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共呂梁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冬日的寒流擋不住幹事創業的激情, 遮不住拼搏奮進的壯歌!1月18日, 歲末年初之際, 中共呂梁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的勝利召開, 已經傳遞出春的暖意。 大會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總結2017年全市經濟工作, 分析研判了當前經濟形勢, 為2018年全市經濟工作定調子、劃重點。

2017 呂梁政治經濟

由“亂”轉“治”, 由“疲”轉“興”不平凡歷程中形成

五條寶貴經驗

2017年, 對於呂梁的發展, 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 習總書記親臨呂梁視察,

給呂梁革命老區幹部群眾帶來了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巨大鼓舞。 省委駱惠甯書記親自包聯呂梁臨縣, 先後5次到呂梁調研指導工作, 有力地推動了呂梁發展。 一年來, 在市委的團結帶領下, 在全市幹部群眾辛勤付出、扎實工作下, 全市政治生態已由“亂”轉“治”, 經濟發展已由“疲”轉“興”, 呂梁發展已經掀開新篇章、邁上新征程。 在推動我市轉型發展的實踐進程中, 形成了五條寶貴的經驗, 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 確保經濟工作的正確方向;◆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 聚焦深度貧困, 持續精准發力,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不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兩手抓, 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以改革解難題、促轉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放鬆, 努力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主要指標領跑全省。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為全省經濟增速達到和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做出了積極貢獻。

脫貧攻堅再戰再勝。 持續形成戰役攻勢, 壓茬推進“春季行動”“夏季攻勢”“秋季會戰”“冬季對標”行動, 全年445個貧困村退出、14.8萬貧困人口減貧、3個非貧困縣整體退出、2個貧困縣摘帽。

轉型發展態勢強勁。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 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1-11月, 全市非煤工業增加值444.2億元, 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9%;白酒產量增長40.5%;全市全年旅遊接待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雙增長33%, 分別超全省6.2、6.7個百分點。 在2017亞洲旅遊產業年會上, 呂梁榮獲“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獎。 在上海國際酒交會上,呂梁入選“世界十大烈酒產區”。

各項改革扎實推進。 6個方面48項244小項具體改革事項穩步推進, 開發區、旅遊景區、投融資體制、電力體制、人才管理體制等一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極大地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活力。

民生保障全面加強。 全市民生支出259.9億元, 占預算支出的82.5%, 增長14.6%。 教育、就業、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平安呂梁、法治呂梁建設成效明顯,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生態建設成效明顯。 推進呂梁山生態修復工程, 完成造林105萬畝。 開展環保“八大攻堅戰”, 投資近100億元建設50項重點環保工程。 中央、省環保督察整改有力有效, 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2018 走進新時代開創新局面 圍繞“三大目標”, 聚焦“三大攻堅戰”, 實施“十大舉措”

2018年, 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新的一年, 新的征程, 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 呂梁兒女堅持新發展理念, 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 按照高品質的發展要求, 將開拓創新, 苦幹實幹帶頭幹, 奮力譜寫新時代呂梁經濟發展新篇章。

總的形勢:全球經濟有望繼續復蘇回暖, 有利於國際能源原材料市場總體穩定。 國內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變, 中央明確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穩定, 為我市轉型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政策環境。 全省“示範區”“排頭兵”“新高地”三大目標加快推進, 能源革命和新興產業發展加速, 有利於我市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 隨著中央、省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我市轉型基礎進一步夯實, 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 經濟發展良好態勢更加鞏固;全市上下轉型共識更加凝聚, 人心思進、人心思幹的氛圍更加濃厚。

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堅持把深化供改與深化綜改結合起來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圍繞建設“示範區”“排頭兵”“新高地”三大目標,聚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實施“十大舉措”,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預期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6.6%,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約束性指標完成省定要求。

重大原則:切實把握“六個結合”

一要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戰略首當其衝的重大階段性任務。要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二要把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呂梁生態脆弱與深度貧困相互交織、互為因果。我市“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戰役”的做法一定要堅持下去,更好推進呂梁山增綠與貧困戶增收“雙贏”。

