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2018臨床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點:腹腔穿刺和骨髓穿刺

腹腔穿刺

腹腔穿刺術的適應症與禁忌症

適應症:抽出腹水來判定腹水性質, 以便鑒別診斷;疑有內出血, 如脾破裂、異位妊娠等,

以確定有無積血積膿;大量腹水有壓迫症狀、適當間歇放腹水以減輕症狀;腹腔內給藥。

禁忌症:躁動、不能合作、有肝性腦病先兆、電解質嚴重紊亂、結核性腹膜炎粘連包塊、包蟲病、卵巢囊腫者。

腹腔穿刺術的操作方法

(1)穿刺前須排空小便, 以免穿刺時損傷膀胱。

(2)患者可採用坐位、半臥位、平臥位或側臥位。 對疑有腹腔內出血成腹水最少者行診斷性穿刺時, 最好採取側臥位。

(3)穿刺點應以叩濁部為准。 一般選擇左下腹臍與髂前上棘連線的中1/3與外1/3的交接處, 此處不易傷及腹壁動脈, 腸管較游離亦不易損傷。 也可選臍與恥骨聯合連線中點的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處, 此穿刺點無重要器官且易癒合。 側臥位穿刺點在臍水平線與腋中線或腋前線相交處,

此處常用於診斷性穿刺。 如僅少量積液, 尤其是有包裹性分隔時, 必須在B超定位後或B超指示下穿刺。

(4)常規消毒, 戴無菌手套, 蓋消毒洞巾, 用2%利多卡因自皮膚至腹膜作局部浸潤麻醉。

(5)操作者用左手的食指與中指或食指與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 右手持針經麻醉處垂直刺入腹腔, 當進針阻力突然消失, 表示針尖已進入腹腔, 即可抽出腹水。 如診斷性穿刺, 則可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適當針頭直接穿刺抽液。 如目的是大量放液, 則需用尾部連接橡皮管的穿刺針進行操作, 助手用血管鉗固定針體, 以輸液夾夾持膠管, 調節放液速度, 腹水放出後應記量、送檢。

(6)穿刺結束後拔出穿刺針, 覆蓋消毒紗巾, 以手指壓迫穿刺點數分鐘,

膠布固定。 大量放腹水後, 患者應束以多頭腹帶, 避免因腹部壓力驟降, 內臟血管擴張, 導致回心血量減少而引起血壓下降或休克。

腹腔穿刺術的注意事項

(1) 穿刺前應囑患者排尿, 以免刺破膀胱。

(2)穿刺點應避開炎症感染局部。

(3)術中嚴格無菌操作。

(4)穿刺大量腹水的患者, 應將其腹部皮膚向外向下拉, 或穿刺針進入皮膚後, 斜行穿經腹肌進入腹腔。

(5)進針不宜太深, 以免傷及腸管。

(6)腹腔內積液為血性時, 只能取少量做檢查用, 禁忌抽吸或放液。

(7)穿刺時要密切觀察思者一般情況、血壓、脈搏和呼吸等。

(8)穿刺後腹水流出不止者, 可用火棉膠封閉

(9)穿刺放出腹水時, 宜將預先包紮在腹部的多頭帶逐步收緊, 以防腹內壓力驟減而發生休克。

一次放液量不宜過多。

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術的適應症與禁忌症

適應證:各種原因不明的貧血, 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或全血細胞減少, 臨床懷疑白血病。 治療過程中的病情觀察;出現原因不明需作骨髓檢查或培養者;骨腸腔注射給藥治療白血病;骨髓幹細胞培養或骨髓移植。

禁忌證:血友病者禁作骨髓穿刺。 有出血傾向者, 操作時應特別注意。

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1)髂後上棘, 在髂推兩側, 臂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此處骨皮質薄, 骨髓腔大, 容易刺入。 穿刺在身後, 患者看不見而不易害怕, 故列為首選。

(2)髂前上棘, 位於髂前上棘後1-2cm, 此處骨面相對較平, 易於固定, 便於穿刺, 無危險。

(3)胸骨:位於胸骨柄或胸骨體相當於第1-2肋間隙與胸骨中線相交處,

因胸骨較薄(約1.0cm), 其後為心房和大血管, 故應防止穿通胸骨發生意外。 但由於胸骨內骨髓含量豐富, 當其他部位穿刺失敗時, 仍需作胸骨穿刺。 腰椎棘突:位於腰椎棘突處, 一般取第3, 4腰推棘突為穿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