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趙雲究竟是保鏢還是五虎將之一,為何爭議如此之大?只因……

趙雲, 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一員將領, 一直以來他都飽受爭議, 有人認為趙雲不過就是劉備的保鏢, 有人卻認為趙雲是三國真正的帥才。 為什麼同一個人物, 雙方的評價會如此大相徑庭呢?本篇就來探究探究原因。

要找到原因, 那就要看看趙雲的事蹟都記錄在哪些書籍中, 我們對趙雲的印象又是從哪本書中來的。 其一當然是羅貫中老師寫的小說《三國演義》, 虛假成分太多;其二便是陳壽學者著的良史《三國志》, 很可靠;注意還有一個其三便是南宋學者裴松之注於《三國志》中的《雲別傳》。

對於《雲別傳》, 大家估計都比較陌生, 其實《雲別傳》與趙雲本傳達到了很好嵌合, 不僅填補了趙雲生平事蹟的大量空白, 而且給我們了一個比較飽滿的趙雲形象。 不過因為《雲別傳》的原作者已經不可考證了, 故有人會質疑此記載的真實性。 而大家對趙雲的評價會有所不同,

正是因為大家對於《雲別傳》的懷疑。

下面就以部分趙雲的主要事蹟為線索, 來比較下《三國演義》、《三國志》以及《雲別傳》。

趙雲“單騎救主”的事蹟真假?

先來說說《三國演義》中熟悉的畫面:當時劉備攜著眾多百姓逃跑, 曹操的追兵在長阪坡追上了劉備,

劉備的妻女和劉備走散了, 趙雲去尋找甘夫人、糜夫人以及阿斗的下落, 先找到了甘夫人, 讓糜竺安全送走後, 又在亂軍中找到了糜夫人和阿斗, 糜夫人為了不拖累他倆, 自盡了。 趙雲懷中抱著阿斗, 在曹軍的包圍中廝殺尋找出路, 曹操在一旁看著感歎道:真是一員猛將呀, 要生擒他。 趙雲利用這個機會突圍回到了劉備身邊, 劉備把阿斗扔在地上, 說:就是你, 讓我差點失去了一員猛將啊。 很明顯, 這個故事編造得蠻假的。 劉備會摔自己的命根子阿斗?

再來看看《三國志》中的記載, 當時曹操追兵到了, 劉備拋棄了妻子兒女向南逃走, 趙雲抱著阿斗並保護甘夫人, 使他們母子倆得以保全, 後被封為牙門將軍。 關於此事, 《雲別傳》也說了當時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向北去了, 劉備說道:趙雲是不會離我而去的。 之後, 趙雲果然回來了。

《三國志》原文: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 棄妻子南走, 雲身抱弱子, 即後主也, 保護甘夫人, 即後主母也, 皆得免難。 遷為牙門將軍。 《雲別傳》中的補注:初,
先主之敗, 有人言雲已北去者, 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頃之, 雲至。

故趙雲救阿斗必然是真實的, 只是具體的細節是不清楚的。

劉備入蜀, 趙雲在荊州負責什麼?

在《三國志》中只是簡單記載了:先主入蜀, 雲留荊州。 意思是劉備入蜀後, 趙雲留在了荊州, 留著負責什麼?竟然沒說明!而《雲別傳》對此是有補充的:先主入益州, 雲領留營司馬。 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 多將吳吏兵, 縱橫不法。 先主以雲嚴重, 必能整齊, 特任掌內事。 這個《雲別傳》就說得很明瞭, 趙雲在荊州是留營司馬, 還負責管理劉備的內事。

之後的截江救阿斗一事,《三國志》也是沒有記載的,《雲別傳》和《三國演義》都有提到,對比下會發現兩者記載的比較相似,孫夫人要逃回江東,還帶著阿斗,張飛和趙雲去阻止,救回了阿斗。

劉備請救兵,趙雲入蜀後的事蹟如何?

《三國志》中明確記載,諸葛亮帶著張飛、趙雲等人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平定沿路各個地方,到了江州後,諸葛亮分派趙雲率領一支部隊從岷江直上江陽,和大軍會師。那這一支部隊會有多少人呢?猜測是幾千至萬人不等。平定成都後,趙雲被任命為翊軍將軍,其它就沒了。

而《雲別傳》還添加記載了這樣的一件事。平定益州後,有人說把田地分給各個將領,趙雲出來反駁說:天下還沒平定,國賊還在,還不是安居樂業的時候,應當還土地給百姓,百姓好了,納賦稅徵兵士,這樣才對。劉備贊同。

《雲別傳》原文: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複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

漢中之戰,以及夷陵之戰,趙雲做了什麼事?

奇怪的是,《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趙雲這期間在幹嗎?而是直接跳過說: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意思是劉備死後,趙雲從中護軍升職為鎮東將軍。這就奇怪了,這幾年正是蜀漢最關鍵的時期,趙雲竟然消失了?

