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該為關羽之死負什麼責任?

中國的古典名著中, 在日本最受歡迎的唯有《三國演義》。 日本歷史上也有三國時代, 而三國時代的貴族擁兵的制度也類似於日本的幕府時代。

日本讀者認為, 關羽死後, 《三國演義》就完全看不下去了。 可見, 關羽在三國時代是何等重要。

對中國讀者來說, 也基本上類似, 關羽死後, 三國就再也沒有大家值得留戀的人了。 關羽這個人不僅在《三國演義》中重要, 其實在三國的正史上同樣重要。 關羽的死一直也是歷史之謎。 分析關羽的失敗有很多觀點, 然而至今也沒有哪一家觀點能佔據主導。

從戰略上看, 劉備得了益州後, 給孫權的壓力非常大。 所以, 孫權一定存在集揚州之力, 攻取荊州的可能, 劉備不應該不知道。 赤壁之戰之後, 劉表的荊州實際上控制在三方手裡, 曹操佔據長江以北的荊州之地, 東吳控制了一部分, 劉備得的是湘水以西、長江以南的四郡, 是最欠發達的地方。 因此, 荊州是沒有力量與孫權抗衡的。

劉備攻取益州的行為意味著他從戰略上已經放棄了荊州。 無論是誰守荊州都沒有勝算。 失去荊州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關羽守衛得當, 可能多堅持一段時間。 如果換個人守衛, 可能失去得更快一些而已。

劉備自始至終都知道, 荊州是守不住的, 所以從未在加固荊州防守方面做過任何準備。 關羽從圍樊城到兵敗麥城, 前後半年時間。 劉備取得漢中之後, 控制了通往襄樊的沔水, 孟達在上庸, 劉備讓劉封自沔水而下, 統領孟達之兵。

關羽向劉封多次求救,

劉封並沒有救關羽。 田余慶老師還認為, 關羽的這半年, 劉備並沒有發兵從沔水援助荊州, 也沒有在長江上策應關羽, 足見劉備是主動放棄荊州的。 當時的他不得不放棄, 因為一旦出兵, 很可能後方不穩。

劉備派劉封統孟達之兵, 本身是個陰謀。 第一、劉封與關羽不合, 不會發兵救援;第二、劉封統孟達的兵, 註定劉封與孟達不會合;第三、如果劉封救關羽, 一定會死, 畢竟劉備從後方沒有策應;第四、如果劉封不救關羽, 他一定會被劉備殺死, 不僅是讓他頂替關羽死的罪名, 還因為劉備一定會傳位給自己親兒子劉禪, 而劉封軍事能力很強, 對劉禪是個大威脅。

劉封與孟達對劉備的意圖很瞭解, 所以不救關羽。 最終, 孟達投降魏國, 而劉封被劉備賜死。 這就是劉備在荊州問題上的態度與行為。 劉備明知荊州會失, 沒有能力也沒有作為, 客觀上加速了關羽的失敗與死亡。

有些學者說, 劉備想不到孫權會背棄盟約,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劉備很清楚孫權一定會進攻荊州的, 而且荊州是無法守住的。劉備的猶豫是失去荊州的前提下,還保不保關羽。從劉備讓劉封統兵孟達便可以看出,劉備已經決定放棄關羽的生命了。

最終,丟了荊州,這在意料中;關羽戰死,這在預料中;孟達反了,這在預料中;劉封被殺,這在預料中。其實,劉備對整個局勢非常清楚。只不過是,他穩定了漢中,加固了益州之後,他對失去荊州不甘心,與曹操爭天下又無能,所以才傾國伐吳而已。

所以說,劉備應該為關羽的死負責,且負全責。所謂的關羽剛愎自用失去荊州等,都是後人附會的說法。無論關羽多麼精細,也無法守住荊州。以窮困的四郡之力抵擋整個東吳的揚州之兵,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勝算。劉備讓關羽守荊州就意味著,關羽多半會死在荊州,劉備心知肚明。

而且荊州是無法守住的。劉備的猶豫是失去荊州的前提下,還保不保關羽。從劉備讓劉封統兵孟達便可以看出,劉備已經決定放棄關羽的生命了。

最終,丟了荊州,這在意料中;關羽戰死,這在預料中;孟達反了,這在預料中;劉封被殺,這在預料中。其實,劉備對整個局勢非常清楚。只不過是,他穩定了漢中,加固了益州之後,他對失去荊州不甘心,與曹操爭天下又無能,所以才傾國伐吳而已。

所以說,劉備應該為關羽的死負責,且負全責。所謂的關羽剛愎自用失去荊州等,都是後人附會的說法。無論關羽多麼精細,也無法守住荊州。以窮困的四郡之力抵擋整個東吳的揚州之兵,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勝算。劉備讓關羽守荊州就意味著,關羽多半會死在荊州,劉備心知肚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