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所有福州人,過年了,這有份特別的禮物邀您來品嘗!

說起地道的福州小吃, 線面, 一定會被提及。 其實在老福州眼中, 並沒把線面當做小吃, 因為線面是家家戶戶生活的必需品, 是逢年過節必吃的食物。 一絲絲線面記錄著福州人一年到頭的重要日子。 雖然現在市面上售賣的線面以機制居多, 但傳統福州人的廚房中總備著些上好的手工線面, 其中又以鼓山鎮後嶼村的手工線面最為正宗。

福州線面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宋, 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 傳統手工線面製作時間長達9小時, 淩晨三四點便開始製作, 經和麵、揉條、松條、串面、拉麵等7道工序。 原料以精粉或專有麵粉為主, 輔以鹽、薯粉、生油等。 質地優良的線面色澤純白, 線條纖細勻稱, 質地柔韌, 落湯不糊, 入口綿滑。 製作手工線面的關鍵要點是:一、鹽巴放多少不好掌握, 全憑經驗;二、手工搓面的時候很考驗技術, 一步步揉搓要使得麵條變得筋道有韌性,

全憑手感, 功夫不到家者搓出來的線面很鬆散, 吃起來沒有韌性, 不經扯, 容易斷。

後嶼村保留著眾多手工線面小作坊, 這裡的不少原住民依然將手工製作線面當做謀生的手段, 使得這一古老技藝得以傳承。 天氣晴好的日子走進後嶼, 隨處可見晾曬在木架上的線面。

在房屋間的空地上, 一對對男女正在忙碌, 幾乎都是夫妻檔。 男人負責支起木架, 將線面的一端固定在架子上, 反復拉扯另一端, 在均勻的力道下, 面越拉越細。 女人則仔細地將拉作幾層的面上下分離, 不讓其黏連, 保證曬乾後的線面絲絲分明, 根根勁道。 線面拉開長度可達180釐米, 細僅0.6至0.7毫米, 真可謂“細可穿針”。 拉成絲的線面經過晾曬後剔除多餘的麵團, 才能打包成匝售賣。

打包妥當的線面被均勻地分成一匝一匝並用紅線捆紮好, 福州話稱為“一指”(“一指”一般即一人的份量)。 煮食線面十分簡單, 將“一指”線面放入沸水中, 用筷子抄動幾下, 待面浮出水面即撈出放入碗裡, 澆上燉好的高湯, 加點老酒即可。 老福州管這叫“泡”線面, 高湯自然十分重要, 雞湯、番鴨湯、羊肉湯、豬腳湯是最常見的幾種泡線面的高湯。 因線面製作的時候已放入鹽, 撈過後帶著淡淡的鹹味, 一筷抄起吸入口中, 口感綿潤柔軟, 老少皆宜。

地道福州人, 都是吃著線面長大的, 這是一種不管你喜不喜歡, 在特定時候都必須要吃的食物。 “長面”在福州話裡和“長命”諧音, 故福州人把線面當做長壽麵, 在吃的時候不可扯斷或咬斷。 逢年過節、喜事喪事, 大小生日, 婦女做月子, 福州人都少不了線面, 高湯、線面、鴨蛋, 這是“標配”。 北方人過年要吃餃子, 福州人大年初一早晨即新年頭一餐一定要吃線面。除了這些重要的日子,福州人還習慣在出遠門之前吃線面加兩個鴨蛋,這就是常說的“太平面”,寓意平安。線面還代表著福州人的待客之禮,在紅白喜事的大日子裡,主人會為上門幫忙的親朋好友準備一碗熱騰騰的高湯泡線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到福州人家裡吃過線面,就不算真正瞭解福州人。

▼ 點這裡,邀您品嘗福州最正宗的後嶼線面

福州人大年初一早晨即新年頭一餐一定要吃線面。除了這些重要的日子,福州人還習慣在出遠門之前吃線面加兩個鴨蛋,這就是常說的“太平面”,寓意平安。線面還代表著福州人的待客之禮,在紅白喜事的大日子裡,主人會為上門幫忙的親朋好友準備一碗熱騰騰的高湯泡線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到福州人家裡吃過線面,就不算真正瞭解福州人。

▼ 點這裡,邀您品嘗福州最正宗的後嶼線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