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不要否認,家樂福終於賣了!

一次次曝出賣身傳聞, 傳了5年, 一次次澄清, 這回家樂福終於賣了, 雖然不徹底。

但是“家樂福中國”距離“中國家樂福”好像又近了一大步。

1

外來大戶全部“下嫁”了

2016年, 沃爾瑪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 開始B2C。

2017年11月, 阿裡巴巴224億港幣拿下中國市場業績排名第一位的大潤發, 直接和間接持有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集團36.16%的股份。

現在, 家樂福中國引進了騰訊和永輝的戰略投資。

至此, 中國市場曾經排名前三名的大賣場已經全部委身於互聯網公司。

進入中國22年, 家樂福用10年時間突破100家門店, 成為了中國市場大賣場冠軍,

更是一度成為中國實體零售業的領導品牌和學習標杆。

當年, 如果一個人有家樂福的工作經歷, 那將為其簡歷增加濃墨重彩的一大筆, “世界500強”, 很多中國本土零售企業會去家樂福挖角。

現在, 這些“外來戶”都希望中國本土的互聯網公司能夠給自己帶來新鮮血液。

因為無一例外, 這些曾經在中國形象無比高大的“外來戶”在電商、互聯網+零售以及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衝擊下, 已經呈現下滑趨勢。

加上近年來, 許多外國零售商從中國市場潰敗並全面退出, 危機感遠遠大於新機遇帶來的期待。

2

躺著賺錢的時代已過

曾經在消費者口中, 去“家樂福”和“沃爾瑪”這樣國外來的大超市shopping, 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東西多, 品種齊全, 價格也不比外邊高。

所以早期, 家樂福在中國開一家火一家, 新開業的門店總會因為開業酬賓被擠爆。

那時候的家樂福和沃爾瑪兩個國外來的大明星, 憑藉其在中國市場表現出來的新穎購物形式, 完全可以用“躺著賺錢”來形容了。

2008年之後, 家樂福在中國開始諸事不利。

2008年4月, 北京奧運聖火在法國巴黎傳遞時受阻, 來自法國的家樂福遭到了國內民眾的一度抵制。

2009年, 家樂福被大潤發超越, 不久之後, 其在華門店數量又被沃爾瑪超越。

3年後, 家樂福中國的業績和利潤開始雙下滑。

3

中國股東紛紛轉讓股份

進入2014年之後, 家樂福中國的市場份額已落後于高鑫零售、沃爾瑪和華潤萬家, 僅列第四位, 並且還在下滑, 到2016年末只有3%。

而大潤發、沃爾瑪、永輝的佔有率卻依然處於上升態勢。

業績持續下滑。 2017年, 家樂福中國業績下滑了5%, 是家樂福全球業績表現最差的市場。

家樂福中國的一些股權持有方也早已開始出售家樂福股權。

2011年, 統一出售家樂福天津、重慶和廣州三地的股權。

2016年5月, 天津勸業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公司參股子公司天津勸業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35%股權。

2016年11月16日, 遼寧成大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擬以4.2億元出售其持有的家樂福全部股權, 其中包括瀋陽家樂福35%、大連家樂福35%、長春家樂福25%、哈爾濱家樂福17%、杭州家樂福20%以及寧波家樂福20%的股權。

4

曾被譽為零售界的黃埔軍校,

經營管理之亂

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家樂福給中國零售業帶來了新鮮血液, 成為被學習對象, 現在國內不少大賣場都曾是家樂福的“學生”。

但在背後, 其內部的管理一度十分混亂, 與利益相關方的摩擦持續不斷:供應商斷貨抗爭、內部員工受賄被查、被迫離職等多次上演。

2016年初, 《中國經營報》曾獨家報導了家樂福被指涉嫌變相逼迫一名為其服務超過15年的高管Louis Gremeaux離職。 2015年, 北京某家樂福門店以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為由解除一位員工的勞動合同。

2016年2月, 瀋陽家樂福被曝賣出總額約二三百萬元的空購物卡, 賣卡人攜款潛逃。 無獨有偶,大連門店也發生過此類情況。

並且,家樂福的薪資在同行中已經不具優勢。

曾經實行的“店長集權制”也導致門店腐敗非常嚴重。

從2007年開始,家樂福中國開始逐步回收門店權利,將門店原有的促銷、費用談判權等收回到城市採購中心,店長的採購、陳列全等也逐步收回。

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店長的積極性,因為沒有上升空間(家樂福中國高層重要職務多為法國籍),一度出現過店長離職潮。

5

兩大核心經營問題

供應鏈落後

在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之前,家樂福根本沒有自己的供應系統,一直是由供應商將貨品直接送達店面,並且家樂福並沒有對優質上游企業進行並購或者參股而產生供應鏈協同。

相比之下,永輝當時在生鮮供應鏈端通過買斷、直采等方式,積累了自己在生鮮上的供應管道與鏈條,並把這樣的做法延伸至其他商品品類。

很多零售企業也會聯合上游企業共同開發商品。

大潤發則憑藉超強的門店執行力和效率,用低價策略在三四線城市的客流實現逆勢增長,同時實行了員工持股的激勵模式。

2015年,家樂福調整了其在中國的商品採購中心,從24個城市採購中心調整為6大區域採購中心,同時開建配送中心,模式類似於沃爾瑪在中國的做法,6大區域採購中心輔以6大配送中心,將各城市的採購和運營分離。

不過還是落後給了對手,沃爾瑪中國在2014年就已經擁有20個配送中心。

但業內人士對此的評價是,“太晚了”。

2009年,家樂福的門店數量被大潤發超越。2010年,家樂福的銷售額被沃爾瑪超越。

2012年後,家樂福中國業績和利潤,開始進入到雙下滑的階段。

2016年,家樂福的單店業績從2009年的2.35億元滑落至2016年的1.58億元。

而大潤發和沃爾瑪的單店業績分別為2.54億元和1.75億元。

很顯然,家樂福落後了。

沒有了採購、定價、陳列權的門店也難以跟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業績提升難。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電商佈局。