而《雲別傳》又來補事蹟了,這個事就是漢水之戰。當時正是漢中激戰之時,曹操運送幾千萬囊軍糧到北山下,黃忠得知後建議趙雲可以去偷襲北山,趙雲同意,和黃忠約定時間後讓黃忠出征,黃忠去後過了約定時間還沒回來,趙雲讓張翼守著軍營,自己帶著幾十個騎兵去找黃忠,碰巧遇到曹軍,趙雲且戰且退,突圍出來,還救出了被包圍的張著。趙雲退回營,曹軍追至,趙雲就來了一次“空城計”,打開營門,令軍隊偃旗息鼓,曹軍怕有埋伏,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並放箭射向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死傷嚴重。劉備知道後,誇讚了趙雲,軍中稱它為“虎威將軍”。

還有一個事勸劉備別伐吳,也記載在《雲別傳》中。

當時趙雲勸諫說:“國賊是曹魏,並不是東吳,滅了曹魏之後,東吳自然會臣服。我們應當去打關中等地呀,況且和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劉備不聽,留趙雲都督江州。

諸葛亮北伐期間,趙雲的箕谷之戰如何?

箕谷之戰是記載在《三國志》中的,當時趙雲和鄧芝率領疑兵抵抗曹真的大軍,雖說實力差距很大,但趙雲安排合理,固守險要,沒有招致慘敗。《雲別傳》還補充了一件小事,當時蜀軍已經撤回漢中,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沒有要,請求全部納入府庫,諸葛亮對趙雲的品行很讚賞。

所以,對於趙雲評價的高低,關鍵在於是否相信《雲別傳》。如果看《三國志》+《雲別傳》,那趙雲確實是個智勇雙全的將領,如果單看《三國志》(注意在三國志中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是並為一傳的),那趙雲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哎......試想要是當時蜀國有專門的史官該有多好啊,又何來那麼多爭議呢?

參考文獻:《三國志》、《雲別傳》、《三國演義》

之後的截江救阿斗一事,《三國志》也是沒有記載的,《雲別傳》和《三國演義》都有提到,對比下會發現兩者記載的比較相似,孫夫人要逃回江東,還帶著阿斗,張飛和趙雲去阻止,救回了阿斗。

劉備請救兵,趙雲入蜀後的事蹟如何?

《三國志》中明確記載,諸葛亮帶著張飛、趙雲等人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平定沿路各個地方,到了江州後,諸葛亮分派趙雲率領一支部隊從岷江直上江陽,和大軍會師。那這一支部隊會有多少人呢?猜測是幾千至萬人不等。平定成都後,趙雲被任命為翊軍將軍,其它就沒了。

而《雲別傳》還添加記載了這樣的一件事。平定益州後,有人說把田地分給各個將領,趙雲出來反駁說:天下還沒平定,國賊還在,還不是安居樂業的時候,應當還土地給百姓,百姓好了,納賦稅徵兵士,這樣才對。劉備贊同。

《雲別傳》原文: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複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

漢中之戰,以及夷陵之戰,趙雲做了什麼事?

奇怪的是,《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趙雲這期間在幹嗎?而是直接跳過說: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意思是劉備死後,趙雲從中護軍升職為鎮東將軍。這就奇怪了,這幾年正是蜀漢最關鍵的時期,趙雲竟然消失了?

而《雲別傳》又來補事蹟了,這個事就是漢水之戰。當時正是漢中激戰之時,曹操運送幾千萬囊軍糧到北山下,黃忠得知後建議趙雲可以去偷襲北山,趙雲同意,和黃忠約定時間後讓黃忠出征,黃忠去後過了約定時間還沒回來,趙雲讓張翼守著軍營,自己帶著幾十個騎兵去找黃忠,碰巧遇到曹軍,趙雲且戰且退,突圍出來,還救出了被包圍的張著。趙雲退回營,曹軍追至,趙雲就來了一次“空城計”,打開營門,令軍隊偃旗息鼓,曹軍怕有埋伏,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並放箭射向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死傷嚴重。劉備知道後,誇讚了趙雲,軍中稱它為“虎威將軍”。

還有一個事勸劉備別伐吳,也記載在《雲別傳》中。

當時趙雲勸諫說:“國賊是曹魏,並不是東吳,滅了曹魏之後,東吳自然會臣服。我們應當去打關中等地呀,況且和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劉備不聽,留趙雲都督江州。

諸葛亮北伐期間,趙雲的箕谷之戰如何?

箕谷之戰是記載在《三國志》中的,當時趙雲和鄧芝率領疑兵抵抗曹真的大軍,雖說實力差距很大,但趙雲安排合理,固守險要,沒有招致慘敗。《雲別傳》還補充了一件小事,當時蜀軍已經撤回漢中,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沒有要,請求全部納入府庫,諸葛亮對趙雲的品行很讚賞。

所以,對於趙雲評價的高低,關鍵在於是否相信《雲別傳》。如果看《三國志》+《雲別傳》,那趙雲確實是個智勇雙全的將領,如果單看《三國志》(注意在三國志中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是並為一傳的),那趙雲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哎......試想要是當時蜀國有專門的史官該有多好啊,又何來那麼多爭議呢?

參考文獻:《三國志》、《雲別傳》、《三國演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