三要把供改與綜改結合起來。把深化供改與深化綜改有機結合起來,圍繞省委確定的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三大目標”,爭先進位元、不甘落後,做出呂梁貢獻。

四要把經濟建設與改革創新結合起來。不斷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特別要重視開發區的平臺牽引作用,5個省級開發區要大力度改革創新,市級開發區和其他縣的開發區和生態建設示範區也要加快推進。

五要把經濟建設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堅持不降低標準、不吊高胃口,採取有效措施,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醫療、就業、環保、住房、安全、生態等民生問題,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六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與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結合起來。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把管黨治党的成效體現到經濟發展實效上,實現政治生態持久的風清氣正、經濟轉型發展持久的強勁態勢。

方法路徑:全力實施“十大舉措”

推進我市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圍繞省委提出的“三大目標”,聚焦“三大攻堅戰”,全力實施“十大舉措”,推動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1

實施大扶貧,兌現莊嚴承諾

要全面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塊紅色土地”的決心,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要集中攻堅深度貧困,把攻堅深度貧困與今年5個縣摘帽、354個貧困村退出結合起來,精准施策,提高攻堅針對性實效性;全面落實精准要求,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戶因村精准施策,全面實施貧困村產業扶貧、生態脫貧、易地扶貧搬遷、培訓就業提升工程;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和監督,要進一步完善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要深入開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不正之風和貪占挪用扶貧資金等腐敗問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和省委有關部署,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濟寬裕,生活便利。

2

實施大生態,推進美麗呂梁建設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部署要求,採取超常舉措,全方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實施三個全部:即宜林荒山荒坡要全部綠起來,25度以上坡耕地要全部退下來,常住人口150人以下山莊窩鋪要全部搬出來,努力改善呂梁生態脆弱面貌,今年再造林100萬畝。要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攻堅戰,打好淨土持久戰,持續改善空氣品質,加大水治理力度,積極推進鄉村“廁所革命”。要持續抓好環境突出問題的整改整治,要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部門履責、失職追責”制度。

3

實施大旅遊,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

以頂層規劃為引領,打造全域旅遊格局。堅持“全市一盤棋、縣縣有精品”和“多規合一”要求,把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與其他產業規劃有機統一起來,打出“組合拳”、奏響“大合唱”;要深化旅遊體制改革,加快景區市場化改革,促進我市全域旅遊發展。以基礎建設為先導,全力提速旅遊發展。加快市內與市外、景區與周邊、景區與景區之間交通建設步伐,要加快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打造以磧口古鎮、黃河奇灣為核心景區、貫通周邊紅色景點的沿黃旅遊發展大格局,以設施改善帶動服務水準提升。以精品線路為重點,全鏈整合旅遊資源。以宣傳行銷為平臺,全面打響旅遊品牌。要以“呂梁——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為主題,持續開展旅遊季活動,落實獎勵政策,全方位提升呂梁旅遊美譽度。

4

實施大資料,加快推進“數谷呂梁”建設

圍繞建設全國大資料應用示範中心,大力推進大資料園區、資料中心建設,推動大資料與實體經濟融合,實現由“挖煤”向“挖資料”轉變。要加快大資料項目目落地建設,進一步抓好“數谷呂梁·智贏未來”推介會上12個簽約項目的落地;舉辦第二屆“數谷呂梁·智贏未來”推介會,推動大資料產業做大做強,樹立呂梁產業新形象。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的大資料應用,要堅持以應用為中心,推動大資料與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轉型升級;以大資料提升政府服務能力,以大資料服務民生事業,更好解決民生“痛點”“堵點”“難點”。要加快構建大資料發展的政策窪地,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建立專項基金,加強產業扶持力度,為大資料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5

實施大轉型,構建呂梁現代產業體系

轉型發展,必須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產業轉型為核心,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要積極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爭當全省能源革命排頭兵;要積極推動重點骨幹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和產權改革,促進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鋁系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白酒產業、培育發展煤層氣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同時,要推進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商、現代金融等產業發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脫貧增收、農村振興繁榮。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創新,繼續推進“百千萬人才工程”,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力度,大力推進“雙創”,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