電商佈局落後

家樂福把業績的下滑歸因於電商,是電商導致消費者減少了外出逛街。

2013年,家樂福中國開始同國內其他企業一樣觸網轉型,自建電商“家樂福網上商城”,將自救聚焦於送貨上門,2015年才正式開通。

但家樂福的送貨上門,依然是基於門店,網上商城裡的貨品也是以門店為依託,且整體產品數量終究有限,且至今僅僅覆蓋 11 個城市。

在外賣火起來之後,家樂福也介入過美團、百度外賣等平臺,然而杯水車薪。

6

便利店能救家樂福嗎?

家樂福在歐洲有4000家便利店,可以說經營便利店很有經驗。

2014年,家樂福開始進軍小業態,在上海推出橙色鮮亮的“Easy家樂福”便利店;2016年,它還將部分門店調整至24小時營業。

但都不被看好,有人說家樂福的便利店既不像便利店,又不像小超市,畢竟小業態和大賣場的經營完全不一樣,粗放式和精細化的風格完全不同。

雖然家樂福方面表示便利店已經盈利,但便利店競爭已經十分激烈,家樂福能不能靠便利店扳回一城還是難說。

從2000年敗走香港地區開始,家樂福先後退出了智利、日本、墨西哥、捷克、韓國、葡萄牙、瑞士和俄羅斯,中國市場是其目前核心市場之一。

而家樂福缺少的是一種單點擊穿的能力,仍然停留在大而全的階段,對比一下供應鏈就能夠發現,永輝、沃爾瑪等對手各有自己的優勢之處,所以才能夠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

和永輝、騰訊牽手,或許就是為了打造一個可以和對手一較長短的優勢出來。

相信家樂福不白賣一回!

無獨有偶,大連門店也發生過此類情況。

並且,家樂福的薪資在同行中已經不具優勢。

曾經實行的“店長集權制”也導致門店腐敗非常嚴重。

從2007年開始,家樂福中國開始逐步回收門店權利,將門店原有的促銷、費用談判權等收回到城市採購中心,店長的採購、陳列全等也逐步收回。

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店長的積極性,因為沒有上升空間(家樂福中國高層重要職務多為法國籍),一度出現過店長離職潮。

5

兩大核心經營問題

供應鏈落後

在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之前,家樂福根本沒有自己的供應系統,一直是由供應商將貨品直接送達店面,並且家樂福並沒有對優質上游企業進行並購或者參股而產生供應鏈協同。

相比之下,永輝當時在生鮮供應鏈端通過買斷、直采等方式,積累了自己在生鮮上的供應管道與鏈條,並把這樣的做法延伸至其他商品品類。

很多零售企業也會聯合上游企業共同開發商品。

大潤發則憑藉超強的門店執行力和效率,用低價策略在三四線城市的客流實現逆勢增長,同時實行了員工持股的激勵模式。

2015年,家樂福調整了其在中國的商品採購中心,從24個城市採購中心調整為6大區域採購中心,同時開建配送中心,模式類似於沃爾瑪在中國的做法,6大區域採購中心輔以6大配送中心,將各城市的採購和運營分離。

不過還是落後給了對手,沃爾瑪中國在2014年就已經擁有20個配送中心。

但業內人士對此的評價是,“太晚了”。

2009年,家樂福的門店數量被大潤發超越。2010年,家樂福的銷售額被沃爾瑪超越。

2012年後,家樂福中國業績和利潤,開始進入到雙下滑的階段。

2016年,家樂福的單店業績從2009年的2.35億元滑落至2016年的1.58億元。

而大潤發和沃爾瑪的單店業績分別為2.54億元和1.75億元。

很顯然,家樂福落後了。

沒有了採購、定價、陳列權的門店也難以跟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業績提升難。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電商佈局。

電商佈局落後

家樂福把業績的下滑歸因於電商,是電商導致消費者減少了外出逛街。

2013年,家樂福中國開始同國內其他企業一樣觸網轉型,自建電商“家樂福網上商城”,將自救聚焦於送貨上門,2015年才正式開通。

但家樂福的送貨上門,依然是基於門店,網上商城裡的貨品也是以門店為依託,且整體產品數量終究有限,且至今僅僅覆蓋 11 個城市。

在外賣火起來之後,家樂福也介入過美團、百度外賣等平臺,然而杯水車薪。

6

便利店能救家樂福嗎?

家樂福在歐洲有4000家便利店,可以說經營便利店很有經驗。

2014年,家樂福開始進軍小業態,在上海推出橙色鮮亮的“Easy家樂福”便利店;2016年,它還將部分門店調整至24小時營業。

但都不被看好,有人說家樂福的便利店既不像便利店,又不像小超市,畢竟小業態和大賣場的經營完全不一樣,粗放式和精細化的風格完全不同。

雖然家樂福方面表示便利店已經盈利,但便利店競爭已經十分激烈,家樂福能不能靠便利店扳回一城還是難說。

從2000年敗走香港地區開始,家樂福先後退出了智利、日本、墨西哥、捷克、韓國、葡萄牙、瑞士和俄羅斯,中國市場是其目前核心市場之一。

而家樂福缺少的是一種單點擊穿的能力,仍然停留在大而全的階段,對比一下供應鏈就能夠發現,永輝、沃爾瑪等對手各有自己的優勢之處,所以才能夠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

和永輝、騰訊牽手,或許就是為了打造一個可以和對手一較長短的優勢出來。

相信家樂福不白賣一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