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中國是全球“抗污染”化妝品核心市場 為什麼產品卻那麼少?

前幾天, LVMH集團下的Fresh品牌推出了主打“抗污染”的全新產品紅茶緊致盈透精華液。 截至目前, Fresh、倩碧、蘭芝、嬌韻詩、資生堂、Dior、雅詩蘭黛等品牌都推出了抵禦城市污染的相關單品。

2014年, 寶潔的臨床研究也表明, 生活在高污染區的女性即便用更好的護膚方式, 皮膚還是更容易吸附粉塵, 從而使皮膚的屏障和保濕功能都直接受破壞, 讓皮膚更敏感甚至出現疾病。

在2017年9月的聚美麗大會上,

德之馨(中國)市場及銷售總監梅鶴祥也提到了一項研究:Jean Krutmann與中國科學家合作, 在山西陽泉和江蘇泰州進行了十年的跟蹤調查, 研究結果顯示, 額頭上的斑點和臉頰上的斑點與煤煙的關係是22%和20%, 額頭上的色斑與公共交通排放的PM有16%的關係, 臉頰上的色斑與PM10有8%的相關性。

最近, 在科絲美詩科學研討會上, 來自法國化妝品協會的Gerard Redziniak也分享了他的臨床研究資料。

以德國某工業集中區域和中國泰州地區的大約2000名女性為實驗物件, 研究發現, 二氧化氮濃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 相關的黑斑大約會增加25%。

由此可見, 城市污染會誘使面部產生直觀可見的暗斑。

二、市面上有哪些抗污染產品?

既然污染確實會傷害皮膚, 那為何本土品牌很少涉足這一領域, 是無法做出這樣的產品嗎?並不一定。 如今市面上已經有許多宣稱抵抗污染的原料以及產品。

原料方面, 德之馨、巴斯夫、帝斯曼、法國仙婷、科萊恩、Sederma等知名原料商都從各自的角度推出了防禦污染的產品, 有的防禦光污染(藍光), 有的防禦外界城市污染,

也有的主打減輕室內污染物如煙草煙霧、清潔材料、蟎蟲和黴菌帶來的不良影響。

品牌方面, 開頭提到了Fresh新品, 除此之外, 無論是主流品牌如科顏氏、迪奧、嬌韻詩、伊莉莎白.雅頓、施華蔻、蘭芝等, 還是小眾品牌Sunday Riley、Murad、GREEN SCREEN等都推出了相關產品。

這些產品從隔離、清潔、修護三方面來達到“抵抗污染”的宣稱, 有的通過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遮罩來抵禦污染, 有的則通過抗氧化成分來減輕污染帶來的老化。

比如蘭芝的一款淨澈防護精華乳就是採用了隔離原理。 這款產品宣稱運用了“智慧防護系統”, 從廣告可以瞭解到, 這款產品使用了一種帶負離子的成膜劑, 利用同極相斥原理, 將同樣帶負電荷的粉塵擋在皮膚之外, 從而達到保護效果。

三、“抗污染”是個需要跟進的市場嗎?

中國是污染重災區, 但相應的抗污染產品卻並不多見。

搜索食藥監局的產品備案, 會發現產品名稱中帶有“抗污染”、“抗霧霾”、“抗藍光”類似字眼的資料不超過20條, 且都是不知名品牌。 在淘寶搜索也幾乎找不到熟悉的本土品牌, 除了卡姿蘭的一款清肌淨源橄欖卸妝油。

客觀來說,那些迅速推出抗污染產品的外國品牌也有口號或噱頭的可能,但相比來說,國內品牌連口號或宣傳都沒有往“抗污染”靠攏。這應該是因為從內心裡就不認可或者沒意識到這一市場。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記者採訪了一些工程師和普通消費者,得到如下幾種原因:

1、市場欠教育,消費需求尚不明顯

記者身邊不少人表示“對於污染帶來傷害和抗污染的效果都無法感受到”,因此覺得護膚品抗污染就是噱頭,還不如戴口罩或者多洗把臉。還有部分人覺得所在城市的環境沒有必要抗污染,畢竟不在重污染地區。

不過,即使是身處霧霾區的消費者,對於何為污染、污染的傷害、護膚品防禦的機理也還是知之甚少,很明顯,市場需要教育。

2、抗污染效果尚無認證標準也無監管

防曬產品有SPF值和PA值兩種防禦指數,而抗污染產品目前並沒有任何能顯示效果的參數,既無認證標準,又無監管,導致消費者對這類產品將信將疑。

而且在國內率先宣稱“抗污染”的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這更容易讓人對這類產品產生質疑。

3、國內技術和認知不到位

有部分工程師直言,外部環境對皮膚的傷害以及抗污染,這些屬於前沿科技,不少工程師和企業老闆的認知不夠,覺得這屬於忽悠,自然也就不會推動相關產品開發。

4、不看好市場的持久性

也有人認為,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消費者需要被教育,市場也需要培育,但是,在國家嚴治環保的情況下,環境會得到改善,那時候,花大力氣培育出來的市場很快就會逐漸萎縮。

商業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對於本土品牌來說,現在是進入抗污染市場的好時機嗎?大家怎麼看這個市場?

除了卡姿蘭的一款清肌淨源橄欖卸妝油。

客觀來說,那些迅速推出抗污染產品的外國品牌也有口號或噱頭的可能,但相比來說,國內品牌連口號或宣傳都沒有往“抗污染”靠攏。這應該是因為從內心裡就不認可或者沒意識到這一市場。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記者採訪了一些工程師和普通消費者,得到如下幾種原因:

1、市場欠教育,消費需求尚不明顯

記者身邊不少人表示“對於污染帶來傷害和抗污染的效果都無法感受到”,因此覺得護膚品抗污染就是噱頭,還不如戴口罩或者多洗把臉。還有部分人覺得所在城市的環境沒有必要抗污染,畢竟不在重污染地區。

不過,即使是身處霧霾區的消費者,對於何為污染、污染的傷害、護膚品防禦的機理也還是知之甚少,很明顯,市場需要教育。

2、抗污染效果尚無認證標準也無監管

防曬產品有SPF值和PA值兩種防禦指數,而抗污染產品目前並沒有任何能顯示效果的參數,既無認證標準,又無監管,導致消費者對這類產品將信將疑。

而且在國內率先宣稱“抗污染”的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這更容易讓人對這類產品產生質疑。

3、國內技術和認知不到位

有部分工程師直言,外部環境對皮膚的傷害以及抗污染,這些屬於前沿科技,不少工程師和企業老闆的認知不夠,覺得這屬於忽悠,自然也就不會推動相關產品開發。

4、不看好市場的持久性

也有人認為,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消費者需要被教育,市場也需要培育,但是,在國家嚴治環保的情況下,環境會得到改善,那時候,花大力氣培育出來的市場很快就會逐漸萎縮。

商業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對於本土品牌來說,現在是進入抗污染市場的好時機嗎?大家怎麼看這個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