6

實施大項目,築牢新產業發展的基礎

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轉型專案建設年”,切實抓好一批全域性、基礎性、戰略性、牽引性的大專案好項目,把轉型發展落到投資和項目上。做好專案謀劃儲備,要圍繞“三大目標”等重大部署,精心儲備和推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佔有率高、拉動力強的項目,要用足用好國家和省政策,千方百計爭取項目。狠抓專案落地建設,要把專案落地作為專案建設的中心環節,從現在起就要緊緊抓在手上。要落實領導包聯專案制度,開展“進工地、到一線、解難題”活動。要健全專案建設常態化調度機制,以強有力措施推動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積極開展產業模組化招商、產業鏈延伸招商、園區招商、回歸招商等,不斷提高精准度和實效性。強化專案金融支撐,要發揮直接融資主管道作用,要發揮好基金的撬動作用,要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引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項目建設。

7

實施大改革,激發經濟發展動力活力

改革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要緊扣中央、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務和群眾所需所盼,要堅定不移深化基礎性改革,對2017年度改革任務中涉及跨年度的改革事項,要加快推進,對今年改革任務要及早謀劃安排,要堅持問題導向,切實抓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党的建設等領域一批基礎性改革,為各項事業發展增添新動能。要抓好事關全域的重大改革,深化開發區改革,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深化國企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著力打造“六最”營商環境。要健全完善深化改革的推進機制,敢於啃硬骨頭、勇於創新,有效破解制約轉型發展的瓶頸和障礙。

8

實施大民生,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要加快各項民生事業發展,在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繼續深化就業、教育、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市醫療衛生園區建設,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要加快推進宜居城鎮建設,切實解決群眾住房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發展品質。要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扎實推進以“掃黑除惡”為重點的嚴打整治專項鬥爭,完善以“雪亮工程”為龍頭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繼續引深“六安聯創”活動,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要抓好重點領域信訪工作,要毫不鬆懈抓好安全生產,深入推進軍民軍地共建,開展市縣“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努力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9

實施大培訓,加強幹部能力建設

在擴大培訓面上下功夫,要大力實施“五大”培訓工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抓好基本能力提升培訓。在提升精准度上下功夫,要開展精准化的理論培訓、政策培訓、科技培訓、管理培訓、法規培訓。要精准對接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針對性地設置培訓專題,分層分類、分系統分階段開展培訓。在增強實效性上下功夫,要建立領導幹部上講臺制度,推動形成“以講促學、以講帶學”的良好風氣。要創新培訓方式,廣泛推行案例式、情景模擬式、互動研討式培訓,幫助幹部提高“實戰”本領。要主動“走出去”,有計劃地組織各級領導幹部到經濟發達省市學習先進理念和發展經驗,切實增強培訓效果,從而有效解決推動轉型本領不強、作風不硬的問題,增強幹部的“8個本領”。

10

營造大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要增強優化發展環境的思想自覺,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不斷推向深入,讓企業家高興,讓人民群眾滿意,把呂梁打造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和創業樂園。要整治損害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真正把影響發展環境的問題找准找到位,嚴肅整治,誰損壞呂梁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形象,我們就摘誰的“帽子”、端誰的“飯碗”,形成人人都是環境,人人都是形象的良好風氣。要凝聚優化發展環境的強大合力,樹立“呂梁是我家,優化環境靠大家”的理念,推動發展環境整體提升。要圍繞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對審批事項全面梳理,提升服務效能。對標一流、主動作為,形成人人關心發展環境、共同優化發展環境的濃厚氛圍,力爭把呂梁打造成最適合資本落地成長、最適合創業發展的“發展環境最優區”。

呂梁日報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堅持把深化供改與深化綜改結合起來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圍繞建設“示範區”“排頭兵”“新高地”三大目標,聚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實施“十大舉措”,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預期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6.6%,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約束性指標完成省定要求。

