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千萬別點!唐詩宋詞裡的吃貨朋友圈,聽完這篇演講餓了!

中國味道

中國味道蘊含著我們中國智慧:

煎炒烹炸、水火相濟是中和之美;

順應時令、屬性調和是天人合一;

商彝周鼎、秦樽漢爵,

更是家國社稷的傳承。

飲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嫣

作為一個歷史老師, 今天要和大家聊聊, 我國歷史上一個始終被追趕卻從未被超越的領域。 那就是“吃”。 孫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國方略》一書中說到:“我中國近代文明事業, 事事皆於人後, 唯飲食一道之進步, 至今尚為各國所不及”。 也就是說, 在中華民族民心士氣的低谷的那個近代, 我們依然可以說一句:“不好意思, 提到吃,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吃, 這件事對於中國人究竟有多麼重要呢?

《禮記》中說過:“飲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也就是說, 一個族群, 最重要的兩件事吃飯、繁衍, 而吃飯還要排在繁衍之前。 那我們這個族群中華民族傳說的始祖——三皇五帝。 有一種說法啊, 三皇就是:燧人、伏羲、神農。

那王老師在這裡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 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三皇, 多多少少都和吃有一點關係。 比如:

燧人氏鑽木取火, 創造了烹, 很多原來生的東西, 我們可以煮熟了再吃。

伏羲, 結繩為網, 發明了漁獵, 原來那些我們看得見抓不到的東西, 我們可以逮住了再吃。

至於神農氏做了什麼?五個字——神農嘗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但還要接著吃。 因為,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我對食物的嚮往。 他不但豐富了先民的菜籃子工程, 還創造了今天豐富多彩又一脈相承的中國味道。

唐詩宋詞——吃貨朋友圈

比如:我們來看一條, “夜半酣酒江月下, 美人纖手炙魚頭”。 夜空裡, 明月下, 吹著江風, 喝著酒, 漂亮妹子給你烤魚頭。 就這畫面, 就能多幹兩碗米飯。

那剛才提到了喝酒, 其實喝酒也不是感情深一口悶, 感情鐵喝出血, 拿幾瓶子來!朋友, 你那不是喝酒, 你怎麼著你也得“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或者“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你得有點格調。

當然了, 也不是說就一定要吃的多麼名貴, 多麼稀罕。 “灩灩存醪君勿辭, 橙椒香美白鵝肥”, 村裡釀的土酒, 自家的鐵鍋燉大鵝, 頂天是個農家樂。 那又怎麼樣呢?酒逢知己千杯少, 一定能夠主客盡歡顏。 所以呀, 吃什麼從來不是關鍵, 關鍵是和誰一起吃。

那清代著名的文學家, 也是美食家袁枚曾經說過, 中國的美食藝術其實是一門飲食、美器、 禮儀的綜合藝術, 它更是一門深刻的學問之道。

你要說光論吃貨的話, 其實古代也是一抓一大把。 你比如說這個:愛吃荔枝的楊貴妃, 嗜蟹如命的李漁, 還有無肉不歡的紀曉嵐。

當然了, 我們古代的小吃界還有三位重量級的代言達人, 他們分別是:私訪的康熙,迷路的乾隆和逃難的慈禧。不信你到各大旅遊城市的小吃街去看一看,都是這三位的傳說。

飲食之味背後的學問之道

但是如果你要找一個能承載飲食之味背後的學問之道的人,我心目中唯一的人選就是“蘇東坡”。他簡直就是在用整個生命為我們的中國味道代言。

北宋元豐二年,蘇東坡被貶湖北黃州了。他就寫了一篇《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從此之後,普通人也能吃到美味又廉價的豬肉。這道菜就是今天的東坡肉。

再貶,廣東惠州,他又寫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春天了,竹筍好吃,肥鴨好吃,不吃到淋漓盡致不痛快。

再貶,海南儋州,到那吃什麼呢?老鼠、蝙蝠、蛤蟆、這些全吃了。就這生存能力,可以直接跟著貝爾·格里爾斯去參加《荒野求生》的真人秀了。

到最後,真的是什麼都沒得吃了,他又寫下了一部千古名篇《菜羹賦》,“忘口腹之為累,不殺生以成仁”。

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老頭煮著一鍋咕咚咕咚冒著綠泡的野菜糊,他心裡想的卻還是,我終於可以做一個不為口腹之欲所拖累的人,成為一個不殘害生靈的仁愛之人了。

我的天呐!這是一種怎樣的豁達與情懷啊!所以說,一個終極吃貨的自我修養,從來就不是一張刁鑽的嘴,而是一顆強大的心。

黃州豬肉之味是智慧之道,惠州河豚之味是勇敢之道,儋州菜羹之味是仁愛之道。蘇東坡把他一生的被貶路線活活地走出了一幅充滿著詩意和哲理的美食地圖。

因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所以,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只有世間百味皆嘗遍,才知人間正道是滄桑。

