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綽號“俠哥”,他一大黑幫“隱形大佬”,因難舍江湖竟遭橫禍殞命

藺磊恰, 綽號“俠哥”, 臺灣省“四海幫”創幫大佬。 他出生于1938年, 父親是國民黨高官, 祖籍陝西人。 國民政府垮臺後, 他隨父母逃到臺灣省, 被安置在臺北市眷村定居下來。 1953年, 一個叫馮祖語的年輕人, 糾集一幫學生和眷村青年, 以格言“四海之內, 皆兄弟也”訂立幫名, 成立了青少年幫派“四海幫”。 當時正讀中學的藺磊恰, 成為開山元老之一。

四海幫成立之初, 主要成員以黨政軍高官二代子弟為主, 他們品行頑劣、家境富裕, 在與其他幫派爭奪勢力範圍時, 花錢募集各地黑社會份子與外籍人士, 從而戰鬥力頗強, 勢力迅速擴張起來。 藺磊恰為人豪放不羈, 平時愛打抱不平, 頗有俠義之風, 所以贏得了“俠哥“的綽號, 深為四海兄弟所敬重。 他一邊以學生身份讀書, 一邊混太保, 中學畢業後應徵入伍。

藺磊恰步入行伍後, 不得已淡出幫派活動, 直到1976年以中校軍銜退役。 在此期間,

四海幫經歷了由盛而衰、由衰而復興的歷程。 1960年, 四海幫成為臺灣省最大青少年幫派, 由於與其他幫派火拼不斷, 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 臺灣當局將其列為重點“掃蕩”對象, 1962年曾被強制解散, 竹聯幫等幫派乘機瓜分了其勢力範圍, 四海幫一時沉寂下來了。

步入70年代, 四海幫劉偉民、陳永和、蔡冠倫三大家族興起, 乘當時竹聯幫老大陳啟禮鋃鐺入獄期間, 迅速擴大四海幫版圖。 1976年, 藺磊恰退役歸來, 他一方面投身商界, 另一方面重新投入四海幫。 在他力撮之下, 老四海兄弟與新四海逐漸合流, 四海幫勢力日益壯大。 1984年“一清專案”, 四海幫老大陳偉民潛逃日本, 後被黑道殺手擊斃, 其他大佬幾乎一網打盡, 悉數被關進監獄。

藺磊恰雖是四海幫大佬, 但幾乎沒有案底, 因此並未被列入打擊物件。 陳永和出獄後, 被推為四海幫幫主, 開始帶領四海幫轉型, 從而使幫派成為臺灣省首位以企業養兄弟的黑幫。 期間, 藺磊恰積極襄助、出謀劃策, 説明改革組織架構, 仿照政黨架構設立“中常會”制度,

廣設以“海”字冠頭的堂口, 並力求統一掌管各自為政的四海幫。

1995年, 台中市四海幫分堂海德堂開堂, 藺磊恰陪同陳永和出現儀式上, 作為幫內“隱形大佬”的藺磊恰浮出前臺, 引起外界注目。 孰料, 死神也逐漸向其逼近。 1996年1月15日, 陳永和邀藺磊恰在自己開設飯店商談要事,

兩名蒙面殺手突然闖進, 朝陳永和猛烈射擊, 藺磊恰為搭救兄弟, 以身當彈, 結果和陳永和雙雙斃命。 案件發生後, 兇手竟成功脫身, 至今成謎, 成為四海幫永遠之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