重大原則:切實把握“六個結合”

一要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戰略首當其衝的重大階段性任務。要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二要把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呂梁生態脆弱與深度貧困相互交織、互為因果。我市“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戰役”的做法一定要堅持下去,更好推進呂梁山增綠與貧困戶增收“雙贏”。

三要把供改與綜改結合起來。把深化供改與深化綜改有機結合起來,圍繞省委確定的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三大目標”,爭先進位元、不甘落後,做出呂梁貢獻。

四要把經濟建設與改革創新結合起來。不斷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特別要重視開發區的平臺牽引作用,5個省級開發區要大力度改革創新,市級開發區和其他縣的開發區和生態建設示範區也要加快推進。

五要把經濟建設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堅持不降低標準、不吊高胃口,採取有效措施,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醫療、就業、環保、住房、安全、生態等民生問題,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六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與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結合起來。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把管黨治党的成效體現到經濟發展實效上,實現政治生態持久的風清氣正、經濟轉型發展持久的強勁態勢。

方法路徑:全力實施“十大舉措”

推進我市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圍繞省委提出的“三大目標”,聚焦“三大攻堅戰”,全力實施“十大舉措”,推動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1

實施大扶貧,兌現莊嚴承諾

要全面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塊紅色土地”的決心,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要集中攻堅深度貧困,把攻堅深度貧困與今年5個縣摘帽、354個貧困村退出結合起來,精准施策,提高攻堅針對性實效性;全面落實精准要求,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戶因村精准施策,全面實施貧困村產業扶貧、生態脫貧、易地扶貧搬遷、培訓就業提升工程;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和監督,要進一步完善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要深入開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不正之風和貪占挪用扶貧資金等腐敗問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和省委有關部署,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濟寬裕,生活便利。

2

實施大生態,推進美麗呂梁建設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部署要求,採取超常舉措,全方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實施三個全部:即宜林荒山荒坡要全部綠起來,25度以上坡耕地要全部退下來,常住人口150人以下山莊窩鋪要全部搬出來,努力改善呂梁生態脆弱面貌,今年再造林100萬畝。要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攻堅戰,打好淨土持久戰,持續改善空氣品質,加大水治理力度,積極推進鄉村“廁所革命”。要持續抓好環境突出問題的整改整治,要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部門履責、失職追責”制度。

3

實施大旅遊,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

以頂層規劃為引領,打造全域旅遊格局。堅持“全市一盤棋、縣縣有精品”和“多規合一”要求,把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與其他產業規劃有機統一起來,打出“組合拳”、奏響“大合唱”;要深化旅遊體制改革,加快景區市場化改革,促進我市全域旅遊發展。以基礎建設為先導,全力提速旅遊發展。加快市內與市外、景區與周邊、景區與景區之間交通建設步伐,要加快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打造以磧口古鎮、黃河奇灣為核心景區、貫通周邊紅色景點的沿黃旅遊發展大格局,以設施改善帶動服務水準提升。以精品線路為重點,全鏈整合旅遊資源。以宣傳行銷為平臺,全面打響旅遊品牌。要以“呂梁——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為主題,持續開展旅遊季活動,落實獎勵政策,全方位提升呂梁旅遊美譽度。

4

實施大資料,加快推進“數谷呂梁”建設

圍繞建設全國大資料應用示範中心,大力推進大資料園區、資料中心建設,推動大資料與實體經濟融合,實現由“挖煤”向“挖資料”轉變。要加快大資料項目目落地建設,進一步抓好“數谷呂梁·智贏未來”推介會上12個簽約項目的落地;舉辦第二屆“數谷呂梁·智贏未來”推介會,推動大資料產業做大做強,樹立呂梁產業新形象。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的大資料應用,要堅持以應用為中心,推動大資料與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轉型升級;以大資料提升政府服務能力,以大資料服務民生事業,更好解決民生“痛點”“堵點”“難點”。要加快構建大資料發展的政策窪地,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建立專項基金,加強產業扶持力度,為大資料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5

