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希望從這裡點燃——柳林縣石西鄉上莊村精准扶貧錄

黃河濤濤, 日夜奔流不息;河風朔朔, 穿越千年萬年。

上莊, 黃河東岸的一個小村莊, 跟黃土高原上的其它村莊一樣, 偏僻、落後, 充滿原始古老的氣息。 改革的春風, 沒有給這個村莊留下太多的痕跡。 這裡的土地, 似乎還在沉眠未醒。

精准扶貧, 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詞。 它打破了扶貧工作的“理論瓶頸”, 著力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 將長期扶貧實踐中形成的理論思考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為扶貧攻堅找到了新的出路。

一切都是為了貧困群眾

2016年, 一場春雨過後, 村頭的幾樹梨花開了, 上莊村沉寂多年的土地,

忽然開始蘇醒。

縣領導來了, 扶貧工作隊來了, 鄉鎮包村幹部來了, 縣委選拔的駐村第一書記來了。 小小山村, 一下子沸騰起來!

所有人聚在一起, 懷揣著同樣的夢想, 肩負著同樣的使命, 談論著同一個話題:向貧困宣戰!讓上莊村的貧困戶徹底告別貧困, 昂首邁步在小康建設的路上!

走訪每一個農戶, 認真記錄每一個細節, 詳盡瞭解生產生活狀況。 扶貧的戰場, 從來沒有前方、後方。 地頭、田間, 炕頭、樹底, 甚至一起散步閒談, 吃飯拉家常, 都是他們深入瞭解貧困戶的絕好機會。 在心與心的交流中打開心扉, 在思想與思想的碰撞中擦出火花, 與廣大貧困戶結成命運共同體, 為他們戰勝貧困樹立堅強的信心。 黨群兩雙久違的大手,

又緊緊地握在了一起:戰勝貧困, 我們一起努力!

調查、整理、匯總, 很快便摸清了實情。 全村共有359戶, 1070人, 貧困戶就有131戶, 涉及362人, 占全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還要多。 而村級經濟, 幾乎是“零”, 依靠村級自救, 要脫貧根本不可能。 村裡房舍破敗不堪, 田間道路不通, 通村公路坑窪不平, 人畜飲水靠人力去深溝挑, 學校也撤並, 暮靄籠罩的村莊, 顯得死氣沉沉。

這樣的家底, 這樣的貧困基礎, 著實讓所有幫扶的人捏了一把汗。

扶貧工作隊多少次挑燈夜戰, 多少次會議討論, 方案改了又改, 有時乾脆推倒重來。 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信念:一定要找准切入點, 精准發力, 確保每一個思路都能落地生根, 每一個舉措都能取得實效!

一份藍圖繪就了。

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凝結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

全民動員向貧困宣戰

立足村情實際, 他們將沿黃線交通運輸的“區位”, 黃河提灌工程近水的“優勢”, 1800畝棗林、400畝河灘地的“家底”, 以及石西瓜菜品牌的“效應”, 對脫貧強烈渴望的激昂的“民情”, 充分結合起來, 確立了“經濟林提質增效、灘塗地特色瓜菜、農企合作帶動、勞力轉移就業、拓寬融資創業、人財物精准幫扶、美麗鄉村建設”七位一體的脫貧總體思路, 為上莊村描繪了一幅山清水美、生活富足的小康社會藍圖。

決戰決勝的命令一經下達, 戰鬥即刻打響, 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拉開了帷幕。 上莊, 成為脫貧攻堅主戰場。

支部是堡壘。 支部在, 陣地即在。 劉喜照, 一個高中畢業的返鄉青年,

在上莊村發展最為艱難的時期, 臨危受命, 擔任村支部書記。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 終於使村支部成為星級支部。 他親自掛帥, 靠前指揮, 處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最前沿, 帶領班子成員, 利用會議室、廣播站、讀報欄、房牆、梯田, 將党的惠民政策、脫貧攻堅號召深入宣傳到戶到人, 激發幹群內生動力, 牢牢佔據了思想高地。

黨員是核心。 全村23名黨員, 人人和貧困戶結對, 人人肩上有擔子, 身上有責任。 結成一條繩, 擰成一股勁, 合力一旦形成, 產生的能量難以置信。

第一書記是主心骨。 外表瘦弱文靜的劉麗琴, 卻有一顆火熱滾燙的心。 她幹起事來風風火火, 坐炕頭, 進地頭, 踏著老牛的腳印, 扛過老農的鋤把。 每當工作遇到困難,

她積極跑部門聯繫協商, 有時也大膽拍板。 她, 就像迷霧中的一盞航燈, 指引著上莊村扶貧工作朝著既定目標勇敢前行......

駐村工作隊是保障。 他們充分發揮部門優勢, 為上莊村投入資金, 聯繫企業, 組合市場, 拓寬就業、創業管道, 使上莊村人看到了希望的召喚。

呂梁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