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折戟英雄與微笑巨嬰之間

茅侃侃英年早逝, 世人扼腕歎息, 而王老師為自己的首篇十萬加獨樂。 這篇十萬加我看了幾遍, 說句實話, 我很難相信這篇文章出自一個創業十年的老司機之手。


因為,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從現象到現象的解釋, 創業者的視角應該是探索從偶然到必然的邏輯、找到從零到一的方法。

這篇十萬加大概說了兩個意思:1、創業很苦逼, 甚至殘酷;2、創業成功概率極低。

一、創業是很苦逼, 但這個世界上哪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苦逼呢?

我從不相信所謂的快樂學習, 如果學習是快樂的, 人皆好逸惡勞, 所有人都快快樂樂的得到了真知。 那麼, 人和人的差別從哪裡來?

我也不相信任何輕鬆的學習方法, 如果每天聽60秒羅胖的語音就能進步, 那麼每天有幾百萬的人在這樣輕鬆的進步, 試問哪些賽道能容得下幾百萬個勝利者?

真相是:價值都是從苦難中來的。 認知升級是個苦逼活的,

但拒絕升級的結果將是長期苦逼。

二、創業成功概率很低, 但這個世界上哪個有價值的事情成功概率高呢?

一件事情, 放在甲那裡概率是1%, 放在乙那裡就可能是100%;一個項目, 外行小白操作成功率是萬分之一, 內行高手操作成功率是99%。 原因就是高手和小白對業務的認知完全不同。

所謂的成功, 就是認知變現;所謂的不成功, 就是認知沒有價值硬要變現。 是認知, 而非資源決定了競爭的結果。

同樣打車一件事情:

計程車公司的認知是:怎樣節約運營成本?

滴滴的認知是:用戶想要的打車體驗是什麼?

美團的認知是:用戶為什麼要打車?

作為創業者關心的問題不應該是統計意義上的概率大小, 而是如何成為高手。

換言之, 就是如何升級自己的認知水準。

而就對於創業這件事情本身, 不同段位的創業者的認知也是不同的。 而就王老師對於創業的描述手法來說, 更像是一個媒體人看創業者的角度, 不像是一個創業十年的老人。

換言之, 王老師現在對創業的認知和十年前做《贏在中國》主持人時進化不大。 認知水準不提升, 事業就不會提升。 王老師這些年的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

三、比認知更重要的是認知提升的速度。

打工是做自己認知範圍內的事情, 一邊變現一邊優化, 所以風險比較小。 創業是做自己認知範圍之外的事情, 在Deadline之前的有限時間內, 如不能完成升級, 將會受到嚴厲懲罰。

輕則賣車賣房、債臺高築, 重則就是馮侖所說王老師引用的“眾叛親離、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所以幾乎所有的創業者, 都在拼命進化認知。

但是有一類人可以避此厄運, 那就是自帶流量的創業者。 這類創業者失敗一次的懲罰也就是換個項目做或者不做, 所以他們進化的緊迫性並不強。

帶著光環創業, 以流量對抗磨難, 一次次重複過去的錯誤, 多年認知不升級, 增加的只是創業的“工齡”, 網友把這類人稱之為“創業巨嬰”。

戰勝困難不易, 戰勝成功更難。 所以我特別敬佩那些能夠戰勝過去的成功, 第二次站上巔峰的英雄。

四、莫以成敗論英雄。

或生而知之, 或學而知之, 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 或利而行之, 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中庸》

認知升級不是生來的,

光學也不夠, 最重要的是幹。 一定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區, 在認知的荒原跋涉。 剛開始的時間, 一定不是安而行之, 而是勉而行之。

古人雲:企者不立(踮著腳尖站不了太長時間)。 勉而行之的時間過長, 或者身體/精神吃不消、或者資源不夠用, 都會出局。

所以一定要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認知升級, 達到安而行之的境界, 進入高一個層次的舒適區。 但是在競爭的環境下, 容不得你歇歇腳、喘口氣, 馬上就要去挑戰下一個煎熬區。

所以說, 選擇創業不是選擇參加一次戰鬥, 而是選擇成為一名戰士。 不停地奔向下一個戰場, 最終馬革裹屍而還, 就是宿命。

但, 偉大的創業者就如同偉大的科學家, 擴展了人類認知的邊界。

所以, 每一個勇敢的奔向煎熬區的創業者, 都是值得尊重的英雄。我們鄙視來自舒適區的消費,尤其是那些呆在舒適區的貌似創業者。

壯士雖故,而戰神不死!

都是值得尊重的英雄。我們鄙視來自舒適區的消費,尤其是那些呆在舒適區的貌似創業者。

壯士雖故,而戰神不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