實施大轉型,構建呂梁現代產業體系

轉型發展,必須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產業轉型為核心,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要積極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爭當全省能源革命排頭兵;要積極推動重點骨幹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和產權改革,促進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鋁系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白酒產業、培育發展煤層氣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同時,要推進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商、現代金融等產業發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脫貧增收、農村振興繁榮。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創新,繼續推進“百千萬人才工程”,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力度,大力推進“雙創”,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

6

實施大項目,築牢新產業發展的基礎

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轉型專案建設年”,切實抓好一批全域性、基礎性、戰略性、牽引性的大專案好項目,把轉型發展落到投資和項目上。做好專案謀劃儲備,要圍繞“三大目標”等重大部署,精心儲備和推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佔有率高、拉動力強的項目,要用足用好國家和省政策,千方百計爭取項目。狠抓專案落地建設,要把專案落地作為專案建設的中心環節,從現在起就要緊緊抓在手上。要落實領導包聯專案制度,開展“進工地、到一線、解難題”活動。要健全專案建設常態化調度機制,以強有力措施推動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積極開展產業模組化招商、產業鏈延伸招商、園區招商、回歸招商等,不斷提高精准度和實效性。強化專案金融支撐,要發揮直接融資主管道作用,要發揮好基金的撬動作用,要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引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項目建設。

7

實施大改革,激發經濟發展動力活力

改革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要緊扣中央、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務和群眾所需所盼,要堅定不移深化基礎性改革,對2017年度改革任務中涉及跨年度的改革事項,要加快推進,對今年改革任務要及早謀劃安排,要堅持問題導向,切實抓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党的建設等領域一批基礎性改革,為各項事業發展增添新動能。要抓好事關全域的重大改革,深化開發區改革,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深化國企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著力打造“六最”營商環境。要健全完善深化改革的推進機制,敢於啃硬骨頭、勇於創新,有效破解制約轉型發展的瓶頸和障礙。

8

實施大民生,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要加快各項民生事業發展,在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繼續深化就業、教育、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市醫療衛生園區建設,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要加快推進宜居城鎮建設,切實解決群眾住房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發展品質。要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扎實推進以“掃黑除惡”為重點的嚴打整治專項鬥爭,完善以“雪亮工程”為龍頭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繼續引深“六安聯創”活動,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要抓好重點領域信訪工作,要毫不鬆懈抓好安全生產,深入推進軍民軍地共建,開展市縣“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努力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9

實施大培訓,加強幹部能力建設

在擴大培訓面上下功夫,要大力實施“五大”培訓工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抓好基本能力提升培訓。在提升精准度上下功夫,要開展精准化的理論培訓、政策培訓、科技培訓、管理培訓、法規培訓。要精准對接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針對性地設置培訓專題,分層分類、分系統分階段開展培訓。在增強實效性上下功夫,要建立領導幹部上講臺制度,推動形成“以講促學、以講帶學”的良好風氣。要創新培訓方式,廣泛推行案例式、情景模擬式、互動研討式培訓,幫助幹部提高“實戰”本領。要主動“走出去”,有計劃地組織各級領導幹部到經濟發達省市學習先進理念和發展經驗,切實增強培訓效果,從而有效解決推動轉型本領不強、作風不硬的問題,增強幹部的“8個本領”。

10

營造大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要增強優化發展環境的思想自覺,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不斷推向深入,讓企業家高興,讓人民群眾滿意,把呂梁打造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和創業樂園。要整治損害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真正把影響發展環境的問題找准找到位,嚴肅整治,誰損壞呂梁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形象,我們就摘誰的“帽子”、端誰的“飯碗”,形成人人都是環境,人人都是形象的良好風氣。要凝聚優化發展環境的強大合力,樹立“呂梁是我家,優化環境靠大家”的理念,推動發展環境整體提升。要圍繞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對審批事項全面梳理,提升服務效能。對標一流、主動作為,形成人人關心發展環境、共同優化發展環境的濃厚氛圍,力爭把呂梁打造成最適合資本落地成長、最適合創業發展的“發展環境最優區”。

呂梁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