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役美軍隨時都能全殲日軍卻啥也不做,非要看著對方活活餓死

如果說太平洋戰爭前期, 日軍依仗著強大的海軍和戰略先機, 尚且能給美軍造成一定麻煩, 那麼從1943年底開始, 雙方間的局勢就變成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雖然過程並不十分順利, 但從某種程度上看, 太平洋戰爭怕是二戰中實力差距最懸殊的戰場了。 出於對日本人的痛恨, 美軍幾乎每場戰役都趕盡殺絕。 然而仍有例外存在:美軍曾在一座島上“圈養”了一群日本兵。

太平洋西南部有座名為布幹維爾的島嶼, 該島是所羅門群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島。 早在1768年, 法國航海家布幹維爾就發現了這座南北長約1120公里、東西最寬達96公里的的狹長島嶼, 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一戰結束後, 布幹維爾島歸澳大利亞所有;日軍南下時侵佔了所羅門群島, 同時也在布幹維爾島上經營。

1942年初, 日軍開始向布幹維爾島派兵。 當時的美軍在戰略上仍處於劣勢, 為了迅速扭轉不利局面,

美軍急需一枚“釘子”釘入戰略地位特殊的所羅門群島, 布幹維爾島自然就成了首選。 美軍的計畫是在布幹維爾島上修建一出軍事基地, 不但可以輻射附近海域, 還可對拉包爾形成封鎖。

不過, 日本人對該島十分重視, 先後派遣了第六師團、第38混成旅等部隊登島,

附近還駐紮有聯合艦隊的三個大隊, 總兵力達到3.5萬人。 從兵力部署來看, 日軍高層對布幹維爾島的重視程度絲毫不遜於硫磺島、塞班島等, 不過, 日軍仍然百密一疏, 布幹維爾島西岸中央的奧古斯塔皇后灣防禦薄弱, 給了美軍機會。

這片海灣地勢平坦, 不遠處的托羅基納角更是一塊巨大的天然平臺, 適合修建機場。 然而, 這樣一塊要地, 日軍就安排了一個步兵中隊。 1943年11月1日, 美軍陸戰第三師強行突破奧古斯塔皇后灣的日軍防線, 並源源不斷地向岸上運輸物資。 有趣的是, 美軍的進攻聲勢浩大, 日軍卻以為這只是小股美軍的騷擾, 只派了一個步兵聯隊反擊。 倒是海軍反應積極, 第八艦隊派出4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作支援。

美軍早就做好了應對措施, 日軍的海陸增援全被美軍攔截, 很快, 美軍艦隊就切斷了布幹維爾島與拉包爾的聯繫, 島上日軍陷入包圍。 日軍指揮官百武晴吉還計畫要把美軍打得“跪地求饒”, 聲稱要“用敵軍鮮紅的血為第六師團的徽章增輝”,

誰知沒多久, 跪地求饒的成了自己。

截至1944年3月中旬, 財大氣粗的美國人就在島上修建了3座機場, 建立了堅固的防線和基地, 美軍以所羅門群島為中心向周圍發動戰略反擊, 而原本控制著布幹維爾島的日軍卻成了“叢林中的猴子”, 化整為零, 處處騷擾美軍。 按照美國人一貫的脾氣, 十有八九是要把日本鬼子趕盡殺絕的。 詭譎的一幕出現了:美軍似乎對這些日本兵並不太反感。

原來, 美國人發動布幹維爾島戰役的戰略意圖十分明顯, 就是為了在島上修建基地。 既然目的達到了, 日軍無法威脅到自己的機場, 那麼美軍自然也不願意付出更大的傷亡繼續打下去。 美軍硬生生地將島隔開, 把日本兵“圈養”在叢林中, 沒有物資的日軍很快陷入絕境,當叢林裡所有可以食用的東西消耗殆盡後,日軍開始大面積的死亡。

此役美軍因為準備充分,僅有727人陣亡。日軍就慘了,死亡超過2萬人。不過,在美國人“和平共處”的原則下,這些日軍中被打死的並不多,大多數人都是餓死或是病死的。隨後,日軍發現自己在美軍那裡得不到絲毫好處,索性放棄了進攻,轉而在叢林裡“安居樂業”。雙方互不侵犯,這樣奇葩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

沒有物資的日軍很快陷入絕境,當叢林裡所有可以食用的東西消耗殆盡後,日軍開始大面積的死亡。

此役美軍因為準備充分,僅有727人陣亡。日軍就慘了,死亡超過2萬人。不過,在美國人“和平共處”的原則下,這些日軍中被打死的並不多,大多數人都是餓死或是病死的。隨後,日軍發現自己在美軍那裡得不到絲毫好處,索性放棄了進攻,轉而在叢林裡“安居樂業”。雙方互不侵犯,這樣奇葩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