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阿裡巴巴王堅:城市大腦下一階段要讓“路盡其用”

“我們所熟知的城市, 它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發明的最大的智慧硬體。 ”阿裡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28日在EmTech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

在這之前, 王堅參與了杭州市的一個試點項目“城市大腦”。 在上述論壇上, 他談到這個計畫的下一步目標時指出, 要用智慧技術提高現有的城市道路資源, 讓每個城市都取消車的限行, 所有的道路發揮最高的使用效率。

省下5%的土地資源

阿裡雲在2016年啟動了“城市大腦”計畫。 2017年的雲棲大會上, “城市大腦”1.0正式發佈第一階段成果:接管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

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 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主城區, 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 準確率達92%。

杭州本地媒體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早高峰來臨前, 位於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大腦”開始分析研判路面情況, 調整紅綠燈疏導交通, 通過手機終端等多種管道, 把交通資訊回饋給市民, 引導他們避開擁堵。

王堅認為, 現在全世界的城市共同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交通問題, 這在過去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而現在互聯網、大資料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可以解決的機會, “有足夠的資料資源去思考如何(重新)構建城市。 ”

“我們現在的城市還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存在, 是一個‘無腦城市’, 它需要一個大腦去説明它更好地運作。

”王堅說道。

那麼, 在“城市大腦”指揮之下的城市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呢?據杭州本地媒體報導, 2.0版本將在全市2000多個路口, 通過24小時、360度球形探頭, 每兩分鐘自動巡查一次堵點, 給杭州交通時時體檢。

作為這個項目的技術專家, 王堅看得更遠。 他認為, 下一個階段的目標是讓每個城市都取消車的限行, 所有的道路發揮最高的使用效率。

波士頓是美國交通最繁忙的城市, 其城市交通問題一度嚴重制約了城市的發展。 在上個世紀90年代, 一項名為“大開挖(BigDig)”的工程開始實施, 把高架路拆除之後, 將交通引入地下隧道。 這項工程一方面給當地交通帶來了便利, 但另一方面耗資巨大, 後續也有不少問題。

王堅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在他看來, 現在的道路資源是足夠的, 只是沒有進行優化。

這個世界本來是不需要修那麼多路的, 但我們現在不得不這麼做, 是因為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今天的中國, 每個城市大概都要拿出20%~25%的土地來修路。 如果經過“城市大腦”的努力, 可以幫助城市省下5%的土地資源, 這將為社會提供一筆巨大的財富, 也會開啟巨大的市場。

智慧技術應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王堅認為, 優化城市交通有兩個基本的問題至今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一是即便是有智慧系統, 也並不能準確描述城市的某一時刻某一路段上有多少輛車;二是城市的規劃管理者也還不能準確知道每位市民每天的出行計畫。

在杭州的“城市大腦”實驗中,

第一次真正地準確地知道了某一時刻某一路段上有多少輛車, 並且在此基礎上, 優化時間資源, 也就是紅綠燈的配置。 根據攝像頭看到的交通情況, 來動態地調整紅綠燈的配置。 然後, 當整個城市的活動都可以用一個大腦來協調的時候, 一些特種車輛的行駛也可以大大節約時間。 王堅舉例到, 救護車可以在不闖紅燈的前提下, 到達它要救護地點的時間縮短了50%, 從過去的15分鐘左右降到現在的7~8分鐘。

“城市是最大的智慧硬體, 當這麼複雜的智慧問題放在我們面前時, 就很難用傳統意義上的人工智慧來描述了。 ”他說道, 阿裡巴巴也是會把人工智慧當成真正推動下一次產業革命的動力。

在用人工智慧解決城市交通問題上,

還在很大的層面上需要雲計算的介入, 在雲端和終端之間, 通過有效的計算, 合理地分配資源。

來自亞馬遜AWS的首席科學家AnimashreeAnandkumar認為, 人工智慧就像是新的電力, 而雲就是電網, 能夠讓不同的硬體或者結構都接入進來。 因此, 首先要確保人工智慧在不同的機器和設備上都可以使用。

AnimashreeAnandkumar指出, 人工智慧的應用, 未來要考慮如何在雲端和設備端之間進行資源的分配。 大多數的計算都是發生在雲端上的, 但是它很昂貴, 需要很多的資料。 如果要把某個模型載入到終端設備上, 我們現在還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壓縮模型, 讓它能夠適用不同體量的設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