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即將消失的老行當——鐵匠

程瑜發表於山西畫報

對於打鐵匠而言, 打鐵像一支交響曲, 風箱拉起, 曲子奏響。 隨著加熱的需要, 那風箱會在平緩均稱的節奏中加速, 那灶中的火苗, 一起隨風箱的節拍跳躍, 在勁風的吹奏中升騰。 待鐵器熱至通紅, 鐵鋏快速將其夾至大鐵墩上, 一番鐵錘上下, 一串“叮叮噹當”的聲響, 一陣密密麻麻的汗雨飄下, 那鐵件便成為鐵匠的理想器物。 有時, 師傅會把鐵器放入水槽內, 隨著“刺啦”一聲, 一陣白煙倏然升起, 淬火完成。

俗話說, 人生有三苦, “打鐵、撐船、賣豆腐”, 打鐵排在第一位, 這句老話說出了打鐵這個行業的艱辛。

在山西省盂縣萇池鎮東萇池村, 62歲的尹俊傑就堅守著這項老祖宗傳下來的鍛造技藝, 四季交替, 在錯落有致的錘打聲中, 在鐵花四濺的光影裡已經度過了37年的打鐵生涯。

尹師傅告訴筆者, 打鐵不僅是個體力活, 更是個技術活, 除了要有力氣外, 淬火和回火的技術也必須過硬。 一塊生冷堅硬的鐵塊放入鍛造爐燒紅, 然後將其移到支撐鐵墩上, 用大錘進行鍛打。 在鍛打的過程中, 鐵匠師傅需要不斷地翻動鐵塊, 使其成為所需形狀。 “打制一件鐵具, 一般要經過六、七道工序:選料、加溫、盯火候、錘打、淬火、磨口……”尹師傅說:“打鐵除了工序繁雜外, 還特別要有好的眼力, 因為打鐵不像做木工可以用尺子塗塗畫畫, 只能靠鐵匠的眼力,

才能打造出理想的物件。 ”

上世紀八九十代, 鐵匠活這門手藝十分紅火, 加上尹師傅的手藝好, 打造出來的鋤頭、菜刀、鐝頭和斧頭等各種農具受到了人們的青睞, 鐵鋪前常常是門庭若市。

如今, 隨著機械製造業的不斷發展、農村農機的廣泛普及, 打鐵行業逐漸消失。尹俊傑說:“現在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農村的農活也越來越少;在家的老人雖然還種點糧食,但現在大多數人家都有了小型農機,傳統的農具基本不用,年輕人也不再學習打鐵。十幾年前,該村有好幾家鐵匠鋪,生意都非常好,但是現在只剩我這一家了,也許過不了多少年,‘叮叮噹當’的打鐵聲和那四濺的美麗火花,會漸漸從人們的生活中遠去。打鐵,一個傳承千年而即將沒落的古老行當,快要成為歷史……”尹師傅的眼神穿過火紅的鍛造爐望向遠方,似乎在追憶著打鐵鋪曾經的輝煌,或者在擔憂這個古老技藝的前景。

打鐵行業逐漸消失。尹俊傑說:“現在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農村的農活也越來越少;在家的老人雖然還種點糧食,但現在大多數人家都有了小型農機,傳統的農具基本不用,年輕人也不再學習打鐵。十幾年前,該村有好幾家鐵匠鋪,生意都非常好,但是現在只剩我這一家了,也許過不了多少年,‘叮叮噹當’的打鐵聲和那四濺的美麗火花,會漸漸從人們的生活中遠去。打鐵,一個傳承千年而即將沒落的古老行當,快要成為歷史……”尹師傅的眼神穿過火紅的鍛造爐望向遠方,似乎在追憶著打鐵鋪曾經的輝煌,或者在擔憂這個古老技藝的前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