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挑戰Verizon?NB

最近, T-Mobile(美國)商用NB-IoT, 並公佈了套餐:6美元/12MB/年, 還特意提及, “是Verizon Cat-M1資費的十分之一”。

有業內人士看好NB-IoT在美商用, 甚至有觀點認為, NB-IoT殺入LTE-M大本營。

也有業內人士不解, “LTE-M什麼時候就成了美國標準”。 這其實表達了對NB-IoT是否能與LTE-M(也稱eMTC)在全球互補發展的潛在擔憂。

目前, NB-IoT已經是全球標準, 得到了如愛立信、華為、高通、英特爾、諾基亞、中興和聯發科等企業的支持。 T-Mobile(美國)首選NB-IoT證明了其眼光獨到, 看重的是全球市場及NB-IoT生態鏈持續助推行業發展。

不久前, GSA報告指出, 2017年Q3, 全球已商用的NB-IoT與eMTC商用網路個數分別為18、5張, 計畫或已開啟試驗的網路個數分別60、21張。

採用Guard-band部署NB-IoT的T-Mobile認為, NB-IoT的推出是朝著5G IoT邁出的巨大一步, 它非常適合低頻寬、低功耗和海量傳感部署的應用, 能夠讓企業和城市更簡單、更經濟地連接萬物, 如資產跟蹤、智慧城市應用、智慧農業等。

看上去, T-Mobile在NB-IoT商用資費上, 的確是給予了Verizon Cat-M以“痛擊”。

不過, 在去年,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 拿NB-IoT與Cat-M對比並不恰當, Verizon或AT&T首先商用何種蜂窩物聯網技術, 取決於自身使用頻率、客戶定位、競爭環境等, 並不能說美國主流運營商只傾向於Cat-M。

從2017年年中開始, NB-IoT與eMTC便走向了互補的關係, 再也不是競爭關係, 諸如抄表、煙感報警、停車等業務完全是基於NB-IoT自身特性的應用場景。 (詳見:Rel.15 M-IoT演進方向達成共識 NB-IoT與eMTC協同並進)

無論T-Mobile在美國商用選擇NB-IoT, 還是Verizon、AT&T採用了eMTC, 單純渲染NB-IoT比eMTC費用低廉, 並不利於全球運營商採納NB-IoT, 但T-Mobile為何要這樣做?

T-Mobile拿NB-IoT的資費低對標Verizon更多的是為了吸引眼球, 隱性目的在於告知業界, 蜂窩物聯網市場並不是eMTC就能通吃天下。

在國內, 中國電信選擇在800M上商用NB-IoT為何最初選擇的應用是水錶?從場景應用看, 室內場景、抄表的小資料量上報和功耗、NB-IoT模組的低成本,

這三項目標完全可以滿足特定需求。 而eMTC更適合於哪種場景呢?只有中國電信商用之後才知曉。

中國電信商用NB-IoT的意圖早在2016年夏天非常明確。 中國移動也不是吃素的, 面對中國電信的NB-IoT進攻, 20億大手筆補貼給NB-IoT和4G IoT模組, 態度很明確, 要拿NB-IoT+4G IoT去擴張市場, 看上去有點全面夾擊即將商用eMTC的中國電信, 但又在NB-IoT資費上趨向“保守”, 給予中國電信一道共同發展NB-IoT長久的視窗期。

在中國, NB-IoT/eMTC發展的一舉一動, 也將影響部分跟進的全球大T效仿。

T-Mobile的商用路徑有點類似中國電信, 在Cat.1之後, 首先商用NB-IoT, 之後跟進eMTC商用。

T-Mobile希望讓LTE IoT技術能夠滿足多種客戶的不同需求, 目前, 為客戶提供了需要更多頻寬和語音應用的Cat.1,

T-Mobile預計將在NB- IoT推出後不久在全國範圍內推出Cat – M。

以低資費為噱頭對標Verizon, 有助於美國的企業和城市管理理性的選擇NB-IoT、eMTC, 辨認兩者的差異性才是根本目的。 Verizon搶佔了eMTC商用時間點的先發, T-Mobile跟進只有對NB-IoT清晰的定位才能贏得規模市場。

在comobs關於中國何時會發牌5G的調查中, 截至當前, 業界對於投資NB-IoT模組、eMTC模組和5G的投票率, 預示著國內2018年依然是NB-IoT規模發展的一年。

在eMTC應用領域中, 40%的投票看好車聯網, 22%看好運動可穿戴設備, 蘋果手錶、華為Watch、小米手環和騰訊手機的合計投票占比達2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