閩地,胡深這一支明軍變成孤軍深入。

陳友定抓住明軍不熟悉閩地這一劣勢,派遣其手下大將阮德柔領兵四萬屯駐在胡深背後的錦江,自己率領絕對優勢兵力從正面對明軍發動猛攻。明軍兵少勢弱,最終不敵,胡深也被陳友定俘獲處死。朱元璋聽聞這一路明軍大敗後極為震怒,但又因此時與陳友諒、張士誠交戰正處關鍵時期,無力于東南方向再起兵端,只能派軍駐守金華,以防不測。

而後朱元璋於至正二十四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相繼消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後,整個長江中下游再無敵手。至正二十七年正月,朱元璋遣徐達、常遇春北伐元廷,同時命湯和、李文忠、廖永忠等率軍三路直擊福建,陳友定迎來了其人生中最後一戰。

三、為元慷慨殉國

明軍先遣使勸降,熟料陳友定竟將明使斬殺,滴其血與部將盟誓,誓死守護福建為元廷效忠,“吾曹並受元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湯和等見招降不成,便不再猶豫舉兵揮進,這三路明軍都屬精銳,憑福建一省之力難以抗衡,縱然陳友定有天縱之才,覆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一代名將湯和

陳友定將部眾分別守護福州、延平等地,已處絕境的他決心與明軍決一死戰。明軍在攻克福州後,迅速包圍陳友定所在的延平,湯和等人沒有給陳友定任何喘息的機會,趁延平城內慌亂之時迅速發動總攻,元軍無力抵抗紛紛投降。

友定見大勢已去,不願成為明軍俘虜,退入內堂服藥自殺。但老天並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也許是福建氣候濕潤是藥品受潮,陳友定並沒有因此安然死去,最終被明軍俘獲送往南京。

福建全境地形圖

朱元璋見到陳友定便厲聲責斥,熟料陳友諒正色道:“國破家亡,死耳,尚何言。”一心為國求死的陳友定言辭毫不畏懼,朱元璋恨其殺害部將胡深,大怒之下將友定父子一同斬殺,大元忠魂就此倒下。

元朝是中華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政權,但享國九十餘年中未能採取正確的措施消弭漢蒙兩族間的隔閡,最終導致國家覆亡。正因如此,對於明朝末年為國殉亡的將領大臣,大家都是心神崇敬,而相對於為元朝殉國的陳友定等人卻是瞭解甚少。

倘若站在傳統觀點上,陳友定之忠義應當同孫傳庭等人一樣受到人們的祭奠和推崇,但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縱然對其有所瞭解者也是諱莫如深。

本文僅梳理陳友定為元一生所為,至於更多的評判,還是交給大家吧。

連忙將其提拔為汀州路總管,命其火速救援建寧。陳友定不負眾望,于當年八月接到檄文後便立即整軍前往,兩軍在建寧城前遭遇發生激戰,友定一馬當先再次連破鄧克明數十營盤,迫使起潰敗直奔江西而逃。陳友定一鼓作氣,將福建全境再次收復,元廷因功大將其升為福建行省平章。

二、斬殺朱元璋部將

出身于農家的陳友定因為軍事實力突出,實際上已經成為福建的主要掌權人,福建八郡已經全部被其據為己有。此時的元廷正忙於平定中原、江淮的叛亂,友定實際上已成軍閥割據之勢,但對手下極為心狠的他卻擁有對元廷一片赤誠之心。

元廷的生存主要依賴于江浙一帶的漕運,當時名義上投靠元廷的張士誠、方國珍分別佔據了浙西、浙東等主要產糧區,雖然時有河運、海運向元大都輸送糧草,但因戰亂以及刻意為之,實際情況下這些糧食都很少能夠抵達大都。唯獨據守閩地的陳友定每年固定從海路輸送數十萬石糧食運往大都,雖然路途艱辛,但也能有十分之三四能夠抵達。這些糧草物資事關元朝存亡,元廷上下因此也大為感激,常下詔讚揚。

朱元璋畫像

此後朱元璋於至正十八年遣胡大海攻下浙西重鎮婺州(金華),與陳友定接壤後便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衝突。陳友定率先進攻處州,參政胡深將其擊敗後順勢進攻福建八郡。但當時朱元璋正與陳友諒激戰,無暇派遣過多兵力進攻戰略地位較次的閩地,胡深這一支明軍變成孤軍深入。

陳友定抓住明軍不熟悉閩地這一劣勢,派遣其手下大將阮德柔領兵四萬屯駐在胡深背後的錦江,自己率領絕對優勢兵力從正面對明軍發動猛攻。明軍兵少勢弱,最終不敵,胡深也被陳友定俘獲處死。朱元璋聽聞這一路明軍大敗後極為震怒,但又因此時與陳友諒、張士誠交戰正處關鍵時期,無力于東南方向再起兵端,只能派軍駐守金華,以防不測。

而後朱元璋於至正二十四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相繼消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後,整個長江中下游再無敵手。至正二十七年正月,朱元璋遣徐達、常遇春北伐元廷,同時命湯和、李文忠、廖永忠等率軍三路直擊福建,陳友定迎來了其人生中最後一戰。

三、為元慷慨殉國

明軍先遣使勸降,熟料陳友定竟將明使斬殺,滴其血與部將盟誓,誓死守護福建為元廷效忠,“吾曹並受元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湯和等見招降不成,便不再猶豫舉兵揮進,這三路明軍都屬精銳,憑福建一省之力難以抗衡,縱然陳友定有天縱之才,覆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一代名將湯和

陳友定將部眾分別守護福州、延平等地,已處絕境的他決心與明軍決一死戰。明軍在攻克福州後,迅速包圍陳友定所在的延平,湯和等人沒有給陳友定任何喘息的機會,趁延平城內慌亂之時迅速發動總攻,元軍無力抵抗紛紛投降。

友定見大勢已去,不願成為明軍俘虜,退入內堂服藥自殺。但老天並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也許是福建氣候濕潤是藥品受潮,陳友定並沒有因此安然死去,最終被明軍俘獲送往南京。

福建全境地形圖

朱元璋見到陳友定便厲聲責斥,熟料陳友諒正色道:“國破家亡,死耳,尚何言。”一心為國求死的陳友定言辭毫不畏懼,朱元璋恨其殺害部將胡深,大怒之下將友定父子一同斬殺,大元忠魂就此倒下。

元朝是中華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政權,但享國九十餘年中未能採取正確的措施消弭漢蒙兩族間的隔閡,最終導致國家覆亡。正因如此,對於明朝末年為國殉亡的將領大臣,大家都是心神崇敬,而相對於為元朝殉國的陳友定等人卻是瞭解甚少。

倘若站在傳統觀點上,陳友定之忠義應當同孫傳庭等人一樣受到人們的祭奠和推崇,但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縱然對其有所瞭解者也是諱莫如深。

本文僅梳理陳友定為元一生所為,至於更多的評判,還是交給大家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