中國味道

其實,在這裡呢,我又不禁想起了一道臺灣的美食,就是眷村牛肉麵。

“眷村”顧名思義就是眷屬居住的村落。這裡當年呢,曾經居住著上百萬從大陸來到臺灣的老兵和家眷,因為思念故土,他們試圖重現記憶中那熟悉的味道。又因為遠離故土,他們不得不在現實中融入當地的風味。

當老一輩自知回鄉無望的時候,他們讓自己的兒孫記住那記憶中的故鄉,和從未謀面的親人,他們保留自己的鄉音和飲食習慣,每到節慶,他們都要隔海遙寄大陸的祖先。他們是在用味道提醒自己,根在哪裡,心向何處。

原來這才是這碗面真正的味道。

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的瀟灑嗎?不,是一種酸楚味,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一種人情味,這是鄉愁的味道。這是中國的味道。

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是我們安貧樂道的淡然之味。

玉破鱸魚霜破柑,垂虹秋色滿東南,這是我們去國懷鄉的思想之味。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我們豪放縱意的灑脫之味。

這就是中國味,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獨特的表達,這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我們和世界相處的方式。

因為中國味道,最講究的就是一個“和”字。

煎、炒、烹炸、水火相濟,這是我們中和之美的訴求。

順應時令,屬性調和,這是我們天人合一的哲學。

商彝周鼎,秦樽漢爵,是我們家國社稷的傳承。

這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不只是舌尖上的歷史,更是我們每個人血脈中流淌的中國味道!

綜合:我是演說家

本文由福建共青團(ID:fj-gqt)綜合整理

他們分別是:私訪的康熙,迷路的乾隆和逃難的慈禧。不信你到各大旅遊城市的小吃街去看一看,都是這三位的傳說。

飲食之味背後的學問之道

但是如果你要找一個能承載飲食之味背後的學問之道的人,我心目中唯一的人選就是“蘇東坡”。他簡直就是在用整個生命為我們的中國味道代言。

北宋元豐二年,蘇東坡被貶湖北黃州了。他就寫了一篇《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從此之後,普通人也能吃到美味又廉價的豬肉。這道菜就是今天的東坡肉。

再貶,廣東惠州,他又寫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春天了,竹筍好吃,肥鴨好吃,不吃到淋漓盡致不痛快。

再貶,海南儋州,到那吃什麼呢?老鼠、蝙蝠、蛤蟆、這些全吃了。就這生存能力,可以直接跟著貝爾·格里爾斯去參加《荒野求生》的真人秀了。

到最後,真的是什麼都沒得吃了,他又寫下了一部千古名篇《菜羹賦》,“忘口腹之為累,不殺生以成仁”。

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老頭煮著一鍋咕咚咕咚冒著綠泡的野菜糊,他心裡想的卻還是,我終於可以做一個不為口腹之欲所拖累的人,成為一個不殘害生靈的仁愛之人了。

我的天呐!這是一種怎樣的豁達與情懷啊!所以說,一個終極吃貨的自我修養,從來就不是一張刁鑽的嘴,而是一顆強大的心。

黃州豬肉之味是智慧之道,惠州河豚之味是勇敢之道,儋州菜羹之味是仁愛之道。蘇東坡把他一生的被貶路線活活地走出了一幅充滿著詩意和哲理的美食地圖。

因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所以,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只有世間百味皆嘗遍,才知人間正道是滄桑。

中國味道

其實,在這裡呢,我又不禁想起了一道臺灣的美食,就是眷村牛肉麵。

“眷村”顧名思義就是眷屬居住的村落。這裡當年呢,曾經居住著上百萬從大陸來到臺灣的老兵和家眷,因為思念故土,他們試圖重現記憶中那熟悉的味道。又因為遠離故土,他們不得不在現實中融入當地的風味。

當老一輩自知回鄉無望的時候,他們讓自己的兒孫記住那記憶中的故鄉,和從未謀面的親人,他們保留自己的鄉音和飲食習慣,每到節慶,他們都要隔海遙寄大陸的祖先。他們是在用味道提醒自己,根在哪裡,心向何處。

原來這才是這碗面真正的味道。

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的瀟灑嗎?不,是一種酸楚味,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一種人情味,這是鄉愁的味道。這是中國的味道。

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是我們安貧樂道的淡然之味。

玉破鱸魚霜破柑,垂虹秋色滿東南,這是我們去國懷鄉的思想之味。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我們豪放縱意的灑脫之味。

這就是中國味,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獨特的表達,這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我們和世界相處的方式。

因為中國味道,最講究的就是一個“和”字。

煎、炒、烹炸、水火相濟,這是我們中和之美的訴求。

順應時令,屬性調和,這是我們天人合一的哲學。

商彝周鼎,秦樽漢爵,是我們家國社稷的傳承。

這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不只是舌尖上的歷史,更是我們每個人血脈中流淌的中國味道!

綜合:我是演說家

本文由福建共青團(ID:fj-gqt)綜合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